[心得] 性、道、教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24-03-16 20:30:46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第一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
性,则能尽物之性。(〈中庸‧第二十三章〉)
〈中庸〉开宗明义提出“性”、“道”、“教”三个概念,三者
的含义为何?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连?“天命之谓性”,人内在光明良
善的本性是上天所赋予的,“天命”是原则性的说法,真实内涵还是
要从人的道德性体会,儒家不同于宗教,并不是有一个神明在上头随
时对我们发号施令,而是人自命自令,道德实践是本心本性的自我要
求。
“率性之谓道”,〈中庸〉后文讲“尽性”,率性、尽性的“性
”还是指人的道德性。儒家讲的天道广大无所不包,当然也可以说万
物皆有性,天道、天命同时也赋予了草木鸟兽“物之性”。但“物之
性”是因为和人发生关系才成立,因为人有道德的要求,才会活用、
善用人以外的物(如牛可耕田,马可骑乘)。如果纯粹就物本身来看
,只是中性的自然事实而已(如牛马的生理结构),不会有什么道德
意义,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儒家不反对科学,但关注的重点不在此
,因此率性、尽性还是要从“人当下的道德实践”来理解,由近及远
扩充,不必一下子就推到天地万物之性,过于抽象。
率性、尽性是就圣人来说,君子的重点在“修道”。道有两义:
率性之谓道的“道”是就终极目的来说,但修道就有过程、步骤、方
法,特称为“教”。用传统的语言来说,“天命之谓性”是本体论(
真理是什么?从何而来?),“率性之谓道”是境界论,“修道之谓
教”是工夫论。第三句最为关键,儒学是实践的学问,圣人虽然是我
们向往的理想,但现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还在修道的路上,后文如戒慎
恐惧、致中和乃至整部〈中庸〉,都是在教我们如何修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