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大乘佛法的涅槃(Re: [法语] 法上比丘‧大乘比丘:南北传

楼主: d8888 (Don)   2016-02-17 22:43:48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铭言:
: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之铭言:
: : 印顺导师的看法也是认为"轮回的解释在当时迫在眉睫".请看"唯识
: : 学探源".
: 那也只是当时某些人有这方面的疑问,不代表阿赖耶识是那个解决方案。
: 不代表所有人都会有那个疑问。我看阿含经用火喻来解释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可以举出一些
若末学说阿含的轮回是“一对一”,也就是一个生命只能投胎成一个生命。无法一个生命
投胎成多个,或多个生命合并成一个,这应该很多人都能同意吧?
现在问题来了:假设没有阿赖耶识,意识只要有脑袋和物质世界就能够出生。那生命应该
具备可分割、可合并的特性。
我大脑视觉皮质区用的物质可能来自于过去的某甲,
听觉皮质区的物质可能来自过去死去的某乙
我右手的物质可能有极小部分来自于某个尊贵罗汉的遗体。
这种情况下的“缘起”“轮回”就可以变成一对多,多对一,人可以变成石头,阿罗汉也
有继起之生命了。
若用阿赖耶识来解释就没这个问题:每个众生都由功能类似但独立的阿赖耶识出生,无法
分割合并。如同每个众生都活在不同的次元中。就算我的色身变成你的一部份,但你还是
由你自有的阿赖耶识出生,所以不会混淆。
想请教不成立阿赖耶识,如何解释生命和轮回不会变成一对多,多对一的问题?
(中略)
: : 是间接表示万法唯识吗?
: : 而中阿含经(卷三)也有提到: 地, 水, 火, 风, 空, 识, 此六界法是形成
: : 母胎的基本元素. 这也是神通的基本原理.
: 那个识绝对不是指阿赖耶识,应该不会有南传法师将阿含经谈到的识解成阿赖耶识。
若解释成意识,那怎么解释无想天无意识的生命?
(下略)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龙)   2016-02-18 14:01:00
的确,虽然我不赞成一定要建立阿赖耶识去解释,但单用薪火相传的解释轮回,还是会出现同一个火源可以点起多支蜡烛的问题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6-02-18 16:10:00
我的见解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因缘成熟就会形成生命关键在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很多,因缘熟成顺序也不同,每个当下都是不同的因缘聚合所成,每个生命也是如此,没有"我是一,一是生命",就没有一对多与多对一的问题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02-18 22:31:00
虽然我可以讨论下去,但我希望D大的问题由南传法友来回答我的立场是初期大乘<虽然含摄阿含,但我目前想休息我算偏向中观吧...不过还是以经为主也许南传法友的解答会比我精辟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8 22:49:00
末学认为佛法很重要的两个核心种点 : 1.解脱 2.利益众生无论中观或是唯识,基本上这些都有经典依据,而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这些经或论,最终引导的是否是解脱与利益众生,如果这些祖师大德修学最终的成就,确实是解脱与利益众生,其实这就是捡别正法的最好标准,而非在派别历史上去诤辩。而唯识学的成立,有一经一论,<解深密经> 与 <摄大乘论>。这两者是满重要的。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2-18 22:55:00
嗯~这一经一论都很赞.解深密经还讲到止观,还满仔细的.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8 23:00:00
在《解深密经》中有提到佛陀当时说法有分为三时判教,1.有教 2.空教 3.中道唯识学是属于第三时,也是对治那些执著在般若空性的众生。第一时谈四圣十二缘起,但您若看心经可了解,在第二时谈般若空义时,就有提到无苦集灭道,这是第二层次的。般若空是非常甚深的智慧,但某部份众生可能又执著于空,所以这才突显唯识学入中道义的重要性。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2-18 23:06:00
般若以及四念处大师妙境长老最后也是赞叹弘扬唯识经论.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8 23:07:00
唯识跟中观是有融通之处的,但如果没有深入了解,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2-18 23:07:00
比如瑜伽师地论,解深密经,摄大乘论.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8 23:08:00
学中观很可能会偏空,学唯识则会走向偏执实有,这又颠倒了如果我们从菩萨度众的角度来谈部派分裂,其实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众生根性本来就不同,所以看似对立的部派,其实又兼具对治自派修学执著的功用,所以大菩萨们有时候的辩论也是种教化众生的教学方法,未必那些大德就真的有对立分别心。这点在汉传佛教是很常见的。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2-18 23:13:00
是啊!其实法义的辩论是需要的.只是不能落于表现我执.乃至戏论与挑衅.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8 23:27:00
d大误解了,末学推文中应该没说般若空非中道。第一时 ~ 第三时 都是中道义。但对应众生根机,所以必须有显说的部份,心经整部是中道义,如色即是空,但于论述的面向是针对于"空"来做论述,这是很明显的显说。
楼主: d8888 (Don)   2016-02-18 23:31:00
感谢 A 大指正,末学修改文章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18 23:34:00
我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华严>跟<法华>都被归类为一乘法。但在<华严>当中也谈四圣谛品,但为什么被判为一乘就很清楚华严的四谛,从声闻一路谈到佛果的四圣谛解读,这是真妙。佛眼看阿含是能解出当中的无上中道妙法,声闻解成声闻法,菩萨解成菩萨法,次第、圆融,都在同一法中,只因众生智慧而有种种差别。就像国小课本,小学生读可能只是很单纯的背词意,念注音。但国学大师来解,可能就一路谈到作者历史,六书造字、文法词性组成..等等而为了照顾小学生的根性,又必须先将甚深的隐,先开展小学能接受的显处给他们学习,其实是一样道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