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大乘佛法的涅槃(Re: [法语] 法上比丘‧大乘比丘:南北传

楼主: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2-15 22:10:07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铭言:
: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之铭言:
: : 是假设吗? 我记得我有提到心意识的说法在阿含经内到处可见.而且
: : 心意识这三个名词梵文也不相同,意思也不同. 阿含经不特别将其分
: : 开是因为声闻理论不必将其分开讨论.
: : 但是在大乘佛教,为了理论上的需要必须将其分开讨论. 而心就是阿
: : 赖耶.(至于有人以为心是受想行,那是误把"心所"当心看)
: 您所谓大乘佛教,严格来讲只属于中期由无著、世亲建构的唯识学派。
四十华严算不算? 卷九:
"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善男子。如眼识起一切根识。微尘毛孔。
俱时出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诸识亦尔。或时顿现。善男子。譬如猛风吹
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
离。不一不异。如水与波。由业生相。深起系缚。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识身。转彼阿
赖耶。终不自言。我生七识。七识不言从赖耶生。但由自心执取境相。分别而生。如
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
^^^^^^^^^^
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
算了~反正你也认为是后人编的.
: : 更明显的佐证在杂阿含267经"心种种,色种种","心净则众生净","譬
: : 如画师...", 这是连印顺导师都承认的.
: 心净则众生净与阿赖耶识并没有直接关系。佛教本来就是针对内心修起的法。
: 手干净吃东西就不会肚子痛,头发干净就不会长头蝨,类似的例子我可以举无限多。
不必有直接的关系, 阿含经都是点到居多.
看一下我回y大的文章吧!
: : 再者, 在印度的增一阿含经里其实就有阿赖耶的名词出现, 这在论典
: : (摄大乘论)可以看到, 只是传译版本漏失此段经文罢了!
: : 所以这个名词本来就有, 而且也是心的代称, 更重要的是的确阿含经
: 这部分我记得那个阿赖耶是指执著...有阿赖耶不等于有阿赖耶识。
: 有桌子不等于有台球。
请看摄大乘论,上面有论辩.
: : 义理无法解释诸多问题.
: : 有问题当然要解决. 特别是如果人志求佛道, 他不能不懂, 而且历史
: : 的轨迹告诉我们阿罗汉真的对这块无法解释,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部派
: : 提出一些理论出来试图解释.
: 也许本来就没问题....
证阿罗汉没问题, 但要成佛有问题~~
阿罗汉就真的不懂嘛~~所以才会开始研究.
而且外道会来挑战~~内道也自己挑战自己其他部派.
: : 再来, 佛法不离世俗谛, 名相的安立, 只是方便我们进行了解,如果
: : 刻意为了防止某种弊病,而忽视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 让后人对真理
: : 的了解一头雾水,那不是因噎废食妈?
: : 更何况, 当人刻意防止某种弊端时, 通常意味着会走向另一种弊端可
: : 能性. 人活在世俗谛中无法避免这些走向两边的可能性.
: : 走向"自我"的常固然不符合佛法, 然走向"恶取空"的断灭其实更为可
: : 怕.
: ‘恶取空的断灭’恐怕是误解。哪一位有修行成就的声闻修行者不是清凉自在、觉察灵敏
: ?这样的成果完全不符合‘恶取空的断灭’。
真正有成就的当然不会这样, 就怕执取空的凡夫.还有自以为证果的假四双八辈.
这种人很多啊!
: : 至于你讲的提出阿赖耶识的可能问题, 我想您多虑了, 阿赖耶识依经
: : 论上来看是一个生命一个, 就跟十二缘起的识是一样, 至于它是一是
: : 多, 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的功能是什么, 这个功能只要可以解释业
: : 力的轮转即可.
: : 我的看法是不一不异, 为什么? 因为阿赖耶识牵扯到认识论与境的本
: : 质问题, 唯识学强调"唯识无境", 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心识变现
: : 出来的.
: 您这样的说法属于唯心论....算了,本来就唯识嘛~~
唯识学还是承认外境是存在的.
不过, 只要禅定够强, 外境还是可以改变. 这就是神通的原理.
既然有办法用神通把四大转变, 那么谁敢说唯识是错的.
: : 所以我们既然有共同的物质认知, 比如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共同看得到
: : 的. 因此各人的第八识一定有共同的种子部分. 讲白点就是共业. 有
: : 共业也有别业. 所以是不一不异.
: :.........恕略.........
: : 其起现行的可能性.
: : 成圣成佛乃至改变命运都是靠这种刚开始强迫自己,不断的薰修, 最后达成从
: : 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 看起来就是唯识学与阿含经是两种修行系统阿~~~如果与阿含经是同一个系统,那根本不需要
: 唯识学的存在。
: 唯识学创造了全新的修行系统,而且是在佛灭千年以后,这样就会有非佛说的疑虑。
那是你已经"内定"所谓"中后期"大乘非佛说,否则,不只论,经早就提到了.
这两个属不同方式禅修,但是都是不违缘起无我与去我执的方向前进, 而且
唯识学很贴近现代的心理学,有谁规定一定要依某种方法才能证悟?
: 我还是必须说,那种‘转’与直接思维‘无常、无我’起到的放下的作用完全不一样。
我讲得很清楚, 那个转不是硬转.请再看我的po文。
同样看到一个美女, 三个男生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原因就是唯识要表达的.
一切都是自己心识的作用所扭曲出来的结果。而心识来自于过去的经验, 乃至利用
禅修可以分析更深层的原因, 确认确实是因缘起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这是非常实
际而且实用的方法.
而且十二缘起不就跟这个道理一样吗?
无明 ==> 行 ==> 识 ==> 名色 ==> 六入 ==> 触 ==> 受 ==>爱......
^^^^^^^^^^^^^^^^^^^^^^^^^^^^^^^^^^^^^^^^
凡夫就在识生爱,爱染识的反复染污中生活.
只是唯识学谈得更细更深入而已~~~
谁说是完全不同的理论~~
: 即使唯识学尝试将自己染成看似无常的表征,那也只是一种掩饰。‘理论上的无常’
: 与‘直接观察世间无常’是两回事。
唯识禅修怎么会是观理论上的无常, 那是要依实际情况来观的.
而你要观察世间无常如果不靠禅定还不是一样靠理论?
你不利用深度禅修所得到的无常相很脆弱~~ 禁不起大境界考验. 到时候还是放不下。
: 阿含经的无常不允许有一个可以变现万物的主体,这是与唯识学彻底不同的地方。
: 一旦设有那个主体,就有新创宗教的疑虑。
阿含经是这样说吗? 阿含经是说没有有"自性"的物质。
而可变现万物那也是你片面取义, 你忽略了那变现万物的力量是缘起.
所以谁说那个是不变的主体? 那只是一种一直在变的"缘起有"。
性空无违缘起有,在我来看你也是一个缘起有的主体,但我不会说你常.
: : 我说过, 阿赖耶识是仓库, 它的内容完全是缘起的, 你也可以说业力存在于法
: : 界.
: : 业力存在于法界某处根本是个客观的事实. 这是法界的一个特性功能, 想修成
: : 佛法门者不能否定也不能不了解这个事实.
: : 再者, 安立这样一个名相只是方便解释业力流转与法界特性, 并不会影响修行
: : 证果.如果这是常见,那么, 部派佛教里以各种类似的识, 比如"细心","有分识"
: : , "穷生死蕴"来解说十二缘起不是会影响人证阿罗汉吗?
: : 你能说,包括南传,乃至印度各部派的阿罗汉都是持常见的未证言证者吗?
: : 而你讲的造业主体(也就是自以为"我"的实有), 会随着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消失.
: : 事实上,唯识经论所提的三无性早就明言"造业的主体"是不存在的.
: : 何谓三无性?
: : 相无自性、生无自性、胜义无自性.
: 这只能说是设立阿赖耶识以后的再解释,阿含经的无常比较极致,无法容许有一个
: 识作为轮回主体。
: 一般人本来就很容易掉入有一个不变的灵魂的观念里。阿含经讲的轮回是生生灭灭
: 的过程,今生为人就想不起前世在三恶道或天道的种种,身体也不一样,习性也不
: 一样。如果某个人前世是狼,他今生为人就不会在满月嚎叫了,会的话就是有病。
: 轮回就像一团火,火烧在木头叫木火,烧在蜡烛叫烛火,烛火也许由木火延续而来,
: 但烛火已经不完全等同木火了,因为烛火是依蜡烛而生,并非依木头而生。
阿含经所有有关于轮回的举例都有破绽.
比如流水, 水的流动要靠位能差, 所以也是依于地球这个"法性"在流。
火的传递要靠风, 火的燃烧要依于某物质,明显都要依存于某物.
阿含经更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生命)可以改变缘起的方向.....
: 虽然业缘与心性的高低会有所继承,但那个‘心’其实也不一样了。人跟狼的智商
: 就不一样了。
: 业力就足够解释轮回了,再设立一个业的存放所实在没有必要。为什么业不是一种
: 暗物质呢?为什么业力一定要有地方存放呢?
: 业力就业力,为何还要突发奇想去想它有一个存放的意识呢?
没有突发奇想~~
阿含有点到~~而且阿含确实解释业力不够深入~
如果要成佛就必须要知道~~佛有一切智智~~
: 基督教讲上帝创造万物,唯识学讲万事万物由阿赖耶识而生,这只能说是一种观念或学说
: 。是一种与阿含经完全不同的理论系统,不可能阿赖耶识会去补足阿含经的不足,因为
: 根本是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观念。
: : 也就是一切法相皆是因缘生, 一切事物无有"自然的","天生的"本质, 连涅槃的
: : 境界也无有自性. 基于此立场,才能成立大乘唯识学.
: ......恕略....
算了啦~~这个问题也是从古吵到今没完没了~~
就连中观应成派也以"人类"难以理解业力运作而只立六识.
其实当今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1)中阴救度法有道理, 荣格的超心理学就从中得到灵感.
(2)不可思议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比如一只猴子学会某种动作后, 很快的其他区域
的猴子居然也开始做这种动作.
这几种现象如果不用唯识与如来藏乃至法界缘起理论解释根本抓不著头绪。
因此, 我是倾向不要以"学术认为是否佛说"来论断正法非正法. 有没有道理, 能不
能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重点.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02-16 01:17:00
所谓所谓的暗物质只是电磁波不吸收的物质而已,人类无法探究婢子断流不是很有名故事,用平板推文不太习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