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ufflin (怨憎會 愛別離 求ä¸å¾—)
2009-02-08 21:25:00: : : : 要来谈谈薪资上限能否拯救棒球以前,可该先来看看棒球目前到底有啥问题、有
: : : : 啥地方好拯救的。课税还是上限总给提出来,好似仙丹妙药一般,不论薪资节节上
: : : : 升、还是票价持续窜高、甚至是战力落差,都有办法药到病除。老话一句:有影无?
: : : <压低球员薪资?>
: : <压低票价?>
: <维持各队战力平衡?>
<局外观点>
讲了半天,主要都是老板的想法,间或穿插些球员方面的回应。那有没有啥局外
人观点可以参考的呢?多的囉。比方Doug Pappas提出的累进式营收分享* ,先求
出各球团的营收平均,原则上有超过的各队都能留下平均值的八成,多出来的部分
则用累进式的比率来计算分享额,最高要分享到七成五。
大多数的局外观点则是不去管营收,而把焦点放在市场规模上头。因为啊,营收
除了会受市场规模影响之外,经营团队的功力高低也是很有关系;相形之下,单从
市场规模来衡量,搞不好还比较客观哩。
像是Keith Woolner就主张按照市场规模来对薪资总额课税噜+ 。最小的市场税
率是零,之后慢慢递增,到最大一级则要课到9趴。课回来的这些税金,主要是由
战绩落在后四十趴的队伍,按其当年总胜场数还有跟前一年相比战绩进步的幅度来
分;另外就是如果有打进季后赛,又或者在小市场球队群组里头战绩名列前茅的话,
也有机会领到花红。
Andrew Zimbalist于"May the Best Team Win"一书里头的提议则比较简单明快
一点:先设算每队如果胜率五成的话预计会有多少营收,然后直接据此来课税。至
于实际赚多赚少?那就各安天命,不去管它了。
(待续)
* 好像是这个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news/20020816pappas.shtml
+ 大概是这个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news/20020418woolner.shtml
** Andrew Zimbalist,“疯足球、迷棒球”(时报)的作者之一。
“战力平衡”(competitive balance)一语就是从这书看来的。谨此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