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
因为最近读到Leo Strauss的"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左岸有中译本,我英文不好,也是中英对照着看。
maximilian的想法可以分析成两个层次思考,
第一层是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
第二层是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的研究使命
关于第二层实证主义的宗旨其实找本社会科学研究法的书看看,
然后跑跑量化与质化分析,应该会有所体悟。
第一层理论与实践就比较抽象而哲学性一点,
如果我前文解释得不清楚,
建议可以翻翻该书第六章谈Burke那一节,
全部都是在谈理论与实践的扞格。
Strauss不愧是大师,
将Burke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谈得非常深刻。
扼要地说,
那一节就是在阐明Burke站在Hume怀疑论立场,
批判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以理论指导实践带来的危机,
进而带出Strauss关心的议题,
即现代主义以理论去框限现实为什么会促成今天我们所谓的现代性危机。
※ 引述《juotung (想飞)》之铭言:
: 只讨论一个问题,其余恕删
: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铭言:
: : 举例来说,假设在经过统计以后,同样一本杂志, 100 个客人进
: : 超商,有 10 个人会拿起放在架上的,有 30 个人会拿起放在收
: : 银机旁的。那么,实证科学或经验科学所欲建立起来的命题,绝
: : 非仅是止于上述的描述(即符合事态的观察),而是要再从这个
: : 或更多的统计中建立起一种更抽象的命题(相对普遍的法则),
: 你的这个命题:
: : 譬如说,进便利超商的人有 10% 的可能性会拿超在架上的杂志,
: ^^^^^^^^^^^^^^
: : 而有 30% 的可能性会拿起在收银机旁的杂志。
: : 这是一个以统计方法说明事态间的统计性质(因果关连的变形)
: : 的例子。(当然是个极简陋的构想)
: : 在这里,事态关连的法则才是研究的重点,而对过去事态或过去
: : 事态关联的观察、描述与归纳不过是在证成这个法则的有效性。
: : 而一个法则有效,意味着,对于所谓符合这个法则所描绘特征的
: : 全部事物都适用这个法则。
: : 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上述统计的结论(一个有限普遍的法则)
: : 是有效的,我们不只是在说,先前进去便利商店过的 100 人里
: : ,有 10 个人拿起了架上的书, 30 个人拿起了收银机旁的书;
: 和这个命题
: : 我们也是在说,下一个进便利商店的人有 10% 的可能性会拿在
: ^^^^^^^^^^^^^^^^^^^^
: : 架上的杂志,而有 30% 的可能性会拿起在收银机旁的杂志。
: : 法则。这种法则所涉及到的是习惯性、规律性,而非规范性。
: 是不一样的意思,而这个混淆,是很致命的。
: 据我的了解
: 不确定性当然也可以被视为某一种秩序
: 但是这个秩序只有在数量庞大的前提下才会变得可以预测
: 换句话说
: 即便承认在社会学科中运用统计的目的(也多多少少)在于预测未来
: 它预测的未来也绝对不是“下一个将出现的某现象”
: 而是“当我统计的数量越多,应该越接近这个比例”
: 举例来说
: “性侵累犯的再犯率达九成五
: 所以这一个性侵累犯张三再犯性侵罪的机率是九成五”
: 这个推论是完全错误的
: 意犹未尽
: 这个观念弄清楚后
: 把它运用在法律中就会出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 我研一时曾经写过一篇报告
: 是在论赌博常业犯(现已删除)的问题
: 统计上的法则告诉我们
: 当规则对庄家是有利的(例如平点庄家赢)
: 只要局数够多,庄家有很大的机会稳赚不赔
: 因此,一次赌博、两次赌博,有其射幸性
: 但千万次赌下来
: 赌博还是不是赌博就会出现问题
: 它搞不好比投资股票还稳
: 实际上也才能称为“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