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三十二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5-05 19:18:26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二集)  2009/11/11  中国山东省海岛
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32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上一集跟大
家学习到五戒,第二条戒,不偷盗。这条戒已经到一个段落,在盗戒这条经文后面,我们
跟大家学习了广化老法师举出《感应篇图说》的一个公案,来佐证不偷盗殊胜的果报。这
个就是讲到因果。我们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在《文钞》给我们开示,戒律要以因果为钢
骨。就是如果不能明信因果,戒律也做不到,也不乐意来持戒,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
我持这个戒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功德利益;我不持这个戒有什么坏处,有什么损害?不知
道。因果,我们套一句世间人常讲的,利害关系。因果就是讲利害关系,利害得失,这个
就是因果。
  我们看到现前世界为什么这么乱,灾难这么多?这个事情是怎么来的?怎么发生的?
现在的科学、哲学都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世间一般的学术,现在人注重科学,
科学家无法去解释天灾人祸,怎么会有天灾人祸?科学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当然更无法去
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眼看着灾难不断发生,人与人的冲突不断升高,人活在这个世间富而
不乐、贵而不安,有钱不快乐,做大官有地位的没安全感,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地球上,整
个人类面临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实在讲,我们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讲得非常清楚、非
常明白。就是我们老祖宗五千年教育的经验,有理论,有方法,有事实可以证明,可惜我
们这代的不肖子孙,把老祖宗辛辛苦苦留下来的宝贵传承经验丢弃、不要了,一昧去向外
国人学习。学习到现在,外国人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跟着外国人的屁股后面走,当然我们
也解决不了,我们也要去承受这个苦果。因此,我们大家都有义务、责任,把传统儒释道
三教教育恢复,发扬光大,拯救这个世界,这是科学家做不到的。科学家没有办法让人类
不起冲突,而是增加冲突,使冲突升高。这个科学家做不到,这点我们必须先认识清楚,
先肯定。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头脑冷静下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老祖宗的,解决方法都在这
里。这是讲到因果这方面。
  我们传统儒释道三教教育就是伦理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伦理教做人,道德教存心,
因果教育来辅助伦理道德。如果没有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也是不圆满,而且有很多事
情,我们世间人是无法去解释的。无法解释,它又是实际上存在的,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这个统统在经典里面,在因果教育里面。我们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也都发心学习这些功
课。这门功课,悟道在此地,也是希望利用百七的因缘,提供这些学习的资料给诸位同学
,大家一起来学习。早年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有印过《纪文达公笔记摘要一百则》。现在
讲纪文达,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因为现在大陆上有演过《纪晓岚》的连续剧,所以讲到
纪晓岚,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他一生的经历,他不是学佛的,他当官的,他是《四库全书
》的总编辑,他主持编《四库全书》。他把一生的阅历,他听到的、看到的,一些比较不
寻常的事情,他都记录下来成为一本书,叫做《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就是
专门记录这个事情。我们《五戒相经笺要》如果圆满之后,我也想把这一百则《纪文达公
笔记摘要》,这些重要的与各位同学一起来学习。这个就是讲到因果这一部分。
  我们上一次看到《感应篇图说》,讲到因果这桩事情,因当中有果,果当中有因。明
朝扬州这个富贵人家,他一生就是用假秤子来赚钱,赚了很多钱,临终把这个祕密告诉他
儿子。他这个儿子很明理,是一个贤善之人,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对的,但是也不敢跟他父
亲讲。等他父亲往生之后,后事处理好了,他就把假秤子毁掉,对天祷告,希望能够赎他
父亲在生的时候这些罪过。后来他两个儿子死了,他就觉得,为什么他发这个好心,反而
他两个儿子都死了?有一天作梦,梦到金甲神来给他托梦说,你父亲这一生为什么发财?
不是他做假秤子去发财的,是他过去生中有做过一些善事。“微善”,不是很大的善事,
但是有做,有做好事,这一生果报是应该得到富贵。他如果不用这种方式手段,他得到的
富贵就更殊胜了;他因为用这种手段,变成折福了。这就可以证明前生修的,这生受的果
报是好的、善的。因为这个富人这一生用心不公,偷人家的秤头,做假秤,这一生造恶业
了,这是属于偷盗,犯了偷盗。所以上帝就派了两个败家子来,破耗二星,败他的家产;
家产败完之后,再以火灾把他财物统统烧光。这个就可以证明,他今生现报就不好,现报
恶了。后来又因为他这个好儿子,能够改掉父亲这个过失,做事公平,上帝再把这两个破
耗二星收回,再换两个好的儿子来光大他们这个家族。这个也可以证明说,这生他的现报
是善的好的,这个是后报、现报在一生当中都可以感受到了。根据我们现前这生的,我们
一般讲也叫花报,你就可以推测来生来世的生报到底是怎么样,就可以理解了。我们看到
这个公案就可以明白吉凶祸福的道理,吉凶祸福的道理是互相依附的,不过一般世间人就
是看不清楚,明明这个事情就在眼前,但是迷得太深,看不清楚。后面这段经文,我们再
来复习一下:
  经【复有七种。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乱。七
不病坏心。此七者。取重物。犯不可悔。取轻物(笺:四钱以下)。犯中可悔。又有七种
。一者己想(笺:谓是己物)。二者同意(笺:素相亲厚。闻我用时。其心欢喜)。三者
暂用(笺:不久即还本主)。四者谓无主(笺:不知道此物有人摄属)。】
  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有人的。
  经【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此七者。取物。无犯。】
  上一次我们学习到这段经文,就是说你在什么情况之下取了,什么动机、什么情况,
你取物品价值超过五钱就犯不可悔,五钱以下犯中可悔,这是前面这段讲的。第二就是不
犯戒,有七种。不犯戒的第一个是‘己想’,认为这个是自己的东西,己物。‘二者、同
意’,“同意”就是说我用他的东西他同意,他生欢喜。‘三者、暂用’,比如说我们跟
人家借个东西用一下,不久就归还了。第四个是‘谓无主’,“谓无主”不知道这个东西
是有人的。‘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这个不是一个人正常的状态。在以上这
样的情况,‘取物,无犯’。我们再看到后面一段经文,后面的经文是举出种萝卜还有偷
衣服,举出这两个例子。这里最后一段经文:
  经【若发心欲偷未取者。犯下可悔。取而不满五钱者。犯中可悔。取而满五钱。犯不
可悔。】
  这是盗戒最后一段的经文。我们再复习一下《笺》,在《笺》里面:
  笺【欲偷未取下可悔。远方便也。取而未离处。中可悔。近方便也。文缺略。】
  这个文有缺少。
  笺【不满五钱。中可悔。未失戒也。】
  就是偷,但是它的价值没有达到五钱,这是中罪可悔,可以接受忏悔。
  笺【满五钱。不可悔。已失戒也。】
  达到五钱就不可以接受忏悔,这个不可以接受忏悔就是不能以作法忏来忏除这个罪。
  笺【失戒须取相忏。例如杀戒中说。所有世间性罪。偿足自停。较杀业稍轻耳。】
  这是祖师举出杀戒这条例子来给我们说明。所有世间的性罪,‘性罪’就是它本身性
质就有罪,你没有受戒还是有罪,杀盗淫妄本身就是恶业,有罪恶的,这个称性罪。性罪
造了之后都有酬偿的,你偿还完了,它自然就停了。我们戒经上讲的,是你受了戒,你犯
了这个戒,根据戒经上讲有没有丧失戒体,是可以忏悔还是不可以忏悔,这样来处断。讲
到盗戒就非常细,真的五戒这条盗戒,就如同弘一大师讲的,一定要把戒相搞得很清楚,
再去受这条戒。比如说现在很容易犯盗戒,自己不知不觉犯了盗戒,自己不知道。在佛门
里面,还有世间社会上,这个情况非常非常普遍。
  现在可以说整个世界的人,都在犯偷盗戒,但是他不知道他犯了偷盗戒。比如说我们
举出包办工程的,包办工程偷工减料使建筑物倒塌,导致很多人死伤,这是犯了杀生跟偷
盗两条不可悔罪,因为你偷盗伤害到人命。你给人家包办工程,没有给人家做好,这个就
犯偷盗罪。像我现在住在金山寺(我们网络学院的同学,如果有时间欢迎来这里参观,这
里寺院很大),我住在贵宾楼,我们常住有请包商来做玻璃房。这个玻璃房没做还好,一
做,下大雨,我们就水淹金山寺了。我们常住去找这些包商来讲,他就不管你,他不负责
任,他钱拿走了,后面漏水是你家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这个就犯偷盗罪,你没有受戒,
你还是犯偷盗罪,这个是性罪。你拿人家的钱,你要做等于这个价值的给人,这样才不犯
偷盗。这个就犯偷盗罪,他为什么犯偷盗罪?请他来修他也不管,他还一直讲他没赚钱、
他赔钱,他怎么样,他怎么样。他当然赔钱,你犯了偷盗的罪就会损耗掉你的福报,你这
个事业是愈做愈不顺利,你赚到的钱,你家里的人不是生病就是有意外,当然会这样。你
盗别人的,别人也会盗你的,互相盗。他为什么这么干?他不明白因果。现代人讲到因果
,那是迷信,不符合科学精神。我觉得这个很科学。你符合科学精神,盖的玻璃房是漏水
的;我们来用一个不符合科学的精神,不漏水,你要哪一个?现在胡小林居士宣扬《弟子
规》,以前他们给人家装锅炉也是,那些工人都不负责任的。现在学了《弟子规》之后,
去给人家装锅炉又有礼貌,又怕给人家弄脏,地上又铺上布,有什么事情,售后服务非常
好,随叫随到。有学跟没有学差别这么大,这不符合科学精神吗?科学不是讲实验吗?所
以我们现在头脑要冷静一点,不要被现代一般人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影响。特别我们学
佛的人,我们一定要明白。
  另外卖假药的,这个也很多,前阵子也闹一个很大的风波,毒奶粉。为什么会发生这
个事情?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它要发生?不过为了利,讲白一点就是犯了偷盗
,就是这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我得到利益,我得到好处。实际上
,利益得到了吗?眼前看好像得到利益了,但是他有没有算后面你损失掉的,你要付出什
么代价,这个他就没有去想到。为什么没有想到?他不知道因果报应这个事实。如果知道
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他要做这个事情,他就会去考虑,这样做到底对他是有好处,还
是不好,他就会慎重考虑。知道这个事情做了不好,当然他就会去避免,知道这么做才是
好,才能真正得好处。你想要真正得好处,你就不得不努力去做好事,不能去偷盗,去占
人便宜,你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反过来,你想占人家便宜,是把你本来有的福报都亏
损掉了,利得不到,反而得到是个害。明了之人,哪一个人不会断恶修善?我想人人都会
乐于断恶修善,因为大家都是想得到好的果报,没有人想得到不好的果报。卖假药也是关
系人命的,像上一次报纸报导得很大,毒奶粉的事件,这也是值五钱以上,犯不可悔。像
毒奶粉,小孩吃死了,那又犯了杀生,是两条罪。
  现在另外还有一种偷盗的方法,现在变成一种混淆了。现在世界各国政府制定著作权
法、版权法,是非真假也混淆在这个当中。在我们世间法律来看,他有版权,他是合法的
,他要受到保护的,别人就不能去盗版,盗版,你就犯罪。我们佛法的精神的确是这样,
别人的东西,我们决定不占人家便宜,不去偷盗。但是现在也有人利用版权法,在干偷盗
的事情。这个我们同学,大家不能不去认识清楚,特别在佛教经典,佛法方面的。你看佛
经著作权是谁?希望我们学院的同学,大家可以作一个答案,经典的著作权是谁?我想大
家都知道,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他老人家的著作权。他老人家没有卖版权给那一个人,
他没有卖,他是公开流通、公众授权,大家都可以流通。现在我们拿经来印上版权所有,
那你就犯了偷盗戒。在世间法律来讲,世间法律保护他;在佛法来讲他犯了偷盗戒,他偷
盗释迦牟尼佛的版权。释迦牟尼佛没有卖给他,他把它登记说这个是我的,你们统统不能
印,他犯偷盗戒了,你要这样去看。世间法律保护我,因果可不保护你。你现在得到那个
利益,你会很惨,不是生病,不然就是有意外灾难,不然就生两个败家子,看你赚多少,
我花多少。就像前面我们讲的,明朝扬州富人的公案,偷人家的秤头,上帝就派两个败家
子来。所以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从因果上去看。
  我在《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也看到祖师回答一位恒惭法师的一封书信,里面有一段
话跟这个有相关。这段话我念给大家听听:“至于凡属弘扬佛法之书,皆不得示有版权。
若示则弘法之功德,不抵阻碍流通之罪过矣。”祖师在回复恒惭法师的书信里面有讲到这
句话,就是凡属于弘扬佛法的书,皆不得示有版权,不能用版权。但是现在世界各国政府
规定有版权法,这就是世界各国政府犯偷盗戒。如果示有版权,纵然在弘法,这个功德抵
不过阻碍流通的罪过。这是祖师在《三编》里面一封回复的信。所以我们对偷盗这条戒,
我们真的要深入的来学习,不然你现在遇到著作权、版权,我们真的会被世间人搞混了,
这个我们要认识清楚。
  下面注解里面,又举出《四分律》来补充说明这一段。“众多人,遣一人盗五钱,多
人共分;随本一分,满五通犯。如《十诵》中,盗众多人未分物,虽多而轻,谓亡比丘轻
物也。如是可知,众人遣一人盗过五钱财物,分赃时,不管分到多少,皆犯不可悔。”这
是《四分律》跟《十诵律》当中也有这个经文。就是很多人叫一个人去偷,你去偷来我们
大家来分,这个就是分赃。我们从这个地方知道,众人(很多人)叫一个人去偷盗,他偷
盗的价值如果达到五钱的财物,五钱大家来分,不管你分到多或分到少,都犯了不可悔。
这是补充这条戒。物的价值以作案的时地价值为准,就是他犯戒、作案的时间地点,时间
有春秋不同;地点,大陆、台湾不同,还有外国也不同。时间上不同,地点不同,每个地
方的物价也不尽相同,这是根据犯戒当地时处来定。这个就要进一步去了解,五钱是一个
上限。
  下面广化老法师也做个表解,这个表解我们现在没画出来,我在此地提一提,大家听
一听,应该也有个概念。表解第一条是“盗心”,自己有偷盗的心,或者教别人去偷盗。
自己有盗心教别人偷盗,偷盗的结果,偷了多少、盗了多少,以这样来结这个罪。第一个
,“过五钱”,就是盗心或者教人去偷盗,超过五钱的价值。他要偷盗的物品已经超过五
钱的价值,偷来的结果就是事实已经造成,实际上去偷过来得到五钱,满五钱,“二俱根
本罪”,这个就是结根本罪。“过五钱,得减五钱或不得,二俱可悔罪”。想要偷超过五
钱的价值,但是实际上偷到是少于五钱,或者去偷没偷成,这个情况是可以忏悔的。第三
,“五钱,过五钱”,就是偷盗五钱,超过五钱,是“二俱根本罪”,就是不可悔,因为
你超过五钱。第四,“五钱,得减五钱或不得,二俱可悔罪”,这个是可以忏悔的。要偷
五钱,但是没有偷到五钱,或者没有得到,这是可以忏悔。
  第五,“减五钱,得过五钱、满五钱,盗者重罪,教者中罪”。减五钱就是他要偷盗
的心不想偷那么多,价值是在五钱以下,他要的没那么多,减五钱;但是实际上他偷盗的
,他得到的是超过五钱,或者满五钱,这是偷盗的人重罪,教者中罪。在这个情况之下,
实际上去偷的人罪比较重,教人去偷的这个人罪比较轻,他是中罪,偷盗的人是得了重罪
。第六,“减五钱,得减五或不得,二俱可悔罪”。减五钱就是你想要偷的没有达到五钱
,偷盗的财物也是不满五钱,或者没有偷到,这两个是可以忏悔的。下面,“过五钱或五
钱,取异物满五钱,盗者重罪,教者中罪”。他是想要偷盗超过五钱,或者他只是想得到
五钱的价值而已,取异物,他取的这个异物满五钱,盗者重罪,教者中罪,实际去偷的人
是重罪,教人家去偷的,他得的是中罪。再下面,“过五钱或五钱,异处取物满五钱,盗
者重罪,教者中罪”。这个跟上一条一样,是想要偷超过五钱或者达到五钱,在异处取物
,就是不同的地方取到这个财物,已经达到五钱了,这也是盗者重罪,教者中罪。
  下面,“过五钱或五钱”,也是过五钱或五钱,“彼谓使取物,无盗心取五钱或过五
钱”,使就是唆使人家去偷取财物,没有盗心去偷取五钱,或者偷取超过五钱的,这是“
取者无罪,教者重罪”,因为取的人没有盗心,他不知道那是叫他去偷盗的,他不知道。
这就像以前我跟同学报告过的,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去拉三轮车(有空档的时候去拉三轮
车),去给人家拉货,可以赚一些工钱。我们都是到市场去逛,有一次,有一个人就找我
去哪一个商店。他就跟我讲,你到那个店跟那个老板讲,你说某某人叫我来拉这个菜,他
东西就会给你了。我就去了,我去就照那个顾客给我讲的,他叫我拉到什么地方,他给我
工钱。我到了那个店就跟老板讲,某某人叫我来拿他的东西。那个老板二话没有,全上我
的车了,我就拉走了。拉到叫我车那个客人的交货地点,货也交给他了,他换另外一部车
装上去了。我觉得今天不错,运气不错,今天开张了。后来,我又在那边兜,看看还有没
有客人。后来,我去拿菜那个老板就跑过来把我抓住了,他说:你刚才那个东西拉到哪里
去了?我说:那个客人叫我载过去了,不是你的客人吗?他说:不是,那个是骗人的。当
时我也是很莫名其妙,怎么会这样?后来才知道,原来找我去拉菜这个人,他是偷菜的人
。他是教者,就是这里讲的,“教者重罪,取者无罪”,我是那个取者,我没罪,因为我
不知道他要偷。我知道他要偷,我肯定不会去给他拉的,就是这一条。但是那个老板还是
不放过我,一直要我赔,后来好像也赔了他一点钱。大概过去生我也去干过这种偷盗的事
情,所以一报还一报,因果报应。
  最后一条,“教人取物,无盗心;彼谓教盗取,得五钱或过五钱,盗者重罪,教者无
罪”。你教人家去取那个物,没有盗心,就是你没有偷盗的动机。“彼谓教盗取,得五钱
或过五钱,盗者重罪,教者无罪”。就是这个人叫他去取物,他没有叫他去偷,这个人以
为他叫他去偷盗,他就去偷了。其实教他那个人不是叫他去偷盗,没有叫他去偷盗,他以
为是叫他去偷盗,他就动了盗心,有偷的动机了,得到五钱或超过五钱,实际上去盗的、
去取物的,因为他有盗心,所以他就得重罪;教他的人没有罪,因为教他的人没有叫他去
偷。广化老法师也列出这个表解,这个表解如果同学有需要,网络上我们都可以发上去,
给大家参考。从这个地方我们知道,盗这条戒戒相非常微细,你没有深入来学习,你去受
了戒,不知道怎么持戒。你到底是持戒还是犯戒,你就搞不懂,你受那个戒也没办法去持
戒。所以要学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再看后面弘一大师的《补释》:
  补【若借人物。久而不还。回为己有者。即得盗罪。律藏载盗戒最繁。多至数卷。可
见是戒护持非易。】
  这是弘一大师给我们《补释》,补充解释。如果借人家的东西,借了很久不还,就变
成自己有的,这就犯了盗罪。在律藏里面记载盗戒,记载的是最繁琐的,‘多至数卷’,
经文多达数卷这么长的经文,所以它里面非常细的。‘可见是戒护持非易’,弘一大师给
我们讲,可见得这条戒要护持,非常不容易。
  在广化老法师的注解又补充了一点:“今人于邮局寄信时,以纸币加入信内;或寄印
刷物时,以信加入印刷物内,悉犯盗税罪。”这个是偷盗邮资。邮局有规定,一般的信件
邮资多少,如果你要寄现金,它要多少钱,钱比较多。以前我在台湾,我也干过这个事情
,信封加钱进去,这样省一点邮资。但是也有风险,如果掉了人家不赔。这也是有犯到盗
,因此这个盗非常细,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时时刻刻去观察。
  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犯罪要件有六个:“一、他物,二、他物想,三、盗心,四、
兴方便取,五、值五钱,六、举离本处。”他物是别人的。他物想是心里的想法,这是别
人的,我就是要他的东西。第三个,盗心,起了这个动机要去偷盗。第四个,兴方便取,
兴就是用一些方法手段去取得,不管用什么方法手段都叫方便取。五、取得的价值达到五
钱。第六,举离本处,把财物拿移动它本来放置的地方。下面弘一大师再给我们《补释》

  补【境想。】
  这也有表解。“他物,他物想、他物疑、非他物想。这个是讲他物,他物就是他人、
别人的财物。他物想,他心里想法是这个物是他的,确定是别人的。他物疑,疑就是有疑
惑,到底是不是别人的?“上品不可悔”,不可悔罪达到上品,上品就是不可悔,不可忏
悔。“且约值五钱以上物”,就是达到五钱以上的财物。“非他物想,无犯”,非他物想
就是以为不是他人的财物,这个没有犯。这个是他物。
  下面讲,“非他物,他物想、非他物疑”,这是犯“中品可悔”。“非他物想,无犯
”。非他物就是不是他人的财物。但是有他人财物的想法,再来就是非他人财物的疑惑,
这个是不是他人的财物?心里有这个疑惑,这个去盗取了就构成中品可悔罪。非他物想,
这个不是他人的财物,取得就无犯。
  下面《补释》给我们讲:
  补【开缘。】
  有六条。
  补【一。与想(谓彼已与己)。】
  ‘彼’就是别人已经给我了,他这个东西送给我了。
  补【二。己想(谓是己物)。】
  ‘己想’就是自己。
  补【三。同意(亦云亲厚想。素相亲厚。闻我用时。其心欢喜)。】
  大家很熟悉,我用了他不会见怪,同意,这个不犯。
  补【四。暂用。】
  暂时借用,很快就归还了,这个也没犯。
  补【五。谓无主(亦云粪扫想。不知此物有人摄属)。】
  ‘无主’就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以为是没有人要的。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居士说
,在金山寺斋堂,人家吃剩下的东西,他把它捡来吃,有没有犯偷盗罪?这个就不犯,因
为他吃剩下,他不要了,不要就是粪扫想,他要丢了,你把它拿来吃,不犯盗戒。
  补【六。狂乱坏心。】
  ‘狂乱坏心’是精神不正常,这个人失常,去拿人家东西,这个不犯戒。
  好,今天时间也刚好到了,我们盗戒就跟大家学习到此地。这条戒比较繁琐,广化老
法师也提出四个问题,我们同学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做做习题。第一个,犯盗戒须具几缘
成不可悔?犯了盗戒要具备几种因缘就构成不可悔。第二,盗戒的开缘为何?第三,盗何
物品罪最重?何谓生金与像金?有这四个问题,同学有时间可以做做功课。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跟大家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
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