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二十七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4-30 19:52:45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七集)  2009/10/7  中国山东省海岛
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27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上
一次跟大家学习到五戒第二条戒,盗戒,就是不偷盗这条戒。经文我们是讲到:
  经【若居士知他有五宝。若似五宝。以偷心选择。而未离处。犯可悔罪。若选择已。
取离本处。值五钱者。犯不可悔。】
  上一次我们学习到这一段。这一段经文是讲,‘若居士知他有五宝’,“五宝”就是
金、银、铜、铁、锡。‘若似五宝’,就是很相像,很接近的。“以金银等作诸器具,名
为似宝”,这是《笺要》里面给我们注解的,似就是相似这个似。“若未成器诸金银等,
名为生宝”,未成器就是这些金、银、铜、铁、锡,它没有经过打造成一个器具。已经打
造成器具的叫似宝,还没有打造成器具的五宝叫生宝。“故云生像金银宝物”,就是有打
造的或者没有打造的,像金子、银子它还没有打造成器具是一整块的,这是生宝;打造成
各种器具,或者装饰品,就叫似宝。我们在戒经上会看到,“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就
是指这一类东西。
  有居士,‘以偷心选择,而未离处’。“偷心”就是他有偷盗的心,有偷盗的动机;
“选择”就是有去动,想要偷走,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拿离开宝物放的原位。“而未离处”
,就是没有移动,离开它放置的处所。有了盗心,有了这个动机,但是还没有构成不可悔
,这个是犯可悔罪。因为未具六缘,他没有具足六缘,所得到的是方便罪,这是可以忏悔
的。‘若选择已,取离本处,值五钱者,犯不可悔’。“若选择已”,去偷这些宝物,选
择要偷那一个。比如说在银楼里面,看中那一个宝物,选择好了,已经把它偷取,离开它
本来放的处所,移动了,这个叫“取离本处”。“值五钱者,犯不可悔”,它的价值如果
达到五钱,这样就犯了不可悔罪。《笺》给我们讲:“已具六缘,便失戒体”,如果具足
六缘,五戒戒体就丧失掉了;只要具足六缘就犯不可悔,不管有没有受用。有没有受用就
是说你偷了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拿去用,有没有拿去卖,自己去享受,这个就不论了,
只要构成六缘,具足六缘就是不可悔。
  五钱,在蕅益祖师那个时代是值八分银子。那一天开怀师在电脑上又去查资料,他说
大概是人民币十五块,这个价钱愈降愈低了。可见得这个价值不高,很低的。五钱说法有
很多种,但是我们既然要学习,还是不厌其烦的多蒐集这些资料,特别在考古、考据古代
的钱币这方面的。从印度到中国,中国到我们现代,这么长的时间,钱币的转换,以及它
的价值,大约我们现在值物价多少,这样来算会比较接近经上讲的标准。所以这一条这个
五钱,在注解里面我们看到,也是这个资料。注解大部分都是古注,现代法师也有注,但
是说法上也不是很确定。我们把价钱给它定的低一点也有好处,定的低一点,我们就会更
谨慎了,就比较不容易去犯这条戒。所以宁愿定的低一点,不要定的太高,定的高了,自
己以为没有破戒,结果是破戒了,是犯了不可悔罪。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的经文:
  经【离本处者。若织物异绳名异处。若皮若衣。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若衣皮床
。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若毛蓐者。一重毛名一处。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是名
诸处。】
  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离本处者’,什么叫“离本处”。上面经文我们看到“取离本处
,值五钱者”,这里给我们讲什么叫离本处。‘若织物异绳名异处。若皮、若衣,一色名
一处,异色名异处’。我们看《笺》的注解:
  笺【且如毛蓐。自物放一重上。他物放二重上。或自物放一色上。他物放异色上。今
取他物。离彼二重。置一重中。离彼异色。置一色中。则令他人生失物想。故为离处。而
具六缘。更犯不可悔也。】
  注解里面,广老这个注解注得简单一点,我们听起来会比较容易明白。他的《注》里
面讲:“例如在一般图书馆外有一格一格之杂物柜”,杂物柜,现在很多地方,像图书馆
,或者有一些道场,都有给人家放东西的柜子。“某甲之物置第一格”,就是一格一格的
,一个人放一个格子;“某乙之物置第二格”,乙的东西放在第二格。“甲起盗心将乙之
物由第二格拿至第一格,即名离处”,就是把乙原来放在第二格的东西,拿到第一格去了
,放在他自己这个格子里面,这个就叫离本处,把它取走了。所以在公共场所,一格一格
放置东西的柜子,但是现在大部分都有钥匙,你自己可以锁起来,这些物品比较不容易被
偷盗。这个是讲离处。《笺》里面讲的,我们大致上可以理解,就是把别人的东西移走,
或者转换地方,把它移动,换一个地方。物主找不到他的东西,在他原来放的地方不见了
,偷盗的人把它藏匿,比如说藏在自己东西下面,一重二重,压在自己东西下面,这些都
是偷盗、偷取的方法,就是离本处,移离开本处。我们接着看《补》,这个《补》是弘一
大师的《补注》。
  补【此文并下文。】
  ‘此文’就是这段经文讲的,跟下面经文讲的,他是涵盖到下面这段经文。
  补【屋则梁栋椽桷四隅及奥句属上处。文多脱略。未易了解。《大律》云。上处者。
若细陛绳床。粗陛绳床。蓐等。被等。树上处。屋上处。悉名为上处。细陛绳床处者。谓
脚处。足处乃至上头处。若以绳织。异绳名异处。若皮。若衣覆。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
处。如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以偷夺心取。若选择时。罪悉如上说。粗陛绳床处者
。若一板名一处。若皮。若绳。若衣覆。异绳名异处。余如上说。蓐者。一种毛。一种名
一处。表处里处。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等。广如上说。乃
至屋上处者。谓门间处。向处及梁椽处等。一桄名一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等。广
如上说。】
  这个是讲得比较细了。处就是在任何一个处所,放置的一个角落。如果我们取离它原
来放置的地方,或者调换一个地方,这都是属于取离本处,如果达到五钱就犯不可悔,可
见得盗戒非常的细。因此弘一大师劝大家受五戒盗戒可以稍缓,在我们讲戒经之前跟大家
报告过。盗戒的戒相很微细,我们一定要很明了,知道怎么去持了,受这个戒就没有问题
;如果还不是很清楚,他建议我们暂缓,先受其他的戒。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经【居士为他担物。以盗心移左肩著右肩。移右手著左手,如是身分,名为异处。】
  这个是居士为他挑东西。‘为他担物’,现在在大陆上,有一些旅游地区还是有,像
以前我们上东天目山,都有一些工人替我们挑行李,担物。当然现在有很多居士发心“为
他担物”,就是挑行李、挑东西。如果这个受了五戒的居士,他挑这个物品,起了盗心,
‘以盗心移左肩著右肩,移右手著左手,如是身分,名为异处’,“异处”就是换个地方
。我们看祖师的注解,我替他担东西,然后在右肩担的东西把它移到左肩,这样也犯戒吗
?在左肩挑的把它移到右肩,这样又犯戒了?我们看《笺》的注解:
  笺【左肩右肩等。例皆如是。若无盗心。则虽左右数移。岂有罪哉。】
  这个是祖师给我们说明了。你说挑左肩跟挑右肩,换来换去,如果没有偷盗的心,你
左右怎么去移,‘数移’就是不断的移过来移过去,怎么会有罪?可见得这一条重点在盗
心,有那个动机,有偷盗的心。因为有盗心,他这样移来移去就是想办法要得到这些东西
,这个就是盗心,这样就会结罪。如果没有盗心,那就没有罪。我们再看《补》,弘一大
师《补》这段:
  补【居士为他担物等。属身上处。《大律》云。身上诸处。谓脚处乃至头处。以偷夺
心取是衣囊。从此处移著彼处者。犯重。】
  ‘此处’就是这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重点就是‘以偷夺心’,有偷取
、夺取的心,有了这个心、这个动机,你移动位置,就犯了重戒。可见得这个戒在一个盗
心,有占人便宜的心就是盗心,想要得到这些东西,有了这个行为就构成犯重戒。我们再
看下面的经文:
  经【车则轮轴衡轭。船则两舷前后。屋则梁栋椽桷四隅及奥。皆名异处。以盗心移物
著诸异处者。皆犯不可悔。】
  这一段经文,举出车、船,以及房屋里面的处所,再给我们说明。这个车、船就是交
通工具,古代现代都有,屋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这么多个地方,有很多地方,‘皆名异处
’,“异处”就是不同的地方。比如说你在房子里面,从这个地方把它拿去藏到那个地方
。在《冥报记》里面也有一个公案,一个女儿偷了她妈妈的钱,她是放在墙壁里面,都没
有人知道,放在墙壁里面。后来死了之后投胎到他们家做羊(她这个女儿很早就死了,投
胎到他们家做羊),有一天他们要宴请宾客,要杀这个羊。这个羊事先托梦跟这个客人讲
,说牠就是他们家死去的那个姑娘,来投胎做羊,因为生前偷了她母亲的钱,钱现在还藏
在墙壁什么地方。这个客人告诉主人这桩事情,他们觉得非常惊讶,结果去那个墙壁找,
果然找到那个钱。这个在《冥报记》。我们佛陀教育网络学院,过去有印过这个书,应该
我们同学大家知道。有请到这本书,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公案,对这个戒我们就会更进一步
的了解。这是讲车上:
  笺【衡。辕前横木。所以驾马。】
  《笺》给我们解释,‘衡’就是辕前的一条横木。古时候的牛车马车,大家如果有看
过牛车马车就知道,那个横横的一条木头,挂在牛马的背上,拉动那个横木,车就动了。
这个叫“衡”,就是辕前的横木。
  笺【轭。辕前横木。】
  衡是辕前的横木,‘轭’又是辕前的横木,这有两个。
  笺【所以驾牛。】
  这个是牛车。
  笺【舷。音舷。船之边也。】
  ‘舷’就是船边,船的旁边。
  笺【负栋曰梁。屋脊曰栋。】
  担负栋的那一根叫梁,在屋脊上面那个叫栋。
  笺【椽桷。音传角。皆屋椽也。】
  ‘椽桷’就是屋椽。大家如果看过盖房子,特别是盖比较传统式的房子,这个房顶就
是斜的。这个地方有个图,可能太小,大家看不太清楚。不过现在电脑是不是可以放大,
技术上应该没问题。这个地方,这个横的是梁;中间那条横的叫栋;双边有斜度的,一条
一条那个叫桷。我们现场的同学,现在金山寺盖的就是这一种,你去看就知道。网络上的
同学可以看看这些传统的建筑,就明白了。这个就是一个屋子里面。我们看《补》,就是
弘一大师的《补注》。
  补【文云。车则轮轴衡轭句。属车处。】
  就是一部车里面,它的轮子。轮这个图很小,可能大家看不到,我们要去放大。古时
候这个车轮,车轮当中那个心叫轴心。属车处。
  补【《大律》云。车处者。犊车等数种。】
  ‘犊车’就是牛车,小牛车。
  补【犊车处者。谓辐辋辕毂。箱处。栏楯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等。广如上说
。同文云。船则两舷前后句。属船处。《大律》云。船处者。单槽船等数种。单槽船处者
。两舷处。两头处等。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等。广如上说。】
  这些交通工具,都是比较属于古时候的交通工具,现在比较少见。在注解里面有一段
简单的注解,“此段所言皆是古时之车、船、木造或土造屋等”,这都是讲古时候的那个
时代。因为这个注解是清朝时代的,所以以当时的这些东西来给我们解释。我们现在这个
时代,所代替的就是汽车、火车、游艇、轮船,房子都是钢筋水泥的公寓、高楼大厦。我
们知道这个意思,用在现代我们就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在车上,或者在船上,或者住在屋子
里面,当然都有很多个地方;异处就是不同的地方,地方就很多了。“以盗心移物著诸异
处,皆犯不可悔”。这个是讲以偷盗的心把那个物品,著诸异处就是把它放置在其他地方
。从原来这个地方,把它偷偷的拿到、藏匿在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叫着诸异处,这样达到
五钱就犯不可悔罪。不管你有没有偷走,你把它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不管有没有受用,只
要构成这个事实,就犯不可悔罪。接着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下面这段经文是偷盗水中物
的,我们看经文:
  经【盗水中物者。人筏材木。随水流下。居士以盗心取者。犯不可悔。若以盗心捉木
令住后流至前际。及以盗心沉着水底。】
  《笺》讲:
  笺【亦名离处。】
  经【若举离水时。皆犯不可悔。】
  这个也是离处,就是移离本处。这是‘盗水中物’,偷盗水当中的物品。‘人筏材木
,随水流下’,这是砍伐木材,木材砍伐好,放在河流,让水往下流。以前没有像现在这
种交通工具那么方便,运输也没有那么方便,在山中砍柴,往往推到山下的河流,让它顺
流而下,然后到一个定点再去把它打捞起来,所以叫“随水流下”。‘居士以盗心取者,
犯不可悔’,“盗心”就是要去偷那个东西。‘若以盗心捉木令住后流至前际’:
  笺【即名离处。】
  以盗心把那个木头捉住,后来的再流到前面,这个也叫离处;原来它在流,现在你不
让它流了,把它捉住。《笺》给我们讲,‘即名离处’,这个就离处了。
  ‘及以盗心沉着水底’,就是用盗心,把这些木头沉到水底。‘亦名离处’,沉到水
底,物主就找不到了。‘若举离水时’,《笺》注解讲:
  笺【亦名离处。】
  举离水就是从水中把它捞起来,离开河水了。捞起来这个时候,也叫离处,‘皆犯不
可悔’。砍伐树木,现在也很多非法的砍伐、偷砍的。过去在台湾,有很多山林是不准砍
伐的,但是也有人去偷偷的砍。如果你砍了之后,搬走了,都叫离处。这个地方经文讲的
是人家已经砍伐好的,有人去偷。这里给我们解释,你偷这些东西,离处的定义,给我们
讲出来,怎么叫离处,怎么就算离处了,就是以上讲的这几种。以盗心取,捉住这个木头
,让它不要往前流;以及用盗心把它沉到水底;或者从水中把它捞起来,都叫离处,都犯
不可悔。这是举出抓木头,其他的东西都是以此类推。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经【复次。有主池中养鸟。居士以盗心按著池水中者。犯可悔罪。】
  笺:
  笺【未离彼处故。】
  经【若举离池水。犯不可悔。】
  笺:
  笺【离彼处故。】
  这是一段。‘复次’就是再给我们讲一个例子。‘有主’,有主人的,这个主人家里
池中养鸟。‘居士以盗心按著池水中者,犯可悔罪’,“按著池水中”,把牠按到池水当
中,这是犯可悔罪,可以忏悔。可以忏悔就是‘未离彼处故’,牠没有离开原来这个地方
。‘若举离池水,犯不可悔’,“举离”就是把牠捉离开这个池水。鸟养在这个池当中,
他只是把牠按著,还没有把牠捉离开池当中,这个是可悔。如果一捉离开池水,就犯了不
可悔。再看下面经文:
  经【若人家养鸟。飞入野池。以盗心举离水。】
  笺:
  笺【是为离处。】
  经【及沉着水底。】
  笺:
  笺【亦名离处。】
  经【皆犯不可悔。】
  ‘若人家养鸟’,这是别人家养的鸟;‘飞入野池’,那个池是野外的池塘,不是有
人的,是野外、郊外的,鸟飞到野外的池塘去了。居士,‘以盗心举离水,是为离处’,
以偷盗的心把牠捉离开水池,就算是离处,离开牠的本处;‘及沉着水底’,把牠沉到水
底去,‘亦名离处’。‘皆犯不可悔’,都犯了不可悔罪。把牠捉离开,或者把牠压到水
底里面去,都叫离处,都犯不可悔。这个就是讲捉人家养的鸟。我们看这个《补》:
  补【此节属水处。】
  ‘此节’就是这节经文讲的,就是讲在水中的处所。
  广化老法师的注解再给我们解释:“后流至前际:木头在水中流动,以盗心抓住一根
,后面的木头流到前面,便成离处,犯不可悔。”这是广化老法师给我们解释,这个经文
里面“后流至前际”,就是去偷那个木头,木头在水中流动,好几根木头同时流下来,以
盗心去捉住其中的一根,后面的木头就流到前面去了,这样就便成离处。他捉住这根木头
原来应该是在前面的,因为被捉住了,后面的木头往前流,他捉住的这一根木头没有在前
面,这样就叫离处,就犯不可悔。我们再看《补》:
  补【按著池水中者。《大律》作。若沉着水底。与次段文同。而结罪异。阙疑。】
  我们看广化老法师的注解:“前段有主池中养鸟,池与鸟皆同一主人、同一处,故举
离水为离处,按著水中尚未离处;举离水犯不可悔,按著池中可悔。野池时,鸟有主,池
无主,按著水中犯不可悔,举离水也不可悔,因皆是离本处故。”这个是给我们解释偷鸟
。前面这一段是讲池当中养鸟,这个池跟这个鸟都是同一个主人的,在一个人家里面的、
同一个处所。“故举离水为离处”,如果把牠捉离开水池,就算离处了。如果给牠按著,
按在水里面,没有离开水池,“尚未离处”,还没有离开牠的本处。“举离水犯不可悔”
,把鸟捉离开水池,就犯了不可悔罪;如果把牠按著在池当中,没有捉离开水池,这个是
可以忏悔。“野池时,鸟有主,池无主”。在野池,这个鸟是有主人养的,但是牠飞到野
外的池塘,那个池塘没有主人的,池没有主人,他把鸟按著水中是犯不可悔;举离水处也
不可悔,把牠捉离开野外的池塘,也犯不可悔,因为那个池塘不是有主人的。“因皆是离
本处”,就是离开本处了。因为这个鸟,牠是从牠主人那边飞出来的,你按在外面这个池
塘,就算离本处了。好,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的经文:
  经【又有居士内外庄严之具。在楼观上。诸有主鸟衔此物去。以盗心夺此鸟者。犯不
可悔。】
  笺:
  笺【具六缘故。】
  ‘又’就是又举出一桩事情,‘有居士内外庄严之具’,“内”就是里面,“外”是
外面,有一些庄严具,我们现在讲装饰品,这些庄严之具,庄严具当然也有它一定的价值
。‘在楼观上,诸有主鸟衔此物去’,就是在楼房上面。古时候二楼三楼就算是比较高的
楼了,现在的楼就更高了。在楼上,有主的鸟,鸟飞过去,用鸟的嘴巴去把庄严具衔走了
,把它咬著就飞走了。鸟嘴巴咬的那个东西是很有价值的庄严具,如果居士‘以盗心夺此
鸟’,起了一个盗心,盗心就是要抓这只鸟,这样就犯了不可悔罪。以盗心夺此鸟就犯不
可悔。他这个结罪重点还是在一个盗心,我们现在讲他的动机,他的动机就是要去夺那个
东西,偷取、盗取那个东西,这样就犯不可悔。《笺》给我们讲,这样就具足六缘,具足
六缘就犯了不可悔罪。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经【若见鸟衔宝而飞。以盗心遥待之时。犯中可悔。】
  笺:
  笺【方便罪也。】
  ‘若见鸟衔宝而飞’,看到这个鸟嘴巴衔著宝物在空中飞,空中飞居士看到了,‘以
盗心遥待之时’,“盗心遥待”就是他很想得到那个东西,这个叫做盗心;遥就是很遥远
,待是等待。等待什么?等待那只鸟赶快飞到我这边来,一飞过来,我就先把牠抓起来,
牠嘴巴有个宝物在。这个结罪还是在一个盗心。他就在那边痴痴的等,遥待,这样也是有
罪,他是方便罪,是中可悔,是可以忏悔的。我们接着看下面:
  经【若以咒力。令鸟随意所欲至处。犯不可悔。】
  笺:
  笺【具六缘故。】
  ‘若以咒力’,就是念咒语,念这个咒语的力量,让这只鸟‘随意所欲至处’,就是
他使用念咒的力量,让这只鸟,让牠飞到自己指定的地方,飞到那个地方去。“随意所欲
至处”,随自己心里想的,要牠飞到那个地方去。这个是咒术,现在还有一些专门训练鸟
的人,他能够去跟鸟沟通。以前我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常常看到人家比赛鸽子,在台湾很
流行,在大陆上我就不太清楚。鸽子比赛,就是把牠放到非常远的地方,然后大家比赛,
看谁的鸽子先飞回来,先飞回来就赢了,鸽子的脚都绑一个脚环,这个在赌钱的。所以有
很多人,我认识的人当中也有很多人,就是很喜欢养鸽子,跟人家比赛鸽子,在赌钱的。
所以养鸽子的这些人,当然他们经常在跟鸽子沟通,跟这些鸟类沟通,所以他能够去指挥
这些鸟,这个我们也可以理解,他能够去指挥这些鸟。此地讲的“咒力”,咒语那就更厉
害了。现在有一些人也很有这种能力,学着鸟兽叫的声音。我在澳洲,听到庄严师的大儿
子,他的大儿子很会学鸟叫,叫得都跟牠一模一样。有一天早上,吃过早餐就去散步,在
学会里面就有很多鸟,有很多乌鸦、鹦鹉这一类的,野鸟非常多,然后他就学鸟的叫声,
叫得就跟牠完全一模一样。他说:师父,我叫给你听,牠一定会回答,然后他就学鸟一叫
,结果那一群鸟就回应了,牠也叫了。他的大儿子很会学那个。根据这个我们就知道,以
咒力指挥这些鸟是可以办到的,你要让牠飞到那里,飞到你想要牠到的地方,这样就犯了
不可悔。
  经【若至余处。犯中可悔。】
  笺:
  笺【亦方便罪。】
  这个是讲,如果你用咒力,让牠飞到你指定的地方,但是那个鸟并没有按照你指定的
地方,飞到那个处所,这个是犯了中可悔罪。中可悔是可以忏悔的,也就是方便罪。虽然
他想要指挥这只鸟飞到某个地方,但是这个鸟并没有飞到他指定的那个地方,是飞到其他
的地方。虽然飞到其他的地方,还是有罪,因为他起了这个心、动了这个念,也具体做出
了这个行为,只是没有达到他预定的目的,这样是犯了中可悔罪。下面这段:
  经【若有野鸟衔宝而去。居士以盗心夺野鸟取。犯中可悔。】
  笺:
  笺【虽非有主物。从盗心结罪。】
  这个是讲野鸟。前面讲的那个鸟是有人养的鸟,有主人的;这段经文讲的是野鸟,是
外面的野鸟,没有人饲养的。野鸟也很多,野鸟当然就更多了。这个野鸟飞来,牠把宝物
咬走了,那个宝在鸟的嘴巴上面,‘衔宝而去’。这个居士看到,‘以盗心夺野鸟取’,
“以盗心”就是以偷盗的心,他就去捉那只野鸟,把那个野鸟嘴上衔著的宝取过来,这样
是犯了中可悔罪。《笺》给我们解释:‘虽非有主物,从盗心结罪’。鸟不是有主的,为
什么还是有罪?那是野鸟。《笺》给我们解释,虽然牠不是有主人的,但是你起了盗心,
你起这个心是偷盗的心、偷盗的念头,这样来结罪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一段。我们下一次,再继续跟大家来学习。谢
谢大家的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