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ingy 2025-06-15 20:12:02YUKI KAJIURA 访谈于 Victor STUDIO 215
当母带处理完成后,我重新依曲序排好整张专辑的内容,再听一次,心中自然浮现出一个
感想:“真的挺有趣的啊。”虽然这次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事情,确实也挺辛苦的,
不过能将我自己的旋律放进《Xenosaga》的世界里,并以大型编制的弦乐演奏出来,这种
喜悦还是深深留在心中。
就完成后的音乐来说,听得出来那确实还是我自己的旋律。不过比起以往的作品,这次在
某种正面意义上,我觉得自己比较没有那么“任性”地去创作。旋律是我的,但在整体“
色调”的拿捏上,我这次有比较压抑一些,也比较有意识地以“这是原声带音乐”的角度
去制作。
这次是我第四次参与游戏音乐的制作。一开始我收到资料和游戏本体,就先全破了一遍(
笑),充分沉浸在这个世界观里之后才去参加会议。因为很想知道后续剧情,所以能拿到
剧本真的很开心。
由于这是一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大作,最初接到这项工作时,我的确感到有些紧张。不过
比起压力,我内心更强烈的感觉其实是“哇,我居然能为这个世界创作音乐啊”,充满了
喜悦。我自己当年玩游戏的时候,完全被光田康典先生的音乐吸引,那种透过音乐传递出
的世界观让我非常喜欢。因为音乐如此出色,所以当我被选为《Episode II》的作曲者时
,反而没有什么压力。
我心里想的是:“这次就尽情发挥我自己的世界观吧。”我没有特别想去“延续前作的世
界观”或“做出能与之匹敌的作品”,因为那部作品本身就已经完整呈现出它应有的样貌
了。所以我认为没必要硬去接续那样的东西。能抱持这样的心态开始创作,某种意义上其
实轻松了不少。
这次一开始就被告知“只需负责过场动画的配乐”,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难以发挥,反而
因为可以专注在这部分,所以对我来说反而是好事。或许我太放手去做这部分了,也可能
因此给其他部分造成一些困扰吧(笑)。
虽然我不是没有“想负责整体音乐”的欲望,但考量到时间以及各种条件,还是有所顾虑
。游戏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音源制作”是非常繁琐且费工的环节,我以前也参与过几次
,不过我清楚知道自己的技术仍未成熟。那是一种需要时间、技术与知识的工作,要我从
零开始处理目前的工作,实在太勉强了。我认为这次交给专业的音效制作人来处理,最终
完成的成果会更理想。
第一次看到动画片段的时候,即使里面完全没有台词,我仍被它强烈的表现力所打动,感
动到快哭了。配乐的制作过程是以这些动画画面为基础进行的。而我平常在制作动画音乐
时,并不太会依据画面来作曲,所以这次特别注意了这方面的对应性,例如不要妨碍画面
呈现之类的。
这和为电影配乐的方式有些相似。电影通常是以画面为基础来配音乐,像是“这段从哪里
到哪里是某个场景”、“这里有台词所以要避免干扰”、“这里则要让情绪提升”等等,
都会非常细致地设定。而我这次也做了许多类似的细节处理。去刻意配合那些点,其实也
挺有趣的。
从动画画面中,我获得了非常多的能量。有些动画甚至让我一看完就立刻浮现旋律。要说
从动画制作过程中学到的教训,大概是有时候我“过度对齐画面”了(笑)。太想配合画
面,结果写出一些展开太生硬的旋律,或者不必要地拉长了曲子……可能也有那么几个地
方稍微做得太过头了吧。不过撇除那些部分,我想这次大多数成果都还是非常正面的。
最一开始我为了制作预告片用的音乐而前往纽约,在那里我感受到当地的管弦乐团成员对
音乐有种“主动投入”的态度。工作人员也跟我说过,与其在自己平常合作的音乐人与熟
悉的关系网中运作,不如干脆把那些既有的东西都先抛开,换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重新开始
,这样反而是件好事。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创作出了第一首音乐,那是一首在预告片阶段就完成的曲子,性质上
是完全的“形象主题曲”。它不是那种“这个场面配这首曲子”的音乐,也没有特地为了
台词或演出而留空间,是一首纯粹塞满自己想做的东西的作品。我把“就用这首来代表《
Xenosaga II》吧!”这样的要素全都放进去了,也因此之后的配乐工作能从这里扩展出
去,我觉得自己运气很好。
此外,我在纽约还遇见了两位新的主唱,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完全掌握音乐的本质,
而且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最重要的是——他们真的超会唱(笑)。
在原声带的第一张 CD 中,从第1首到第4首,其实是一组连贯的曲子。虽然在游戏中是被
拆分来使用的,但它们其实是我以一整首曲子的概念创作的,其中散布了相同的旋律与素
材。我请求让这些曲子在原声带中以连贯的形式收录。其他像是第20首和第21首也有类似
的安排。
老实说,我并不特别希望大家以某种方式来听这张专辑,但这次我把结尾主题的旋律以各
种形式散落在整张专辑的多处乐曲中。如果有人能感受到这点,我会非常高兴。另外,我
也希望大家能细细品味弦乐所带来的音响效果。
这次我和 NAMCO 讨论后,原声带中完整收录了我所创作的每一首曲子。能够让听众从头
到尾顺着我创作的流程,完整体验整个音乐世界,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也觉得十分开
心。每首曲子的标题都是我依据自己的感受命名的,虽然它们可能与实际出现在剧情中的
场景有些出入,但这是我在创作时针对某段场景所写的,还请见谅。
相对地,我自己也很期待看看音响导演们以及各位制作者,是以怎样的印象来使用这些音
乐的。此外,这张原声带中也包含了几首完全没有被收录进游戏里的曲子。例如最初制作
的预告片音乐,还有只在制作发表会现场播放过一次的钢琴曲版本,我也把它们收录进来
了。
混音的部分,这次我在日本请了吉村先生协助,而纽约那边则是由 Tony 负责。在田村先
生所打造的混音空间里,即使是简单的合成器音色,也会变得非常美丽。而 Tony 的方式
是把声音处理得干净简洁,尤其是人声。他对歌声的处理保留了相当自然的状态。像我这
种人很容易给人声加太多混响(笑),但 Tony 处理的人声四周听起来相当干净,反而让
人觉得有些哀愁。制作人说:“田村先生的混音比较像是好莱坞风格,而 Tony 的混音反
倒比较接近日本风。”我听了之后觉得“原来如此”,很有共鸣。
在游戏角色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 Jr.(笑)。其实之前就很喜欢他了,这次他又刚好是
主角。我觉得这款游戏的设计本身也让玩家很容易对 Jr. 投入感情。我在看剧本时也忍
不住对他有强烈的共鸣,甚至创作时有种“Jr.,撑下去啊!”的心情(笑)。在创作音
乐的时候,如果刚好有“我喜欢这角色”这样的情感在其中,真的会让整个过程变得更有
趣。所以我经常会让自己喜欢上某个角色,这样才能更加投入作品。倒不是说会讨厌某些
角色,只是对自己喜欢的角色主题曲,我会格外用心创作,像是写得特别复杂、或者长度
异常地长(笑)。听完 Demo 曲就能知道我爱哪个角色(笑)。
除了角色之外,我也特别容易沉浸在“战斗”和“情感描写”的场景。尤其是情感戏,我
通常会先从那部分开始创作。关于战斗场面,这次有人对我说:“梶浦老师的战斗曲听起
来总像是在劣势啊。不是那种最后会奏响胜利号角的感觉,而是听起来像是在拼死奋战但
局势还很危险的样子(笑)。”我听了觉得简直茅塞顿开(笑)。今后我想也要尝试写出
“看来会赢”的战斗曲才行!
我想会来听这张原声带的各位,大多都是热爱《Xenosaga》世界的玩家们。我自己也非常
非常喜欢《Xenosaga》的世界观,所以很想说一声:“谢谢你们让我能在这个世界里创作
音乐!”(笑)这次的创作过程也让我非常开心。
我想表达的是——这就是我心中所描绘的《Xenosaga》世界,我也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中让
这样的音乐响起。若是各位也能一起享受这份心情,我会非常开心。
文:宫井紫帆(Shiho Miyai)
曼哈顿邂逅 MEMO
这次的音乐制作,我特地选择了纽约作为舞台。
虽然现在讲这个已经有点老生常谈了,不过纽约无论是在音乐还是文化方面,都是充满刺
激的城市。对《Xenosaga》的音乐来说,继伦敦之后我希望它能接触到的下一座城市就是
这里。对作曲家梶浦由记而言,这里也是个能让她接受新挑战的绝佳环境。
首先是在 2003 年 5 月,我们着手制作也用于发表会影片中的〈the image theme of
Xenosaga II〉,一抵达美国就立即展开弦乐录音。与指挥 Larry Hochman 先生面对乐谱
讨论如何让管弦乐团诠释乐曲。他那张看起来彬彬有礼的脸,给人一种诚实稳重的感觉,
让我心想“果然就算是在美国,搞古典的人还是会给人这种一本正经的印象啊……”自顾
自地这么觉得(笑)。多亏他细腻的解读与指挥,录出来的演奏成果也非常完美。在一旁
检查乐谱的梶浦女士看来也非常满意。
在这次录音工作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邂逅之一,就是接触到真正的爱尔兰民族乐器——
伊利安风笛(Uilleann Pipes)。这种乐器由演奏旋律的旋律管、持续发声的持音管、演
奏和声的调节管,以及储存空气的气囊所构成。与风笛从嘴吹气不同,这种乐器是夹在腋
下用手肘压气来发声的——大概能这么想像吧。在日本几乎很难找到演奏这种乐器的人,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来纽约的目的之一。
演奏者 Jerry O’Sullivan 先生,活跃于各种凯尔特音乐专辑与现场演出。他刚走进录
音室时,看起来有些吓人,但当他奏出第一个音符,那种带着些许哀愁与坚定的独特音色
,马上就深深吸引了我们。他那种漂浮般的音色,一定蕴含着能直击人心灵的力量。我相
信在专辑中也能让大家充分感受到。
到了 2003 年 9 月,我和录音协调人 KAORU 一起为女主唱举办征选,这时我们遇见了歌
姬 Margaret Dorn 女士。她是实力派创作歌手,曾推出多张个人专辑。初次见面是在
11 月,那时天气已略微转凉。她那纤瘦的身躯所发出的浑厚嗓音,再次让我们惊艳。顺
带一提,她还带了姜茶送给梶浦女士当礼物,那份细腻周到,让我们觉得她比我们日本人
还日本(笑)。
如同前面访谈中提到的,这次也受到了许多优秀工程师的协助。除了在日本负责作业的吉
村先生外,在纽约我们找了两位工程师,分别是 Tony 与 Joe。我认识 Tony Volante 先
生,是从 Donald Fagen 的《Kamakiriad》开始。他也参与过《See-Saw》等其他梶浦作
品的混音。永远冷静又有型的他,每次都能制作出非常细腻的混音。顺带一提,他亲自泡
的中国茶,比音乐还要厉害(笑)。
而 Joe Chiccarelli 先生虽然这是第一次与梶浦女士见面,但他那明朗的氛围立刻营造
出整个录音室的世界观。他曾为许多日本艺人制作音乐,因此比我们想像中还更细心,完
成了非常优秀的音乐。从录音的完成度来看,他可以说是我至今遇过最细致的一位了。
《Xenosaga》的音乐作业,包括 5.1 声道混音在内,总共在美国进行了三次作业。虽然
很遗憾在 CD 里无法收录 5.1 声道的环绕音效,但也请大家务必在游戏中好好享受。
虽然这次有许多新的邂逅,也得到了许多刺激,不过回过头来看,最重要的邂逅,果然还
是“能够与《Xenosaga》相遇”这件事吧。对作曲家来说,作品是诞生灵感的场所;但对
我们这些人来说,作品则是一所“培育作曲家的学校”。或许现在还不能说已经毕业,不
过我希望大家能好好欣赏成长了不少的梶浦由记所带来的音乐。
Text by 野崎圭一(Keiichi NOZ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