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SILENT HILL 2 ORIGINAL SOUNDTRACKS

楼主: singy   2025-06-08 20:27:55
现在你手中握著的这部作品,既是《Silent Hill 2》的原声带,同时也是我的好友、让
人深刻体会“艺术家”这个词真谛的“AKIRA YAMAOKA”,所创作的充满个性的完整专辑

老实说,我并不是个对游戏特别熟悉的人,一年大概也就只开一次像 PlayStation 那类
的主机来玩。所以对我而言,“游戏音乐”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里
播放的音乐,对我来说都只是“音乐本身”。
这张原声带的制作人、创作者,甚至还亲自演奏的 AKIRA YAMAOKA,是我二十年的好友。
撇开这个事实,以单纯音乐家的角度来看,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我和他是国中同学。那是1980年代初期,日本正值偶像风潮的巅峰时代。当时,会迷上德
国电子乐(German Techno)、新浪潮(New Wave)、迷幻摇滚(Psychedelic)这类音乐
的人,在整所学校里只有三个人:AKIRA YAMAOKA、我,以及如今成为年轻世代的设计师
偶像、曾为某位女歌手设计封面并创下无数百万销量的“K”先生。我们的音乐中毒程度
远超常人,不只在学校,在整个城镇里都算是有名的音乐狂人。
但我们也不是什么“御宅族”形象。YAMAOKA 是个非常受女生欢迎的家伙。他不只是资讯
丰富,更拥有对音乐多角度的见解,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当时的洋乐正值美式摇滚全盛期,但我们却钟情于欧洲音乐。从 ULTRAVOX、VISAGE、
JAPAN 到 Kraftwerk 这些电子音乐人,再到 The Doors、Velvet Underground 等等具有
强烈世界观的艺术家,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我们几乎天天跑去对方家里听唱片,围着我那台破烂的合成器玩音乐游戏。那段国中岁月
过去后,我们在高中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自然也就失去了联络。
大约过了十年,我已经成为以音乐为主轴的“制作人”,每天为工作奔波。有一天,我终
于拥有难得的长假。偶然走进某家 CD 店,看到一个标题令我好奇,难得地主动买了一款
游戏,那就是《Silent Hill》。
包装上写着:“本游戏包含暴力场面与血腥描写。”这种刺激性的宣传词正合我意,不太
正经地说一句,我就是那种人。我对“无毒娱乐”这种东西根本没兴趣。音乐也是一样。
回想起来,我从没憧憬过什么模范生,顶多就是个想当坏学生的普通人。总之我买下游戏
,回家开机,一段精彩的开场动画后,强烈的 Big Beat 音乐扑面而来。
第一个冲击,是“游戏音乐竟然也用了这么前卫的声音”。更令人震撼的是,它的完成度
极高。
不过,我记得包装上并没有标示作曲者,要等游戏通关后才会在职员表看到。但可惜的是
,我缺乏耐性,从来没能破关,自然也没看到结尾。
有一天,我的经纪人拿着一份传真问我:“您认识山冈晃先生吗?”原来他知道我的职业
与公司后,主动联络过来。我立刻打电话给他,决定了我们的重逢日。
记念重逢那天,他告诉我他正在 Konami 做音乐,而《Silent Hill》正是他的作品之一

我对这份“偶然”甚至说“奇蹟般的命运”感到无比惊讶。那位当年才华横溢的中学生,
如今和我一样从事音乐工作,而我也碰巧买了他的作品,并深深喜爱它。
想要用文字来表现这部作品并不容易。但正因它如此难以言喻,它才成为了“艺术”。
若要我在这里尝试解释这部作品的内容,我会说它是一张“经历过电子音乐洗礼之人所制
作的抽象摇滚专辑”。
如果电子音乐是现代音乐,那么摇滚可以说是传统音乐。“现代”与“传统”这两个对立
的概念,从古典音乐时代开始就彼此对立,一直到今天也没变。但这部作品却位于两者之
间,称得上是一部“和平的作品”。
然而,“和平”一词所带来的疯狂,也深深刻印在这张专辑中。也就是说——这是一场“
宗教战争”。
从音乐人的角度来看,这就像是1960年代后半的迷幻运动——“为了和平而战斗?还是选
择什么都不做才是和平?”这也许正是这部作品向我们提问的主题。
在本作中,AKIRA YAMAOKA 演奏了所有的乐器。评论家也许会说这是“自我中心”,但我
认为这正是所有有艺术家意识的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的确,如果付钱请演奏家来演奏,他们会展现高超技术。但那只是如同工厂流水线一般的
“管理产物”,称不上“那个人的作品”。这是一种音乐商业化入侵创作现场的恶习。
当然,如果作品的意图就是要展现集体的高超技术,那是另一回事。
但所谓“声音导向”的创作,与时尚比较类似,真正重要的是作品所释放出的“震动”。
而这才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家耗尽生命所灌注进去的东西。粗暴地说,那是一种“能感
受到创作者生命气息的音乐”,也就是尽可能减去多余杂音的作品(当然,乐团作品是例
外)。
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就是这样的存在。
音乐家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无论创作手法与取向为何,最终都要在录音带上灌注“生命”

对我而言,这张原声带绝不是“替游戏配上音乐”的作品。从旋律感强烈的吉他曲到工业
风格的音乐,每一首都像是一条线串连起整张专辑。
正如1960年代的迷幻音乐人,在专辑中将原声吉他与塔布拉鼓等打击乐共存般自然。
我真心希望你能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与我相同的震动。
—t-kimur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