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有义才有真正的利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23-01-11 21:21:5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
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
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
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
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
上面这一段是《孟子》开头著名的“义利之辨”。义利之辨并不
是否定利,一位好的政治领袖当然要造福国家人民,就个人来说追求
有利的事物,也是很自然的。但孟子对人性的弱点看得很清楚,那就
是往往短视近利,为了贪图一点点好处、方便或轻松,却忘记了背后
藏有更大的不利后果。如同《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书中引述的史丹佛
大学“棉花糖实验”:把小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给他们一人一块棉
花糖,让他们选择是要马上吃掉棉花糖,还是等十五分钟,如果愿意
等,就可以再多一块棉花糖当奖赏。研究人员发现,能够等待奖赏的
小孩,长大以后,全都比那些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相较于遥远未来能够获得的报酬,当下的享受、轻松或满足,对
人们来说似乎显得更有吸引力。但这却是一个陷阱,如果每个人只想
著“怎么做才可以为自己带来立即的好处”,为此不惜破坏团体的秩
序,久而久之不仅会牺牲许多更有价值的事物,团体的风气也会江河
日下,最后对所有人都不利。如同孟子举的例子,王、大夫、士庶人
都想着权力斗争,如何打倒别人,国家就会陷入一团混乱,最后走上
灭亡。
义可以包含利,但利不能包含义。我们当然不是为了求利所以才
行义,行义是理当如此。但心中秉持着道义,也往往比较能够有好结
果,因为我们不会被一时的、个人的小利所迷惑,可以察觉到小利背
后隐藏的大害,也就比较有机会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得
到长久的、公共的大利。
举两件事为例,第一是现在学校里有些“躺平”的学生,纵情享
乐,沈迷于电玩游戏,上课不专心,置课业于不顾,虽然可以得到一
时的快感,但久而久之整个人会愈来愈颓废堕落,最后不仅白白浪费
宝贵的求学时光,没有任何长进,连带也会导致班级的读书风气变差
。第二是现在大家关心的全球暖化、环境保护议题,企业为了在市场
竞争当中获胜,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各种新商品。造成的后果是
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并且把破坏环境的后果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承担
。殊不知全人类是一体的,地球如果垮了,企业赚的钱再多又有什么
用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