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
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
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传统的家庭伦理受到严重冲击,孝道或亲情
逐渐变得破碎,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家,情感漂泊无依。重新阅读孟子
的这段话,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孟子这段话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真感情,用业师林安梧先生的话来说,仁义是“人格性的道德连结”
;要培养这种连结,最主要的场域就是“亲亲、敬长”,也就是血缘
性的连结。良知、良能虽然是先天的、超越的,但从实际的发生历程
来说,我们是首先在家庭当中体会到良知良能,也就是“无条件的爱
”的意义。
以上是就理想面来说。但从现实来说,“家家有本难唸的经”,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儿女都能够用纯净无私的爱心来对待彼此,或者也
可以说现实上的人性是充满限制的,并不是哪一方比较自私,而是彼
此的立场、观点、角度、背景不同,想法、主张自然会有差异,甚至
产生冲突。传统社会的解决方式是提倡礼教,用“顺”来诠释孝道,
儿女顺从父母,臣民顺从君主,妻子顺从丈夫,在过去民智未开的时
代或许还行得通,因为儿女、臣民、妻子接受到的教育、讯息刺激有
限,长辈、政治领袖或男性所做的决定虽然不一定都正确,但大体不
差。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普遍启蒙,传统的礼教就难以维持。
孟子所说的“爱亲敬长”、人格性的道德连结或无条件的爱,确
实是“达之天下也”的普遍真理,无论什么时代,人们还是希望回到
一个安身立命的家。但可能无法再用传统礼教“顺从”的方式来表现
,除非时光倒流,社会退回到过去的发展阶段。但这并不表示孝道或
亲情失去意义,只是表现的型态、方式需要调整。这部分或许可以参
考道家思想。
道家庄子做了几个有趣的比喻:“民溼寝则腰疾偏死, 然乎哉
?木处则惴栗恂惧, 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
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
, 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意
思是不同的生物喜欢吃的东西、住的地方都不同,即使是毛嫱、丽姬
这样的美女,动物见到了也会纷纷躲避,并不觉得她们美。言下之意
就是每个人的想法、价值观、喜好都不同,不应该认定这世界上只有
一种标准答案,将每个人硬套在一个模子当中。亲子之间就算不一定
很满意、赞同彼此的想法和做法,至少可以相互体谅、尊重,用“不
爱”的方式反而才能够达成爱,这是道家诡谲辩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