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语》中的“君子”(05)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7-05-07 11:53:38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器”是工具,“不器”是不把自我当工具。凡工具皆属有限,
自我或心灵的本质却是无限,两者不宜混淆。“把自我当工具”又可
分为两类,一是以角色扮演为我,二是以气质形躯为我。
  人有两重身分:人的身分与角色扮演的身分。“角色扮演”是在
体制运作、职业分工底下,对外在行为给予明确的规定。只要你尽到
该职位或角色应尽的义务,就能够享有应得的权益,不涉及每个人独
特的感情与价值观。甚至为了让社会运作的效率最大化,还要刻意排
除内心的感受,尽量保持客观,才不会引起纷争。每个人擅长做的事
情不一样,所以角色扮演也有适不适合的分别,适合做工程师的人不
一定适合当医生,医生也不一定适合当政治人物,所以说有限。无论
扮演哪种角色,都是为了让社会顺利运作,只利用某一方面的特殊能
力,忽略人性中的其他内涵。但人并不甘于做角色扮演,下班后还是
要回归“人”的生活,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想法与感受的人。“把自
我当工具”是过度认同专业能力、工作职务,乃至由此衍生出的名利
权位为我,忘掉了做为人的身分,造成人性的压抑与苦闷。
  下班后与家人、朋友、另一半相处时,人比较能够摘下角色扮演
的面具,展现真实的自我或完整的人性。但此时又会遇到一个问题:
以气质形躯为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习惯,但不同的想
法、感受、习惯未必相容。由于取消了体制上的规定及保护,在共同
生活时,就容易起摩擦、冲突。所以我们不能侷限在自己的想法、感
受、习惯当中,而应该以“仁心”为我。仁心指向的是人我合一、心
灵相通的境界,以仁心为主,个性或价值观是为了成全人与人之间的
相亲相爱;不宜太坚持自己的个性或想法,反而牺牲了真感情。
  上述的说明并不是叫人待在家里不要上班,也不是要人当一个没
有脾气的好好先生。人还是可以(也必须)参与体制运作,扮演好自
己身为社会一分子的角色;还是可以有个人独特(甚至强烈)的想法
与感受。孔子只是提醒我们不要被这些角色扮演或气质形躯给套牢,
以仁心为本,角色扮演或气质形躯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不致成为限
制负担。“不器”的“不”不是否定而是超越,仁心与器用是可以并
存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