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善知识 与 半梵行

楼主: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5-25 17:28:04
※ 引述《yogi (Yogi)》之铭言:
: ※ 引述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之铭言:
: : 根据 杂阿含726经
: :   如是我闻:
: :   一时,佛住王舍城夹谷精舍。
: :   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 :   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如是念:
: :   “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
: : 1. 阿难 认为 半梵行者 是 善知识 被佛陀纠正。
: 这部经不能用这样的角度来解。原因就是在这个"半梵行者"
: 梵行在婆罗门教来说最重要就是不行淫,在佛教来说基本上就是持戒,特别是受持完整
: 不淫戒的出家戒。而出家戒可是没有什么随缘受戒只受一半的。要嘛就是戒行完整,要
: 不就是戒行有缺,要依羯磨来处置重新圆满戒行,没有什么叫作半梵行的。
: 从巴利经藏来看,更可以看出汉译阿含所无法呈现的清楚语句词汇词性关系:
: upahamidaṃ, bhante, brahmacariyaṃ,
: 大德啊
: 一半的 梵行(是行为,不是人)
: yadidaṃ– kalyāmittatā kalyāsahāyatā kalyāsampavaatā
: ↓ 种种善知识(主词补语位格)
: 亦即(在英文接近于That Sth. is, 虚主词位格,后接主词补语)
: 后面佛陀的回答是同样的句构,只是把一半改成全部 大德改成阿难,就不再赘述
: 阿难这句话考虑主词是善知识,以及梵行所指是行为不是人,
: 应该解读成:阿难认为亲近善知识就是完成了一半的梵行,或说是满足了梵行所需的一半
^^^^^^^^^^^^^^^^^^^^^^^^^^^^^^^^^^^^^^^^
庄春江居士翻出来的内容,也不是你讲的那样。 北传 的 增一阿含 是 大众部所传
也不是你讲的那样。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26.htm
相应部45相应2经/一半经(道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国,名叫那轧拉迦的释迦族人小城市。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
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是梵行的一半,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
  “阿难!不是这样的,阿难!不是这样的,阿难!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
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当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时,这应该可以被预期
:他必将修习八支圣道、必将多修习八支圣道。
  而,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如何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呢
?阿难!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见;依止远离…
…(中略)修习正志……(中略)修习正语……(中略)修习正业……(中略)修习正命
……(中略)修习正精进……(中略)修习正念;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
圆熟而修习正定。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这样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
支圣道。
增壹阿含44品10经[佛光本399经/9法](九众生居品)(庄春江标点)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
  “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
  佛告阿难:
  “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
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
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 条件。(其它一半他没说,大概是想个人努力之类的)
: 后面佛陀的回答则是说:亲近善知识就是满足梵行所需的所有条件。因为有善知识引导,
: 才能够实践八支圣道。(八支圣道基本上就是佛教梵行的所有内涵。所以才这么说)
: 后话:
: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巴利经藏对于诠释汉译阿含经的重要性。很多印欧语系的文法结构都
: 保存完整,词性 位格等等的严谨文法让诠释经义少了很多模糊空间。在中文的经文中
: 因为中文的特性就很容易让人误解,比如 善知识就是梵行的一半 和 半梵行者就是善
: 知识,这两种诠释岂止天壤之别。这就是为什么庄春江居士耕耘于南北传经典对读的原
: 因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