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随佛法师和其信徒无法证得道果的原因

楼主: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5-25 17:09:17
※ 引述《yogi (Yogi)》之铭言:
: ※ 引述《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之铭言:
: : 关于 教证,随佛长老整理了许多资料,很客观讲为什么 "论" 是有问题的。
: 这些所谓的"客观",都是从历史与训诂的角度来谈论的来源不明。
: 先不说这些看似严谨的历史诠释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根本很多是证据不足自为诠释的,
许多资料,长老从 分别说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 的 律藏 整理出来
印顺长老也说过,舍利弗阿毗昙论 为佛说不可信!
这是公开于网络上,可以接受佛教界,共同来研究的资料,
摊在阳光下,大家一起来研究 部派分裂 与 论的形成,没什么不好!
毕竟 典籍上就是这样记载。
: 这边毕竟是佛教板,而佛教,如同板主在公告中所说,是内修内证的。
: 从实修实证的观点来看阿毗达摩,就可以看到阿毗达摩不外乎就是把五蕴的彼此因缘
: 作更细致的分析,而这些分析是立基于禅修体验上的。
舍利弗阿毗昙论,只是你讲的这样简单,那这本论就不会造成部派的分裂,
那请问 无明 是在哪个阶段处理呢? 阿毗达摩扭曲了 因缘法 修正次第。
经说次第 是写 明为前相,先见法,得明、断无明。(最多七返人天)
这本古论内容还有些矛盾,长老整理的资料都有点出来。
: 这就是为什么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对心法心所法的分析会如此一致。
说一切有部 接受了 舍利弗阿毗昙论 的思想,还写了一本发智论,
您觉得亲切,是正常的。北传的大乘发源,与 说一切有部 是有地缘关系。
: 虽然在细项的分类上有差异,但是架构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奢摩它或毗婆舍那的次第与
: 进路虽然会因为修行者所愿成就是声闻果或者佛果而有所不同,但是两种路线所观照的
: 名法色法的本质并无不同。
按照经说,阿罗汉圣弟子与佛陀 的成就一致,仅差别于 佛陀 是 无师正觉,
阿罗汉圣弟子 是 接受 佛陀 指导 而正觉。
: 所以才会有那不识字的阿罗汉孙伦禅师,在谈论自己修证经验时竟然完全符合论点描述
: ,这正是论典奠基于实修体验的最佳证据。拿训诂历史来否定实修体验,先不管在学术
我也举了 阐陀尊者 的见法,听完 阿难尊者 解释 因缘法的奥义,当下见法,得法眼。
: 上这样的作法能不能站得住脚,但是在重视实修经验的佛教来说,这种作法完全是搞错
: 了方向。
按照 经说 也是在实修,参照 五百阿罗汉 所认证的内容 来实修。
经 不是拿来读的,是 禅修 的指导手册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