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回顾
https://youtu.be/iYoGT7G2aCA
海绵宝宝:“我和章鱼哥会在这里一直罢工,直到获得应有的一切,坚持到底,直到永远
”
章鱼哥的脑海里一直回荡著这句“直到永远~”
说:“和海绵宝宝一起罢工,直到永远?”,开始变得歇斯底里,
说:“我要去求蟹老板让我回去工作,立刻结束这场可怕的恶梦!”
如果,情境换成佛弟子说:“我要去求佛菩萨悲悯,让我忏悔罪业、皈依三宝、
回归净土,结束这场可怕的恶梦!”
这样好像也是个合理的情节呢 (茶)
章鱼哥感叹说道: “没有人真的关心我们劳工的命运,他们肚子一饿就什么都不管了。”
宣化老和尚讲述:
“舍利弗”,这是以父母作他的名字。他的父亲叫优婆提舍,所以得“舍”字;“利”是
他母亲的名字,“弗”就是“子”,所以有的经上译为“舍利子”。以他父母的名字
合起来,作为他的名字,所以叫“舍利弗”。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中文版-广本 ) 第一段经文:
(唐朝代 罽宾国 三藏般若共利等人翻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
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
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
板友BRIANERIC2他的老师对于“尔时众中......离诸苦厄”的解释:
这时大众中有一菩萨,名为观自在。
当观自在菩萨也进入甚深智慧时,身心融于虚空大光明海。
此时观自在菩萨见到他的色、受、想、行、识,都消失了,都不存在了。
因为见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光明海。
自己消失于光明海中。
周遭的人、事、物,全部消失于光明海中。
自己的感受、念头、行为动作、知觉也都消失于光明海中。
此时就自然远离了烦恼,苦难,厄运。得大自在。
什么是光明海?
是大放极强白光的虚空,而不显现物质影像的虚空。
是全部大白光的虚空,自然使你原来的色、受、想、行、识都消失了,这样子的虚空谓
之“光明海”。
其实虚空就是虚空,因为虚空实在是太亮了,故给个名称叫光明海。
如果我说五蕴变虚空,那有人又会误解为一般的虚空 ( 只显现物质景像的虚空,而无
大白光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中文版-略本 ) 第二段经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之前以为《心经》的“舍利子”是指修行人火化之后产生的那个“舍利子”。
后来,我才了解,原来是观自在(观世音)菩萨回答舍利弗尊者:
“舍利子(舍利弗),色不异空,......,舍利子(舍利弗),是诸法空相,......。”
Reference:
1.〈佛陀十大弟子传─舍利弗尊者〉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2.〈照见五蕴皆空〉
https://www.ptt.cc/man/soul/D5E4/DE08/D526/M.1273752926.A.9F2.html
3.《Heart Sutra》[English Zen/Chan Buddhism Sutras Audiobook Part 1 of 7]
https://youtu.be/Z5Ws-4EmvVY
舍利弗为什么是诸法空相?舍利子有没有可能是空性光明,并且在体内炼化报身,烧出来的是在物质身上发生物质转变的产物,也称舍利子?可能还是要请对原文懂的前辈释疑较为恰当。
《西游记.第三一回》:“却从口中吐出一件宝贝,有鸡子大小,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心经不是说了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边翻成舍利弗&用‘此’,不仅语意上,在实修上不觉得都怪怪的吗?而且后面都在描述那个空性圆明体的东西欸,而且"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段讲的都是行法欸,教人内观,入心进去,不然怎么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当作外面的一个菩萨,就心外求法囉!
道教把佛教的文字附会到色身精气神上面的变化现在还回头说经文不对了 会不会太
色身只是色的其中一部份而已,是你把我说的当作只讲色身。不然释迦牟尼烧化出来的怎不叫做舍利弗要叫做舍利子?而且唐朝那时候举国之力在做翻译的事情,能成‘经’应是在文字上都用的很准确的,何况这边在主讲色空不二的事情,能不精准吗?而且里面是对于心性的描述,难不成你的心还分佛的心跟道的心吗?apttuser你上面回的注释没错,以前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但那只是第一层意思。而且也已经很多人的注释都这么写过了。
心经的译者玄奘法师,他的徒弟窥基法师也曾写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建议可以参考看看这个版本。
心经谈的已经不是无我的层次,整个意识界十方法界都要全空。 我对心经的体会很浅,比较熟悉的入道经文是莲花生的“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我是缘这一个经文入觉照的,心经的境界是这里面说的“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阳光虽无形无象,却是光明遍照,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在这一段最胜法义之上的境界。心经是直接在这个基础上谈的,又写太短,很难悟入我不喜欢一直谈莲花生这一本经,是被你逼到不得不谈XD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经曰:舍利子!赞曰:胜空者言,生由法立,法即生因,此广生空,法空后显。如应者[*]言,下陈机感者名,述理垂喻,示彼胜行,除四处也。义段有三,初、“舍利子”等,总告彰空;次、“是故”等,别结所空;后、“以无所得故”,释成空理。
所以我要对你这篇文下一个意念,阻绝乱七八糟的人不小心得到要诀XDDDD
梵云“舍利”,唐曰春鹙,由母辨才指喻为号,显彼所生故复称子。母因能论,子假为名,树正摧邪,少闻多解,[12]昔杨知见最初悟入,今演性空呼而[13]垂喻。唯说胜教以统法,显是理皆空,独告上人以摄机,即时众咸告,彼虽[*]秉告而未悟空,先劝练磨,方除四处。心经是很浓缩的版本,不经行法或是大根器者根本看不懂标准的拿来印证用的经文
没有,我都开冷气…他们可能有蚊帐吧,在家我都冷气开到23度以下蚊子就不见了,不然就是买液体电蚊香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00:56:00舍利弗尊者的名字,来自他的母亲,其母名为一种鸟名:舍利(义译:义译春鹙、秋露、鹙鹭等),由称为舍利这名女人所生的儿子,故名舍利子,就是一般经典称的舍利弗尊者。般若心经是观世音菩萨与舍利弗尊者两人的问答。汉传大藏经中有数个不同翻译版本的心经,10多年前隔壁板就友人分享过,转贴过来供大家参考。
我现在比较环保了,以前都开18度然后用一级能源效率的 这样有比较环保吧我猜…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01:32:00有时候不同译师翻的文字上有些许差异,但都是指同一个人,像是比玄奘法师早数百年翻译心经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就翻译作舍利弗,其他汉传心经的译本也翻作舍利弗,但是玄奘法师都翻作舍利子,如玄奘法师翻的《大般若经》说:“尔时具寿善现报舍利子言:…”善现在鸠摩罗什翻作须菩提,就是须菩提跟舍利弗两人的答话,具寿就是长老的意思,须菩提长老对舍利弗说:…。汉传佛典属翻译的典籍,如果能和梵文对照会比较正确了解,像是梵文佛典当中的舍利弗,和一般说火化骨灰所见的舍利,不同字,往上溯源对照梵文佛典就比较不会望文生义混为一谈
你现在的处境要相应心经很遥远,要先从比较生活化的佛学来求平静和福报,有一个法师叫一行禅师,最近刚过世他有谈很多如何面对生活痛苦一路突破的东西,深入浅出然后要拿掉心中对享福的谴责,享受资源时要感恩就好,否则佛菩萨要加持你也被你挡住了开18度躲在棉被里其实很舒服XDD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09:20:00插话补充一下,舍利子(舍利弗尊者)因母立名,他的母亲眼睛美丽如舍利鸟的眼睛,又他的母亲聪明善辩如百舌舍利鸟,所以他的母亲被赋予舍利这个名称,由她生下的儿子因此假名为舍利子。好比说,我们同学之间,有位同学身材魁梧,因此被其他同学唤作熊(取其象征),以后他所生的孩子假名称为熊子.这样被称为熊实际上是指某个人,好比我们有时候用阿猫阿狗比喻一些人,由舍利生下的儿子,不是说鸟生下,实际还是人(舍利弗的年纪比佛陀还大,他和目犍连一样都先于佛陀入灭)
感谢ykkdc兄的补充,但你讲的是幽賛中‘梵云’的部分,那‘賛曰’的部份呢?上面提到舍利弗跟烧出舍利子那边故意反过来用,是为了‘用字精准’这议题而提出的反问,为何玄奘当初要这样子翻译?不是说真的搞成一样的东西。一个是人名,一个是烧化出来的东西,差这么多欸XD但是更前面提到空性圆明体那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1.玄奘的亲徒弟窥基大师,在幽賛中把这个舍利子‘释成空理’,甚至在‘观自在菩萨’这句,也不是单纯用人名来解释,而是有更深层背后的含义。2.玄奘版本的内容,看亲徒弟写的注释应该会是最贴近他老师原意的不是吗?无论是在时空或是文化上。之所以说你们说的注释都对,且很多人都这样写过了,但那只是第一层意思。但有时候故事里面用的人名,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隐喻。像是这里头的舍利子,就是代指空,而’观自在菩萨’代指的是行法。玄奘大师的亲徒弟窥基法师在幽賛里都讲的清清楚楚的了,搞不懂你们干嘛一直在人名上做文章?但比较让我疑惑的是,即便更早版本的心经,鸠罗摩什尊者翻译上是用舍利弗,为什么后翻的玄奘不直接沿用就好,要改用舍利子?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11:00般若心经是摘自于大般若经,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经里,都舍利弗尊者的名字翻作舍利子,比如"佛告舍利子曰"佛对舍利弗尊者说什么等等。心经是由舍利弗尊者启问观世音菩萨:如何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观世音菩萨答复说:舍利佛尊者!(比如佛在经典中答复阿难的问难时,会先说声"阿难!"),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这个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就是诸法的胜义谛空性),举例来说,不生--没有自性有的生(即生这个法的实相是自性空的空性),不灭--也没有自性有的灭(即灭这个法的究竟实相也是自性空的空性),不垢(在垢此法上观察无有自性),不净(在净此法上观察无有自性)...等等,在一一法上观察此法的实相是自性空性的空性,所以说此是诸法上的胜义谛空性,"是故空中"--所以圣者在现证诸法实相胜义谛空性的根本定当中,没有任何世俗诸法的显现,举例来说,无色(没有色法的显现)、无受想行识(没有心心所显现)...等,没有彼等世俗诸法的显现,并非否定世俗诸法的存在,而是说诸法的存在方式是自性空的存在,假设诸法的存在方式是自性有的存在,那么圣者在现证诸法胜义谛实相的根本定当中(是故空中)应该见到色等诸法,可以圣者的现证实相的根本定当中并没有看到(无色等诸法的显现),但又不能否定色等诸法的存在,由此可知色等世俗诸法是自性空的存在,圣者的胜义理智量不可得诸法自性有、自方成立的存在,所以诸法只是在世俗名言量当中唯分别心观待施设处施设安立的存在,如是诸法是远离断常二边的存在,观世音菩萨跟舍利弗尊者说修学般若空正见当明白此理。(不需要舍利子上作文章想像成骨灰舍利等等,他就只是个人的名子,就像阿难只是个人的名字,只是人名上的称呼罢了。)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37:00(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跟舍利弗两人的对话,两人一问一答。)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38:00窥基的解释也是说心经是观世音菩萨与舍利弗两人的对话。
是啊,他的确有讲啊,但有除此之外的更深入的教法啊像‘舍利子’被‘释成空理’,其他版本有吗?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40:00舍利弗尊者向观世音菩萨启问:怎么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正见
其实我的看法,观自在菩萨,或大乘佛教里的诸位菩萨是不会跟人逻辑辩证的,那是一种现量的“相应”,就是说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41:00?观世音菩萨回答说:舍利佛!你要问的这个般若空正见的道理
舍利弗他借着佛力跟诸位菩萨相应,在这种甚深光明中他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42:00--是诸法空性,此处"是"指的是前一句舍利弗问说怎么修学空
所有的问题、细微心识觉受全部消失,现证很高层次的高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43:00正见,观世音菩萨回答此问题,是(此-你要问的这个)诸法空相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44:00--诸法实相的道理,"是诸法空相"的是不是将舍利弗的人名当同位语,此处的"是"与"诸法空相"才是同位语,就是说诸法空相(诸法的胜义谛实相)的这个(此)道理,然后如下所说...。
你讲的我都知道,但我这边在跟你讲的是窥基版本的东西,你一直扯到其他地方去干嘛咧?提出这版本只是供参考而已,没必要一直用其他人的解释来断章取义或扭曲窥基的版本吧。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49:00我目前是就著窥基的解释而说,纠正误读窥基的解释而说。
何况他还说玄奘大师的亲徒弟,在时空等诸缘上,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就这样。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50:00因为怕有人将窥基的解释,误解为窥基将舍利弗解成如骨灰舍
他又没去讲‘是’,他是说’舍利子‘释成空理,真的牛头不对马嘴欸。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51:00利等,曾经在隔壁板就看到有人将心经的舍利弗解释成舍利。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2:52:00总之,般若心经是取自大般若经,古印度那烂陀对于大般若经的实修传统,般若经的空正见是依龙树菩萨的中观理聚六论为根本传承,般若经的现观道次第是依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为根本传承,结合空正见(见)与道次第(行)的实修传承,心经也是如此,佛法常说解行,是依此空正见的见解与道次第的行持来做般若经的实修,这方面就要深入学习诠释般若经见行二方面的论典,才会有如实的通达,所以常说佛陀的圣教是经律论三藏,才是完整的佛教,这些三藏在印度的大藏经里都有,不论汉传、藏传大藏经都译自印度大藏经,依经律论三藏学习。(佛教常说三藏法师,就是说依经律论三藏的佛法教典为师。)
感谢分享。另外B2兄说的也是,听前辈讲过,更深入细讲的内容,很多都是在实证没有一定基础上,根本无法入的境界。不是文字著述上,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窥基法师讲的内容觉得也是偏向总结。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3:25:00心经相关解释,之前在隔壁板po过底下这串有三篇可参考:buddhism板 [法语] 达赖喇嘛:空性(空正见)所破,要加胜义简
好好细听,感谢分享。小弟补充一点,不知道对不对。小弟有跟宗教研究所的前辈请教这个问题,前辈是这么说的:在印度,“弗”是男子的意思,是梵译。而“子”是汉译,具有中国古文化,如老子.孔子.孟子...,意指的都是尊称,具有深意。故金刚经所提是善男“子”.善女“人”,而非善男人。原来用‘子’还有其背后特殊的用意。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4:24:00这里的舍利子,就单纯是说由舍利所生的儿子,舍利是他的母亲的名号,因为他的母亲眼经美得像舍利鸟的眼睛(窥基提到梵语(天竺国称呼)"舍利"(舍利鸟),唐曰(当时汉地唐果)春鹙(春鹙这种鸟,就是外国天竺国梵语称的舍利),他的母亲因为眼睛漂亮如春鹙(舍利鸟)的眼睛、又聪明善于辩论如百舌鸟,所以被人们称为舍利(取这种鸟名为喻,比如某个人头发蓬松像狮子,我们也可以给他取个绰号为"狮"),舍利子就是这个被名唤舍利的女人所生的儿子,如此而已,就是一个人名的称呼罢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8 22:33:00他们可能有蚊帐吧,在家我都冷气开到23度以下蚊子就不见了,不然就是买液体电蚊香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6:30:00窥基:梵云“舍利”(sari),唐曰春鹙(鸟名),由母辨才指喻为号,显彼所生故复称子。(为了显示他的母亲是以舍利鸟的特征指喻为号,表示由绰号带有舍利鸟喻义的母亲所生的儿子。)sair音译舍利,义译是春鹙,如果采义译的话就称为"春鹙子"(文章要看得懂才不会错解,如窥基提到“舍利子”等,这个等字表示还有未说的地方,还包括下面一段话的意思,不是指舍利弗尊者本身,比如说:无常等四谛十六行相,"无常"等表示还有未说完的地方才加个"等"字,又如说色等一切诸法,"色"等表示还有要概括的地方故用"等"字,例如还包括诸道功德、一切相智等种种诸法,所以窥基法师此处是将经文分科判段落后,在每一分段提示该分段开头的词句,而曰等,即包括此句以下的一个段落,以示他要说明经文脉络的起承转合。现在人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可能比较不够,个人还好家里是教国文的关系,从小就被国文老师教读古体文言,也许是自己比较幸运的地方,总之对于佛典的学习,要能够避免曲解望文生义,这方面如佛陀常提到皈依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又汉传佛典是翻译文章,不是文学,也要避免用一般口语文学望文生义,佛的语言是量语,有其符义的理路,所以要透过合量的释论帮助学习,经律论三藏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学习;又因为是翻译的关系,如果配合原典也能帮助我们减少误解的偏失,台湾有些地方如法鼓山有在教梵语,就可配合原典学习。)
昨天冒出一个小恶念时,突想,若要一整天都保持恶念也非易事。现在则进一步想,保有善念就一定会行善?及保有恶念就一定会行恶?但还是保持善念来的安全。佛法里似乎是出现恶念就不行。但它就是偶而会冒出来。如今能作的也只有觉查到它出现,盯着它看等它消失这样。
舍利弗为什么是诸法空相?舍利子有没有可能是空性光明,并且在体内炼化报身,烧出来的是在物质身上发生物质转变的产物,也称舍利子?可能还是要请对原文懂的前辈释疑较为恰当。
《西游记.第三一回》:“却从口中吐出一件宝贝,有鸡子大小,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心经不是说了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边翻成舍利弗&用‘此’,不仅语意上,在实修上不觉得都怪怪的吗?而且后面都在描述那个空性圆明体的东西欸,而且"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段讲的都是行法欸,教人内观,入心进去,不然怎么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把当作外面的一个菩萨,就心外求法囉!
道教把佛教的文字附会到色身精气神上面的变化现在还回头说经文不对了 会不会太
色身只是色的其中一部份而已,是你把我说的当作只讲色身。不然释迦牟尼烧化出来的怎不叫做舍利弗要叫做舍利子?而且唐朝那时候举国之力在做翻译的事情,能成‘经’应是在文字上都用的很准确的,何况这边在主讲色空不二的事情,能不精准吗?而且里面是对于心性的描述,难不成你的心还分佛的心跟道的心吗?apttuser你上面回的注释没错,以前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但那只是第一层意思。而且也已经很多人的注释都这么写过了。
心经的译者玄奘法师,他的徒弟窥基法师也曾写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建议可以参考看看这个版本。
心经谈的已经不是无我的层次,整个意识界十方法界都要全空。 我对心经的体会很浅,比较熟悉的入道经文是莲花生的“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我是缘这一个经文入觉照的,心经的境界是这里面说的“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阳光虽无形无象,却是光明遍照,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在这一段最胜法义之上的境界。心经是直接在这个基础上谈的,又写太短,很难悟入我不喜欢一直谈莲花生这一本经,是被你逼到不得不谈XD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经曰:舍利子!赞曰:胜空者言,生由法立,法即生因,此广生空,法空后显。如应者[*]言,下陈机感者名,述理垂喻,示彼胜行,除四处也。义段有三,初、“舍利子”等,总告彰空;次、“是故”等,别结所空;后、“以无所得故”,释成空理。
所以我要对你这篇文下一个意念,阻绝乱七八糟的人不小心得到要诀XDDDD
梵云“舍利”,唐曰春鹙,由母辨才指喻为号,显彼所生故复称子。母因能论,子假为名,树正摧邪,少闻多解,[12]昔杨知见最初悟入,今演性空呼而[13]垂喻。唯说胜教以统法,显是理皆空,独告上人以摄机,即时众咸告,彼虽[*]秉告而未悟空,先劝练磨,方除四处。心经是很浓缩的版本,不经行法或是大根器者根本看不懂标准的拿来印证用的经文
没有,我都开冷气…他们可能有蚊帐吧,在家我都冷气开到23度以下蚊子就不见了,不然就是买液体电蚊香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08:56:00舍利弗尊者的名字,来自他的母亲,其母名为一种鸟名:舍利(义译:义译春鹙、秋露、鹙鹭等),由称为舍利这名女人所生的儿子,故名舍利子,就是一般经典称的舍利弗尊者。般若心经是观世音菩萨与舍利弗尊者两人的问答。汉传大藏经中有数个不同翻译版本的心经,10多年前隔壁板就友人分享过,转贴过来供大家参考。
我现在比较环保了,以前都开18度然后用一级能源效率的 这样有比较环保吧我猜…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09:32:00有时候不同译师翻的文字上有些许差异,但都是指同一个人,像是比玄奘法师早数百年翻译心经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就翻译作舍利弗,其他汉传心经的译本也翻作舍利弗,但是玄奘法师都翻作舍利子,如玄奘法师翻的《大般若经》说:“尔时具寿善现报舍利子言:…”善现在鸠摩罗什翻作须菩提,就是须菩提跟舍利弗两人的答话,具寿就是长老的意思,须菩提长老对舍利弗说:…。汉传佛典属翻译的典籍,如果能和梵文对照会比较正确了解,像是梵文佛典当中的舍利弗,和一般说火化骨灰所见的舍利,不同字,往上溯源对照梵文佛典就比较不会望文生义混为一谈
你现在的处境要相应心经很遥远,要先从比较生活化的佛学来求平静和福报,有一个法师叫一行禅师,最近刚过世他有谈很多如何面对生活痛苦一路突破的东西,深入浅出然后要拿掉心中对享福的谴责,享受资源时要感恩就好,否则佛菩萨要加持你也被你挡住了开18度躲在棉被里其实很舒服XDD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17:20:00插话补充一下,舍利子(舍利弗尊者)因母立名,他的母亲眼睛美丽如舍利鸟的眼睛,又他的母亲聪明善辩如百舌舍利鸟,所以他的母亲被赋予舍利这个名称,由她生下的儿子因此假名为舍利子。好比说,我们同学之间,有位同学身材魁梧,因此被其他同学唤作熊(取其象征),以后他所生的孩子假名称为熊子.这样被称为熊实际上是指某个人,好比我们有时候用阿猫阿狗比喻一些人,由舍利生下的儿子,不是说鸟生下,实际还是人(舍利弗的年纪比佛陀还大,他和目犍连一样都先于佛陀入灭)
感谢ykkdc兄的补充,但你讲的是幽賛中‘梵云’的部分,那‘賛曰’的部份呢?上面提到舍利弗跟烧出舍利子那边故意反过来用,是为了‘用字精准’这议题而提出的反问,为何玄奘当初要这样子翻译?不是说真的搞成一样的东西。一个是人名,一个是烧化出来的东西,差这么多欸XD但是更前面提到空性圆明体那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1.玄奘的亲徒弟窥基大师,在幽賛中把这个舍利子‘释成空理’,甚至在‘观自在菩萨’这句,也不是单纯用人名来解释,而是有更深层背后的含义。2.玄奘版本的内容,看亲徒弟写的注释应该会是最贴近他老师原意的不是吗?无论是在时空或是文化上。之所以说你们说的注释都对,且很多人都这样写过了,但那只是第一层意思。但有时候故事里面用的人名,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隐喻。像是这里头的舍利子,就是代指空,而’观自在菩萨’代指的是行法。玄奘大师的亲徒弟窥基法师在幽賛里都讲的清清楚楚的了,搞不懂你们干嘛一直在人名上做文章?但比较让我疑惑的是,即便更早版本的心经,鸠罗摩什尊者翻译上是用舍利弗,为什么后翻的玄奘不直接沿用就好,要改用舍利子?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11:00般若心经是摘自于大般若经,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经里,都舍利弗尊者的名字翻作舍利子,比如"佛告舍利子曰"佛对舍利弗尊者说什么等等。心经是由舍利弗尊者启问观世音菩萨:如何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观世音菩萨答复说:舍利佛尊者!(比如佛在经典中答复阿难的问难时,会先说声"阿难!"),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这个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就是诸法的胜义谛空性),举例来说,不生--没有自性有的生(即生这个法的实相是自性空的空性),不灭--也没有自性有的灭(即灭这个法的究竟实相也是自性空的空性),不垢(在垢此法上观察无有自性),不净(在净此法上观察无有自性)...等等,在一一法上观察此法的实相是自性空性的空性,所以说此是诸法上的胜义谛空性,"是故空中"--所以圣者在现证诸法实相胜义谛空性的根本定当中,没有任何世俗诸法的显现,举例来说,无色(没有色法的显现)、无受想行识(没有心心所显现)...等,没有彼等世俗诸法的显现,并非否定世俗诸法的存在,而是说诸法的存在方式是自性空的存在,假设诸法的存在方式是自性有的存在,那么圣者在现证诸法胜义谛实相的根本定当中(是故空中)应该见到色等诸法,可以圣者的现证实相的根本定当中并没有看到(无色等诸法的显现),但又不能否定色等诸法的存在,由此可知色等世俗诸法是自性空的存在,圣者的胜义理智量不可得诸法自性有、自方成立的存在,所以诸法只是在世俗名言量当中唯分别心观待施设处施设安立的存在,如是诸法是远离断常二边的存在,观世音菩萨跟舍利弗尊者说修学般若空正见当明白此理。(不需要舍利子上作文章想像成骨灰舍利等等,他就只是个人的名子,就像阿难只是个人的名字,只是人名上的称呼罢了。)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37:00(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跟舍利弗两人的对话,两人一问一答。)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38:00窥基的解释也是说心经是观世音菩萨与舍利弗两人的对话。
是啊,他的确有讲啊,但有除此之外的更深入的教法啊像‘舍利子’被‘释成空理’,其他版本有吗?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40:00舍利弗尊者向观世音菩萨启问:怎么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正见
其实我的看法,观自在菩萨,或大乘佛教里的诸位菩萨是不会跟人逻辑辩证的,那是一种现量的“相应”,就是说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41:00?观世音菩萨回答说:舍利弗!你要问的这个般若空正见的道理
舍利弗他借着佛力跟诸位菩萨相应,在这种甚深光明中他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42:00--是诸法空性,此处"是"指的是前一句舍利弗问说怎么修学空
所有的问题、细微心识觉受全部消失,现证很高层次的高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43:00正见,观世音菩萨回答此问题,是(此-你要问的这个)诸法空相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44:00--诸法实相的道理,"是诸法空相"的是不是将舍利弗的人名当同位语,此处的"是"与"诸法空相"才是同位语,就是说诸法空相(诸法的胜义谛实相)的这个(此)道理,然后如下所说...。
你讲的我都知道,但我这边在跟你讲的是窥基版本的东西,你一直扯到其他地方去干嘛咧?提出这版本只是供参考而已,没必要一直用其他人的解释来断章取义或扭曲窥基的版本吧。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49:00我目前是就著窥基的解释而说,纠正误读窥基的解释而说。
何况他还说玄奘大师的亲徒弟,在时空等诸缘上,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就这样。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50:00因为怕有人将窥基的解释,误解为窥基将舍利弗解成如骨灰舍
他又没去讲‘是’,他是说’舍利子‘释成空理,真的牛头不对马嘴欸。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51:00利等,曾经在隔壁板就看到有人将心经的舍利弗解释成舍利。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0:52:00总之,般若心经是取自大般若经,古印度那烂陀对于大般若经的实修传统,般若经的空正见是依龙树菩萨的中观理聚六论为根本传承,般若经的现观道次第是依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为根本传承,结合空正见(见)与道次第(行)的实修传承,心经也是如此,佛法常说解行,是依此空正见的见解与道次第的行持来做般若经的实修,这方面就要深入学习诠释般若经见行二方面的论典,才会有如实的通达,所以常说佛陀的圣教是经律论三藏,才是完整的佛教,这些三藏在印度的大藏经里都有,不论汉传、藏传大藏经都译自印度大藏经,依经律论三藏学习。(佛教常说三藏法师,就是说依经律论三藏的佛法教典为师。)
感谢分享。另外B2兄说的也是,听前辈讲过,更深入细讲的内容,很多都是在实证没有一定基础上,根本无法入的境界。不是文字著述上,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窥基法师讲的内容觉得也是偏向总结。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1:25:00心经相关解释,之前在隔壁板po过底下这串有三篇可参考:Buddhism板 [法语] 达赖喇嘛:空性(空正见)所破,要加胜义简
好好细听,感谢分享。小弟补充一点,不知道对不对。小弟有跟宗教研究所的前辈请教这个问题,前辈是这么说的:在印度,“弗”是男子的意思,是梵译。而“子”是汉译,具有中国古文化,如老子.孔子.孟子...,意指的都是尊称,具有深意。故金刚经所提是善男“子”.善女“人”,而非善男人。原来用‘子’还有其背后特殊的用意。
作者:
ykkdc (ykk)
2022-07-09 22:24:00这里的舍利子,就单纯是说由舍利所生的儿子,舍利是他的母亲的名号,因为他的母亲眼经美得像舍利鸟的眼睛(窥基提到梵语(天竺国称呼)"舍利"(舍利鸟),唐曰(当时汉地唐果)春鹙(春鹙这种鸟,就是外国天竺国梵语称的舍利),他的母亲因为眼睛漂亮如春鹙(舍利鸟)的眼睛、又聪明善于辩论如百舌鸟,所以被人们称为舍利(取这种鸟名为喻,比如某个人头发蓬松像狮子,我们也可以给他取个绰号为"狮"),舍利子就是这个被名唤舍利的女人所生的儿子,如此而已,就是一个人名的称呼罢了。(舍利子是假借他名号舍利的母亲所生的儿子,就如此而已。像大般若经里提到,长老须菩提对长老舍利子说什么,须菩提、舍利子、阿难、提婆达多、文殊等,就都只是个人的称呼。)(为什么人家叫我舍利子?因为人们都称我的母亲是舍利(有相似于舍利鸟的特征),而我是她的儿子,所以就把我称做舍利子)梵语sari这种鸟(音译舍利),当时唐语称作春鹙鸟、百舌鸟,是同一种鸟,比如英语说cup(可音译卡波),在汉语就是说杯子
作者:
ykkdc (ykk)
2022-07-10 00:30:00窥基:梵云“舍利”(sari),唐曰春鹙(鸟名),由母辨才指喻为号,显彼所生故复称子。(为了显示他的母亲是以舍利鸟的特征指喻为号,表示由绰号带有舍利鸟喻义的母亲所生的儿子。)sair音译舍利,义译是春鹙,如果采义译的话就称为"春鹙子"(文章要看得懂才不会错解,如窥基提到“舍利子”等,这个等字表示还有未说的地方,还包括下面一段话的意思,不是指舍利弗尊者本身,比如说:无常等四谛十六行相,"无常"等表示还有未说完的地方才加个"等"字,又如说色等一切诸法,"色"等表示还有要概括的地方故用"等"字,例如还包括诸道功德、一切相智等种种诸法,所以窥基法师此处是将经文分科判段落后,在每一分段提示该分段开头的词句,而曰等,即包括此句以下的一个段落,以示他要说明经文脉络的起承转合。现在人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可能比较不够,个人还好家里是教国文的关系,从小就被国文老师教读古体文言,也许是自己比较幸运的地方,总之对于佛典的学习,要能够避免曲解望文生义,这方面如佛陀常提到皈依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又汉传佛典是翻译文章,不是文学,也要避免用一般口语文学望文生义,佛的语言是量语,有其符义的理路,所以要透过合量的释论帮助学习,经律论三藏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学习;又因为是翻译的关系,如果配合原典也能帮助我们减少误解的偏失,台湾有些地方如法鼓山有在教梵语,就可配合原典学习。)
赞叹啊,佛版有各位专业的前辈在真好。阿灾,楞严经说:‘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这种大义凛然的愿力、发心,实在令人为之动容。觉得还是得从根基的教育上做起,现在也没啥想去啥极乐净土,只想尽此一报身,赶快成就,修成正果,帮忙弥勒菩萨打造净土,迎接他来。各有因缘吧,也没什么不好。觉得跟八识中的印记也有很大关系。观到过去曾经从政,搞法律的约束,但只能治标不治本。又看到身边的家人朋友动物等还是不断轮回,就带着很大的遗憾,一直选择入人道来学习,觉得还是得从根上的教育搞起。你哪天真去成了再拜托帮忙、提点一下,神要助人太容易了,感恩。是啊,所以要是我欠修理还是得修理。修破瓦法的前一天也是观到,即使修成了提早离开,还是会因为各种家人朋友等选择回来当人。没办法,自己的遗憾跟发愿只能自己了。所以还不如赶快尽此一报身,也鼓励更多菩萨留下来一起陪我才快,哈哈。毕竟人多好办事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昨天冒出一个小恶念时,突想,若要一整天都保持恶念也非易事。现在则进一步想,保有善念就一定会行善?及保有恶念就一定会行恶?但还是保持善念来的安全。佛法里似乎是出现恶念就不行。但它就是偶而会冒出来。如今能作的也只有觉查到它出现,盯着它看等它消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