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HShih: 所以 都是使用猜测和成见的方式 认为谁一定是抄来的 07/07 11:54
: → FHShih: 说实在话 这种训诂标准和粗糙方式真的不忍卒睹 07/07 11:54
《十诵律》
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庵婆罗提他(提陀【宋】【元】【明】),凶
暴恶害,无人能得到其住处,象马、牛羊、骡驴、骆驼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
谷熟时破灭诸谷。
长老莎伽陀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婆提邑,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乞食时
闻此邑有恶龙,名庵婆罗提他,凶暴恶害,人民鸟兽不得到其住处,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闻已乞食竟,到庵婆罗提他龙住处,泉边树下,敷坐具大坐。龙闻袈裟衣气,即发瞋恚,
从身出烟。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
《优婆塞五戒相经》
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庵婆罗提陀,匈暴恶害,无人得到其处。象马
、牛羊、驴骡、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长老莎伽陀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波提,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乞食时闻
此邑有恶龙,名庵婆罗提陀,匈暴恶害,人民鸟兽不得到其住处。秋谷熟时破灭诸谷,闻
已乞食至,到庵婆罗提陀龙住处,泉边树下。敷坐具大坐。龙闻衣气,即发瞋恚,从身出
烟。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
《四分律》
尔时佛在支陀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尊者娑伽陀为佛作供养人。尔时娑伽陀
下道诣一编发梵志住处,语梵志言:“汝此住处第一房,我今欲寄止一宿,能相容止不?
”梵志答言:“我不惜,可止宿耳,但此中有毒龙,恐相伤害耳!”比丘言:“但见听止
,或不害我。”编发梵志答言:“此室广大,随意可住。”尔时长老娑伽陀即入其室自敷
草蓐,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时彼毒龙见娑伽陀结加趺坐,即放火烟,娑伽陀亦放火烟。…
《五分律》
尔时世尊从拘舍弥国,往跋陀越邑。时彼编发梵志住处,有一毒龙,常雨大雹,坏诸田苗
。彼诸居民常作是念:“沙门、婆罗门中,谁有威德,能降此龙者!”闻佛与千二百五十
弟子俱来此邑,莫不欢喜,皆出奉迎,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此邑常有一恶毒龙,
破坏田苗。我恒愿得大威德人,而降伏之!”时沙竭陀在佛后扇佛,佛即顾问:“汝听此
诸居士所说不?”答言:“听!”第二、第三问答亦如是。沙竭陀作是念:“世尊反复三
问,已为勅我,降此恶龙。”即前礼佛足,右遶而去,向彼龙所,作是念:“我今当降此
龙,令不坏形,而使其身微细如。”即入其室却坐一面,龙身便出烟,沙竭陀身亦出
烟。…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时彼住处有一毒龙,于庵婆林依止而住,近此山边所有谷稼常被伤损。此山诸人闻佛来至
,悉皆云集行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为诸人众演说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
住。时诸人众即从座起,礼佛足已白言:“世尊!唯愿哀愍,明当就舍受我微供。”世尊
知已默然而受。
时诸人等知佛受已从座而去,即于其夜备办种种上妙供养,并贮水器敷设既讫,旦令使者
往白时至。世尊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大众围绕往设供处,便于众首就座而坐,山下诸人婆
罗门等具设供养。佛及众僧各饱足已,乃至俱诣佛所随处而坐,佛为说法深心欢喜,白佛
言:“世尊!我等常闻世尊善能调伏极恶药叉,谓旷野药叉、箭毛药叉、驴像药叉等;又
女药叉亦皆调伏,谓阿力迦、诃利底等;又诸毒龙亦皆降伏,谓难陀、邬波难陀、阿钵
罗龙王等。世尊!然此山下庵婆毒龙,常于我等枉作怨仇横为损害,每日三时恒吐恶
气,齐至百里所有禽兽,闻其毒气皆悉命终,诸男女等形色黧变尽无光彩。唯愿世尊哀愍
我等降此毒龙。”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告阿难陀曰:“汝可将筹行与大众,能伏龙者当可
取之。”于时大众竟无取者,世尊即命善来曰:“汝可取筹为众伏彼庵婆毒龙。”是时善
来闻佛命已,即便取筹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入聚落中巡行乞食,饭食讫往庵婆龙所住之处
。时彼龙王遥见善来入其住处,发大瞋恚腾云昼昏,雷霆震地便下雨雹欲害善来。是时善
来便入慈定。…龙复放烟、善来亦放烟…
==========================
要能这样相像也挺不容易了,同样一本经多次翻译也不见得能如此相像(假定五戒相经是
翻译本,都像是译师是在“抄袭”前人的译文)
为何佛陀会偏爱十诵律汉译本的文字乃至于行文布局,还真是个谜啊。
: → FHShih: 当然是幻想阿 请问哪里提到逐出佛门了? 07/07 13:25
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
: → FHShih: 就是喜欢因为成就 各种捏造和扎稻草人 07/07 13:26
: → FHShih: 就算贴在多法师开释告诉你 可以重受 成见蒙蔽的双眼 07/07 13:26
: → FHShih: 永远都是视而不见的 07/07 13:26
后来要改变解释是另一回事
: 推 FHShih: 不用扯什么"后来解释" 你自己望文生义、曲解幻想来的东西 07/07 13:33
: → FHShih: 就跟尼采认定<阿含经>在讲虚无主义一样 07/07 13:33
: → FHShih: 跟事实非常遥远 就算你要跟尼采解释[空性]不是那个意思 07/07 13:34
: → FHShih: 已经有强烈邪见的人也接受不了 只会把法师开示当作[后来 07/07 13:35
: → FHShih: 衍伸解释] 因为这种人会以为自己的望文生义就是[事实] 07/07 13:35
: → FHShih: 藕益大师:[若破十戒、八戒、五戒中重戒者,诚心悔过,犹许 07/07 13:41
: → FHShih: 进具。若破具戒,永不许受。] 07/07 13:41
前提别忘了,“惟得依大乘法修取相忏。见好相已。方许受菩萨戒。亦许重受具戒。
十戒。八戒及五戒等”
精华区文章也提到了取相忏,反对精华区文章的评论语气和态度,和该文章是在幻想
是两回事。
: → FHShih: 根本不会有什么[破了居士戒=非佛弟子]的事情 07/07 13:42
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
惟得依大乘法修取相忏。见好相已。方许受菩萨戒。亦许重受具戒。十戒。八戒及五戒
等。
你、精华区文章、五戒相经笺要,在这些地方的认定没有不同啊,不同的只有对这些
作法的态度。
如果有重复的质疑或各种加开延伸话题不再回应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