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梵语dharma-kaya,kaya不是指色身、身体
>>>>>
摘自:仓忠仁波切《佛教四部宗义.见解明释集》
智法身——十地菩萨(自心)断除最细分所知障之后,其心续中入定根本智即成就一
切相智,也就是成就智法身,因此,一切相智自法就是智法身(佛陀内心已净除烦恼障、
所知障的意识光明心本身就取名为智法身)。如是,是以道谛的角度而安立“智法身”(
大乘有学道最后续流入定空性根本智下一刹那断除所断证得的解脱道即佛果的智法身)。
(注:现观次第,《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玄奘法师译):“道有五种,谓资粮道、加
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无学道)。”道谛的施设处是补特伽罗自己的内心意识,比如
当自己的内心意识最初现证空性获得见道,当内心意识现观大乘无学道即成就智法身。)
自性身(佛的自性法身):
(1) 中观宗主张,自性身是具有二种清净的法性身:1.自性清净法身——以“一切相
智之空性”而安立。2.离垢清净法身——以“一切相智之灭谛”而安立,也就是“一切相
智离二障之灭谛”。(佛无余断障的意识光明心(即佛的一切种智或称佛的智慧法身)的空
性、灭谛安立为自性法身,佛自心的究竟法性(空性)及离系功德(灭谛)属佛的自性身。)
(2) 唯识宗主张自性身是“离垢清净法身”,并不承许自性清净法身(何以故?因为
唯识宗承许外境空的二取空,并不承许自性空的空性)。离垢清净法身是以“一切相智之
灭谛”而安立,例如,离“外境有”之灭谛、离“名言之所趋入处自相成立”之灭谛。
总的来说,(补特伽罗自心)远离一切障碍之灭谛或空性就是自性身。报身、化身—
—具足智法身与自性身的身所依,彼身就是报身与化身,如是,唯以色身方面而建立报身
与化身。也就是,以自性身与智法身的施设处之补特伽罗而安立报身、化身,因为,自性
身与智法身是从依于某一补特伽罗而存在。
(注:补特伽罗是依自己的身心安立的士夫,补特伽罗佛圣者也是依自己的身心安立
的量士夫,佛圣者自己具有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