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onyan (honyan)
2022-07-06 16:51:55※ 引述《padakim (乌有之乡)》之铭言:
: 对于标题的讨论事项,我认为与其列出一个疑伪经专区,然后定案疑伪,或许比较好的
: 作法是把相关文章改为疑伪讨论,然后把正反观点的文章都收录进去。
关于这个建议,版主也认为依padakim大的方式处理比较好,所以冒昧表达一下个人的想法。
首先,我的申请始终是将五戒相经移出疑伪经。
理由是,精华区疑伪经的位阶,个人看来大概等同大藏经的疑似部,甚至更低。疑似部的定义是“来历可疑而被怀疑为伪经者,但是其内容又不违背佛教的,故被收录。”目前精华区疑伪经被收录者,不仅符合此一定义,甚至连“不违背佛教”都是被质疑的。
另一点,假设后续从“疑伪经”改为“疑伪讨论”,其定位是否改变?毕竟原先楞严经真/伪、阿弥陀佛经真/伪、药师经真/伪等一系列大乘是/非佛说的讨论,也并没有收录在疑伪经里面。
只是将疑伪经更名为疑伪讨论并放入这次讨论的文章,而未就根本“疑伪”的意涵有所撼动,并非此次申请的本意。
这种感觉就像,考生的一个回答被考官否定然后设为备取,结果考生回去找到论文佐证他的回答无误,并向考官反应,觉得这样他的成绩应该可以更正后变成正取。结果考官说这个论文我虽然找不太到其错处,可是我可以我把你备取生的名称改成待议备取生,虽然你还是跟其他备取生待在一起,但是你提出的论文证明已经被我们纪录起来,往后其他人来查都会知道。
歹势,目前无法接受这种安排,请见谅。倘若认为本次的讨论需要保留,在精华区尚有许多分类,例如移入精华区原有的“综合讨论”区,我会举双手双脚赞成。
备注:虽然放入疑伪经时没有请教过法师,但如果此次申请移出有需要,我再联系并请教法师们,愿正法久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要我说的话你就类似“乞丐赶庙公”的行为,没前辈这些建设,没有现在的佛版,大方向我是不会更动的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19:28:00
板主要如何处理我没意见,不管是改为疑伪讨论,或放入综合讨论区(我认为不该把旧文章就此移除)。如果是要改为疑伪讨论,那应该就是要改变定位吧。从你的比喻来看,你似乎是基于五戒相经和高王观世音经等等疑似部的经,在地位上不能等量齐观,所以反对放在一起。我是认为(如果该文章要收录精华区的话)不管从阿含经内的各个单经到大乘经,乃至于各种论书的疑伪讨论,都能放在一起。“大乘是佛说、非佛说”,或“密乘是佛说、非佛说”,或“阿毗达摩是佛说、非佛说”我认为应该放到教理讨论,而不是疑伪讨论内。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19:42:00精华区有所更动 不会否定前辈的建设..PTT本就属于讨论者共同建设 我想上面建议的方式 会比较符合目前讨论的内容
既然是讨论是不是疑伪经,那结果不是的话,就不算在讨论是不是疑伪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怕经典被说成可能有疑伪经的成分,这个板本身是三传都承认,若南传发表没有偏激的文章来述说是疑伪经,放在疑伪经是符合板规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19:48:00重点是 南传认为是疑伪的理由 其实h大已经满完整破斥过针对精华区当中认为此经疑伪的理由 h大回应的满多请问为何要用单方面的见解来成立此经疑伪??如果版主友认为回答或理由不合理 可以提出精华区那篇 认为[不可悔]=逐出佛教=太过严重=疑伪h大已经很清楚解释过 [不可悔]=失去戒体南北传对于[佛教徒]的认定 都是[皈依三宝就是佛教徒]从没有哪一个经典认为 [破居士戒就不是佛教徒]所以 精华区那篇认为"疑伪"的理由 基本是自己超译了透过自己错误的猜测 错误的认定了这本经的意思 再说这本经典有问题?? 版主请问这怎么会合理??也没有哪一个北传的祖师大德在解释五戒时 会采用精华区那篇文章的见解 既然那篇文章看法根本是[不符事实]请问精华区持续收录 并且不敢去除的原因何在?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2:00那篇文章对此经解释方式就是错误的阿请问他说不可悔=不是佛教徒 有哪一个南北传法师这样说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3:00请问哪一个南传法师说过 [破居士戒]=[不是佛教徒]??不可悔: 失去戒体 可悔: 戒体尚在 但有亏损既然精华区那篇文章的说法 南北传没有任何法师这样说那请问精华区收录一篇[和事实不符]的说法 有何意义?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0:08:00
那篇文章主张:五戒没有所谓“可悔”与“不可悔”的分别,并没有主张依五戒相经犯不可悔该逐出佛教。他用质疑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8:00犯不可悔: 失去居士戒体 但还是佛教徒(因为依然皈依三宝)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09:00他认为没有[不可悔]的理由 基本就不成立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0:09:00
“我知道不少的佛教徒因为受到这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经》经文的影响,都不敢参加佛教的皈依授戒仪式”,不管这些人是不是误解该经之真义,但若他所说为真,那因此导致有人不敢皈依似乎也是事实。
精华区是说不可悔不能重受戒,h大扎个稻草人,你说有驳斥,我只觉得呵呵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0:14:00
你所称的五戒相经不可悔真义也是后来注解的定义,不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14:00那篇文章的原文:[,当在家信徒犯了“不可悔”之后,又该怎么处理呢?逐出佛教吗?]然后下面整段对于[不敢皈依、不敢自称佛教徒] 有诸多描述请问 版主有看到吗?P大 经典文中也没有宣称[不可悔]=[不当佛教徒]请问精华区为何就接受一个错误的解读者的宣称?那篇文章也没有提到[破五戒不能重受] 这件事拿[破五戒能不能重受] 根本和经文没有任何关系请问版主 关于破五戒重不重受 这部经典有任何地方与南传相为之处吗? 有和任何律典相违之处吗?如果没有 都是撰文者自己超译和想像 那请问经典何辜?许多依这本经解释五戒的汉地法师 依然认为五戒破毁可以重受五戒 忏悔净后即可重受 这和南传见解一样请问版主 哪里有问题吗?那篇文章作者[幻想、臆测]认为经文[不可悔]=不能重受进而反对 这完全就是该作者自己幻想错误来的再次请问版主: 为何精华区要收录一篇满是错误幻想见解的文章 在版友澄清之后 依然不敢改正?? 是何理由?如果有人因为自己文字理解错误 把<阿含>讲的[空性]解释成[空无] 然后进一步宣称[阿含经主张虚无主义] 进一步排斥<阿含经> 请问这难道是<阿含经>的错误吗?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0:30:00
回honyan:但五戒作为入门,若还要选择一本像心经一样,要努力研读和再解释才能了解的经文,门槛也太高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31:00这本经门槛高不高 是一回事 内容没有错误是事实没有哪一部经典 会因为[有人自己解错经意] 就被放到疑伪请问<阿含经>是不是入门?? 要不要人解释??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0:33:00
我认为要先区分到底是要放到疑伪讨论,还是疑伪再来会错经义是附带情况,没人提到那是放到疑伪的理由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0:34:00放到疑伪的理由就是那篇文章作者错误解读之下的结果阿作者就是误解了[不可悔]=不是佛教徒=不能重受=太夸张=疑伪结果通通不是事实 请问这种满篇错误幻想的文章版主不敢修正的理由为何??结果事实明明就: 不可悔->可以重受、还是佛教徒那请问这部经继续放在"疑伪"的理由为何??尼采判定佛教为“消极的虚无主义”、[否定生命自身的颓废宗教] 请问 他对<阿含经>的解释 足以放进精华区吗?如果不行 同样的 为何<五戒相经>就被如此对待??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版主请问理由?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1:00:00
回honyan:如果是阿含经中无我、因缘、空义、四谛涉及佛教义理的部份或许需要帮忙来解读吧,但阿含经中也有一些只是简单的教导、指示,或一些故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0:00光是最基本的入门皈依 就需要善知识解释了基本入门的业果 也需要善知识解释 看看板上多少人问业果问题就知道了 一大堆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1:04:00
受戒要解释和指引,与阿含经有简单的部份不冲突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4:00还有很多人会把佛教的"业果见" 解读成[宿命论、命定论]对阿 所以不能因为这本经被某些无知的人[错解] 就说这本经有什么过失吧? 完全因果颠倒更不要说因为过去[南传前辈]的错误 所以现在连这个错误都没有勇气改正 这太夸张了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1:07:00
满难说的,如果真有很多人一看就误解,到底会是谁的问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7:00各种推托理由 什么[没有前辈就没有现在]啦~ 根本不合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8:00请问 <阿含经>也很多人误解 是<阿含>的错吗?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1:08:00
可以说是“翻译不好”的错不是吗?
作者:
bugger (摩登少年他说)
2022-07-06 21:09:00板主真难当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09:00[翻译不能让人一眼看懂] 所以 [ 放进疑伪经]? 这样?如果版主有正当理由就可以啦 目前就是讲不出个道理来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1:10:00
这也是针对你说的“过失”或这本经的问题,不是疑伪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10:00那大概佛经每本都有你认为的翻译过失吧包括南传的诸多经典 也有你说的翻译过失囉?毕竟连尼采都在接触经典之后 认为[佛教虚无主义]呢那请问P大如何处理佛教经典的翻译过失?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1:12:00
任何翻译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又不存在完美的翻译不打算闲扯太多,所以不会就太多无关的话题继续回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1:12:00是阿 那请问您南传翻译不好的经典您要如何处理?既然翻译好不好 不是经典放在疑伪经的理由那请问这本经还有什么理由放在疑伪经?请问精华区那篇错误幻想文 继续存在的理由为何?MartinJu: 要我说的话你就类似“乞丐赶庙公”的行为这句话真的完全不合理阿 佛教应该是只看[是否如法合理]而不是认为[前辈说的就一定不能动] 佛可不是这样的佛陀自己出生于婆罗门信仰中 但所宣说的佛正法完全推翻婆罗门教的有我见、有神论 佛陀可没有在乎[乞丐赶不赶庙公] 希望版主不要用不理性的理由来判断版上事务总之 汉传依此经讲五戒的法师 几乎都认为[不可悔]可再重受 也不会失去佛教徒身分 请问版主 还有什么问题?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3:32:00
回FHShih:1. 并不是不按照明清时代的注解来解释南北朝时代的五戒五戒相经,就是幻想和错误。从五戒相经和十诵律的相近性来说,从十诵律看五戒相经,比明清时代的注解更能正确解释和了解其文字的来由、出处和意思。如果五戒相经重复僧律的规定,质疑要如何不可悔、为何不可悔就是合理的。受到质疑之后,要解释得合理一点或辩护,是另外的事。2. 已说过,我的意见是“把正反主张放入疑伪讨论”,不是“把XX经典放入疑伪经”,所以就算一直重复loop,也不会再回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34:00不对喔 精华区那篇文章并没有按照十诵律解释[不可悔]十诵律并没有说过[不可悔]就是[不当佛教徒]就算是比丘违犯波罗夷罪 还持守皈依 就依然是佛教徒那篇文章擅自把[不可悔]超译成[不能当佛教徒] 简直是幻想就不要拿<十诵律>来背书了 根本不合理要质疑何为不可悔 真正依照十诵律的说法 就是失戒体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3:37:00
他用僧律波罗夷的规定,比照居士的情况质问,很直白了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37:00同样都是根本罪[不可悔] 当然是[失戒体]最合适比照居士 也不会有[不能当佛教徒]的程度直白的幻想 一样是幻想 这跟<十诵律>毫无关系南北传所有经律都认定 佛教徒的门槛在[皈依三宝]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3:39:00
你觉得是幻想找原作者质问吧,那篇文章也不是我写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40:00会把这个门槛丢掉 只能说作者不仅对北传见解不熟 对南传也不熟 这种基本见解的错误 就别扯<十诵律>了 差很多<舍利弗阿毘昙论》:“齐几名为优婆塞?若人诸根男相具足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3:43:00
你认定XX经不可能会有这种意思,因为是佛说的,不可能违反基本佛教定理。他又不认为那是佛说的,谁知道XX经会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43:00,心无错乱,不为苦所逼,欲作优婆塞,向尊上心,向彼为主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6 23:58:00
除非僧律对波罗夷的规定有问题,他设想居士到底该如何能比照没有不合理,他认为无法比照所以推出这经有问题。另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58:00那篇文章 不管从经还是论来看 都在胡说八道阿无法比照 哪里无法比照? 失戒体就是比照阿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6 23:59:00那是因为你脑子硬性认为[一定要从某个地方赶出去]谁规定一定要从某个地方赶出去?? 谁规定??佛陀已经在<杂阿含经>讲这么清楚 就不要自己创造和幻想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0:00:00
那是你后来的辩护,另外的事(我没有要继续辩论下去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0:00:00[不可悔]就是失去戒体 没有[一定要从某地赶出去]的意义你维护的也是[后来的曲解与幻想] 和经论不合请问 <杂阿含经>就这么清楚 三归就是优婆塞你要想曲解 就不要超过这条线那篇文章 不管从经还是论来看 都在胡说八道阿大概对P大来说 <杂阿含经>的份量只能算是[后来的辩护]吧真的是满可悲的 佛说经典沦落至此<杂阿含经>:[佛告释摩男。在家白衣。归依三宝。以是义故名优婆塞,汝即其人。]你就硬要说[破了居士戒的不能当佛弟子] 我只能说...人一但眼睛里有成见 连佛陀教言也不放在眼里了...然后还要继续曲解<十诵律> 把律典帮自己的幻想背书??这样真的满可怕的吧??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0:09:00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0:10:00哪里有看到逐出佛教??还是你又超译了?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0:10:00
你觉得不是就不是吧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0:13:00
我非常觉得你只是想要找人吵架,努力为这不是伪经辩护吵到赢 所以基本上不会再回了喔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7-07 03:40:00板主之所以说是乞丐赶庙公的行为,是因为这部经,前辈们已讨论出来已经有共识了.当初文章很多,不是只有精华区这一篇而已,只是精华区只收录一篇.我记得主要是因为原本应该是优婆塞五相戒"论",是后世弟子把它升格为经的.请追一下本板对于邪淫的讨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8:37:00不同意,佛陀也没有因为婆罗门教的前辈已经有很多共识了就承认有梵我见、承认有神论,不管前辈多少共识,不符合正理就是不符合,佛陀一样以无我见来破斥,什么时候佛教的正见是以[辈分年代]来判定的? 此不合理当初天主教会坚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动说]也是诸多前辈讨论的多年共识,请问你要不要信受?2. 南传的<弥兰王问经><那先比丘经> 也完全是以[论]的程度挂著"经"名,是后世弟子把它升格为经,还是1954年,极为近带的事情呢,请问为何南传OK,大乘就有问题??3. 关于邪淫的讨论讲过了,诸律部、包括南传律,都没有认为[双方意乐的与值嫖妓]是邪淫,所以妓女都不在[邪淫对象]里,南传律部自己也没有这条,因为这在当时印度文化里是可接受的,这一点这部经并没有和诸律部相违悖之处。说实在话 我简单看了一下精华区 过去前辈们对大乘见解认识不多 所以错误见解非常多 精华区的很多讯息是需要澄清和解释的 不能作为依据 也不符合正理末学没那个时间一篇一篇写长文去更正 但至少给出个讯息[精华区的文章错误率很高,请依据经律论判断]
目前改成“争议讨论”没人逼你要回文更正,板上不缺没心的人东扯西扯的,别扯后腿就好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1:25:00奇怪了 提出有经论依据的讨论对版主来说是扯后腿??还请版主记得自己中立和理性的身分如果您自己心中的成见被扯了后腿 显然不是我提的的经论依据本身有何问题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1:47:00
1. 那先比丘经/弥兰王问经,原文没经字,强调附加经字有问题,只会变成汉译本就是不够好。拿着汉字大做文章,只是在无视五戒相经是“内容”为经。(论著安上经字,汉译佛典很多都这样作,例如:修行道地“经”,还有更多例子2. “重复受戒的重受”代表了“破戒可重新受戒”? 优婆五戒相经笺要说:“则失无作戒体。不复成优婆塞。故不可作法忏悔也。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偷换概念请免。笺要规定要“修取相忏,见好相已”,方许受五戒。(但书看清楚,更受的前提是要“见相好”)。要坚持五戒相经和注解,把这些都写清楚吧。所以戒师若要赶人“依此”好像也没不正当,旁人觉得不舍、残酷也没啥用。就还没取得瑞相,不能更受五戒(没得瑞相大概也会被归因为是自己的问题)。然后视为边罪、赶出戒场,不正是“将居士比照为比丘”,如同犯四重的前比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1:51:001. 你还必须先证明<优婆塞戒经>是"论"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1:51:00
就不能再当比丘一样。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1:52:001. 你还必须先证明<优婆塞戒经>是"论"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1:52:00
我没要证明<优婆塞五戒相经>是论或不是论,附带指出你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2:09:00
假定那情况真是比丘戒,不改变笺要是写“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不可更受五戒也很清楚了。重复受戒当作破戒可以更受,才是有问题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2:18:00
是“修取相忏,见好相已”,不是忏悔完就好。绕来绕去也不会改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2:18:00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2:19:00
后来要改变解释是另一回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2:20:00那差异只有在于[要不要见好相]的话 那你可以认知为南传比较宽松 就像南传的<善见律论>说比丘可以吃大蒜佐食一样<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都不允许显然只有南传论典比较宽松 你就这样认知即可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2:25:00
你要怎样认知论典、律典的宽松程度随便,我没要改变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2:25:00没差 你要抱着错误见解是你的事说实话 南传律论本来就因为后人加修 有比较宽松的部分整个<善见律论>差距就和原始律典差别很大<四分律><十诵律><僧祇律>没说可以开的部分<善见律论>忽然出现一堆[可以]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2:35:00
努力加开各种延伸话题,只是在扰乱正题。笺要就写:“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结果精华区文章就问说难道要逐出佛门吗?永弃佛海边外理解为逐出佛门是幻想吗?请个人自己判断囉
要我说的话你就类似“乞丐赶庙公”的行为,没前辈这些建设,没有现在的佛版,大方向我是不会更动的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3:28:00
板主要如何处理我没意见,不管是改为疑伪讨论,或放入综合讨论区(我认为不该把旧文章就此移除)。如果是要改为疑伪讨论,那应该就是要改变定位吧。从你的比喻来看,你似乎是基于五戒相经和高王观世音经等等疑似部的经,在地位上不能等量齐观,所以反对放在一起。我是认为(如果该文章要收录精华区的话)不管从阿含经内的各个单经到大乘经,乃至于各种论书的疑伪讨论,都能放在一起。“大乘是佛说、非佛说”,或“密乘是佛说、非佛说”,或“阿毗达摩是佛说、非佛说”我认为应该放到教理讨论,而不是疑伪讨论内。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3:42:00精华区有所更动 不会否定前辈的建设..PTT本就属于讨论者共同建设 我想上面建议的方式 会比较符合目前讨论的内容
既然是讨论是不是疑伪经,那结果不是的话,就不算在讨论是不是疑伪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怕经典被说成可能有疑伪经的成分,这个板本身是三传都承认,若南传发表没有偏激的文章来述说是疑伪经,放在疑伪经是符合板规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3:48:00重点是 南传认为是疑伪的理由 其实h大已经满完整破斥过针对精华区当中认为此经疑伪的理由 h大回应的满多请问为何要用单方面的见解来成立此经疑伪??如果版主友认为回答或理由不合理 可以提出精华区那篇 认为[不可悔]=逐出佛教=太过严重=疑伪h大已经很清楚解释过 [不可悔]=失去戒体南北传对于[佛教徒]的认定 都是[皈依三宝就是佛教徒]从没有哪一个经典认为 [破居士戒就不是佛教徒]所以 精华区那篇认为"疑伪"的理由 基本是自己超译了透过自己错误的猜测 错误的认定了这本经的意思 再说这本经典有问题?? 版主请问这怎么会合理??也没有哪一个北传的祖师大德在解释五戒时 会采用精华区那篇文章的见解 既然那篇文章看法根本是[不符事实]请问精华区持续收录 并且不敢去除的原因何在?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2:00那篇文章对此经解释方式就是错误的阿请问他说不可悔=不是佛教徒 有哪一个南北传法师这样说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3:00请问哪一个南传法师说过 [破居士戒]=[不是佛教徒]??不可悔: 失去戒体 可悔: 戒体尚在 但有亏损既然精华区那篇文章的说法 南北传没有任何法师这样说那请问精华区收录一篇[和事实不符]的说法 有何意义?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4:08:00
那篇文章主张:五戒没有所谓“可悔”与“不可悔”的分别,并没有主张依五戒相经犯不可悔该逐出佛教。他用质疑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8:00犯不可悔: 失去居士戒体 但还是佛教徒(因为依然皈依三宝)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09:00他认为没有[不可悔]的理由 基本就不成立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4:09:00
“我知道不少的佛教徒因为受到这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经》经文的影响,都不敢参加佛教的皈依授戒仪式”,不管这些人是不是误解该经之真义,但若他所说为真,那因此导致有人不敢皈依似乎也是事实。
精华区是说不可悔不能重受戒,h大扎个稻草人,你说有驳斥,我只觉得呵呵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4:14:00
你所称的五戒相经不可悔真义也是后来注解的定义,不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14:00那篇文章的原文:[,当在家信徒犯了“不可悔”之后,又该怎么处理呢?逐出佛教吗?]然后下面整段对于[不敢皈依、不敢自称佛教徒] 有诸多描述请问 版主有看到吗?P大 经典文中也没有宣称[不可悔]=[不当佛教徒]请问精华区为何就接受一个错误的解读者的宣称?那篇文章也没有提到[破五戒不能重受] 这件事拿[破五戒能不能重受] 根本和经文没有任何关系请问版主 关于破五戒重不重受 这部经典有任何地方与南传相为之处吗? 有和任何律典相违之处吗?如果没有 都是撰文者自己超译和想像 那请问经典何辜?许多依这本经解释五戒的汉地法师 依然认为五戒破毁可以重受五戒 忏悔净后即可重受 这和南传见解一样请问版主 哪里有问题吗?那篇文章作者[幻想、臆测]认为经文[不可悔]=不能重受进而反对 这完全就是该作者自己幻想错误来的再次请问版主: 为何精华区要收录一篇满是错误幻想见解的文章 在版友澄清之后 依然不敢改正?? 是何理由?如果有人因为自己文字理解错误 把<阿含>讲的[空性]解释成[空无] 然后进一步宣称[阿含经主张虚无主义] 进一步排斥<阿含经> 请问这难道是<阿含经>的错误吗?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4:30:00
回honyan:但五戒作为入门,若还要选择一本像心经一样,要努力研读和再解释才能了解的经文,门槛也太高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31:00这本经门槛高不高 是一回事 内容没有错误是事实没有哪一部经典 会因为[有人自己解错经意] 就被放到疑伪请问<阿含经>是不是入门?? 要不要人解释??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4:33:00
我认为要先区分到底是要放到疑伪讨论,还是疑伪再来会错经义是附带情况,没人提到那是放到疑伪的理由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4:34:00放到疑伪的理由就是那篇文章作者错误解读之下的结果阿作者就是误解了[不可悔]=不是佛教徒=不能重受=太夸张=疑伪结果通通不是事实 请问这种满篇错误幻想的文章版主不敢修正的理由为何??结果事实明明就: 不可悔->可以重受、还是佛教徒那请问这部经继续放在"疑伪"的理由为何??尼采判定佛教为“消极的虚无主义”、[否定生命自身的颓废宗教] 请问 他对<阿含经>的解释 足以放进精华区吗?如果不行 同样的 为何<五戒相经>就被如此对待??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版主请问理由?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5:00:00
回honyan:如果是阿含经中无我、因缘、空义、四谛涉及佛教义理的部份或许需要帮忙来解读吧,但阿含经中也有一些只是简单的教导、指示,或一些故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0:00光是最基本的入门皈依 就需要善知识解释了基本入门的业果 也需要善知识解释 看看板上多少人问业果问题就知道了 一大堆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5:04:00
受戒要解释和指引,与阿含经有简单的部份不冲突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4:00还有很多人会把佛教的"业果见" 解读成[宿命论、命定论]对阿 所以不能因为这本经被某些无知的人[错解] 就说这本经有什么过失吧? 完全因果颠倒更不要说因为过去[南传前辈]的错误 所以现在连这个错误都没有勇气改正 这太夸张了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5:07:00
满难说的,如果真有很多人一看就误解,到底会是谁的问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7:00各种推托理由 什么[没有前辈就没有现在]啦~ 根本不合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8:00请问 <阿含经>也很多人误解 是<阿含>的错吗?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5:08:00
可以说是“翻译不好”的错不是吗?
作者:
bugger (摩登少年他说)
2022-07-07 05:09:00板主真难当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09:00[翻译不能让人一眼看懂] 所以 [ 放进疑伪经]? 这样?如果版主有正当理由就可以啦 目前就是讲不出个道理来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5:10:00
这也是针对你说的“过失”或这本经的问题,不是疑伪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10:00那大概佛经每本都有你认为的翻译过失吧包括南传的诸多经典 也有你说的翻译过失囉?毕竟连尼采都在接触经典之后 认为[佛教虚无主义]呢那请问P大如何处理佛教经典的翻译过失?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5:12:00
任何翻译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又不存在完美的翻译不打算闲扯太多,所以不会就太多无关的话题继续回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5:12:00是阿 那请问您南传翻译不好的经典您要如何处理?既然翻译好不好 不是经典放在疑伪经的理由那请问这本经还有什么理由放在疑伪经?请问精华区那篇错误幻想文 继续存在的理由为何?MartinJu: 要我说的话你就类似“乞丐赶庙公”的行为这句话真的完全不合理阿 佛教应该是只看[是否如法合理]而不是认为[前辈说的就一定不能动] 佛可不是这样的佛陀自己出生于婆罗门信仰中 但所宣说的佛正法完全推翻婆罗门教的有我见、有神论 佛陀可没有在乎[乞丐赶不赶庙公] 希望版主不要用不理性的理由来判断版上事务总之 汉传依此经讲五戒的法师 几乎都认为[不可悔]可再重受 也不会失去佛教徒身分 请问版主 还有什么问题?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7:32:00
回FHShih:1. 并不是不按照明清时代的注解来解释南北朝时代的五戒五戒相经,就是幻想和错误。从五戒相经和十诵律的相近性来说,从十诵律看五戒相经,比明清时代的注解更能正确解释和了解其文字的来由、出处和意思。如果五戒相经重复僧律的规定,质疑要如何不可悔、为何不可悔就是合理的。受到质疑之后,要解释得合理一点或辩护,是另外的事。2. 已说过,我的意见是“把正反主张放入疑伪讨论”,不是“把XX经典放入疑伪经”,所以就算一直重复loop,也不会再回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34:00不对喔 精华区那篇文章并没有按照十诵律解释[不可悔]十诵律并没有说过[不可悔]就是[不当佛教徒]就算是比丘违犯波罗夷罪 还持守皈依 就依然是佛教徒那篇文章擅自把[不可悔]超译成[不能当佛教徒] 简直是幻想就不要拿<十诵律>来背书了 根本不合理要质疑何为不可悔 真正依照十诵律的说法 就是失戒体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7:37:00
他用僧律波罗夷的规定,比照居士的情况质问,很直白了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37:00同样都是根本罪[不可悔] 当然是[失戒体]最合适比照居士 也不会有[不能当佛教徒]的程度直白的幻想 一样是幻想 这跟<十诵律>毫无关系南北传所有经律都认定 佛教徒的门槛在[皈依三宝]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7:39:00
你觉得是幻想找原作者质问吧,那篇文章也不是我写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40:00会把这个门槛丢掉 只能说作者不仅对北传见解不熟 对南传也不熟 这种基本见解的错误 就别扯<十诵律>了 差很多<舍利弗阿毘昙论》:“齐几名为优婆塞?若人诸根男相具足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7:43:00
你认定XX经不可能会有这种意思,因为是佛说的,不可能违反基本佛教定理。他又不认为那是佛说的,谁知道XX经会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43:00,心无错乱,不为苦所逼,欲作优婆塞,向尊上心,向彼为主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7:58:00
除非僧律对波罗夷的规定有问题,他设想居士到底该如何能比照没有不合理,他认为无法比照所以推出这经有问题。另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58:00那篇文章 不管从经还是论来看 都在胡说八道阿无法比照 哪里无法比照? 失戒体就是比照阿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7:59:00那是因为你脑子硬性认为[一定要从某个地方赶出去]谁规定一定要从某个地方赶出去?? 谁规定??佛陀已经在<杂阿含经>讲这么清楚 就不要自己创造和幻想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8:00:00
那是你后来的辩护,另外的事(我没有要继续辩论下去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8:00:00[不可悔]就是失去戒体 没有[一定要从某地赶出去]的意义你维护的也是[后来的曲解与幻想] 和经论不合请问 <杂阿含经>就这么清楚 三归就是优婆塞你要想曲解 就不要超过这条线那篇文章 不管从经还是论来看 都在胡说八道阿大概对P大来说 <杂阿含经>的份量只能算是[后来的辩护]吧真的是满可悲的 佛说经典沦落至此<杂阿含经>:[佛告释摩男。在家白衣。归依三宝。以是义故名优婆塞,汝即其人。]你就硬要说[破了居士戒的不能当佛弟子] 我只能说...人一但眼睛里有成见 连佛陀教言也不放在眼里了...然后还要继续曲解<十诵律> 把律典帮自己的幻想背书??这样真的满可怕的吧??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8:09:00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08:10:00哪里有看到逐出佛教??还是你又超译了?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8:10:00
你觉得不是就不是吧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08:13:00
我非常觉得你只是想要找人吵架,努力为这不是伪经辩护吵到赢 所以基本上不会再回了喔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7-07 11:40:00板主之所以说是乞丐赶庙公的行为,是因为这部经,前辈们已讨论出来已经有共识了.当初文章很多,不是只有精华区这一篇而已,只是精华区只收录一篇.我记得主要是因为原本应该是优婆塞五相戒"论",是后世弟子把它升格为经的.请追一下本板对于邪淫的讨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6:37:00不同意,佛陀也没有因为婆罗门教的前辈已经有很多共识了就承认有梵我见、承认有神论,不管前辈多少共识,不符合正理就是不符合,佛陀一样以无我见来破斥,什么时候佛教的正见是以[辈分年代]来判定的? 此不合理当初天主教会坚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动说]也是诸多前辈讨论的多年共识,请问你要不要信受?2. 南传的<弥兰王问经><那先比丘经> 也完全是以[论]的程度挂著"经"名,是后世弟子把它升格为经,还是1954年,极为近带的事情呢,请问为何南传OK,大乘就有问题??3. 关于邪淫的讨论讲过了,诸律部、包括南传律,都没有认为[双方意乐的与值嫖妓]是邪淫,所以妓女都不在[邪淫对象]里,南传律部自己也没有这条,因为这在当时印度文化里是可接受的,这一点这部经并没有和诸律部相违悖之处。说实在话 我简单看了一下精华区 过去前辈们对大乘见解认识不多 所以错误见解非常多 精华区的很多讯息是需要澄清和解释的 不能作为依据 也不符合正理末学没那个时间一篇一篇写长文去更正 但至少给出个讯息[精华区的文章错误率很高,请依据经律论判断]
目前改成“争议讨论”没人逼你要回文更正,板上不缺没心的人东扯西扯的,别扯后腿就好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9:25:00奇怪了 提出有经论依据的讨论对版主来说是扯后腿??还请版主记得自己中立和理性的身分如果您自己心中的成见被扯了后腿 显然不是我提的的经论依据本身有何问题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9:47:00
1. 那先比丘经/弥兰王问经,原文没经字,强调附加经字有问题,只会变成汉译本就是不够好。拿着汉字大做文章,只是在无视五戒相经是“内容”为经。(论著安上经字,汉译佛典很多都这样作,例如:修行道地“经”,还有更多例子2. “重复受戒的重受”代表了“破戒可重新受戒”? 优婆五戒相经笺要说:“则失无作戒体。不复成优婆塞。故不可作法忏悔也。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偷换概念请免。笺要规定要“修取相忏,见好相已”,方许受五戒。(但书看清楚,更受的前提是要“见相好”)。要坚持五戒相经和注解,把这些都写清楚吧。所以戒师若要赶人“依此”好像也没不正当,旁人觉得不舍、残酷也没啥用。就还没取得瑞相,不能更受五戒(没得瑞相大概也会被归因为是自己的问题)。然后视为边罪、赶出戒场,不正是“将居士比照为比丘”,如同犯四重的前比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9:51:001. 你还必须先证明<优婆塞戒经>是"论"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9:51:00
就不能再当比丘一样。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19:52:001. 你还必须先证明<优婆塞戒经>是"论"才行呢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19:52:00
我没要证明<优婆塞五戒相经>是论或不是论,附带指出你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20:09:00
假定那情况真是比丘戒,不改变笺要是写“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不可更受五戒也很清楚了。重复受戒当作破戒可以更受,才是有问题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20:18:00
是“修取相忏,见好相已”,不是忏悔完就好。绕来绕去也不会改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20:18:00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20:19:00
后来要改变解释是另一回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20:20:00那差异只有在于[要不要见好相]的话 那你可以认知为南传比较宽松 就像南传的<善见律论>说比丘可以吃大蒜佐食一样<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都不允许显然只有南传论典比较宽松 你就这样认知即可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20:25:00
你要怎样认知论典、律典的宽松程度随便,我没要改变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7 20:25:00没差 你要抱着错误见解是你的事说实话 南传律论本来就因为后人加修 有比较宽松的部分整个<善见律论>差距就和原始律典差别很大<四分律><十诵律><僧祇律>没说可以开的部分<善见律论>忽然出现一堆[可以]
作者: padakim (乌有之乡) 2022-07-07 20:35:00
努力加开各种延伸话题,只是在扰乱正题。笺要就写:“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结果精华区文章就问说难道要逐出佛门吗?永弃佛海边外理解为逐出佛门是幻想吗?请个人自己判断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