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俱舍论自释》缘起支(5)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3-01 23:09:37
《阿毘达磨俱舍论自释》卷第九 (第93讲-缘起支)
(经部室利罗多)复有释言:“‘依此有彼有者’,依果有,因有灭(将此有之‘此
’解释为果,‘彼’解释为因,彼有解释为因的灭);‘此生故彼生者’,恐疑果{从}无
因生。’是故复言:‘由因生故,果方得起,非谓无因。’”
(论主破):“经义若然,
(1.)应作是说,依此有(果)彼(因)灭无,
(2.)又应先言(先言第二句),因生故果生,已后乃可说,依果有,因灭无,如是次
第方名善说(论师这种解释不符合经典密意)。若异此者,次辩缘起,依何次第先说因灭
?故彼所释非此经义。”
───────────────────────────────────────
第一句“此有故彼有”主要驳斥无因生果,第二句“此生故彼生”主要驳斥由常因生
果;此二句略说,大小乘共许,不论个别的论师如何解释经文,基本所要表达的是,果不
管是大或者小、好或者坏,都一定要由因才会产生,这些内容主要是驳斥无因而生的情况
;而果若是无常,则生这个果的因也必须是无常,因要生果的话,这个因不会是常因,常
因不会产生果,如果要产生果的话,这个因一定要是无常的。
底下广释“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纯大苦蕴集”,主要驳斥不顺因生果,因和果都
是无常,因要有生果的能力,因和果必须是同类,好的因才能产生好的果,不好的因才能
产生不好的果;而不会是好的因产生不好的果,不好的因产生好的果。透过广释驳斥不顺
因生果的情况,例如缘无明,产生行,这个引业的结果会让有情在轮回中投生,因此以无
明这个因缘就不可能产生解脱或者圣者,要达到解脱成为圣者,它的正因必须是无我慧。
与其他论师关于二句略说的辩难释疑结束。底下为广说的部分。
关于无明,认为无明带有烦恼且是心所,这在佛教各宗派是一致的。但对于无明体性
的辨认,各宗派有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1.依应成,若是无明必然是二我执,然若是二我执不一定是无明。原因是二我执包含
心王心所,而无明纯粹是心所。
2.若是中观自续或唯识宗,认为无明有分两类,有“对于实相愚昧之无明”与“对于
业果之无明”,此二类。其中对于实相之无明即是二我执,对于业果愚昧之无明即是毁谤
因果。
3.若照随理行经部宗(与唯识宗共),其对于实相愚昧的无明只有‘补特伽罗我执’
,无‘法我执’。
4.若是随教行经部宗(可与毘婆沙一起看),认为无明是无我慧(缘补特伽罗,了解
补特伽罗为无我;无明同样缘补特伽罗,但执补特伽罗为有我)的正相违,且无明不是属
于慧心所,故又把例如五见─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的情况排除
掉,所以在随教行之经部宗和毘婆沙,认为无明不等于坏聚见,因为坏聚见(萨迦耶见)
是慧心所,此中辨认无明为无我慧之正相违,且又不是五见,剩下的部分就是他们认为的
无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