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原始佛教中的涅槃和断灭的差异?

楼主: kamenrider (ㄟ)   2014-02-27 11:16:41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龙)》之铭言:
: 首先多谢各位的解答
: 但我想各位误解了我的问题
: 我也是知道涅槃是指烦恼灭尽的状态
: 但我想问的是
: 当佛陀过身后,他进入了无余依涅槃
: 注意,我是指他过身后
真正来说, 你这个问题就是无记
原来你说那么多, 你的问题还是着重在佛教不感兴趣的死后问题
所谓无记, 就是佛教没兴趣, 一点都不想谈论
: 想当然尔,他的五阴就消失了
: 既然五阴消失了,就不存在可感知事物的心识
: 在生前,或许还有五阴可感知到烦恼灭尽后的幸褔
: 但在阿罗汉身死后,那些关于涅槃的正面描述还有意义可言吗?
佛陀的解脱都是谈生前
也只有生前的解脱才有意义
你说身死后, 再谈涅槃是要干什么呢?
: 难道就不会造成一般人产生一个印像
: 以涅槃为修行目的的人,其实是达成其他自杀方式达不到断灭境界吗?
: 这就是我的疑问,而原始佛教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疑问呢?
以涅槃为修行目的, 是要达到烦恼的断灭
不是五阴或者其中一阴身体的断灭或死亡
所以跟自杀完全无关
不过连佛陀在世, 也是有佛弟子跟你一样, 认为自杀或死亡才是涅槃
所以也不足为奇
其实你还活着, 应该是关心活着的状态
怎么会关心死后世界呢?
的确很多宗教很喜欢讲死后世界
很多宗教也有他们的死后世界的文化
祭祀或者丧礼等等文化我们要尊重, 甚至也会跟着从事.
但说到佛教, 佛教最不一样的就是, 佛教是关心当世与当下
生前的解脱才是最实在, 每个人都能做到, 体验到的
所以如果你再提问无记的死后问题
我就没兴趣了, 你可以问一些对宗教, 死亡有兴趣的人囉
作者: Crazyfire (南传版寂天)   2014-02-27 18:40:00
推 其实就算不以原始佛教的本位角度来看 即使是不同思想体系的智者 也不以为对"另一个世界"的知识是必备的以下摘录自"康德:一个哲学家的传记"(页227)在"通灵者之梦"的实践性结论里 康德主张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与另一个世界无关 而是此时此地的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信念。我们必须明白关于另一个世界的知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在无数可能的问题当中 选出人类必须解决的部分。要能够作理性的选择 我们必须先认识什么是不必要、甚至是不可能的(P.S:康德并不是反宗教的无神论者,他是非基要派,"科学启蒙化"后的改良路德宗虔敬派信徒)不是基本教义派而是康德是虔敬派"信徒"的身份 并不是指他观点上忠于虔敬派是因为他出生在虔敬派的家庭而自然承袭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14-03-01 02:38:00
所以你还是不知道死后是有还是无啊,只是用无记逃避问题
作者: Crazyfire (南传版寂天)   2014-03-01 08:46:00
就算一堆是"濒死经验" 也仍然是一堆活人的经验啊XDD只有濒死经验者也是要活下来的才有办法说话XD而且濒死经验有的是具有宗教性、有的是世俗性印象 有的是根本是完全没有画面XDD 哪一个才是死后的世界??就算是可能跟涉及到"另一个世界"的濒死经验 真正的最终关怀也仍然是现实世界的大脑在"濒死时"经历了什么变化对用来深化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的意义光是"濒死经验"是否就是死后的状态 都根本是无解了呢就算在"濒死经验"中有看到画面者XD 如果没再活过来的话那个知觉到的"画面"是否能再延续下去?? 谁知道??
楼主: kamenrider (ㄟ)   2014-03-01 12:06:00
res兄的说法是不了解佛教,佛教的解脱在生前,所以不谈论死后问题是最自然正常不过,这不是逃避,而是没必要无意义,同样一个无记问题,讨论世界的边界,对解脱也是无意义所以res兄对死后有兴趣,应该去找其他你相信的说法.而不是说佛教逃避这个问题.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14-03-01 12:44:00
佛陀老大已经说无纪了 你问我们这些后学当然问不出答案 有答案的反而变得很怪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14-03-01 12:45:00
佛就跟你说他敎的是非有非无的缘起 没听人说话嘛当然只能说无记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14-03-02 00:21:00
也就是说你不知道是吧?因为 佛陀没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