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原始佛教中的涅槃和断灭的差异?

楼主: TopoT   2014-02-26 22:56:21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龙)》之铭言:
: 本人并非佛教徒,不过也有读过一些佛经
: 知道佛法的一些基本观念
: 在这里想请教关于涅槃的问题
: 首先这里所说的涅槃,希望各位尽可能以原始佛典为基准
: 不要用唯识及大乘的观念来解答
: 有关涅槃,佛教中最简单的解释是
: 无明尽、贪嗔痴的止息、五阴灭、不受后有等等
: 亦即是五阴作为一个以无明为燃料的缘起物
: 因为觉悟出自我只是一种错觉及幻像,当无余涅槃后
: 五阴就消失了
: 在无余涅槃中,不存在任何主体、心识
涅槃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烦恼的熄灭
无余涅槃指的不是五蕴的消失 而是阿罗汉果
无余的意思是指烦恼漏尽 身心已经没有我执 不再因为我执而相续轮回
并没有死亡或五蕴消失的含意
有余涅磐指的对象是至少证初果
有余的意思是虽然烦恼尚未漏尽 身心虽然还会继续轮回
但是必然会烦恼漏尽 证阿罗汉果
: 读到这里,我的逻辑就转不过来了
: 因为佛陀有用过"清凉、寂静、崇高"等等词句来形容涅槃
: 当然我是知道清凉不是真的感到很凉快啦
: 或许有余依涅槃的觉者,还会因为五阴尚存,五阴可以感知到
: 涅槃的无上幸福、出离的喜乐
: 但无余依涅槃,则是觉者已经彻底消失
: 既然不存在可以感受的事物
: 又如何能说这是一个幸福的境界呢?
: 因为根本就没有可以感受幸褔的心识存在
: 这样说的话,涅槃算是一种行者主动断灭心识、生命现象的行为吗?
如前言 涅槃指的是烦恼的熄灭
要达到这个目标 行者必须妥善平衡并观察自己的身心 进而破除对于自我的执著与想像
这样的状态 经典里称为破除无明 而达到"明"
明并不是一种阶段性的目标 不是一个人证得阿罗汉果就可以抛弃的工具
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也就是阿罗汉始终保持在对于自我身心明觉的生活之中
所以涅槃并不是一种行者主动断灭心识的行为 而是觉察心识的行为
断灭的对象是对于五蕴的执著 而不是五蕴本身
以上提供给你作参考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或许有人会告诉我这是无记
: 但如果不解释清楚这问题,又如何向一般人証明涅槃是值得追求的道果呢?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4-03-03 19:01:00
建议原po可以参考这篇说法。"因""缘"和合。色不异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