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有人曾经试验过无神论吗?

楼主: Imbufo ( )   2012-10-24 02:46:27
※ 引述《Ebergies (火神)》之铭言:
: : 推 LukeMoon:其实我很想知道,当别人说他对这个研究项目没有兴趣 10/23 12:02
: : → LukeMoon:所以想做别的研究项目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人跳出来说 10/23 12:02
: : → LukeMoon:"我想知道这件事情,你来做研究,不然我不相信" 10/23 12:03
: : → LukeMoon:你真的想知道可以自己想办法做研究啊... 10/23 12:03
: 原因在于
: A 说某学问 S 是真的并期望 B 相信
: S 的内容全出自于 G 之口
: G 说: 我说的都是真的
: 于是 B 找出了研究项目 S{K} 说
: "我想知道这件事情,你来做研究,不然我不相信"
: 但 A 说我对 S{K} 没有兴趣, S{D} 才是重点
: 问题在于 S{K} 如果可能是假的, S{D} 也可能是假的
: 这就是为什么
推这篇。
另,提到S{D}这一块,突然想到以前读过的一篇心理学实验。我是从《象与骑象人》这
本书读来,作者是心理学教授,而呈现的结果具客观性,所以我想这个应该能够当作一
个参考用的例子。
实际操作者是谁我忘了,实验内容主要是他们抓几个禅定功力高强的人去作脑部显影,
发现他们在进入深沉禅定时,大脑中产生两个关于自我概念的区域会关闭。所以作者推
测,佛经中所提到的“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诸法无我)可能正是在这种自我与环境那
道界线消融的状况下,体会到的一种状态。自我概念区域关闭的状态,可以用一种意象
来理解:一片沙滩上的一粒沙,我们把自身观看的角度抽高,反过头来看自己。
而既然打了这个,那我想再提一个东西,是1800多年的一位近乎奇蹟的哲学家尼采讲的
永劫回归。尼采要读者去作一个思想上的实验:如果有个恶魔对你说,你的这个人生-你
现在和过去的生活-都必须再经历一次,次数无限,而且里面不会有任何新的东西。一切
痛苦与欢乐,你生命中一切难以言喻的大小事情,都会重新回到你身上,全部以相同的
顺序与因果关系。
想像永恒的存在沙漏一次又一次地倒转过来,而每一次被倒转过来的你,只不过是颗沙
砾。时间会往后无尽的延伸,在时光的永恒中,一切事情都在过往发生过,那么,你对
现在这一刻的想法是什么?
打到这里,我想问问一个问题。尼采想借由永恒回归来讲什么?表面上听起来很像承诺
了一种永生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却与存在主义的本质互相矛盾。那么,如果搭配
上存在主义来讲,这个概念想要讲什么?如果你的生命搭配上这个概念,你会喜欢这个
概念,还是厌恶这个概念?我想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解释方式。从这个点引申下去,是
你对你的生活满不满意,或者说,你有没有成为你自己-你的存有-的这个问题。
人常常活在大礼帽内而不自知,这顶大礼帽可能是身分地位,可能是自我的错误认知,
可能是想要成为什么的念头,可能是缠住自己却又不得而出的关系。人很容易对这顶大
礼帽产生“这就是我”的认知。这种认知没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样才容易符应于社会规
范与文化习俗中,但可惜的是,仅止将眼光停留在大礼帽上,却忘记向内自看的人却是
所在多有。
年轻时,因为生命力旺盛,所以仅对自己的大礼帽产生认同,可能会有空虚或冲突感,
但是这种感觉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是当死亡越来越近时,身体的衰老会逐渐提醒一个人
他对自己不了解的这种情形,因此人会开始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产生困窘,甚至
陷入生命无意义的困境,比如日本的中年危机。
悉达多也是这样,第一次出宫看到死亡与疾病就被吓个半死,开始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怀
疑。他出家的理由很自私-因为自己无法接受自己会死的事实-极端的出走似乎是当时的
不得不然。悉达多所传达的东西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他对生命中根本的不满足所
提起。他的教法里面,比如慈心观,比如不净观,这些是基于希望你能够换一种认知系
统来观看自己生命中的困境-跳脱局限于自我的观看方式。
这是我所知道的佛教,关于悉达多教诲的总总。他传达的东西有很多我们今天早就已经
知道,甚至被我们视作老生常谈了。但是重点是,这些东西能不能成为你的,或者只是
卡在字面上的层面-这些简单至极的东西,对你而言,是文字,还是真正的体验?
另外,在悉达多的时代中,阿罗汉(漏尽者)与佛同义。
PS.之前曾因自己情绪管理仍欠佳,对板友有较偏激的针对性言论,在此致歉。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0000-00-00 00:00:00
越讲越复杂了...无神论有这么复杂吗
作者: LukeMoon (沐恩)   0000-00-00 00:00:00
因为西方的神只有一个,无神论很明确的就是神不存在东方的神很多,而且定义不一,有人觉得是神有人说不是
作者: Ebergies (火神)   0000-00-00 00:00:00
这篇讲得非常的好, 不过阿罗汉还是与佛稍有不同但无伤大雅, 基本上我会对佛教有兴趣就是因为我经历了类似的思考过程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0000-00-00 00:00:00
能请问您认识的佛法是从哪方面学习而知的 ?
楼主: Imbufo ( )   0000-00-00 00:00:00
边战妙天边学h大 这里无神论的神是指什么呢?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0000-00-00 00:00:00
我看了你几篇文章,感觉你的论述比较靠近南传佛法的精神。推荐你可以找 阿姜查尊者 的禅修世界(戒定慧)来阅读。应该会满适合你的。 至于妙天? 我想很多版都有评价了。你应该懂的。
作者: piggy826 (民主逗士)   0000-00-00 00:00:00
在原始佛教 阿罗汉与佛同义是没错的
楼主: Imbufo ( )   0000-00-00 00:00:00
感谢 我会找时间去读
作者: loyang (as a deafman)   2011-01-07 15:07:00
推 好有东西的文章 又很好吸收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1-01-10 22:57:00
1.慈心观和不净观是在修禅定,把心专注到固定的概念法,当定力增强后,心完全定在概念法.因为心完全定在固定的概念法,烦恼无法生起,心一次只能认知一个目标.2.阿含经有说过佛的解脱和阿罗汉的解脱是一样的,不过这不是说佛和阿罗汉同义.阿罗汉的意思是断除所有烦恼,不再轮回的人,因此佛也是阿罗汉,不过佛还有其他阿罗汉没有的智慧,神通,功德,因此佛属于阿罗汉但不等于阿罗汉.可参考杂阿含经(六八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