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的切身体验,双跏趺坐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
比较能兼顾“放松”与“清醒”的姿势。
所谓的“放松”必须要能周身上下每处一点都不必施力、还能
不倒不垮。端坐椅子上两腿垂地的姿势其实并没有办法达到这个
目的,一般人在没办法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要说能进入多深的
定境,其实无异痴人说梦。站着就更不用说了,全身真正一放松
保证摔倒。
躺卧或靠在有椅背的椅上虽然可以达到全身上下所有肌肉不使
半分力气的“放松”却容易因为太舒服而昏沉或睡着,无法
胜任长时间的禅定功课。
为何要能放松?因为要能达到“身心脱落”才可能证到何谓
真正的觉照、何谓人人本自俱足的觉性,否则一般虚妄意识
的返照作用往往容易误导人相信这就是觉照、这就是佛性。
众生会轮回、会在六道中受苦,归根就底就是一念不明,以致
本有的觉性受到障蔽,一念不明就会有后续不自觉的行为,给
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更加障蔽灵明的本性。
那要如何回归本有的觉性?听说只要时时觉照、了了分明就可以
了吗?要真那么简单,人人都可以当下立刻明心见性了。
棘手处就在于意识(第六识)这个东西实在太精巧、太狡猾了,以致于
要破一念无明说说容易,做起来往往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还不一定成功。
以天气为例,当你站到户外,感受到阳光、凉风,起了
“嗯,天气不错”的第一念。在没受过训练的情况下,这第一念
纯粹是被外境引出来的,它观照外境却无法观照到它本身。
当你察觉到“我感觉到天气不错”时,这已经是下一个念头了。
下一个念头以上一念为观察目标,知道“我感觉到天气不错”,
两个念之间的时间差可能只有一刹那,但前一个念头已经过去了,
是当下的这第二念观察到第一念,所以才会知道你感觉到天气不错,
当然这个第二念也像它的上一个念头一样,无法察觉到它自己,它
也是无明的。
当你察觉“我知道我感觉到天气不错”时,其实第二个念头也已成过去,
是由第三个念头在回溯前两个念头,才让你“察觉”到自己有在感受今
天的天气。当然当下这个已经被排到第三位去的念头也只能察觉到它前
面已成过去式的念头,对于它本身的存在也浑无自觉。
如果把这样的“意识返照”误认为它就是“觉照”、就是“佛性”就是
“即心即佛”那可就“以凡滥圣”了。
真正的“一念清明”是要在第一念起的同时就能觉察到它、甚至在第一念
还没升起、还来不及成形的时候就先察觉到它的蠢蠢欲动,那才是真正
的觉照力。
要如何达到这样的觉照力?光靠意识、靠概念的思维与推敲是没有用的。
因为那些都还是在“第六识”里打转,说穿了就是打妄想。
禅宗在坐禅时会使用一些技巧,例如唸“无”、数息、参话头、参公案
等,把原本思绪纷飞的第六识限制在重复的范围里,甚至要求在诵经
的时候做到“舍识用根”,不起任何分别心,只求口中唸得清清楚楚、
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就是在引导行者维持在第一念,暂时让第二念、
第三念来不及现前。只要能持续维持第一念的存在,让心境先归于平静
、安定,然后再把这第一念也拿掉,做到所谓的“身心脱落”,这时
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灵明觉知,那才是真正的觉照力。
由于不知觉照力哪时才会因为顿悟而开启,在此之前有必要维持这第一念
延续的时间,不得有第二念、第三念的返照作用,因此生理上、环境外缘
上的打扰当然是愈少愈好,你总不希望好不容易把第一念延续了四十分钟
、很可能背后那个“离念”的灵明觉性就要升起的紧要关头,却因为身体
快要失去平衡了、得用背肌拉回上身的重心而扰乱了原本的定境吧?
当觉性升起、第一念丢掉、完全离念的状态下还能有个灵明的觉知在后头
观照这个空境,就达到所谓绝对三昧的状态。
一念明的就入道;一念不明的继续入轮回。差一点,差很多!~
在出离绝对三昧,第一念又要回重新回来的时候,许多行者会体验到所谓
的“见性经验”,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弄不好的就直入“五十阴魔相”
而不自知。
对于有志于打坐禅修的朋友,双盘是很值得努力的入门工夫。
前阵子听一位师兄讲了一段很有趣的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腿功‘不’重要,腿功只是‘很’重要而已。不然你看那些高僧大德们
为什么几乎人人都是双盘?”
提供给大家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