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eorgePatto (巴顿)》之铭言:
: 回顾二战历史
: 当时日本和德国是轴心国盟友
: (当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很有义气的就和美国宣战)
: 如果德国进公司苏联时
: 日本关东军可以在远东发起进攻
: 日本也曾在1904~1905打赢日俄战争,1917俄国10月革命后占领海参崴
: 为何不在盟友德国进攻苏联时助其一臂之力?
整理历史事件先后就可看出端倪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中日战争开始
1938年7月29日-8月11日 张鼓峰事件 苏日冲突1
1939年5月11日-9月16日 诺门罕事件 苏日冲突2
1939年8月23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01日 德国入侵波兰 二战欧洲西部战线开始
1940年9月27日 日德义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年4月13日 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苏德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8日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战争开始
总之日本除了一方面要遂行中日战争,其实也曾两度跟苏联交手,但没有讨到
便宜。
之后1939年,德国先跟苏联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才入侵波兰,导致英法向其宣战,
开启了欧洲战场。
日德义三国同盟在这之后1940年才成立,而在这时,
因德国跟苏联看起来是和平相处的,日本也在约半年多后接着跟苏联签了中立条约。
但就在约两个月后德国入侵苏联,日本政府跟外交部也不知情,内部也很混乱。
而在同一时期,日本自己跟美国的矛盾也到了战争边缘,没有余力要再去对付
苏联。
简单讲,日德义同盟因距离遥远,各自深陷既存的战争,根本没什么同步联络,
又各自有主要对手得应付。加上德国自己先跟苏联玩了先讲和再偷袭的伎俩,
日本跟不上这招,没有余力再跟苏联开战。
但另一方面日苏中立条约确实对德国有不利影响,因在战争期间,
苏联船通过太平洋运送美国物资时,日本是完全不干涉的。
尽管由于陆地运输距离遥远,相对其他路线来说对苏联的支援较为有限,
但日苏中立条约确实是帮了苏联很大的忙。让他们有余裕一方面收美国物资又能将
兵力转去欧洲收拾掉德国后再回头对付日本。
这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发动战争时没什么长远计画性,主导战争的人也总是认为
能短期收拾对手才开战,却深陷泥沼。
但德国跟意大利也没多高明(特别是意大利甚至在法国战役英法军溃败后趁火打劫
攻击法国跟英国北非殖民地还打输),这都是近代战争史上很糟糕的案例。
不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