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浅论姜维洮西会战

楼主: boman (暴 民)   2019-02-21 23:18:17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铭言:
: ※ 引述《boman (暴 民)》之铭言:
: 首先要先厘清临洮 & 狄道的相对位置,《晋书地理志》:"陇西郡秦置。统县四,
: 户三千。襄武首阳乌鼠山在东。临洮狄道。南安郡汉置.."
: 表示自秦到晋,临洮、狄道就始终没改变过相对位置
: 以上讲的,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后汉,《后汉书西羌传》:
: "其秋,迷唐率八千人寇陇西,杀数百人,乘胜深入...
: (遣刘尚、赵代)讨之。尚屯狄道,代屯枹罕。尚遣司马寇盱监诸郡兵,四面并会。
: 迷唐惧,弃老弱奔入临洮南。尚等追至高山。迷唐穷迫,率其精强大战。盱斩虏千余人,
: 得牛马羊万余头。迷唐引去。汉兵死伤亦多,不能复追,乃还入塞"
: 迷唐因为深入了汉境,所以遭到屯兵在北方的狄道之汉军包围
: 也才有机会往南逃至临洮的南方
: 试想若临洮在狄道以北,则史料没提及突围成功之下,迷唐根本无法向北穿越汉军的包围
: 故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临洮在狄道以南,我想这是很确定的
临洮在狄道以南在这话题从来没有争议过,花这时间不如好好拿实际的实据去证明
你的论点。现在反而越讲多就错越多。
: 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 长城到汉朝就被增修了,《史记》又说:"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
: 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
: 同样事蹟在《汉书》也有:"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
: 后来长城又被修筑到更远的位置,《史记》写到:"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
: 往往有亭"
: 因此窃以为故关的故,是指秦代的长城,这意味着故关实际上是在狄道以南
: 然后重点来了!落跑的迷唐,想必是从临洮的南部往北逃
: 就算秦代的长城位在临洮之南,汉军要追仍极有可能需追到超过秦长城
: 才有资格让《后汉书》以"“还”入塞"的方式形容
: 这也呼应了先前追迷唐,从狄道等地第一次入塞而至临洮之南
故关有可能是秦代的长城的关或相关关防,但如何跑出来是在狄道以
南?你有没有查过秦长城是什么样子。
按谭图来看秦长城是从临洮沿洮水北上狄道并在更北的地带才转东南
方去首阳,故关在对岸未必是关城,但可能与关城相关,大概是襄阳
与樊城这类。
《三国志集解》对故关有以下解说
◎故关,即河关也,在洮水西。◎胡三省曰:谓汉时故边关也。
◎《一统志》:在狄道州北三十里。
王经在这开始有兵马守备合理,在北面30里,正常行军一天范
围,乘船又是顺流可以更快到达。
已知姜维在枹罕,从北或东去狄道比较正常,回师再从南去狄道不但是
走大远的回头路,更走向会被雍凉两军夹击的狄道就完全没有理由,王
经的撤退路线更一样是不对劲,要跑也跑去襄武,襄武陇右防御重镇,
不但有兵,城防亦远比狄道要好,姜维这两年虽横行洮西,但从没有越
过襄武,就是挫败讨蜀护军那次也是。而且越向东越接近陈泰,救兵也
比较快到。
王经是在狄道北30里战败,向南逃到邻近的狄道城是比较有可能的情况。
迷唐事的经过与你讲法会完全不同,不要看见出塞就只想到北方,迷唐
是羌人,羌人在陇山以西生活,主要在金城 、陇西一带,或更西面的青
藏,塞北是鲜卑天下。
迷唐这族羌人史料也清楚原先在金城的大、小榆谷生活,后被驱逐出东汉境
,为避汉军追杀,更西迁千里外。因此迷唐是从西向东深入东汉境内,汉军
在金城常驻重兵守边界,迷唐会避开金城或直接在陇西西部枹罕一带入境,
被挫败后再向西退返青海。史料提及的塞是西塞。
: 注意以上所举诸例,要嘛自相杀害、要嘛溃走、要嘛土崩瓦解,都很清楚描述溃散惨状
: 但"《后汉书》仅仅写了"(袁)谭败,乃引兵还南皮"、《英雄记》亦只说"谭军败奔北"
: 并无其他足以证明袁谭军溃散的文字,所以我才认为袁谭从邺引军还南皮的前提是
: 袁谭军并无溃散的情况
没有详尽叙述袁谭军的败况可能因这只是不相关的袁家内战,《英雄记》这
“奔北”叙述正好补了这不足,不了解“奔北”含意的,光从”奔“都可知是
战情不妙,什么情况会发生用奔跑脱离战场。
另溃散是否能够重组也没有关连性,所以这又浪费时间找没有用的材料。
: 照《晋书》所言,王沈等人的《魏书》,成书于曹髦遭弑之前
: 亦为在陈泰表现出要严惩弑帝之前,故〈陈泰传〉英明神武的主人翁,不算意外
: 更甚者,发生弑帝以后才成书的《晋书》,直接把解狄道之围的,从陈泰换成了邓艾:
: "会值洮西之役,官兵失利...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先帝以为深忧重虑,
: 思惟可以安边杀敌莫贤于艾,故授之以兵马,解狄道之围。围解,留屯上邽"
上面的内容是前邓艾司马段灼为邓艾上的陈情书,这什么时间可以代表国家
立场,段灼花十年多番上书的陈情可没有平反邓艾,只是令邓艾孙子可以
从新起用为官。也不要忘记《三国志陈泰传》也是成书在弑帝后很远的时间
的,你的说法弄虚作假,又不对题。
: : 《水经注》的写法就是这样,因注中有注,每提及新河流,就有新注文
: : 关于新出现的河流,新注文的开始大都是以“水出”,可以参考前面的滥水。
: 姑且拿步和川水来讨论,其他诸水其实大同小异,个人觉得"水出"的出,该解为出现之意
: 洮水的支流先流经步和亭东方,等步和川注入后,便出现在西山下,再东北流出山
: 此时的洮水支流因为往东北流的关系,所以会从步和亭之东,变成经过步和亭之北
: 比较接近你讲的大概只有蓝川,原因乃是蓝川水的后面接的是"水源出"而非"水出"
: 那句要说它在讲蓝川水自己是ok的
可以讲你读《水经注》非常失败,基本上完全读错《水经注》,《水经注》内
容好多,但条理是非常分明,“水出”只是“水源出”的简化,大部分是省“源”这字
,可以看到郦道元注一条河流时,句子起首一定写河流名字,被其他注文打断
后,新句子起首亦一定重写河流名字重新开始,遇见有其他支流注入,支流的
注是从源头讲起,多用“水出”起首,最后写到注入主流为结束。
洮水又西迳步和亭东,步和川水注之。
(步和川水)水出西山下,东北流出山,迳步和亭北,东北注洮水。
洮水又北出门峡,历求厥川,蕈川水注之,
(蕈川水)水出桑岚西溪,东流历桑岚川,又东迳蕈川北,东入洮水。
洮水又北历峡,迳偏桥,出夷始梁,右合蕈垲川水。
(蕈垲川水)水东南出石底横下,北历蕈垲川,西北注洮水。
洮水又东北迳桑城东,又北会蓝川水,
(蓝川水)水源出求厥川西北溪,东北流迳蓝川,历桑城城北,东入洮水。
洮水又北迳外羌城西,又北迳和博城东,城在山内,左合和博川水。
(和博川水)水出城西南山下,东北迳和博城南,东北注于洮水。
被其他注文打断的例子看下列:
洮水北迳安故县故城西,
七里,盖延转击狄道、安故、五溪反羌,大破之,即此也。
洮水又北迳狄道故城西,
(其他注文)阚骃曰:今日武始也。
《水经注》这样有条理,完全没有什么难阅读。
: 但出完XXX更之后的流向,个人还是觉得在讲洮水的支流,之后无论"入"或"注"洮水
: 指的皆为注入洮水主流
读错就认,这样拖拖拉拉也没有用的。
: 否则就蕈川水为例而言,"蕈川水注之,水出桑岚西溪,东流历桑岚川,又东迳蕈川北.."
: 变成蕈川注入了洮水又跑去经过蕈川以北,颇怪的啊啊啊
所以说你书也读错,这河流被称为“蕈川水”是因为经过蕈川。
: : 水源在金钮城南方可能还在大夏县内,如你的地图就已经在枹罕
: : 境内。
: 即便大夏川水那段,不是讲洮水而在讲大夏川水,那大夏川水流经大夏县之后
: 《水经注》是这样写洮水的流向:
: "洮水右合二水,左会大夏川水...东北迳大夏县故城南...注于洮水。洮水又北,
: 翼带三水,乱流北入河。《地理志》曰:洮水北至枹罕,东入河是也"
: 看起来枹罕应该在大夏县东北方?
虽然这样讲亦某程度是对的,但枹罕不是一个点,大夏县也不是一个点,
讲相对方位从洮水注取得的信息会有好大落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