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六十一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6-03 20:06:45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六十一集)  2010/6/2  中国山东省海岛金
山寺  档名:WD11-003-0061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上一集跟大
家学习到《五戒相经笺要》,经文的部分已经圆满了。后面还有弘一大师的《补释》,就
是补充解释蕅益大师的《笺要》,我们今天接着来看《补释》。
  我们上一次在这个《补》,我们是讲到:“若教他饮酒者,咽咽二俱结罪。咽咽结罪
者,随一咽结一罪,多咽结多罪。”《补》这里给我们讲,“若教他饮酒者”,教他就是
教别人喝酒,喝一口、吞下去一口就结一个罪,喝两口结两个罪,喝得愈多结的罪就愈多
,这个叫“随一咽结一罪,多咽结多罪”,喝多罪就多,喝少一点罪少一点。下面的《补
》,“宋灵芝律师云:此方多有糟藏之物,气味全在,犹能醉人,世多贪噉,最难节约。
想西竺本无,故教所不制。准前糟、曲,足为明例,有道高士幸宜从急。”这一段《补释
》是引用宋朝灵芝律师所讲的。“此方多有糟藏之物,气味全在,犹能醉人”。这个就是
我们一般民间做的酒糟,就是酿酒留下来那个渣,那个酒糟。这个酒糟,虽然酿成酒,但
是剩下来这些渣,酒味完全都还在。所以“气味全在,犹能醉人”,你吃多了一样会醉的
,就跟喝酒是一样。“世多贪噉,最难节约”,在宋朝那个时候,灵芝律师也看到当时一
般社会上的情形,很多人都吃糟藏,就是酒糟;最难节约,很难去节制,大家都在吃。“
想西竺本无,故教所不制”。西竺就是印度,在我们中国西北方过去,所以称西竺。就是
印度那个地区没有像我们中国做的酒糟这一类的东西,所以佛在这一条,他就没有制订酒
糟不能吃。但是“准前糟、曲,足为明例”,准就是依据,依据前面酒戒这篇经文里面讲
的,有提到糟、曲,经文有提到;经文有提到糟、曲也不能吃,因为它还是有酒的气味在
,吃多了还是会醉的,经文有明显的文字,足为明例,足就是足够做为我们证明、做一个
例子,就是酒糟也是不能吃的。“有道高士幸宜从急”,真正有道行的高僧、高士,幸宜
从急,就是这个要跟戒酒一样的。
  我们接下来看《集注》。“犯罪要件:一、是酒,二、酒想,三、入口咽咽结可悔罪
。”广化老法师这个注,他给我们再加以注解。犯酒戒的要件,要件就是构成犯这条戒的
条件,要三种条件,三种条件都具足,就构成犯戒的要件。第一个“是酒”,就是这个是
酒。第二个是“酒想”,这个是酒,我们心里的想法也知道那个是酒,不是不知道,知道
,也认定这个就是酒。第三个,“入口”就是喝下去,喝吞到喉咙里面下去,“咽”就是
吞下去,“入口咽咽结可悔罪”。具足这三个要件,就构成犯了酒戒这条,就有罪了。这
条戒,就是受了五戒的,有受酒戒这一条的,你喝了就有犯戒的罪,但是这个罪是可以忏
悔的。喝酒没有不可悔的,它只有分中品、下品。前面四条性戒有不可悔的,这条没有不
可悔,因为这条是遮戒,它不是性戒。性戒就有不可悔、可悔,遮戒都是可悔,只有分中
品、下品。
  所以我们看下面弘一大师的《补》:
  补【境想。】
  这个‘境’,境界的境,“境”就是外面的对象,这个叫境,我们这个心对外面的境
界。
  补【酒。】
  这里弘一大师画一个表解,就是:
  补【酒。非酒。】
  ‘酒’,就是它本身的确就是酒,有酒精成分的;‘非酒’,就是它本身没有酒精成
分的,这个是非酒,它不是酒。酒、非酒,它就是一个境,境界就是我们的一个对象,这
个对象就是酒或者非酒。这个想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对这个境界,对这个境。那个境
界就是酒,我们心里的想法也知道那个是酒,我们也认定那个是酒,也知道那个是酒,这
个就叫:
  补【酒想。】
  那个境界是酒,我们也知道那个是酒,这个就叫‘酒想’。
  补【酒疑。】
  ‘酒疑’,就是那个境界的确是酒,但是我们有怀疑,到底那个是真的酒,还是不是
酒?心里不明确。但是那个境界,就是那一碗、或者那一杯,的确是酒;但是我们对那个
酒有怀疑,怀疑到底是不是酒,不确定。这个境界是酒,我们心里想法也知道那个是酒,
我们就把它喝了;或者境界是酒,那个的确是酒,我们有怀疑,到底是不是酒?不管它,
喝下去再说。这样境界是酒,心里是酒想或者酒疑,喝下去就结:
  补【中品可悔。】
  如果那个境界是酒,我们不知道那个是酒:
  补【非酒想。】
  就是没有酒的想法,把它当作不是酒。那个的确是酒,但是我们心里没有酒的想法,
认为那个不是酒,这个叫‘非酒想’。那个的确是酒,你心里没有酒的想法,也不是想要
喝酒,但是那个的确是酒。表解过来是:
  补【非酒。】
  ‘非酒’,下面第一个:
  补【酒想。】
  酒作非酒想喝下去了,非酒就是那个不是酒,但是你认为那个是酒,就是你心里的想
法是酒,但是那个不是酒。但是你以为这个是酒,你认为这个是酒,你要喝的是酒,这样
酒作非酒想、非酒作酒想,喝下去就结:
  补【下品可悔。】
  下品,罪比较轻。下面非酒:
  补【非酒疑。非酒想。】
  ‘非酒疑’,“疑”就是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是酒?心里想法也知道这个不是酒,那个
叫‘非酒想’。比如有一些果汁类的,像葡萄汁类的,或者麦汁,我们在素食餐厅常常喝
的。那个麦汁做的样子就跟香槟一样,而且还有气,一打开,盖子还会喷出来的、会跳起
来的,但是喝的确没有酒味。那个就是非酒,看起来像酒,但是不是酒,它没有酒精成分
,就像我们喝果汁一样,这一类就是非酒,它不是酒。这个境界不是酒,但是我们心里有
怀疑,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是酒?看起来很像酒。另外就是他心里也是认为这个不是酒,“
非酒想”,不是酒的想法。知道这个不是酒,那个境也的确不是酒,这样喝:
  补【无犯。】
  如果非酒,那个不是酒,你把它当作酒在喝,也犯了下品可悔罪。因为你心里的想法
你想喝酒,把那个当作酒想,这个也犯了下品。如果没有当作酒来想,这个就不犯。“境
想”,我们就先讲到此地。
  这个五条戒都有表解,诸位同学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自己作作功课。现在网络上
很多同学要受五戒,我现在要求要先考试,考及格了再来受。我们学完了之后,根据大家
报名,我们这样来学习,再来受这个戒才有受用。不然现在受了五戒,受了之后,实在讲
到底我们在持戒还是犯戒?我们有没有得戒?都搞不懂。如果你们有学习《五戒相经笺要
》,而且要学得真明白,你受这个戒、持这个戒才能够落实。好,我们接着看下面的《补
》,这个《补释》是给我们讲:
  补【开缘。】
  因为每一条戒都有它的开缘,五条戒都有开缘,开缘就叫开戒,开戒就不叫犯戒。《
补》给我们讲:
  补【一。食中不知有酒而误饮。】
  就是这个饮食当中,特别我们喝汤,在汤里面有加酒,我们不知道就喝下去了,酒加
了很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们不知道,心里没有这个酒想,也没有想要喝酒,吃下去
才知道,这样误饮的,这个不犯戒,这个无犯。
  补【二。或酒煮物。已失酒性。不能醉人。】
  这个就是我们一般做菜加料酒,或者炖汤的,它那个酒精气味已经烧开了,都蒸发掉
了,酒性已经丧失了。特别我们吃素的人,在冬天,有一些菜比较凉,加一点料酒去煮,
喝起来也没有酒性,喝了人也不会醉,这个不犯戒,这是第二种开缘。
  补【三。病时。余药治不瘥。以酒为药。】
  生病的时候,其他的药都治不好,这个药必须用酒来作药引,这个在中药里面就特别
多了,这一类的就叫药酒,它是治病的。所以过去我们净老教授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
他年轻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到寺院看到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吃饭的时候就喝一小杯酒。
他觉得很奇怪,出家人不是不能喝酒吗?后来到台中莲社跟李老师学经教,就这个事情请
问李老师,李老师才跟他说明。那个老和尚年纪大了,他吃饭的时候喝一小杯,他是当药
用的,帮助血液循环。所以在生病的时候,人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好,当药用、作药,
不是喝着玩的,它是当药的,这个不犯,这也是开缘。
  补【四。以酒涂疮。】
  这个是涂在皮肤外面的,这个也可以用。特别在中医里面,跌打损伤用这种祛瘀、祛
伤的药酒,这一类就很常见,这一类也是属于药用的。
  补【五。狂乱坏心。】
  就是受五戒这个人他精神失常了,他不是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他喝了这个酒也算是开
缘,不犯戒。下面讲:
  补【宋灵芝律师云。余药不治。酒为药者。非谓有病即得饮也。须遍以余药治之不瘥
。方始服之。】
  弘一大师再引用宋朝灵芝律师讲,戒律这条开缘,‘余药不治,酒为药者,非谓有病
即得饮也’。这一条我们可以理解,“余药不治”就是其他的药无法治疗,必须以酒为药
,并不是说有病,所有的病、只要有病就可以喝酒,不是这样的。病也要看什么病,所谓
对症下药,有的病酒都不能喝的,愈喝就愈严重。所以这一条我们可以理解,不是说所有
的病,一旦有病都可以喝酒,不是这样的。这要看情况,有哪些病需要酒,哪些病不需要
酒,甚至不能用酒,这个要区分的,要辨别清楚。‘须遍以余药治之不瘥,方始服之’,
就是其他的药治不好。我们从这个性质上来看应该可以理解,病很多,你要看什么病,适
不适合用酒,这个一定要明白,不是说所有的病都需要用酒。《补释》到这个地方,算是
把《五戒相经笺要》补充解释到这里就圆满了。我们《五戒相经笺要》,加上弘一大师的
《补释》,到这里算是圆满了。
  下面还有广化老法师,他再举出五个问题。我们前面四条戒,都有看到广化老法师提
出来的问题,这个大家也可以作作功课。第一个问题,犯饮酒戒,须具几缘成犯?就是犯
饮酒这条戒,必须具足几个条件,才成立犯罪的要件。第二个,饮酒戒的开缘为何?这个
我们刚刚讲过了。第三,略举数种饮酒的过失。略举就是大略的,如果照经上讲,三十六
种过失,此地你三十六种都举出来也可以,或者大略举出生活当中看到的,或者自己亲身
经历的,略举数种饮酒的过失。第四,何谓五辛?为何不可食?这个是附带在酒戒这条的
,就是五辛,《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为什么我们修行人不可以吃五辛。五辛也是蔬菜类
的,植物的,不是动物、杀生的,为什么不可以吃?这是第四个问题。第五个问题,莎伽
陀比丘已成罗汉,为何示现酒醉?这个我们前面也讲过了。这五个问题,我们同学可以自
己作作功课,也是我们学习五戒的一个心得报告。《五戒相经笺要补释集注》,到这里是
一个段落,圆满了。
  下面还有弘一大师再把五戒相,他画这个表,就是“辨相表解”,辨就是辨别,辨别
五戒戒相的一个表解。我们看:“丙二、辨相表解”。
  补【立表辨相。罪分上中下三品。杀盗婬妄四戒。皆具三品。饮酒一戒。唯有中下二
品。故先后别列。】
  这个把它列出来了。‘立表辨相’,弘一大师再给我们补充解释,就是他画这个表来
辨别五戒的戒相。这个五戒戒相,‘罪分上中下三品’,犯了戒,有分上品罪、中品罪、
下品罪,这三品。‘杀盗婬妄四戒’,杀盗婬妄这四条戒,‘皆具三品’,这四条属于性
罪,所以每一条都具足上中下三品。‘饮酒一戒,唯有中下二品’,喝酒这一条戒属于遮
戒,它只有中品跟下品这两品,它没有上品。上品就不可悔,中下可以忏悔,上品不可以
忏悔。‘故先后别列’,从上品先把它列出来,后面再一一的个别列出来。我们看表解:
  补【上品不可悔根本罪。一。杀。杀人命断。若杀生身父母。阿罗汉。圣人。即犯逆
罪。二。盗。取他物。值五钱。三。邪婬。入道。女有三处。男有二处。四。妄语。向人
说证果乃至罗刹来到我所等。彼领解。】
  第一个表给我们列出五戒当中前面的四条戒,杀、盗、邪婬,妄语。第一个是上品是
不可悔根本罪,不可悔就是不可以忏悔,就是丧失戒体。第一个是‘杀,杀人命断’,杀
人把人杀死了。你受了五戒,第一个不杀生,如果杀人把人的命给断掉了,这犯了不可悔
罪。这一条我们前面学习过,包括现在堕胎的,堕胎是属于杀人。前面经文讲,如果受孕
有一个星期以上的,堕掉了,你故意堕掉了,就属于杀人命断,这个犯了上品不可悔根本
罪。下面有小字,‘若杀生身父母、阿罗汉、圣人,即犯逆罪’。杀人,人的对象也很多
,这里特别举出来,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杀圣人,这个就是我们一般在经上看到的
五逆罪,出佛身血包括在里面,这个是犯了逆罪。这里讲包括圣人,包括世间的圣贤,像
孔孟、老子这些圣人,也就是父母师长,圣人就是老师、师长。你杀父母、杀阿罗汉,阿
罗汉就是师长,圣人就是包括师长在里面,这个犯了五逆罪。不可悔罪跟五逆罪,五逆罪
是最严重的,堕无间地狱的,国法、佛法都不能容的。犯了这个罪就不能出家,不可以出
家,这个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注解。
  第二个,‘盗,取他物,值五钱’。就是不与取,人家没有同意,我们就把它拿过来
占为己有,这个价值达到五钱,就犯上品不可悔根本罪。这条戒是最难守的,很容易就犯
了上品不可悔根本罪。因为五钱,不管古代现代,你怎么计算,它的价值都不是很高,达
到五钱的价值就犯了不可悔。所以弘一大师讲,这条戒他自己都没把握,如果没有把这条
戒的戒相了解得非常清楚,很难去持这条戒。第三,‘邪婬,入道。女有三处,男有二处
’。这个邪婬,他是入了这个道,就构成不可悔根本罪。女众有三个处所,男众有两个处
所。这个就是邪婬。第四,‘妄语,向人说证果乃至罗刹来到我所等,彼领解’。这是犯
大妄语,未证言证,自己没有证果,骗人说他证果了。乃至说罗刹、鬼神都听我的命令,
都来到我这里了,目的要人家对他恭敬供养,故意制造大妄语去欺骗人。“彼领解”,领
解就是他接受,他理解,他明白你讲话的意思,也就是他接受你的妄语,以为是真的,这
样就构成上品不可悔罪,这是大妄语。
  我们再看下面的表解。这里是讲上品不可悔根本罪,下面这个表是:
  补【中品可悔近方便罪。】
  还有:
  补【下品可悔远方便罪。】
  补【一。杀。杀人不死(后若因是死者。仍犯不可悔罪)。发心欲杀人而未杀。】
  这个是第一个,是杀生,这个还是以杀人做一个主要对象。杀人是拿刀去杀人,或用
其他的武器去杀人,但是人没有杀死。人没杀死,这个是“中品可悔近方便罪”,近就是
靠近不可悔,近方便罪。这里小字又补充说明,‘后若因是死者,仍犯不可悔罪’,这是
杀人没有当场把人杀死,没有当场死,但是后来也是因为被杀这个原因死的,这样还是犯
了不可悔罪。如果他没有死,这个是中品可悔近方便罪。如果杀了当场没有死,但是过了
几天,因为被杀伤重而死,还是犯了不可悔罪。“下品可悔远方便罪”,就是‘发心欲杀
人而未杀’,有这个动机,心里起心动念要杀人,要那个人的命,但是实际上他没有去杀
,这个结罪是属于下品可悔远方便罪。远就是距离不可悔还很远,他只有起心动念,也就
是他没有构成这个事实。
  补【二。盗。取而未离处。发心欲盗而未取。】
  ‘盗’是偷盗,偷盗就是取,有去动了,但是没有把它拿离开原来的位置,去动了一
下,这个是中品可悔近方便罪。‘未离’就是说还没有移开,还没有拿走,或者他偷了还
没有得到,这个是结中品可悔近方便罪。下面,‘发心欲盗而未取’,发心是有这个动机
、有这个念头想要去偷盗,想办法去偷取别人的财物来占为己有,我们一般讲要占人便宜
,想要占别人便宜;有这个心,但是实际上他没有去盗。所以,“发心欲盗而未取”,没
有实际上去取,这个是结下品可悔远方便罪。
  补【三。邪婬。二身和合。止而不婬。发心欲婬而未婬。】
  这个是第三条,‘邪婬’。‘二身和合’,就是两个身体抱在一起;‘止而不婬’,
只有抱在一起,但是还没有入道,这样是结中品可悔近方便罪。“二身和合”,前面讲过
女有三处,男有二处,这个包括同性恋的。二身和合,止而不婬,这个结中品可悔近方便
罪。下面,‘发心欲婬而未婬’,就是有婬欲这个念头,但是还没有构成这个事实,就是
身体上没有这个行动,这个是结下品可悔远方便罪。
  补【四。妄语。误说。而未遂本心。说不了了。前人未了解。向聋痴不解语者说。发
心欲妄语而未言。】
  这个是第四条,‘妄语’。‘误说’,“误”就是错误的,‘而未遂本心’。这个误
说我们前面经文学习过,他要骗人家说他证阿罗汉果,但是心里是想要骗人家说他证得阿
罗汉,结果他讲出来的话讲错了,错误了,讲成阿修罗。“未遂本心”,讲错了,这样是
结中品可悔近方便罪。或者他要打大妄语,‘说不了了’,说不清楚;‘前人未了解’,
“前人”就是当前、现前听他讲的这个人,听了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不了解,但是他
是要打这个大妄语的,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向聋痴不解语者说’。前面一个是误说,
未遂本心;第二个是说不了了,他自己没说清楚,人家也听不清楚,也不知道他的意思。
或者向耳朵聋的人讲,耳朵聋的人听不到,他讲了等于对他没有影响;痴就是愚痴的人,
他是非善恶分辨不清楚,讲了他也不懂,像对老人痴呆的人打这个妄语。或者向不解语者
说,不解语就是不懂得人的言语,比如说向一条狗、向一只猫,去骗牠说他证阿罗汉,那
个猫也听不懂他在讲什么,这是不解语者。另外人,人也有不解语的,现在我们知道地球
上语言很多。特别我们中国方言很多,但现在普通话就比较普遍了。但是如果你到外国,
你去给外国人讲你证阿罗汉,老外他也听不懂,除非他学中文。你骗他你证阿罗汉果,他
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犯了中品可悔近方便罪。为什么这些人听不懂,他没有受骗,也
结中品这么重?因为他实际上要去打这个大妄语的,但是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是实际上
他这个话已经说出来了。有这个心,也说了,只是那个对象没受害,因为他听不懂,他也
不了解,没有受骗。但是这个罪还是很重,是中品可悔近方便罪。下面讲,‘发心欲妄语
而未言’,“发心”就是想要打妄语,但是还没讲,心里有这个念头,这是结下品可悔远
方便罪。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这个是等流罪:
  补【中品可悔等流罪。下品可悔等流罪。】
  我们先看中品:
  补【一。杀。杀天龙鬼神(杀不死。下品可悔方便罪)。杀畜生。杀蝇蚁蚊虫等。及
用有虫水者亦尔。】
  这是下品可悔等流罪。
  补【二。盗。取他物。值不满五钱。】
  这是结中品。
  补【取他物。值三钱以下。】
  这是结下品可悔。
  补【三。邪婬。入余处。非道。】
  ‘邪婬’,只有中品可悔等流罪,没有下品。
  补【四。妄语。向天龙鬼神说。或向解语畜生说证果等。彼领解。向人说旋风土鬼来
至我所(旋风土鬼。次于罗刹等。故为等流)。小妄语。又两舌。恶口。绮语等(若言不
了了者。犯下品可悔方便罪)。】
  下面这个妄语:
  补【向不解语畜生说证果等。】
  这是结下品可悔等流罪。这个等流,等是等同,流是同一个流类,就是跟那个相等的
。第一个,“杀天龙鬼神,杀不死”。如果杀死了,就结中品可悔等流罪;如果杀天龙鬼
神没有杀死,是结下品可悔方便罪。下面是“杀畜生”,杀畜生就很多了,鸡、鸭、鱼、
牛、羊、猪,包括杀苍蝇、蚂蚁、蚊虫等等,蟑螂这些的;以及用有虫水,喝这个水是有
虫的水,也是一样结下品可悔等流罪。这个是结这个罪,这个都有等流罪的。第二个,“
盗,取他物,值不满五钱”。偷盗,但是它的价值还没有达到五钱,是中品可悔等流罪。
“取他物,值三钱以下”,这个价值是三钱以下的,结下品可悔等流罪。“邪婬,入余处
,非道”。非道就是前面经文讲的,男有二处,女有三处,这个是是道,除了这个以外就
叫非道。在身体其他的部位行婬的,这个叫入余处。犯了这个是结中品可悔等流罪,这个
就没有下品的。
  第四,“妄语,向天龙鬼神说,或向解语畜生说证果等”,向解语畜生就是了解人讲
话的畜生,说证果等。像现在有一些训练鹦鹉、八哥鸟那些,那个鹦鹉,你教牠讲话牠也
会讲。向解语的畜生说证果等,“彼领解”,就是牠接受,牠也理解了,这个就结中品可
悔等流罪。“向人说旋风土鬼来至我所”,前面是讲罗刹等,此地讲旋风土鬼,是次于罗
刹,“故为等流”,跟罗刹同一等的、同一个流类的,就是同样这一类的。“小妄语”,
前面讲的就是属于大妄语,大妄语前面这种情况是结中品。小妄语,就是除了大妄语之外
,统统包括在小妄语,反正你骗人的就是小妄语。但是小妄语轻重也差别很大,就看它影
响的面、影响的时间、受害人他受害的程度浅深,当中差别也非常之大。但是在这个戒来
讲,就是小妄语,你不是大妄语,是结中品可悔等流罪。反正你骗人的,是可以忏悔的,
中品可以忏悔。“两舌、恶口、绮语等”,这个都是结中品,中品可悔等流罪。等流,比
如说小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个都归在妄语里面。“若言不了了者,犯下品可悔方
便罪”,如果这个小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讲的不明了,言不了了,不明了,这个不
是中品,是算下品,下品可悔方便罪。“向不解语畜生说证果等”,向不懂得人的言语这
样的畜生,去跟牠说自己证得阿罗汉果、证得菩萨果位,这个是结下品可悔等流罪。
  下面就是第五,“饮酒”。
  补【中品可悔根本罪。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缺一缺二。饮之能醉人者)。下品
可悔方便罪。欲饮而未咽。下品可悔等流罪。凡作酒色。酒香。酒味。饮之不能醉人者。
但体是酒。】
  这个是第五条戒,酒戒。‘中品可悔根本罪’,这是饮酒,‘凡作酒色、酒香、酒味
’,这三种缺一个或缺二个,但是喝了都能够让人醉的,这个结中品可悔根本罪。下品是
‘欲饮而未咽’,要喝,但是他没有吞下去,到嘴边他没有吞下去,这个是结‘下品可悔
方便罪’。等流罪,‘下品可悔等流罪,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有酒的颜色,也有酒
的香味,也有酒的味道,但是喝了它不会醉的。但是它的体,就是它的性质也是酒,这样
结下品可悔等流罪,等于犯了酒戒。
  这个表解,后面还有五戒罪相,我们给它念一念:
  补【五戒罪相,表解如次:上品不可悔根本罪,四重戒犯罪要件具足成犯。中品可悔
根本罪,如饮酒一戒所摄。可悔方便罪,方便:初发心到犯根本前之种种作为。可悔等流
罪,等流:类似之意,如杀戒之杀天龙鬼神。下品可悔方便罪,如发心欲杀人而未杀。可
悔等流罪,如杀畜生等。】
  方便罪就是从初发心到犯根本之前,种种作为,都称为方便,分为远方便、中方便、
近方便。等流罪,等是等同,流是流类,等同一个流类的。这个表给我们列出来,例如杀
天龙、鬼神,等于是杀人这一流类,因为两方面都具备杀生之法,所以同一流类,故称等
流。
  下面还有广化老法师引用《正法念处经》的苦狱十六段,也是摘录五段来给我们补充
说明,我们这个经就圆满了。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下一次再跟大家报告,我们今天
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