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五十三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5-26 19:08:07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三集)  2010/4/7  中国山东省海岛金
山寺  档名:WD11-003-0053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请看妄语戒
。我们上次讲到妄语戒的经文:“若优婆塞,实闻而言不闻,实见而言不见,疑有而言无
,无而言有,如是等妄语,皆犯可悔。”上一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这是讲受五戒的优婆
塞。这个是我们讲一般的妄语,实际上听到说没听到,实际上有看到他说没看到,有说没
有,没有说有,“如是等妄语”,等就是凡是有欺骗人的,这样的言语都包括在里面,这
是举出几个例子。这些妄语是可以忏悔的,可以接受忏悔,皆犯可悔。五戒里面只有讲不
妄语。
  下面的《笺》是蕅益祖师再给我们补充注解。《笺》:“更有两舌、恶口、绮语,并
皆犯罪,但不失戒,故云可悔,非谓无性罪也。”《笺》给我们讲,妄语还包括两舌,还
有包括恶口,包括绮语。所以如果犯了两舌、恶口、绮语,“并皆犯罪”,一样是犯了妄
语这条戒,这是给我们补充说明。并不是说,我们讲话不骗人,但是两舌,挑拨离间;恶
口,讲话粗鲁,讲话去伤人;或者绮语,讲一些美丽的谎言,这个就不犯妄语,这个还是
犯了妄语这个戒,所以讲并皆犯罪,都有罪的。“但不失戒,故云可悔”,是犯了,但是
还没有达到不可悔的罪,虽然犯了戒,但是他没有丧失戒体,可以忏悔的。“非谓无性罪
也”,非谓就是说,这个是就犯戒的罪来讲,他有犯戒了,但是犯戒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失
戒,还没有达到不可悔、丧失戒体。是犯了戒的罪,并不是没有性罪,性罪它本来就有的
,有没有受戒,性罪都一样的。受戒的人除了性罪之外,再加一个犯戒罪。犯戒就是根据
开遮持犯来处断他有没有犯戒,犯了戒,犯的轻还是重,可以忏悔还是不能忏悔。这个是
就受了戒犯戒这个方面来讲,性罪都是一样的。因为杀盗婬妄是属于性戒,就是你没有受
戒,它本身的性质就是恶的,就是有罪业的,你没有受戒,你犯了就是有罪。这个不管你
有没有受戒,都一样有罪的。不管是哪一类的众生都一样,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佛给我
们讲“羌胡夷狄”,羌胡夷狄就是我们古时候称外国人,叫羌胡夷狄,不同种族的人也是
一样,你只要犯了这个戒就有性罪,罪报都一样的;也不管你的身分高或低,罪报是一等
的,这个就叫性罪。
  我们根据祖师讲的,“更有两舌、恶口、绮语”,我们也把《十善业道经》这三条善
业,《十善业道经》这方面都讲到,五戒只有一个不妄语,但是不妄语涵盖这三条,就是
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我们把《十善业道经》,不两舌的果报,我们来学习学习。“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
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
,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
不能沮坏。”这是《十善业道经》里面给我们讲的。
  “若离两舌”,就是你离开两舌这个口业,不造两舌的口业。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拨
弄是非,让两方面破坏感情、起冲突,小至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只要这样的
言论,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就属于两舌。所以两舌,它的罪业轻重也不一样,这个是论
心、论事,论他的存心;还有他造了这个业,影响的面有多广,就是影响了多少人、范围
多大,影响的时间长还是短,结罪就不同了。比如说个人的话,罪就范围比较小。两个人
,或者一个家庭对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对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范围大小不
一样,结罪也不同,就看它的影响面,还有时间。离两舌就可以得到五种不可坏法,不可
坏就是不可以破坏的,别人不可能破坏的,不可坏法。
  “何等为五”,哪五种不可坏法?第一个是“得不坏身,无能害故”,就是这个身体
不会受到伤害,这是指身体来讲,不坏身。我们在佛经上常看到,金刚不坏身,这个也是
修善业得来的。如果造两舌的恶业,身就容易被破坏,因为有造这个业。而且这个身体被
破坏,就是我们在社会上很多新闻,自古以来都有这些案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分尸案
。一个人被杀死的,他还不能保留全尸,他的尸体还要被分割,头、脚都被切断了,被丢
到不同的地方去,分尸。身不但被破坏,还被分尸。这个业因主要是过去生造两舌的恶业
,去破坏别人,就是给人家分离。两舌为什么得这样的果报?两舌是口业,跟杀害身体有
什么相关?因为这个业引起杀生那条罪。比如说这个人,他是挑拨两个人,让他们两方面
去起冲突,起冲突可能就打架,严重就杀来杀去,人可能都被杀死了,这个原因就是由两
舌而起的。因此这个两舌的业,又关系到杀生这个业,所以两舌会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
让两方面起冲突,挑拨离间,让他们打起来,甚至互相杀害,这个就是业因。果报,自己
身体也会被杀害,因为造这个业因。如果离两舌,这个身就不会被伤害,得不坏身。刚才
讲人为的,分尸案;另外还有这种意外灾祸的,身体也不能保全,比如说车祸的。我们过
去也看过严重车祸的,车子一撞,血肉模糊,脚跑到这边,手跑到那边,头跑到那边,整
个身体破坏掉了,有重力的撞击。这个跟过去生造两舌的口业有关系。如果离两舌就会得
不坏身,没有人能够去伤害你,所以讲无能害故。他想要害也害不了,因为你没造那个因
,他要害也害不到,所以我们要离两舌。这是第一种不可坏法。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眷属是指我们世俗一般讲家亲眷属,自己一家人,
夫妻、父子、兄弟、姐妹,这些家亲眷属。还有包括自己的远亲、朋友,包括社会上的领
导、被领导的,君臣,跟我们有关系的这些人,都叫眷属。我们佛门里面有四众弟子,在
家出家四众弟子,道场有这些同修、信徒,这些都是属于眷属。那么离两舌,我们这些眷
属就不会被别人所破坏,就是不会受到别人挑拨离间、分化,破坏你眷属与眷属之间的关
系。如果我们眷属被破坏了,就是说明,我们过去生两舌的业因这个果报还没有尽,现在
还是要受这个报。所以离两舌,第二种不可坏法,是得不坏眷属,你这个眷属大家的感情
不会被别人所破坏。所以讲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信是信心,你对自己本业所做的,事业也好,学业也
好,我们现在修行人讲道业也好,这是本业。比如说我们学佛了,学佛,我们根据佛的教
导,佛在经上讲的我们来学习,这个是顺本业。得到不坏信心,不坏信就是你的信心不会
被别人动摇的,不会被破坏。我们往往也看到很多人学佛,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别人
一劝,你就不要学佛了,跟我们去信其他宗教。这个我们过去在佛门也常常听说,他就改
信其他宗教去了。甚至有的人出家,他又被拉回家还俗,再去信仰其他宗教的,这个都有
。这个是什么一个情况?就是这里讲的,他的信心被人家破坏了。他的信心为什么会被破
坏?跟过去生造两舌的业有关。因为过去生都是去破坏别人,这一生得到的果报就是被人
破坏。过去生去破坏别人的信心,这一生也被别人来破坏自己的信心,就不能顺本业。世
间从事各行各业,道理都是一样的,对自己从事这个本分的事业、学业、道业,要能够信
顺。顺就是顺着正规的去做,顺着本分正规的去做,不会破坏自己的信心。
  第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得不坏法行,这个法就很多方面了,我们一般
讲法门;行就是修行,你根据哪一个法门来修行。不但我们佛门讲法行,其他宗教,甚至
世间一般人都有他的法行。所以这个法,它也涵盖了世间出世间法,有世间法的法行,出
世间法的法行。世间法的法行,我们讲人天善法,比如说修儒家的,儒家讲伦理道德,讲
伦理,讲道德、道德仁义,教这些教育。他的目标就是要成就一个完美的人格,人就是要
这么做,才是符合人的一个标准,做人应该就是这样,才是正常的,才是正规的,你要修
这个。所以儒家讲伦理道德。道家讲因果,他层次比儒家就提升了,讲修仙。儒家讲做一
个圣人、贤人;道家要做仙人,有天仙、地仙。这个都是他们的法行。我们佛门里面讲,
你要得人天,将来得人间福报,或者更提升,要生到天道,那你要修十善业。比如现在我
们净老教授提倡《弟子规》,儒家的,这是做人的标准,这是儒家圣人他们教导的,做人
就是这个标准;道家《太上感应篇》,这是修道、修仙的一个标准、基础;我们佛家《十
善业道经》,是所有佛法的基础。
  我们现在所修的,有一些人他要修,但是常常被障碍、被破坏,他要修习这个法行遭
到破坏。遭到破坏他就不修了,他这个法行被破坏了,他自己信心不够,容易受外面这些
不同言论,或者不同社会压力影响,自己信心不坚定,自己修行的法门也遭到破坏了。在
种种不同的这种环境,大家都不修,我们还能够这样来修学,这个就是得不坏法行。比如
说现在推广传统文化,阻力也是很大,大家都不这么修、不这么做,障碍很多,因为他不
了解。因为他不了解,所以他不会去支持你,可能反过来他障碍你、破坏你。在这个当中
如果我们能够不受动摇,不被破坏,我们还是努力的修,这样就对了。凡是容易被破坏的
,没有信心的,过去生造两舌的业比较严重,所以他调不过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这个
也是修学的法行,就是你修行的方法,这个法门不会破坏。不但不会被破坏,还得到很多
帮助,比如我们现在听到净老和尚讲的这些经典,对我们修学净宗就很大的帮助,我们还
得到这个帮助。佛门其他各宗各派,我们都要尊重、要赞叹,不能说我修净宗,然后就排
斥所有的宗派,这样就变成两舌。怎么说两舌?两舌,他就是制造分裂,让你不和谐,破
坏。佛门自己里面门户之见,宗派与宗派之间互相毁谤、互相破坏,这样就错了,这样就
造两舌的业。所以我们修净土宗,对任何一个宗派,大乘、小乘都要尊重,都要赞叹。只
是说我选择是这个科系的,好像我们在学校里面,你念大学有很多科系,你念物理系的,
你总不能一天到晚去毁谤念医学系的。不是不好,只是各人选的科系不一样。你选这个科
系,就依照这个科系的理论方法来学习,并不是排斥其他科系的,而是要互相尊重。不能
毁谤,毁谤就错了,就造两舌的恶业。不能说我修净土宗是最好,你们修所有的宗都不如
我,都不好,这个就谤佛、谤法、谤僧,造了极重的两舌恶业。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修不
能不知道。
  不管你修学哪个宗派,要成就必须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对其他的宗派、法门都要尊
重。不是我们不学习,我们现在还不到学习的时候,等到我这个法门修学明心见性了,所
有的法门我们都会去接触、会去学习,是时间上的问题,不是不学习。四弘誓愿讲“法门
无量誓愿学”,但是我们烦恼还没有断,就没资格学那么多法门,只能学一个法门。这个
法门学到烦恼断了,我们就可以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时候来学就有能力了。现在说真话
,一个法门我们学起来都消化不了,学那么多法门你能消化吗?不是我们不学,现在没能
力。为什么没能力?烦恼没断。等烦恼断了,我们再来学。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个
是第四种不可坏法,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你修行的法门坚固,不会轻易被别人所破
坏。如果很容易,人家讲个几句话,自己修的就被破坏了,说明我们过去生两舌的业这个
果报还没有消掉。
  下面,第五个,“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什么叫不坏善知识?善知识,这个知
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知识分子、读书人,凡是读书人,或者他有哪一方面知识的,都
可以称为知识。但是知识有善有恶,你如果去跟一个恶知识学习,把他当作善知识,那就
错了。现在很多人把恶知识当作善知识。现在整个世界,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佛在《楞
严经》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邪就是他偏邪,他的思想,他的见解,
他的言论偏差、错误了,这个叫邪师。这样的老师有多少?像印度那条恒河的沙那么多,
这是比喻形容,太多太多了,到处都是。特别现在是开放的社会,各种言论、各种思想非
常多,一个人就是一种言论思想,如果他的言论思想不符合圣贤、不符合佛菩萨,都是错
误的,就叫邪师。那么多的邪师充斥在整个世界每个角落,你很容易接触到。特别现在电
脑非常发达,再下面一代可能没有用电脑的人就很少了,可以说过半数以上的人都在使用
电脑。电脑里面内容,恶知识的内容就太多太多了。
  因此我们在末法时期,要遇到一个善知识真的就不容易了。像遇到我们净老教授这样
的善知识,可以说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都非常深厚,这是过去生生世世累积来的,我
们才有这个因缘遇到,遇到才能生起信心,生欢喜心,乐意来接受善知识的指导。善知识
在我们末法时期也很难不受攻击破坏,特别是毁谤这一类的,造谣生事、诬蔑,这个情形
就非常的普遍了。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往往有一些同修听到人家三言两语,说这个法师
怎么样怎么样,专讲过失,专讲毛病。我们如果听信了,对这个善知识信心产生动摇了,
很容易就被破坏了,就不想再跟这个善知识来学习,这个就错了,这个就是自己损失了。
因此佛在《圆觉经》上、在《华严经》上,都告诫我们末法的这些四众弟子,对善知识,
特别是大乘的善知识,你不能去找他的毛病,去看他的过失。你去找他的毛病、看他的过
失,损失是自己,吃亏是自己,你学不到真正的佛法。这点佛在《圆觉经》、《华严经》
特别特别给我们告诫的,你要观察他善的,你不要去记他不善的。他讲的、他指导的是正
法,这样的善知识,我们就应当跟他学习。
  所以净老教授出来讲经到现在,多少人批评,多少人毁谤,甚至登报纸、登杂志,人
家都送到我手上来了,但是我丝毫不受影响。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听经,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听了经,这些是非善恶我们也知道去分辨,特别在《华严经》、《圆觉经》,佛有讲
过这个话,我们再来对照,的确就是这个情况,因此我们不会受他们影响。但是有一些同
修,他经听的不深入,对这个道理不明了,很容易人家讲个几句闲言闲语,他的信心就丧
失掉了,就不愿意再学习,改学其他的了。所以有一些同修说他去学其他法门,亲近其他
善知识,我们都随喜,我们只是祝福他们遇到真正善知识。学什么法门都好,只要一门深
入,长时薰修,都会成就的。
  我们净老教授也常常讲他自己本身学习的经历,他亲近的三位老师,在当时都有人批
评。第一个是教世间法的,教哲学的方东美教授,人家批评他年轻的时候一些私人的事情
。他不受影响,他还是尊重老师,所以他得利益,老师给他指导的、教的,他都能够依教
奉行。第二个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在清朝是聘为国师的,章嘉呼图克图,在清朝他们
在朝廷都有官位的。到了民国成立,被国民政府聘请做国策顾问,当时在台湾就有一些人
讲这个是政治和尚。这个话也传到我们净老教授耳中,但是净老教授亲近章嘉大师,大师
也跟他提过,其实他也不是喜欢做这个事情,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也不是喜欢去当官。
其实并不是他真正愿意去做这个官位的,有时候是盛情难却,他在这个历史背景渊源,在
这样的因缘之下也不能不去担任这个职位。他是中国佛教会第一任理事长,有人就批评,
这个搞政治。但是实际上我们净老教授亲近他,他真正是有修行的高僧,不是一般的政治
和尚,对他真正的认识,接受他的指导,认真修行,得到利益。
  第三位是李炳南老居士,在家居士,批评的人就更多了,特别是佛门里面的出家众,
批评的就更厉害。当时在台湾,佛门这些出家众,这些老法师、老居士,都是大陆过去的
,就批评了。佛门讲三宝,那个时候就称他作四宝,加一宝。我们净老教授也没有受到影
响,他在这种情况之下,人家毁谤、排斥这种情况之下,他还是没有改变他求学的心,丝
毫没有动摇他向学这个心。所以他出家之后,还再回到台中莲社跟李老师学经教学十年。
这个就是“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得到善知识,跟这个善知识学习,不会被破坏,
不会受到欺诳、迷惑。诳就是被欺骗;惑就是被迷惑。别人一些言语来跟他讲,他马上就
被骗、被迷惑了,这个是跟过去生造两舌的恶业有关,吃亏在自己。所以过去在新加坡,
我们净老教授办弘法培训班,有很多法师去学习。有的人他学经教,学得不错;有一些人
去那边不学习,就是喜欢听这些闲言闲语。都听负面的,他都接收负面的,正面的他都没
有接收到,就非常可惜,被破坏了,被欺诳了,被迷惑了,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还觉得
,自己认为的、自己听到的都是正确的;其实他自己不知道,自己错了。这个过失也是在
于不读经典的关系,特别是大乘的经典,像《圆觉》、《华严》讲这个重要的开示,都没
有去学习过。因此亲近一个善知识非常不容易,轻易的就被破坏了,这个非常可惜。破坏
了,这一生就得不到成就,自己学习的方向偏差错误了。
  离两舌可以得到以上讲的这五种不可坏法,就是不可以破坏的法,这个法对我们修学
来讲,是特别特别重要的。“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
魔外道不能沮坏。”如果能够把离两舌这个善业回向到无上正等正觉,以后成佛的时候,
你得到的眷属都是正眷属。正眷属,就是这个眷属都是正知正见的,正知正见的眷属就是
学生。成佛了,当然要度众生,众生来跟他学习、拜他为师,学生就是眷属。这些学生眷
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沮坏就是破坏。魔王外道他时时刻刻就是要去破坏你,但是不会
被破坏。现在我们讲其他宗教的,有时候他要来破坏你,也不会被破坏,因为他的知见正
,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再加上真正的修行,当然他的信心丝毫不会受到影
响。
  记得《影尘回忆录》里面,我们民国初年几位高僧大德都非常了不起,像虚云老和尚
、倓虚老法师、印光祖师、谛闲法师等等,这些在家出家的佛门高僧高士,都非常难得。
在《影尘回忆录》里面,我记得看到一段。倓虚老法师是东北人,他到南方、到宁波观宗
寺跟谛老学经教,在北方没有人教。有一次他坐火车,遇到一个基督教的,这个基督教信
徒看他是出家人,就提出很多问题来问难。问说:你们出家人,不从事耕种、种田,也不
从事任何的行业,好像是国家的废人,没有用的人,就是会吃饭;不从事生产,都不动,
这有什么用?倓老就跟他讲:整个社会上的人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到农地去干活?学校的老
师是不是拿着锄头、带着学生,我们到田里去干活,不上课了;政府机关那些官员都去干
活,都没上班了,那些人都没有在生产,他在干什么?所以一般人不了解佛法,他问的问
题会很幼稚。倓老这样一给他说明,那个人就想想真的是这样,真的每一个人都到田里吗
?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就一种就行了吗?所有的行业统统收起来,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发
一根锄头,然后到田里面来干活,行吗?不是这样的。因为社会整个结构体,好像你生活
有衣食住行很多方面,不但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的,对不对?
  这个基督教徒就说:出家人都不动。倓老就给他做一个比喻,他说:出家人就是不能
动,一动就坏了;他就比喻这个时钟,出家人就是那个心,时钟不是一个分针、一个时针
吗?他说那些零件都可以动,出家人就是那个心,那个就不能动,那个动整个就完了。就
是不能动,要修禅定,他一动就糟了;就像那个针心,那个心你把它抽起来,动了,其他
的还能用吗?不能用了。过去我喜欢看传记,看看这些祖师大德,他们这些传记也满有趣
的,能够遇到这些人。所以这些人对佛法都是不了解的,然后随便批评,随便毁谤,就造
罪业了。这是很容易,我们没有深入的同修、同学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个跟过去生自己
造两舌的业也有关系,因为过去生就是造这个业去破坏人家,现在也被人家破坏,有这个
业因在。
  所以我们要改过修善,从现在开始不再造两舌的业,多劝人家和合。特别不要去劝人
家离婚,在古时候劝人家离婚是很不道德的事情,破坏人家家庭,不要去劝人家离婚。所
以,古时候帮人家写离书,都有罪过的。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我看那个招牌广告,专门办
离婚的,广告写得特别多,他不知道那个果报不好。你要劝人家和合,不要劝人家不高兴
就各走各的,有什么了不起。这个就造两舌业,将来他的家庭也会遭到这种破坏,造了这
个业因。所以现在我们这个和合,对世间方面来讲,推广传统文化、《弟子规》,现在的
企业家论坛,这个真的是讲和合。就是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你怎么让他恢复正常?这个
是建议我们网络上所有同学,大家积极从这方面去发心、去推广,这个就是离两舌。不但
离两舌,还讲和合语,劝人家和,不劝人家离,这才是对的,才是佛教我们的。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面还有《十善业道经》讲离恶口、离绮语
的果报,我们下次再继续来学习。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