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九集) 2010/3/10 中国山东省海岛
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49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上一集与大
家学习到五戒第四条,妄语戒。
在妄语戒,我们学习到第一大段经文《笺》,蕅益祖师讲的《笺要》。我们再把《笺
要》这段文,我们再复习一次:“此大妄语,以五缘成不可悔。一、所向人;二、是人想
;三、有欺诳心;四、说重具,即罗汉乃至罗刹来到我所等;五、前人领解。若向聋人、
痴人、不解语人说,及向非人、畜生等说,并属中可悔罪也。”上次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
,我们也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笺要》给我们讲,大妄语以五种因缘构成不可悔罪
。第一个是所向人;第二、是人想;第三、有欺诳心,就是有意要欺骗人,不是无意的;
第四、说重具,就是经文讲的,说自己证阿罗汉果,乃至罗刹这些鬼神都来到我这个地方
,这个叫说重具;第五、前人领解,就是当前这个人知道这个意思,他也接受了,也就是
说他接受这个大妄语,他以为是真的,他领受,他理解了。这五种因缘就构成不可悔罪。
“若向聋人、痴人、不解语人说,及向非人、畜生等说,并属中可悔罪也。”聋人、痴人
、不了解言语的人讲,不解语就是我们现在讲外国人他听不懂我们中国话,你跟他打妄语
他也听不懂,你骂他他也不知道;以及向非人(就是鬼神)、畜生等说,这个是属于中可
悔罪。还是有罪,虽然这些人不受骗,但是这个动机主要是骗人的,主要是大妄语。所以
,虽然这个对象不构成不可悔,但是还是有罪,这个罪是可以忏悔,是中可悔罪,中罪可
悔。
我们再看广化老法师的注,他的注解举出《四分律》(《大律》就是《四分律》)来
补充注解。“此句中,向不解语、畜生说证果,依《大律》及经文后之表解,应属下可悔
。”这个是根据《四分律》来结罪,是属于下可悔罪。下面的注解给我们解释,“过人圣
法:如三十七道品等。向阿罗汉:将证阿罗汉而未证者。若说自己得不净观,犯妄语”。
这个都是犯了大妄语,就是自己标榜自己修学三十七道品,或者自己将要证阿罗汉果,或
者说自己已经修成不净观、数息观,这个就犯了大妄语。“只可说:我修不净观。”不能
说我已经得不净观。所以这个就很关键,我们修这个法门,不能说得,只能说修,我在修
这个法门。
“祖父鬼”,解释祖父鬼,经文讲的祖父鬼,“饿鬼寿命很长,有很多相貌年老者,
故翻为祖父鬼”。“毗舍阇:啖人精气之鬼”,就是专门吸食人的精气。“人睡前若能念
佛、持咒,则有龙天护持,可免诸恶鬼神侵扰。”这是广化老法师在这里提出来,避免啖
精气鬼来侵犯扰乱。我们晚上睡觉,如果有啖精气鬼来扰乱,第二天精神就不好,精神就
很差。所以我们睡觉之前,若能念佛持咒,就有龙天护持,可以避免恶鬼恶神的侵犯扰乱
。我们现在念佛的人也很多,持咒的人也很多,是不是就能避免恶神恶鬼的扰乱?这个问
题,我想我们同学多多少少会有这个疑问。这个疑问怎么来?第一个是自己本身的经验,
第二个是看到别人。自己念佛持咒,别人念佛持咒,好像还是受到鬼神的侵扰,这个我们
也看到很多。是不是念佛不灵?或者持咒不灵?实在讲我们学佛的人很多,真正把念佛持
咒的道理方法搞懂的人,真的不多。那么还没有搞懂,我们还是劝人,你多念佛、多持咒
也是有一定的好处。虽然不能达到经典上讲的效果,但是这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
念了之后好像没有如同经上讲的这个效果,我们才才会进一步的去找这个原因。为什么佛
在经上讲,念佛持咒可以避免鬼神干扰,我们现在念佛持咒还是受到鬼神干扰?我们才会
进一步深入的去探讨这个问题,把这个原因找出来。
这些年的修学,我们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到许许多多同修的情况,对念佛持咒这
桩事情比较明白一些了。那么这个启发,我个人还是在《太上感应篇》当中有一句话,这
句话也非常重要,我们同学大家是有需要把它记录起来,放在我们桌上。或者大家现在都
会用电脑,你打字把它裱起来,挂在墙壁上,我们天天可以看到的,来提醒我们。这句话
就是讲:“夫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则凶神已随之;或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
”,感应篇》这两句话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夫心起于恶,就是我们起心动念,你这个
念头,不善的念头、恶的念头,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些念头都是属于恶念
。这个恶念起来,我们这个身体、口的言语,还没有去造这个恶业,这个念头一动,凶神
就跟随着了,凶神已随之。这个恶事还不要付诸行动去做,凶神就跟着了;或者你心起一
个善念,这个善事还没做,吉神已经跟随着了。根据这两段话,我们每一天起心动念,根
据我们的善念恶念,我们一天当中起了一些恶念,有恶神跟着;也有起一些善念,吉神就
跟随着。如果能够保持每一天都是善念,没有恶念,时时刻刻吉神都跟随着,凶神恶煞、
冤亲债主,他就不会来干扰,因为有吉神、善神护法,护持保护。
这个事情,我们在佛门一个很有名的公案,唐朝悟达国师是一个很具体的例子。悟达
国师是十世高僧,到第十世他当了国师,皇帝送他一个沉香宝座,那个座椅可以说价值连
城。皇帝送了他这个沉香宝座,他起了一念傲慢心,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连皇帝都对他这么恭敬。起了这一念心,护法神退掉了,他过去世的冤亲债主进
来了,附在他身上,长了个人面疮,几乎要了命。后来还好,他的因缘好,遇到迦诺迦尊
者来给他排解、化解,才保住了一条命,编了一本《慈悲三昧水忏》。这个是很具体一个
公案、一个例子,说明《感应篇》讲的这两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因此我们修学,特别学戒,印光祖师给我们讲,凡是起心动念,不起一个恶念,都是
善念,“诸戒均可圆持”,就是每一条戒,大乘戒、小乘戒都可以圆满的受持,起心动念
是一个关键。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念佛还会有鬼神干扰?因为我们念佛
当中有夹杂恶念,心里不善,有不善的想法,贪瞋痴慢这些恶念,贪瞋痴慢疑、邪见,这
些不好的念头、不正确的念头夹杂在里面,因此破坏了念佛的功夫。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念
佛人,怎么还会有鬼神来附身?这个跟经上讲的就不对了。我们念佛应该是佛菩萨来附身
,那就没错了;怎么念到鬼来了,罗刹也来了,冤亲债主都念来了,为什么?他心里不是
纯粹念佛,有夹杂这些恶念,而且这个恶念几乎是最强的,念佛那个念头非常薄弱的,因
此就达不到经上讲这个效果。所以关键在这个念,念佛、念咒,关键在那个念、念头,你
那个念头不能夹杂不善的。《大悲咒》受持的人最多,很多人念《大悲咒》,念得也很有
感应。但是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讲,念这个咒不能心行不善,你念咒心行不善,容易
感召恶神恶鬼。因此我们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念经也好,都要净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净念相继,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纯净,先断恶念,先
把恶念断掉。进一步善恶念都没有,只有佛念,这个就是净念了,这个是纯净的净念。纯
净的净念念佛,真的就像经上讲的,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
念佛,为什么得不到这么殊胜的效果?就是夹杂,有怀疑,信心不够,因此达不到经上讲
的效果,这些道理我们都必须要明白。明白之后,我们修行念佛功夫才会提升,对我们提
升有帮助。如果大家常常读诵《感应篇》,会修了,对我们念佛持咒这个功夫,帮助就非
常之大。所以人睡前能念佛、持咒,有龙天护持,可以避免恶鬼恶神的侵扰。就是要净念
,如果夹杂,那就不行了。
下面解释“瓮形厌魅鬼:瓮形表其肚子甚大,晚上人们睡眠时,会压人的一种鬼神。
”我在家的时候有这个经验,曾经被压过。我是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被压的,不是晚上,压
得四肢不能动弹,心里非常恐慌,一直想喊、想叫、想要动,都动弹不得,叫也叫不出来
。当时我就想到赶快念阿弥陀佛,念不出来,提不起来,就是被压着,压的心里就愈慌,
愈慌就愈动不了。第二个念头觉得,阿弥陀佛念不出来,就改念观音菩萨,也念不出来。
后来不行,我就想到,不然就念地藏菩萨,刚起这个念头,厌魅鬼就离开了。离开我就醒
过来了,我曾经有这么一个经验。注解给我们讲到这里。
上一次我们也跟大家报告,这段注解有提到过人圣法,就是我们这段经文有一句“过
人圣法”。注解给我们讲,“过人圣法”,举出“如三十七道品等”。三十七道品通大乘
小乘,特别在小乘的修学,这个是必修的功课。三十七道品,第一个就是四念处,四念处
、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合起来三十七道品。上一次也
跟大家学习到观身不净,这里讲“若说自己得不净观”。这个都是佛学的名词术语,这些
我们有时间,也有必要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了解之后,我们对于小乘修学的理论方法过程
,大乘的修学理论方法,一乘的修学理论方法,有一个概略的认识理解,对于自己现前修
行,我们该先从哪里下手,就比较清楚了。因为每一个人的根器不一样,烦恼习气偏重在
哪一方面也不尽相同,轻重也不一样。因此学习佛法,佛在《金刚经》上也讲了一句话,
佛无定法可说,没有一定的法,这个要看各人当前的情况来定。
我们学习到不净观,四念处第一个,不净观,我们大概跟大家提一提,因为三十七道
品第一个就是四念处。蕅益祖师也给我们讲,四念处是佛法修学的总关。特别我们发心受
戒持戒,如果不明白四念处修学的理论方法,那么这个戒纵然在形式上持得很清净,但是
实质上得不到定,也开不了智慧,这是蕅益祖师在《寒笳集》给大家开示的。上一次跟大
家提到小乘修学的一个过程,就是你从凡夫修行,要证个小乘阿罗汉果,那也不是很容易
的事情。它的次第大概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资粮位;第二个阶段加行位;第三个
阶段见道位,见道位就是证得须陀洹,就见道,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果之前,属于资粮位跟
加行位,证得须陀洹就见道;第四个是修习,就是修道位,见道而后修道,大乘小乘这个
方面也有相同之处,大乘佛法讲悟后起修,像《圆觉经》讲的悟净圆觉,悟了然后修,这
是大乘佛法,悟就是见道,然后才能修道;第五个是究竟位,究竟位就是毕业了,证得阿
罗汉果。
在资粮位又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五停心观,第二类是别相念处,第三类总相念处。五
停心观就是我们发愿学佛,心不安定,这个心心浮气躁,烦恼控制不住,定不下来,先用
这五种方法来调整,让这个心猿意马停止下来。五法也是看各人,你现在哪一方面的烦恼
比较偏重,先修哪一个。第一个多贪,贪欲比较多的、比较强烈的,作不净观。这个贪,
对象也有很多,这里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贪吃。吃肉,这个是一般人很难放得下的,就
是吃肉。喜欢吃肉要作不净观,就是常常想到,猪鸡鸭羊这些动物,牠居住的处所都不清
洁的,牠们吃的东西饮食也是污秽的,动物宰杀之后血肉淋漓,苍蝇一大堆。常常想这个
不净,自然对肉食就会产生厌离,就放下了,就不会去贪吃,去造这个杀业。不然那个念
头起来就贪吃了,特别在海鲜、鱼腥味的,我们在吃肉的时候都没什么感觉,因为天天在
吃,好像这个味道愈腥就愈好。
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吃肉,特别喜欢吃海鲜,还吃生鱼片,以前在吃的时候都没什么感
觉。但是我这种根器,猪鸭鸡羊这些动物,鱼类、海鲜类,以前也看过《安士全书》,教
我们观不净,我还是观不起来;闻到那个肉味、鱼的味道就控制不住了,这个观观不起来
。所以我这种根性比较差的,就很难了。像我大哥跟我小弟,他们在社会上,他们现在也
没出家,他们就吃素比我吃的早,这个我就不行。我这个根器,劣根性的,要强制执行,
出家剃头。大概师父也知道,我根器比较差,叫我跟日常法师学戒律,一下子一百八十度
的大调整。一开始是非常非常不习惯,但是自己总觉得,出家既然要修行,总得咬紧牙关
。所以我不吃肉是先放下,再看破的。放下就是强制执行,不能吃,而且晚上都不能吃。
现在已经吃了二十几年,再叫我去闻到那个味道,还是会引起过去那种吃肉的习气。现在
偶尔那个习气起来,那个念头还会动到:以前那个鱼,用油去煎,煎得香香的,那个习气
还会起来。但是现在叫我真正去吃肉,吞不下去了,现在吃素吃久了,习惯吃素了,对吃
肉食这部分变成会一种自然排斥,吃的不习惯。所以我们同学如果能够先看破再放下是最
好,就先观,你观的功夫要相当之深,自然会断肉食。如果还观不起来,我们随事来禁止
,先吃三净肉,再吃花素,这样慢慢提升。总是刚开始会很勉强,《了凡四训》讲的,开
始就很勉强,但是到最后就很自然。
“又如美女,念其涕吐、大小便溺、经信等,种种不洁,则贪心自灭矣。”这个是讲
贪色这方面重的人,要作这样的观想,这个属于不净观,对治贪心。因为贪心,总是你觉
得是很美好才会去贪,如果不好,你就不会去贪了。
第二个,“多瞋作慈悲观。凡遇不如意事,欲起瞋怒之念,而对于亲怨,尤难平等待
遇,须以生缘慈悲应付之,则随在欢喜,瞋心自息矣。”这个是讲脾气比较大的,瞋恚心
比较偏重的,常常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动怒,对于亲跟怨就很难平
等待遇,恩怨分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这方面的烦恼比较重,要用慈悲观来观想。“须以生
缘慈悲”,生缘就是对众生一个爱心、怜悯心来应付、来对治,对治也是相当之不容易的
,对治就要常常为对方想。一般讲生缘慈这个境界还是相当高的,如果讲爱缘慈这个一般
人都会有,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种怜悯心、恻隐之心人都有。所以,一般可以把
别人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有时候做父母的人,自己的子女再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总
是觉得再不好还是自己的子女,总会原谅他的。如果可以从这个地方去作观,把这个观念
调整一下,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子女,慢慢就能够调整过来了。修慈悲观,理论方法
还是必须深入,才能起作用,总是常常为别人想,常常去体谅别人,这样瞋恚心慢慢就能
够淡化掉,“则随在欢喜”,瞋恚心自然会息灭。这是讲出用慈悲观这种方法,这是方法
的一种,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这个方法对治我们瞋恚心有效果的,那都可以,
就不一定用一个方法,其他方法有效也都可以用。
第三,“多散作数息观”。多散就是心很散乱,妄念太多,掉举。这个掉举,身口意
都会。比如说我们身体不动,嘴巴也不讲话,心里面妄念七上八下,这个叫心掉。有一些
人就很爱讲话,话讲个不停,这个叫口掉。有一些人这个身体,他很喜欢动,我们现在叫
做好动儿,有一些小孩子非常喜欢动,就像猴子一样,一刻都停不下来,喜欢到处跑,你
叫他来这里坐着听经,听个五分钟他就坐不住,他就喜欢出去外面走一走、动一动,这个
叫身掉。掉就是七上八下的,他定不下来。这种情况在现在这个社会也非常之多,非常多
。特别在外国,这些小孩子心浮气躁,身体都很好动,所以老师上课,他听课也不专心。
所以在一般学校上课,能够上二十分钟,学生有耐心听,十五分、二十分这个就算不错了
。如果时间过长,他就听不下去了,他没有那个耐心。这个叫做散乱,心浮气躁,心定不
下来,心定不下来就学不到东西。世出世间法我们要学习,第一个心要定;心散乱,心不
专心,这个就学不到东西。
多散的人要作数息观,“数息之法,即将呼吸自一至十,周而复始,数出不数入”,
数入就不数出。呼就算一、二、三、四到十,就是你数呼的话,就呼出去的气才计数,吸
进来的不计;如果数入,就是你吸气的时候才计数,呼气的时候不计。这个是眼观鼻,鼻
观心,然后作数息观,“则心虽散乱,自然渐定矣。”这个我们同学大家可以练习练习数
息,数息也可以配合念佛,有一种方法叫数息念佛,跟着呼吸念佛。另外印光祖师教我们
计数念佛,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如果不行,就一到五、六到十;如果再记不住,三三
四,一到三、四到六、七到十,这样周而复始的数,这个叫计数念佛。这个都是帮助我们
散乱心的。
在《太上感应篇》讲,人能收摄浮气,遇亲则孝,遇善则果,遇到不如意的境界,他
就比较不会发脾气,不会起贪瞋痴。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我们现在为什么那么
容易生烦恼?就是这个心不定。心为什么不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容易发脾气。因此
我们要先修心,把这个心定下来,心定下来之后就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你遇到一些不如
意的境界,心就不会动怒,遇到善事你就能去做,遇到父母亲就懂得去孝亲。因此过去在
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人不管在家出家,儒释道三家都很注重修定。修定,你心定下来,
把心浮气躁降伏下来,你要学什么东西才能学得成就。这个是一种方法,这是作数息观,
我们现在用念佛的方法也可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多痴作因缘观。因缘有十二,即惑业苦互相倚伏之谓”,这十二因缘。痴就
是对于事实真相不明了。我们的苦从哪里来?不知道,这个就是痴,要观察因缘。“凡事
均有因缘,方得生起。远则为因,近则为缘。能知生死之原因结果,则心虽愚痴,必有开
悟矣。”这个十二因缘,我们有时间,其实也有必要学习。四圣谛、十二因缘,小乘的修
学方法,我们对小乘修学理论方法也有必要有个认识跟了解。这是小乘讲生死的原因,你
观察这个因缘。我们现在在我们周围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因缘聚会,缘聚则生,缘散则
灭。我们现在遭遇有苦有乐,无非是善恶因缘的一个聚散,聚就现这个现象出来,缘聚就
现象,缘散就没有了。所以,你常常观察缘生缘灭,你会开悟的。“远则为因,近则为缘
”,这个可以就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来观察。从早到晚,我们仔细想一想,有哪一桩事情不
是缘生缘灭?比如说诸位同学在这个时间,大家一起在网络上来学《五戒相经》,这个时
候缘生了;时间到了,大家各忙各的,缘散了。你仔细去观察,我们从早到晚,哪一桩事
情不都是缘生缘灭吗?不都是因缘生法吗?从我们最近的,你推到远的,这个就不难理解
。过去现在未来,万事万物的生起,无非就是缘生缘灭。在这个当中我们能够看破,你就
会放下。为什么?都是缘生缘灭,这一切你也抓不住它,你也没有办法去拥有它,你也占
有不了,你也控制不了,它不断的在变化,缘生缘灭。这个事实真相观察清楚,你就会放
下,放下你就自在,就开悟了。这是第四个,多痴作因缘观。
第五,“多障作念佛观。谓业障深者,如多昏睡,则观应身三十二相;多恶念,则观
报身无畏智慧;多逆境,则观法身空寂无为,自可渐入无碍佳境。或作界地观,谓一切事
物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而成,亦得离我及我所有。此最初修行之法也。”
这个念佛观,这里讲的念佛也相当之广泛,也是属于广义的。多障就是障碍比较多的,业
障比较重的,这里举出三个例子。“如多昏睡,则观应身三十二相”,就是精神比较提不
起来的,昏沉盖比较重的。昏沉跟掉举,就是我们修定的两个主要问题。昏睡,就是精神
提不起来的,应该观应身三十二相,就是把佛三十二相这个相好,你睁开眼睛就看庄严的
佛像,闭着眼睛佛像还在眼前,就看。这样看久了,昏睡这个业障就会排除了。
如果大家要修观三十二相的,我建议我们同学可以采取我们道场过去印的。以前韩馆
长刚往生,我们净老教授叫我去印一尊彩画的。听说这个画像是以前苏州灵岩山的画像,
佛的眼睛有微微睁开。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我到台湾台东净宗学会,他们装这幅彩画的
佛像,用灯光一照非常庄严,非常的鲜明,你看这个就比较不会睡觉。我觉得台东净宗学
会这张,如果诸位同学需要,我们可以放在网站上,给大家去看看。因为这个佛像眼睛都
有开开的,不是开得很大,你看了就比较不会睡觉。我们现在白玉的这个佛像,佛像的眼
帘是下垂的,比较属于入定像,眼帘下垂。这尊像适合用在持名念佛,因为持名念佛你不
用看佛像,眼睛闭着可以念。如果你要观像念佛,这尊就比较不适合,因为眼帘下垂,你
本来就很想睡觉,看到佛眼睛闭起来,你本来就很想闭起来,你就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
我建议你看那一尊。所以韩馆长往生,我们净老教授叫我印一万张,都没有人请,销路很
不好。所以我到新加坡净宗学会、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去给大家介绍观像念佛,我说这一
尊是观像念佛最理想的。结果仓库那些佛像,一下子就都被请光了,后来还要再印。观这
尊佛像我觉得不错,这尊你可以多观,可以破除昏沉盖。
多恶念,就是杂念、心里恶念控制不住,像《感应篇》讲的,你起了个恶念,恶神就
来了,很想不要起恶念,但是恶念偏偏起来。这个要观佛的报身,佛的报身无畏智慧。观
佛的报身,你要把经上讲的四无畏、佛的智慧,这些理论要明了,你才有办法去观,不然
你观,概念都没有。如果多逆境,就观法身空寂无为,逆境就是恐怖的境界,让你身心不
安的,你给它观空。“法身空寂无为”,这样讲我们也搞不懂什么叫空寂无为,如果用《
金刚经》的经文来解释,可能我们会比较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这个就是观法身空寂。这些都是幻化的,不是真实的,这样可以渐入无
碍佳境。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此地。五停心观,我们下一次再给大家报告,因为这
里还有一段没有讲完。我们今天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