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四十七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5-20 19:23:33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七集)  2010/2/24  中国山东省海岛
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47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学习
到五戒第四条戒,第四条是妄语戒。佛在这段经文一开头给我们开示,不能打妄语,乃至
戏笑妄语都不可以。戏笑是开玩笑的妄语,我们一般讲开玩笑的妄语,觉得无伤大雅,佛
告诉我们也要避免。在戒律来讲,戏笑的妄语不结罪,无犯,不算犯戒,但是也要避免。
  经文一开始给我们讲,犯的最严重的就是大妄语,在大妄语当中举出未证言证,自己
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为了名利、为了让别人来恭敬供养,就打妄语说自己证阿罗汉果了
。阿罗汉在我们佛法来讲,是小乘的圣人,就是小乘佛法修毕业了,就叫阿罗汉。在经文
里面给我们讲无学,无学就是毕业的意思,他学习到这个阶段,已经脱离六道分段生死,
他不需要再到六道来生死轮回了,这个初步的阶段性他毕业了。就像我们在世间的学校念
书,小乘证阿罗汉就像小学毕业,在佛法修学证阿罗汉果,就是在佛教的小学毕业了。毕
业的标准,就是你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把分段生死超越了。分段就是我们现在
在六道里面,是分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样生生死死、死
死生生,分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现前的情况,就是在六道里面受分段生死。证阿罗
汉,六道里面的轮回、分段生死就没有了。没有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
  我们在经典上看到有四土,阿罗汉证果了,他就往生到方便有余土。四土第一个是凡
圣同居土,第二个方便有余土,第三实报庄严土,第四是常寂光净土,这是每一尊佛的世
界都有这四土。我们现在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以及一切动物、生物,都是在释迦牟
尼佛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有圣人住,也有凡夫住,共同居住在这个世界。
圣人认识我们,我们不认识他,共同居住在一起。凡圣同居土,在所有十方世界,所有诸
佛的凡圣同居土都有六道轮回,只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世界不同,它也是有凡
圣同居土,但是它那个世界跟十方世界不一样。所有一切诸佛世界的凡圣同居土都有六道
、有三恶道,只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只有人天两道,没有三恶道。而
且那边的人、天人,个个都是无量寿;而且他四土合在一起,彼此没有障碍,这个跟其他
诸佛世界就不一样。其他诸佛世界,上面的通下面当然没问题,但是下面,上面的世界,
你就见不到了,你有障碍,你看不到他们的世界。但是上面的,当然看得到我们下面的世
界,比如方便有余土的阿罗汉,他到我们凡圣同居土来,他爱来就来,爱走就走,他看得
清清楚楚,六道里面的事情他看得清清楚楚,他没有障碍,他认识我们。他来了,我们不
认识他,就坐在我们旁边,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他很清楚、很明白。这是讲阿罗汉居住的
世界,叫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还是有层次的,阿罗汉上去同样是小乘,辟支佛(就是缘觉)他也住方便
有余土。还有,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佛,就是四圣法界的菩萨跟佛,还没有明心见性的
,在天台宗讲,叫相似即佛,十法界的佛也住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没有六道,六道生死
轮回在那个法界没有。四圣法界只有变易生死,没有分段生死,我们六道里面是分段、变
易两种生死都有。我们念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中峰国师在开示白文里面也讲“一举洪名超
二死”,二死就是变易生死跟分段生死,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两种生死同时超越
了,这是告诉我们净土法门它的殊胜,它的特色。其他的法门先了分段生死,然后再了变
易生死,净土是同时超越的。
  最特殊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阿弥陀佛的上三土跟其他诸佛世界一样,都
要断见思烦恼、破无明。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生方便有余土;破无明生实报庄严土;
无明破尽了,常寂光净土就完全显露了,究竟成佛了。这个,所有诸佛世界都是一样的;
最大不同就是凡圣同居土,它的特色就在凡圣同居土。我们修净土不需要断见思惑,信愿
念佛带业往生,我们还是凡夫的身分。信愿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凡圣
同居土。我们在释迦牟尼佛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现在是人的身分,人是凡夫,天道的天人
也是凡夫,没有出离六道。甚至三恶道,他们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也可以从三恶道直
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是在人道的身分,我们这一生遇到净土法门,信愿念佛
求生净土,就是以人的身分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就是从释迦牟尼佛的娑婆
世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还是人的身分。但是我们只要一移民
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虽然是人,但是它那边的凡圣同居土,所有的
天人跟十方世界六道里面的天人受用享受、神通道力、能力,都不一样的。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人,纵然下下品往生,我们念《阿弥陀经》都念到
,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最少是圆教七地以上的菩萨,他的神通道力,几乎
跟佛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只要一往生到西方净土,马上就有这个能力。蕅益祖师在《弥
陀经要解》给我们注解说,这个世界最特殊就是凡圣同居土,你说他是圣人,他一品烦恼
没断,你不能说他是圣人。圣人,最少要证得位不退,小乘须陀洹果,才能算入了圣人之
流,入流,入了圣人这一流。我们的见惑一品也没断,信愿念佛带业往生,但是他的能力
绝对不是小乘,不要说须陀洹,连阿罗汉,连权教菩萨、十法界的佛都不能相比;他的神
通、能力,几乎跟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差不多了。这是什么原因?蒙阿弥陀佛四十八
愿愿力的加持,不是自己修行到那个程度,不是自己的能力,是佛力加持。到极乐世界自
己继续再修行,修到自己断烦恼、破无明了,那个时候的能力就是自己的本能了,这个时
候就不是佛加持的了,自己的能力恢复了。
  但是还没有断烦恼,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一般研究教下的法师没有
人敢相信,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怎么可能?你没断烦恼,你就是凡夫,凡夫就是在六道,
他怎么可能超越生死?你还没有破无明,你是异生性的菩萨,不是同生性的菩萨,跟明心
见性的菩萨就是不一样,那怎么会一样?所以,蕅益祖师在《弥陀要解》给我们讲,这桩
事情,凡夫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说他是凡夫,他的神通道力跟佛一样,这个也不
能说他是凡夫;你说他是圣人,他一品烦恼没断,也不能说他是圣人,都说不上。所以祖
师才给我们讲,这个世界真奇妙,它那个奇妙就在凡圣同居土。因此,这个法门、这部经
,只要有人发心来修,十方诸佛都护念你。因为十方诸佛都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劝他们那
个世界的众生,你信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是最快的,最近的一条捷径,带业往生。
这是净土法门殊胜之处。
  此地经文给我们讲的是通途法门(就是一般法门)修行,这是毕竟要经过的途径,必
须经过这个过程。第一个阶段证阿罗汉,因为五戒只讲证阿罗汉,这个是小乘的极果了。
阿罗汉我们也不要小看,阿罗汉,小乘的圣人,我们现在都是修大乘佛法。我们现在学习
的是大乘佛法,没错,但是我们烦恼一品也没断。如果从享受方面来讲,我们差阿罗汉差
得太远了,他没有生死,我们还要受生死。阿罗汉这个身体,要让他存在这个世间多久,
他就可以存多久,他不会死。什么叫了生死?就是他没有生死了。他这个身体可以自由变
化,孙悟空七十二变,在阿罗汉那边看起来是雕虫小技,不足为道,小巫见大巫。阿罗汉
就很不容易了,虽然是小乘的圣者,但是也非常不容易。因此我们这个世界,佛的弟子还
有两个没有入灭的,一个迦叶尊者,一个宾头卢颇罗堕。一个是要把衣钵交接给五十六亿
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交接给他。
  另外一个尊者,他是跟外道比赛神通,被佛处罚,不准入涅槃。其他的弟子都可以示
现涅槃,他不可以,他要把这个身体留在世间,给末法时代的众生种福田。所以现在佛门
,农历七月(现在是农历七月)都有斋僧,在大陆我是不太清楚,在台湾,斋僧是这个月
份一个最热门的。请出家人吃饭,不管是什么地方的出家人,认识的、不认识的统统请,
只要他来吃就请客,请吃饭。所以有一些道场办宴席,就几十桌、一百桌,一定要摆一桌
给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坐的,摆一副碗筷,摆一桌菜,放个调羹在那里。但是那个尊者,很
多人说尊者有来吃过了,那个筷子动了一下。我看不是这样的,因为他去那边动就被发现
了。所以这个尊者来,他一定不会让你发现他的身分。但是有诚心供斋他会来,就是你不
要有分别,不要说这个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你不要分别这样去供斋,这个尊
者就会来应供了。来应供的时候,你也不认识他,但是他一定认识我们,他很自在。你看
,他这个身体,要让它没有了,它就没有了。证阿罗汉果的人,身体把它烧成灰,他等一
下又会恢复原状。小乘,这个能力我们就办不到,我们就不如他。但是如果我们往生到西
方极乐世界,阿罗汉的神通是远远不能跟我们相比,那是跟佛差不多了,跟等觉菩萨、大
菩萨都差不多,这是往生西方的好处就在这里。
  这个妄语,打妄语说我是阿罗汉。在经上讲,你能够供养一尊阿罗汉,你供养他一钵
饭,那你这个福报享受是算劫的,不是算几年的。过去有一个樵夫,刚好遇到饥荒(这个
在经典上记载的),他入山打柴带了一个便当,在路途当中遇到一位尊者。这个尊者是辟
支佛,比阿罗汉层次高一级,修十二因缘法证果的。经上给我们讲,阿罗汉一个礼拜吃一
餐,他这个身体在世间,他一个礼拜吃一餐就够了。辟支佛是两个星期吃一餐,两个星期
再出来托钵一次,古时候印度这些出家人都是实行托钵的。这个樵夫也因缘非常殊胜,辟
支佛去托钵,闹饥荒大家都没的吃,托不到饭,两个星期去托一次钵,托不到饭。路途当
中遇到这个樵夫,他给这个樵夫托钵,看他有没有东西供养他吃。那个樵夫就是自己带个
便当,想入山打柴吃中饭的,看到这位尊者到外面托钵,都托了空钵回来,他就发个恭敬
心,把他要吃的这个便当供养辟支佛了。后来这个樵夫就是生生世世、九十一劫不受贫穷
饥饿的果报,生生世世都是生在富贵人家,不会生在闹饥荒的时候、闹饥荒的地区。
  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供养辟支佛一钵饭,供养阿罗汉也差不多有这么殊胜的功
德。如果打妄语说他证阿罗汉果了,你想一想,那供养的人不就多了吗?现在不要说证阿
罗汉果了,现在我听说,都还有人用我们净空老教授这个名义去给人家化缘的,都化的不
少,说是净老教授委派他来的,劝大家发心的,这个就犯了妄语戒。讲自己证果,这个犯
了大妄语。或者说向阿罗汉,就是证得三果阿那含,向着四果阿罗汉这个过程,这个叫阿
罗汉向,或者讲向阿罗汉。这是三果以上,这个都是犯了不可悔罪。
  所以,“自言我是罗汉,向罗汉者”,就是向着阿罗汉这个阶段的三果圣人,如果给
人家这样讲,就犯了不可悔罪。“若言我是阿那含”,这个是三果,阿那含是三果;“断
欲界烦恼尽”,欲界的烦恼断尽了。或者说我已经证得斯陀含,斯陀含是断欲界六品惑。
我们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他欲界六品惑断了,证斯陀含,就是二果。“若须陀
洹”,须陀洹是断见惑尽。“乃至向须陀洹”,《笺》讲:“世第一后心,具足八忍,智
少一分”。须陀洹的见惑断证就是他要断三界里面八十八使。这个使上一次我们跟同学大
家学习过了,这个使就是指使的意思。我们受烦恼的指使,我们不自在,得不到解脱。你
到三界六道来受生死轮回,这个八十八使指使你来的,等于好像受它控制一样。
  欲界,这个表解里面,我们同学可以看一下,这个表解有分欲界、色界、无色界,下
面都是以四圣谛来把它排列,苦集灭道。我们看“欲界”,下面“苦、集、灭、道”。这
个苦下面:“贪、瞋、痴、慢、疑、身、边、邪、见、戒”。贪、瞋、痴、慢我们比较常
听,疑就是怀疑、疑惑,怀疑什么?圣教,就是佛菩萨、圣贤讲的教诲,他不相信,他有
怀疑,这个是烦恼。再来就是身见,把这个身体当作是自己,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见惑
就是见解上的迷惑,见解上的错误。这个身,佛给我们讲,我们执著这个身是我,佛说,
错了,这个身当中没有我。“我”的意思就是你能够去主宰、你能够控制的,那才是我。
现在这个身体,我们叫它不要老,它还是老;叫它不要生病,它还是会生病;叫它不要死
,它还是会死。这个就是没有我,就是我们自己无法去主宰、去控制的。认为这个当中有
我,认为这个是我,这个是叫身见,错的。
  边见就是二边,二边就是它都偏在一边的,叫边见,在古印度,最具体的代表就是断
见跟常见。断灭见就是说,人死了以后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人死一切都结束了,什么
都没有了,他不相信有轮回,他不相信。人死了之后不是没有了,你是换一个新的环境,
换一个身体。但是在古印度,持断灭见的外道他就不相信了,他认为人死如灯灭,就消失
了,哪有什么轮回?这一类叫断灭见,他偏在断灭这个见解。另外一类是偏在常见,常见
就是他相信有轮回,但是他执著,认为人死了之后再投胎还是来作人,那条狗死了之后它
投胎还是作狗,牛死了之后还是作牛。意思就是人永远是人,狗永远是狗,牛永远是牛,
他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互相转换这个事实,他认为是固定的,这个叫常见。
  所以过去在台湾有一些干坏事的,去杀人、抢劫,被判死刑了,都流行一句话,他说
那有什么关系?我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个意思就是说,现在被你打死没关系,但是
死了之后,我很快就再来投胎,再二十年后他又是一条好汉。如果死了经过四十九天再来
人道投胎,当然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是没错;但问题,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你这一生
如果坏事干多了,二十年后不是一条好汉,恐怕到地狱去观光了。这一类叫做常见,这个
就是边见,边就是偏在一边的,他这个错的。正确的就是六道轮回,它不是固定的,是随
你的业、造作,根据你这个阶段、这生造作的善业恶业多或少,决定你下一个阶段,来生
你到哪一道去的,这个才是事实真相。但是古印度,这两种外道也非常有名的,所以这一
类就属于边见,就是他的见解偏在一边。
  邪见,就是包括所有错误的见解,对宇宙人生偏差、错误的见解,统统归邪见,不正
确的。见取见,这个就是非果计果,他看到了,但是事实上不是那个结果,不是那个果报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现在看到很多人发财,发财是一个结果,但是他看到很多人
发财,他见到的(就是根据他见到的),某某人他是怎么经营的、他是做什么生意的,他
的经营方法是什么样的方法,他认为他得到财富的结果就是这样得来的。这个是我们世间
一般人,大部分都会在这个地方上迷惑的。但事实上是怎么样?事实上我们冷静去观察就
看得出来,人家做这个生意,他做了赚钱,我们去做未必赚钱,可能又亏了老本,这个我
们都可以看得出来。你看别人做那个生意,他做了很赚钱,你去做就不行。方法跟他一样
,做的生意也是一样,为什么他赚,你不能赚?问题出在哪里?
  所以过去,钟茂森钟博士他到美国学经济学,有一次在澳大利亚跟我碰到了,他就给
我讲。他说,他学经济学的,认识很多经济学教授,他自己也当教授,在昆士兰大学任教
授,也教经济的。他说,教人家发财的,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就是教人家怎么去经营
工商业,怎么去赚钱,怎么发财;人家发了,但是学经济学的博士一个也没发财。他为什
么自己不先发个财,都让别人发财?难道这些方法他不懂吗?他不懂怎么会去教人。但是
我们世间人总是认为这个是发财之道。见取见,非果计果,不是这个结果,认为是这个结
果。见取见,根据自己错误的见解看到的,认为是这样的,这个是错的。所以见取见是果
上的偏差、错误,对于结果偏差错误。佛给我们讲发财之因,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
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那个才是真正的因,真正的因素。你现在用什么方法去经
营,那个叫缘。因就像种子,加上这个缘你才能结果,所谓因缘果报。如果你没有种子,
你用什么肥料、水分、阳光,你怎么弄,它也长不出来,你没有那个因,缘拼命加也没有
用。有了因,有了种子,加上缘,它就发了,它就结果了。结果你就有报,这个报就是你
就可以去享受了。
  最后一个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非因计因,不是那个修因,他认为是修那个因,
在因上错了。比如说印度有很多人持牛戒、狗戒、鸡戒的,他以为这样可以了生死。持鸡
戒就是金鸡独立,晚上睡觉就站一只脚,有修这个法门的;持狗戒的就学狗吃大便,持牛
戒的就学牛吃草。他为什么去学这个?因为印度古时候有很多修禅定的人,修定的人很多
,心定到一定程度,你就发神通了。他在定中看到,一条牛死了,生到天道去了;一条狗
死了,生到天道去了;看到那只鸡死了,那只鸡也升天了。于是乎他认为,鸡、狗、牛牠
为什么升天?他就去想了,那个牛都在干什么的?牛都是在吃草的。有一些人他就执著,
我们学牛来吃草,将来就可以生到天道去。看到狗升天,狗在干什么?狗吃大便,就学狗
去吃大便,将来就可以升天了。鸡,金鸡独立,晚上睡觉都站一只脚,他就学那个鸡,以
为将来就可以升天了。
  佛出现在世,就给大家说明这个事实,就给大家纠正这些错误的见解,说升天那个因
,不是那个因。牠堕到畜生道去,是过去生造的恶业,牠堕到畜生道。我们众生在六道里
面,也有做好事,也有做坏事,根据这个时间,时节因缘,哪一个先成熟,哪个先报。就
好像我们种东西一样,你哪一个先成熟,哪一个先收成,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你过去生
造的恶业,到这个时候恶业成熟了,果报现前,堕到畜生道去,去受罪了。过去生也有做
好事,也有修善业,堕畜生道的恶报受满了,牠过去生修的善业在这个时候成熟了,是这
个原因升天的。是根据自己过去今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决定往生到哪一道的,是善恶业(
十善十恶)在决定的,不是学牛吃草、学狗吃大便、学金鸡独立,是他把修的因搞错了,
这一类叫戒禁取见,他也持戒。这个是苦。为什么会苦,在欲界的苦怎么来的?欲界的苦
就是有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种错误的见解
,造成我们现在在欲界里面受苦。
  下面讲集,集就是集合的意思。苦是果,集是因。“集,除身、边、戒三使”,除就
是除掉,除掉身见、边见、戒禁取见这三使,就是七使,表解下面是七使。苦是十使,在
集是七使。“灭,同上”,灭跟集是一样,也是七使。“道,除身、边二使”,欲界的道
谛除身、边二使,是八使。
  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个表解,“色界,苦、集、灭、道”,也是排列四圣谛。“苦,除
瞋一使”,到色界苦谛,除掉瞋恚心,一使。因为到色界,色界的天人就没有瞋恚心,他
不发脾气了。欲界还有,只是轻重不同,但是到色界就完全伏住,不起现行了,所以有九
使。“集,除瞋、身、边、戒四使”,有六使。“灭,同上”,也有六使。“道,除瞋、
身、边三使,七使。”这是色界。
  “无色界,苦、集、灭、道,同色界”,跟色界是一样的。这样合起来一共有八十八
使。
  小乘圣人证须陀洹果,就是要把三界的八十八使见惑都断干净,他就证得须陀洹果。
在三不退来讲,他是证得位不退,他永远不会退落到凡夫了,他只有往上提升,不会再掉
下来了。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生死轮回,他只有在人天两道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有
人打妄语,说他证须陀洹了。这个须陀洹也不容易,他的神通道力也很殊胜。在经上讲,
证得须陀洹这个圣果的圣人,他去种菜、挖地,锄头挖下去不会伤到土里面的虫,那个虫
会自动离地三寸,不会伤害到,他有那个道力。我们凡夫就不行,我们凡夫锄头一下去,
一挖起来,蚯蚓就变成两段了。以前我小时候在乡下,跟我母亲种菜,就拿个锄头挖地,
锄头一下去再上来,常常看到一条蚯蚓变成两条。我们凡夫就没有这个道力,须陀洹他有
这个道力。这是讲“断见惑尽”。
  “乃至向须陀洹”,“世第一后心”,这个表解也打出来给同学大家看,这个就是八
忍八智断见惑,八忍八智。“具足八忍,智少一分”,这个表解,大家自己一看就明白。
在八忍还有八智,他在断惑的过程当中,八忍具足但是八智少一分。所以他是修行向须陀
洹这个位次,将要达到须陀洹,向着须陀洹这个果位,他缺少一分智。这一分再具足,他
就断了三界八十八使的见惑,就证得须陀洹果了。这个是讲证得小乘四果四向,这个都是
超越三界,或者将要超越三界的圣者。
  下面是讲世间禅定,世间禅定虽然没有超越三界,还不能超越三界,但是也不容易。
我们看下面,“若得初禅”。在《笺》里面讲,“离生喜乐,五支功德相应”。五支功德
,我们大家可以看看表解。如果进一步,可以查《教乘法数》、《佛学辞典》,在此地我
们就不多加解释了。“第二禅”。《笺》:“定生喜乐,四支功德相应”。“第三禅”。
《笺》:“离喜妙乐,五支功德相应”。“第四禅”。《笺》:“舍念清净,四支功德相
应”。“若得慈悲喜舍无量心”,这是讲色界天人从初禅到四禅,色界天人也都修慈悲喜
舍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修这个,除了修禅定,还修四无量心。就
是打妄语说他得到初禅,或者他得到二禅,或者他已经三禅、四禅,他已经有四无量心,
打这个妄语。“若得四无色界定”,这个是四空天,“所谓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无色界四空天的禅定,或者打这个妄语,他得了四空定。
  下面讲,“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笺》里面给我们注解,“此云遣来遣去,
即入息出息也”。有的经典翻作安那般那,这里翻译叫阿那般那念。阿那般那就是遣来遣
去,遣来遣去就是数息观,数呼吸的,他用这个方法修定。数入息或者数出息,只能数一
种,不能两种同时,不能呼也数、吸也数。你只能数呼,比如这一口气呼出去了,你就数
一;呼第二口气数二,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一直数,心定在数息上。或者数入息,就是
你呼吸,吸进来一口气就数一,也是一样,一到十周而复始这样数。这个叫数息,在印度
叫安那般那。不净观,不净观就是观身不净,观察我们这个身体,它是不清净、污秽的,
让我们断贪心。“此二观乃佛法二甘露门,但应修习,不应云得。”这两种观我们应该要
学习,但是不要说我已经得到了,不应该这样讲,如果这个讲法就犯了大妄语。为什么要
跟人家讲我得到这个、得到那个?就是贪求世间的名利、恭敬,这样就错了,所以就变成
大妄语了。所以只能修,不能说我得到了,不能这么说。这个也是教我们不要着相,像证
须陀洹果的人,他自己没有执著说,我证得须陀洹,你们统统还没有证得,他心里没有这
个念头,他真的证须陀洹;乃至证四果罗汉都是一样的,这个我们在《金刚经》都看过,
他不作是念,没有这个念头。修到这个程度,他没有这个念头,我已经得到了;如果有这
个念头,他不是真正的须陀洹,不是真正的圣者。所以不要这么讲,也是劝我们不要著这
个相,你要修,不要著这个相。
  下面讲,“诸天来到我所,诸龙、夜叉”,说天人都来到我这里,给我恭敬供养,还
有龙也来了。夜叉,在《笺》给我们讲,翻译作“捷疾鬼”,就是他的行动非常快,这个
夜叉。“薜荔”,《笺》:“亦云闭丽多,此翻祖父鬼”。祖父鬼就是这类的鬼寿命很长
,有很多相貌都是老年人,像祖父一样。祖父都是比较老的,老年人,那个鬼相貌很老,
所以翻译作祖父鬼。“毗舍阇”,《笺》讲:“啖精气鬼”,都专门吸人的精气。“鸠盘
荼”,《笺》:“瓮形厌魅鬼”,他的形状像瓮一样,他会压人的,厌魅鬼。“罗刹”,
《笺》:“可畏鬼”,就是人看到非常恐怖畏惧的,会吃人的。“来到我所,彼问我,我
答彼;我问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如果跟大家讲,这些鬼神、罗刹都来到我这里,
我问他,他答复我;他问我,我答复他。打这些妄语都犯了不可悔罪。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一段就学习到此地,下一次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下面的经文
。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