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四十五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5-18 19:00:41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十五集)  2010/2/10  中国山东省海岛
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45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上一集跟大
家学习到离妄语,就是根据《十善业道经》佛给我们开示的,离妄语得到八种天所赞法,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我们引用《十善业道经
》这段经文,来补充解释《五戒相经》妄语戒这条,加强说明离妄语的功德利益。
  在这一条戒里面,第一段的经文,佛讲的言语很少、不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深入去体
会、去理解。下面经文是就犯戒,犯妄语戒轻重,来给我们说明的。下面是就这个戒,我
们受了五戒,妄语这条戒,我们打了什么样的妄语是不可悔,什么样的妄语可以忏悔,什
么样的妄语是无犯,向下经文就是给我们说明这些。在此地还是要再跟我们诸位同学再来
温习,温习一下这个戒。这个戒,就是我们受了这个戒,受了这个戒,你犯了这个戒,犯
戒有轻重大小不等,犯的大的、严重的,那就破戒了,就是你戒体破坏了。破戒,这个是
最严重的,就是不可悔,不可以接受忏悔的,你这个戒已经没有了,失掉这个戒的功德了
。有可以忏悔的,破戒的程度比较轻,可以忏悔,这是犯戒的程度比较轻。有犯戒的程度
是无犯的,就是它不结罪。就戒的部分,戒的性质,有结罪,有不结罪。犯戒,最严重是
破戒的罪,犯戒最严重叫破戒,就是破坏戒体,你这个戒就没有了,戒的功德就没有了,
这是最严重,这个叫不可悔,不可忏悔。
  另外一方面就是性罪。性罪就是你没有受戒,但是你造了这个业都有罪,因为杀、盗
、婬、妄这四条,它本身的性质就是恶、不好的,本身就是有罪过。你没有受戒,你只要
犯了统统有罪。一般不学佛的人,或者学佛的人他没有受戒,他只受三皈依,他没受戒,
他犯了杀、盗、婬、妄,他没有破戒罪这一层,这一层的罪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受戒,所
以他也就没有破戒这一层的罪过,他只有性罪。这个性罪就是讲因果。你骗人,你将来也
是会被人家骗;你去杀人,你将来也会被人家杀回去,冤冤相报;你偷别人的东西,将来
别人也偷你的。因果报应,因果循环,这个就是性罪。不管你信不信、有没有受戒、学不
学佛,都一样的,这个因果都是相同的,这个叫性罪,本身它的性质就是有罪的,有恶报
的,有不好的报应。没受戒的人他只有性罪,受戒的人你犯了本来就有性罪,再加上个犯
戒的罪、破戒的罪,那就罪加一层了。当然这个堕落,比没有受戒的就要更严重了。反过
来讲,你受了戒有这个戒的功德,没有受戒的人他得不到这个功德,这点我们必须要清楚
、要明白。
  所以我们前面看到蕅益祖师给我们注解,就是你犯了戒要堕落三恶道,但是三恶道出
来之后还有机会继续再修,毕竟你有受过戒这个善根在,有这个善根可以继续修行,将来
可以成佛。如果不受三皈五戒,虽然众生都有佛性,人人本来就是佛,从理论上讲是没有
错,但是从现象上来讲,众生跟佛是绝对不一样的。众生迷惑颠倒,造业受罪;佛破迷开
悟,离苦得乐,得大自在,那是绝对不一样的。我们要成佛,大家都有佛的种子,要恢复
自己的佛性必须要有缘,这个缘就是一个增上缘,这个缘跟戒律就有很密切的关系了。所
以前面佛给我们讲,你受了五戒将来可以成佛的。所以这个五戒,我们也不能只有给它看
作是小乘。它是小乘没有错,但是通大乘,从凡夫、小乘,然后再提升到大乘,都是修五
戒的,可见得五戒也是我们成佛的基础。这是一个缘,一个因缘,我们要借这个缘来恢复
我们的自性,恢复我们的佛性,这个就非常重要了。所以这些方面,我们学佛的同学,大
家要先了解、认识清楚。
  所以这个戒跟善,它是有区别的,戒跟善有区别。善帮助我们得人天福报,戒帮助我
们得定、开智慧;智慧开了,就帮助我们断烦恼,破无明。所以戒的功能是帮助我们成就
定慧的,所谓戒定慧三学,三无漏学。我们在《观经》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具体的落实,我们净空老教授常讲,“孝养父母,奉
事师长”,具体落实就是《弟子规》;“慈心不杀”,具体的落实就是《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是儒家的,《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儒跟道的基础就是《弟子规》、《感应
篇》,“修十善业”就是佛家的《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学佛的基础,得人天善福的基
础。在人天善福这个基础上,再提升到超越六道,再超越十法界。
  善跟戒,这个我们要重复的再来温习一下。这个善,你看第一福,“修十善业”;第
二福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看三皈依是在第二福,三皈依就是世出
世间法的分水岭,佛法跟世间法的分水岭就从三皈依开始。比如说世间一般的宗教,或者
慈善家,我们现在讲善人,像最近我们净老教授也非常赞叹刘善人,他的老师王凤仪王善
人。世间的善人能做到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
个世间其他宗教、世间的善人,他们都能够做得到。佛弟子不但要具备第一福,有了第一
福,怎么样才能算是佛弟子?你要先受三皈依,皈依三宝,这样才算是真正佛弟子了。所
以三皈依就是世出世法的一个分水岭,前面通世间法,后面通出世间法,世出世法从三皈
依开始。因此我们同学大家都知道,也有很多网络的同学还没有受三皈依的,也有人想要
受三皈依。因为受了三皈依就成为佛的弟子,三宝弟子,学佛了,就从世间法提升到出世
间法。
  三皈五戒,五戒是建立在三皈依的基础上。所以你看我们这个五戒,前面四条跟十善
业前面七条是一样的。十善业还讲得比较详细,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业
多了三条。基本上从杀、盗、婬、妄这四条,跟十善业前面这四条是完全一样的。在十善
业道,为什么它叫善?到了第二福,这个又为什么叫五戒?为什么不称为五善而称为五戒
?它的道理就在三皈依。因为五戒的得戒是在三皈依,在接受三皈依的时候得戒的。你要
受五戒就一定要先三皈依,你得五戒的戒体是在受三皈依这个时候得的,不是后面讲五戒
戒相的时候得,后面讲是给你说明,但是真正得戒体是在三皈依。如果修第一福的善人,
他再来受三皈依,他那个善就变成戒。但是受三皈依,他不一定要受戒,他可以先受三皈
依,不受戒。如果他受了三皈依,再发愿来受五戒,他那个善就是变成戒。
  这个也就是说明,世间善人他修善,修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做一个世间的善人,断
恶修善,但是他不一定是学佛的。像现在我们看到《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
很多企业家、各个行业的人士发心来学习,学习这个就是《观经》净业三福第一福,人天
福。但是他们不一定是学佛的,有的人他皈依三宝,有的人还没有皈依,但是他学习这个
东西,他是世间善人。这个我们也要认识清楚,我们修学才知道学习的层次、性质,以及
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在哪里,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修人天善法,他的目标就是
得人天福报,不堕三恶道,将来可以得到人身,他可以过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有修得更好
的,他可以升到天道。他的目标是得人天福报。但是我们从三皈依、五戒开始,那个是要
超越六道的,不是求人天福报,要超越三界六道。所以戒是帮助我们超越三界六道的,这
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不然我们听到这些,如果没有进一步去理解,在这个当中总会迷糊
了,到底善、戒怎么区分的,为什么叫善,为什么叫戒,也搞不懂。
  我们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这三个纲领来解释,就非常清楚。有了出世间
的福,再提升到入世菩萨福。所以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净业三福也可以说,不管修学哪一宗哪一派,不但是我们修净土宗的要学,其实这个
三福是一个总纲领,你学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纲领。所以佛才讲,这个三福是“三
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要修净业,正因就是这个三福,这个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从出
世间福再提升到入世间的大乘菩萨福,它这个层次也很分明。我们今天学习五戒,五戒是
在第二福,大家要认识清楚,这个是在第二福。好,我们来看这个经文:
  经【是中犯者。若优婆塞不知不见过人圣法。自言我是罗汉。】
  下面这个小注《笺》,蕅益祖师《笺要》有注。
  笺【断三界烦恼尽。】
  经【向罗汉者。】
  笺【断无色界思惑将尽。】
  经【犯不可悔。若言我是阿那含。】
  笺【断欲界烦恼尽。】
  经【斯陀含。】
  笺【断欲界六品惑。】
  经【若须陀洹。】
  笺【断见惑尽。】
  经【乃至向须陀洹。】
  笺【世第一后心。具足八忍。智少一分。】
  我们先看到这一段。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讲犯戒,犯大妄语戒这个最严重的,这是第一
段。所以讲‘是中犯者’,“是中”就是在这个当中犯这个戒的,犯这个戒最严重的。最
严重的戒,不可悔就是破戒了,破坏戒体了。‘若优婆塞’,“若”是假若,假设的一个
话,假若有优婆塞,受了五戒的优婆塞,‘不知不见过人圣法’。这个“过人圣法”,在
广化老法师注解有讲,“如三十七道品等”,这个就是过人圣法。等就是包括其他的,过
人是超过我们一般凡人,我们现在讲超越。“若优婆塞不知不见”,他自己也不知道,自
己也没有见到,没有见到就是没有修到那个层次,实在讲可能连过人圣法是什么都不知道
,更谈不上修到这个层次了。但是不知不见,他却给人家讲:我是罗汉。什么叫罗汉都没
搞清楚,当然证得阿罗汉那更谈不上了,但是他就是去欺骗人。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
是罗汉,但是他打妄语,跟大家讲:他证得阿罗汉果,他是阿罗汉。这个罪过就重了,这
就犯了大妄语,不可悔,不可忏悔。这个叫未证言证,你还没有证得那个果位,自己说你
证得了,去骗人。骗人,他总有个目的,无非求名闻利养,求别人对他恭敬供养。
  此地的经文只讲到阿罗汉,这个罪过就相当严重了。但是现在有的人他要骗人,讲阿
罗汉这个才小乘的圣人而已,他干脆就讲他是什么佛来的;讲了,他又不走,又留在这个
世间,继续接受人家的恭敬供养。佛在《楞严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说这个都不是真的
,骗人的。那个就犯了大妄语,为了骗取大众的恭敬供养,说他自己证果了。所以此地讲
的,说证阿罗汉,这个还很保守。现在讲证阿罗汉这个不够看,他干脆说他是什么佛、什
么菩萨再来。佛在《楞严经》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特别在我们末法时期,菩萨、佛、罗
汉,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非常多,不但示现善的,恶的方面都有示现,奸偷、屠贩,杀猪
杀鸡,当小偷、做强盗的都有,都有佛菩萨示现在那个地方,去度化这些众生。但是他身
分不泄露,他跟平常人一样,你也看不出来,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他不透露。佛有一
个规定,凡是你身分泄露出来了,你马上要离开,你不能继续留在这个世间。马上要离开
,这是佛在《楞严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身分一泄露出来马上就走了,这是真的。符合
经上佛讲的规定,这是真的。佛交代菩萨弟子,你身分泄露要离开了,你不能继续留在那
边,会造成大家的困扰、扰乱,这是真的。如果他讲是什么罗汉、菩萨、佛来的,讲了,
他又留在那里,也不走。当然他不要走,因为走就没有恭敬供养了,这个就很明显不是真
的,那是打大妄语在骗人的。
  ‘自言我是罗汉’,什么叫“罗汉”?下面这个‘向罗汉者’,我们也必须略作解释
。一般我们讲罗汉,‘断三界烦恼尽’,就是三界的见思惑(见思烦恼)他断尽了,他就
叫阿罗汉。这个我们比较常听,在听经当中常常听到罗汉。但是“向罗汉”,这个我们就
比较少听到。这个向罗汉就是向阿罗汉这个果位在提升,他向着这个果位在提升,还没有
证得阿罗汉,向着这个标准在提升。在《笺》给我们讲,‘断无色界思惑将尽’,就是三
界见思惑的思惑他将要断尽了,这个叫向罗汉。所以我们一般讲四果,大家比较常听的,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个叫四果,四果罗汉。这个果就是他在这个阶段性
,他达到这个成果了。我们现在讲,像学校念书,你有这个成绩了,你达到这个成绩、达
到这个标准了,这个叫果。这个我们常听到,但是这个当中还有四向,这个叫四果;就是
你还没有达到这个果,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你向着这个标准在修学,在这个过程,
这个叫向。所以须陀洹,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果叫须陀洹向,或者向须陀洹。你这个方向是
向着须陀洹果在提升,但是还没有达到须陀洹果,在这个过程,叫须陀洹向,或者叫做向
须陀洹。二果斯陀含,斯陀含向,向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向,向阿那含;四果向阿罗汉,
或者阿罗汉向。此地讲的就是“向罗汉”,这个是证得三果了,三果要再提升到四果罗汉
这个当中就叫向罗汉,他断无色界的思惑将要尽了。
  这个都是属于佛学名词术语,我们也根据《四十二章经新疏》这个表解,也提供给我
们同学做个参考,在此地也简单跟大家报告一下。思惑,这个思惑八十一品图,我们大概
了解,有一个概念,简单的了解一个概念,思惑断尽了就是阿罗汉。思惑,我们看这个表
。欲界,五趣杂居地,同一散地,九品。(这个九品,它下面这个表列出来,我们看到只
有八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它这个
表列出来只有八品。是不是这个表有缺漏,我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先就《新疏》这
个表,它是讲九品。是不是五趣杂居,同一散地,它也算一品?如果这个表是有上上品,
合起来九品,我们就不会有疑惑了。这个表是讲九品,但是列出来只有八品,我们就有一
些疑惑,这个我们先暂时放著,我们看下面。)下面这个表从上中品,上下品到中上品,
这三品各润一生,共三生。就是断惑的时间需要三生,就是三次的生死,在人间天上三次
。从中中品、中下品,这两品共润一生得二果,就证得二果,需要一生的时间,可以得到
二果。下面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共润一生得三果,下三品也要一生的时间,一次的
生死,这样才证得三果。包括见惑,就是证得须陀洹之后,还要七生七死、七次的往来,
这样才证阿罗汉果。
  我们再看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叫离生喜乐地,二禅叫定生喜乐地,
三禅叫离喜妙乐地,四禅叫舍念清净地,这个是世间三界里面的色界。前面是欲界,五趣
杂居地,五趣就是五道,详细讲叫六道。欲界,从欲界天到地狱,这个统统属于欲界的范
围。色界则超越欲界了,它提升到色界,色界有这四个层次,叫四禅。就是还有物质,但
是他没有五欲了,但是还有宫殿、还有色身,这个叫色界。那么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
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这个叫四空天。无色界不但五欲没有了,连这
个色身、身体都不存在了,它只有精神存在,这个叫四空天。色界叫四禅天,四禅跟四空
合起来一共八地。前面欲界同一散地,散就是散乱这个散,就是还没有得到禅定。世间的
禅定,它的标准是从初禅才算是得世间禅定。你得到初禅,你就生到色界去了,不在欲界
了,这个是世间禅定成就了。再提升到二禅、三禅、四禅,再提升到四空,这些统统是属
于三界里面世间的禅定。这个是思惑断尽了,断尽了之后就是阿罗汉。
  阿罗汉是无学小乘果人,就是小乘的圣果,小乘的极果,就是修学小乘法,他修到阿
罗汉这个层次就毕业了。就好像我们念书,你小学念六年毕业了,念到六年你就毕业了,
所以叫无学。无学就是毕业的意思,你这个阶段学习已经圆满了,你毕业了。旧的翻译有
三种意思,阿罗汉有应供、杀贼、无生三种意思。应供就是应该接受人天供养,为什么?
给人天种福田,供养阿罗汉福报很大。杀贼是形容比喻,不是真的去杀死盗贼,是杀我们
自己的烦恼贼,就是见思烦恼比喻作贼,断尽了。三、无生,就是不会再到六道里面来受
分段生死了。我们在六道里面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生,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死,这个
叫分段生死。他没有了,他不会再来受生死轮回,所以叫无生。
  证阿罗汉这个因就是什么?比丘。持比丘戒是因,证阿罗汉是果,所以跟比丘三个意
思是因果相对的。所以比丘在因地叫乞士,他有三个名称,比丘也是印度话,翻成中文的
意思有乞士,就是去讨饭的,士是知识分子、读书人,跟一般讨饭的不一样的。在因地叫
乞士,证果叫应供。因名怖魔,而果名杀贼。比丘第二个意思是怖魔,你受了清净比丘戒
、持清净比丘戒,欲界天的魔王他就恐怖了。所以魔王天宫震动,魔王非常恐慌,因为看
到你持清净比丘戒,你就有能力超越三界,他就控制不了你,他就恐怖了。所以在因地叫
怖魔,比丘第二个意思叫怖魔;而果名杀贼,证得阿罗汉果,叫杀贼。因名破恶,而果名
无生是也。在因地持比丘戒叫破恶,就是断恶修善。恶业、不好的,把它破掉、断掉,这
是修因;他的果报就是得到不要来六道生死轮回受这个苦。这是我们对罗汉简单的一个解
释,让我们同学对佛学名词术语有一个概念。另外一方面,也知道这个名词术语代表的含
义,它代表着我们修学的层次、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跟了解。
  证得阿罗汉有什么能力?在《四十二章经》讲,他能够飞行变化,就是神足通,或者
叫做如意通,你证得阿罗汉,神足通现前,其他五通也都同时现前。天眼、天耳、他心、
宿命、神足、漏尽,这六通都现前了,这些能力都现前,所以他能够飞行变化。旷劫寿命
,就是我们现在讲无量寿,为什么?你证得阿罗汉果,你就不会死了,就没有分段生死了
,你这个身体可以让它常住这个世间,都不会有生死,他这个身体可以变化,有这个好处
,证得阿罗汉果有这个好处。我们看世间的佛弟子,大部分都有示现入灭,因为佛有示现
入灭。如果你证得阿罗汉果,你不示现入灭也可以,示现入灭也可以。不示现入灭,就你
现在这个父母所生的身体,你要永恒保持也可以;要示现入灭也可以,这个就自在了。
  你看佛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入灭,一个是迦叶尊者,他要等到弥勒佛来的时候他
才入灭,他没有示现涅槃。另外一个,宾头卢颇罗堕,这个是被佛处罚的,跟外道比赛神
通。佛不准弟子随便示现神通,他跟外道比赛神通赢了,回去跟佛报告,以为佛会给他嘉
奖,发个奖状给他,结果想不到被处罚了。其他的弟子都可以示现涅槃,就是他不能示现
涅槃,他要把这个身体留在世间,给末法众生种福田。所以现在我们农历七月十五都有斋
僧。斋僧,在七月份都可以斋僧的。这个七月十五是斋僧,大家一般习惯都是七月十五斋
僧。斋僧就是请出家人吃饭,不管什么样的出家人,反正你是出家人都可以请客。所以必
须给宾头卢颇罗堕留个位置,摆个碗筷,别人不能去坐的,就是给那个罗汉来应供的。这
位尊者来应供,他也不会去坐那个位置,因为一坐那个位置就被人家认出来了,他肯定不
会去坐那个位置。他肯定是变一个凡夫身,可能他穿的邋邋遢遢,你都看不起眼的,他坐
在那里吃,你不认识他;但是他认识我们,你不认识他,来接受这个供养。
  所以证得阿罗汉,这个身体要怎么变化都可以,你要无量寿也可以,要示现涅槃,跟
一般人一样,死了去烧烧变成灰也可以。但是他变成灰,他等一下又可以把他那个烧成灰
的身体恢复原状,这个也很好玩的。以前我看《西游记》小说,我就非常向往,这样多自
在!菩萨、佛,神通道力就更殊胜了。这些都不是迷信,这些都是真的,我们现在会认为
迷信,就是这个道理没搞懂。这个道理你搞懂了,你就叫解悟,你理解了,知道这个理论
讲的通;理论讲的通,事实就一定可以做得到。所以我们要先学习解,你真正理解之后,
确定这个理论、这个修学方法,一定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你就不会怀疑,你就肯干了。你
解了之后,接下来你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你要行,你要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在还没有
解之前叫我们去行,我们会行的心不甘情不愿,我为什么要这么修?不愿意。为什么不愿
意?就是他不理解,或者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他修的就不会尽心尽力,努力去学习修行
了。
  因此,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信、解、行、证。第一个,你要相信。信了之后,你要求
解。你有正确的理解,知道这个确定不会错,认识清楚了,接下来你要去行。行从哪里开
始?戒定慧,你要来持戒。不然现在叫我们持五戒,人家都可以杀生,我为什么不能杀生
?你就会持的心不甘情不愿。你明白这个道理,理解之后,你知道修这个将来有这么好的
果报,就很乐意的来修学,就很乐意的来修行。透过这个修行,你就能够证实这个结果,
佛在经上讲的没错。当你修行证果之后,那个时候你就丝毫的疑惑都不存在了,因为事实
你已经证明了,的确就是这样,所以叫证果。这是讲证得罗汉。所以我们也不要小看小乘
,我们现在虽然学大乘,但是也不能小看小乘。实在讲,小乘的圣人比我们六道凡夫强得
太多了,他们不再受分段生死,六道凡夫还要受分段生死,他比我们强多了,自在得多了
。这是讲到罗汉。
  下面就是向罗汉,“断无色界思惑将尽”,将尽就是快要断尽了,但是还没有尽,这
个是从阿那含向着阿罗汉这个方向。这个见思惑,有机会我们同学大家也可以查查这些《
佛学辞典》,大家有时间也可以查一查。这个是讲到断无色界思惑将尽,这个叫向罗汉。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证得阿罗汉,或者也还没有证得三果向阿罗汉,对别人讲:我是罗汉,
我是已经快要证得阿罗汉果了。这个就犯了不可悔,这里讲‘犯不可悔’。打这个妄语,
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故意去骗人的,主要要骗取大众的恭敬供养,这个罪过很重。另外一种
是误会,他不是故意骗人,他自己修行到一个阶段,自己觉得心满清净的,以为自己证得
阿罗汉果了。这个不算大妄语,他是叫增上慢,就是误会,他误会了,后面的经文我们会
再看到。
  在过去早年,大概四十年前就有一个居士,他念佛念的心很清净。有一次找我们净老
教授讲,说他证阿罗汉了。那个时候我刚刚听经,在四十年前。找了好几次,那个时候我
们净老教授在讲《楞严经》,在台北市莲友念佛团讲《楞严经》,我第一次去听经,还常
常听到净老教授在讲席当中提到这个事情。这个居士就很认真,说他真的证了阿罗汉果,
讲了好几次,要老教授给他证明,证明他证阿罗汉果。后来给他找得实在没办法,后来我
们净老教授才想到,经上佛不是讲了吗?证得阿罗汉果,他就有六种神通,有他心通,有
天眼通。他就跟他讲:佛在经上讲,证阿罗汉果的人,他六种神通都现前了;你说证得阿
罗汉果,现在街上有几个人在走你知道吗?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你知道吗?这个居士说:
他不知道。我们老教授跟他讲:那你还没有证阿罗汉果。这个事情才停下来。不然一天到
晚要去找老教授给他证明,他证阿罗汉果。像这一类的情形,他不是故意打妄语,他是误
会、误解了,也有这样的情况。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一段。下面,我们下一次再继续来学习。谢谢
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