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经] 《五戒相经笺要》第五十五集

楼主: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5-28 19:36:26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五集)  2010/4/21  中国山东省海岛
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55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上一次我们学习
到五戒第四条,妄语戒。我们请看经文:“若优婆塞,实闻而言不闻,实见而言不见,疑
有而言无,无而言有,如是等妄语,皆犯可悔。”上一次我们学习到这一段。也将这一段
蕅益祖师的《笺》:“更有两舌、恶口、绮语,并皆犯罪。但不失戒,故云可悔。非谓无
性罪也。”我们上一次学习到这段,这一段我们也引用《佛说十善业道经》来补充说明两
舌、恶口、绮语。两舌、恶口、绮语造了这个业,也是属于犯了妄语戒。因此我们受五戒
,看到第四条戒,不妄语这条戒只有一条,《十善业道经》讲了四条:不妄语、不两舌、
不恶口、不绮语,十善业道讲了四条。祖师在此地给我们说明,两舌、恶口、绮语也包括
在妄语戒里面,如果犯了两舌、恶口、绮语,也是属于犯了妄语的戒,主要给我们说明这
一点。但是犯了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失掉戒体,就是受了五戒,戒体没有丧失掉,“故
云可悔”,可悔就是可以忏悔的。这个忏悔属于作法忏。作法忏就是发露忏悔,在佛前发
露忏悔,在师长前、在同修前发露忏悔,这个属于作法忏。
  五戒讲不可悔,主要是讲犯了不可悔罪,就是不可以用作法来忏悔,用作法忏这个罪
忏不掉,因此丧失了戒体。必须用取相忏、无生忏,在大乘经典里面的,忏到见到好相,
罪才消除。因此这个地方,我们再重复来给诸位同学说明,《五戒相经》讲不可悔,就是
不可以用作法忏忏悔。这个是就受戒,你受了戒,得了这个戒,如果犯的严重就不可悔。
不可悔就是你得到这个戒,又失掉这个戒体了,叫失戒。失就是丧失掉。你受戒得五戒,
现在其中犯任何一条,犯了不可悔,戒体就丧失了。不失戒,就是犯戒,但是可以忏悔,
还没有达到不可悔,戒体没有丧失,但是要忏悔,是可以接受忏悔。“非谓无性罪也”,
性罪,我们再重复的跟大家说明。性罪就是这个戒本身,你犯了就是有罪的,就是它本身
的性质就是有罪,不管你有没有受戒,只要犯了就有罪。因为它本身性质是恶的,不是善
的,因此你不受戒,你犯了妄语,你还是有罪。杀、盗、婬、妄,这四条都是性罪,它本
身性质就是恶,就是不善的,不管任何人,你造了都有罪。不管你有没有信仰,你学不学
佛,或者信仰哪个宗教都一样。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杀、盗、婬、妄四条,只要犯了
都有罪,罪的轻重就是根据犯的情节来判断。因此我们受了戒,本身如果犯了这个戒,性
罪本来就有,如果受戒的人,他再加一个犯戒罪,就是等于两重的罪过。我们《五戒相经
》讲的,都是就犯戒方面来讲的,因此祖师在此地特别再给我们提醒。从这个地方我们可
以理解到,受了五戒不妄语这条戒,它涵盖了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涵盖了这四条,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不能以为五戒只有不妄语,我们两舌、恶口、绮语应该没有犯戒。
祖师在此地给我们提醒,你造了两舌、恶口、绮语,一样是犯了妄语的戒,但是可以忏悔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这段经文:“若发心欲妄语,未言者,犯下可悔。”《笺》:“远
方便也。”这一段就是发心欲妄语,未言者,就是发心、起心动念,心里想要打个妄语去
骗人,有这个动机了,但是这个话没讲出来,话没有出口,没有讲出来。那么没有讲出来
,发起这个心想要造一个妄语去欺骗人,这样就有罪了。犯就是犯戒,犯了下可悔罪,这
个罪是比较轻,但是还是犯了戒。《笺》里面给我们讲,“远方便也。”远就是距离造妄
语的罪、犯妄语的戒,距离还比较远,所以称远方便。因为只有心里动念头要打妄语,但
是没有讲出来,没有说出口,别人还没有受骗,但是自己有这个心,就已经犯了这个戒,
这个叫远方便,是犯下可悔,是可以忏悔。忏悔最重要的就是改过,不能妄语,要改过来
,就是你起心动念要打妄语去骗人,这个念头都不可以起,这个是真正的忏悔,这一点我
们必须要明白。常常犯,就要常常忏悔;不断的犯,就不断的要改,不断的要调整过来。
这个是我们受了戒,帮助我们改正这些错误的一个增上缘。
  下面讲,“言而不尽意者,犯中可悔。”《笺》里面讲,“或误说,或说不了了,仅
名近方便也。”这一段,“言而不尽意者”,这个是打妄语他已经说出来了,心里有这个
念头要打妄语去骗人,话也说出来了。但是他话说出来,他说错了,或者说不了了。《笺
》里面给我们讲,“或误说”,本来要打妄语骗别人说自己证得四果,心里是想要给别人
讲他证得四果罗汉了,但是话讲出来讲错了,讲成三果,这个就是误说;“或说不了了”
,就是自己说话,话没有说清楚,讲不清楚,或者这个话讲了,对方不了解你的意思,他
并不了解你的意思。比如说要去骗一个没有学佛的人,说自己是证四果罗汉了;没有学佛
的人,他哪懂得什么叫罗汉、什么叫四果、什么叫三果?他根本就不能理解的,这个就是
属于说不了了。另外就是自己话也没说清楚,对方听了他也不明了,这个是属于言而不尽
意。言而不尽意,他这个妄言没有尽到他本来的意思,也没有达到他的目的。言而不尽意
就是本来他想要去骗人,没有达到他的意愿,他话讲出来,并没有达到他的意愿,别人也
听不清楚。但是这样也是犯了戒,有这个动机骗人,话也讲出口了,但是这个话他是讲错
误了,讲的别人不了解,这样是犯中可悔。中罪就是比下罪要严重。前面讲那个下罪,他
有这个心,但是没有说出口,那个叫远方便;有这个动机,那个罪比较轻。中可悔,就是
有这个心要骗人,话也讲出口了,但是讲了人家听不明了,对方并没有受骗,这个叫做近
方便;这个已经接近,近就是接近,不可悔了。如果对方听明白,他受骗了,就构成不可
悔罪。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犯不可悔。”这个是第三种情况,若向
别人说自己已经得道、证果了。得道证果,从小乘须陀洹到佛果地,这个都包括在里面。
只要向人家说自己是得道证果就犯了不可悔罪,就是作法忏是不可以忏悔的,不接受忏悔
的,戒体就丧失掉了。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我们接着再看下面:
  经【若狂。若心乱。不觉语者。无犯。】
  这段经文是开缘。‘狂’就是精神不正常。狂乱、神经病,或者他自己心很乱,也就
是我们现在讲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崩溃的,讲话语无伦次。‘不觉语者’就是讲话语无
伦次,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话,当然他不是存心要去骗人,就是这个人他不是在一个正
常的状态之下。另外现在还有很多像被附体的,他自己控制不了的,也都包括在这一类里
面,不是他自己故意的。像这样,如果他讲他是什么仙、什么佛、什么菩萨,这个人不正
常,讲这个话别人也不会去听他的,这样没有犯戒。如果受了五戒的优婆塞,他在狂或者
心乱,在这种情况之下打了妄语,这个是无犯。
  在广化老法师注解里面,他也引用《楞严经》有关大妄语的经文,这个也很重要,我
们也把这个经文念一念。“《楞严经》卷六云: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
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
其供养,是一颠迦(极恶,毕竟无涅槃性),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
,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经文是引用《楞
严经》第六卷,就是我们修行人如果犯了大妄语,要是得三摩地就不能清净,就会着魔了
,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这里经文具体给我们讲出来,“未得谓得”,还没有得道说得道
;还没有证果,他说证果。为什么会打这个大妄语?目的就是求世间尊胜第一,求世间人
对他的尊敬,胜就有想超过别人的念头,比别人强。“谓前人言”,对当前的人讲,说我
已经得须陀洹果,或者证阿罗汉、辟支佛,或者证菩萨,“十地、地前诸位菩萨”。现在
也有人说他是佛再来的,目的就是“求彼礼忏,贪其供养”。他说他已经得道,他是圣人
,你们大家要来我这里礼拜、忏悔,大家就去皈依供养,他的目的无非是求名闻利养。佛
就说了,“是一颠迦,消灭佛种”,这样是灭自己的佛种,不是灭别人的佛种,自己不能
成就。“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佛就预记,记就是我们现在讲预言,如果是这样的一个行为,这个人是永远损害他的善
根,无复知见,没有正知正见,将来就要沉沦到三苦海,三苦海是三恶道,要堕落恶道的
,不成三昧,三昧不能成就。
  下面这一段经文,我们接着再念下去:“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
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
、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
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到这里
是一段。这一段经文佛就给我们说出来了,现在有很多人自称他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什
么罗汉,讲了他又不走。不走留在这个世间干什么?让人家供养。讲他是什么菩萨、罗汉
,他自己说出他的身分,他还留在这个世间,我们从这段经文来对照,那肯定是假的,不
是真的。真的是怎么样?真的他说出来,他就走了;他没走,他肯定不会泄露他的身分,
你不知道他的身分,他就坐在你旁边,你也不认识他。
  佛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佛敕就是佛命令,交代诸大菩萨,这些大阿罗汉
。应身就是应化身,变化、应化的。应身就是跟我们人一样,找一户人家去投胎的,就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他也有父母,也有妻子、有儿子,这个身叫应身。化身是无中生
有,他突然出现的,后来不见了也不知道他去哪里,那个叫化身。所以应化身,特别在我
们现在末法之中菩萨跟罗汉,根据这一段经文来看非常多,“作种种形”就是各种形态、
各种身分,“度诸轮转”就是来度众生的。“或作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比丘、比丘
尼,沙弥、沙弥尼,出家人有菩萨、罗汉示现。“白衣居士”,就是在家居士,在家学佛
的。还有“人王”,做国王,做总统的,做主席的;“宰官”,就是做总理的,做大官的
;还有“童男、童女”,不结婚的。我们社会上各行各业,各种身分的,都有佛菩萨示现
在里面。“如是乃至婬女、寡妇、奸偷、屠贩”,连造恶业的,婬女寡妇,我们一般讲造
恶业的,在《华严经》讲,有三位菩萨代表贪瞋痴,这个有示现。还有奸、偷,干偷盗集
团的;屠就是造杀生业的;贩就是贩卖。杀盗婬妄,以这个来做为谋生的行业。这些负面
的行业、不好的行业,在末法时期就特别多了。佛交代菩萨、大阿罗汉也示现跟他们一样
,他干哪一行就跟着他去干哪一行,跟他同事;跟他同事,主要是去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
众生回头,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回头,你没有跟他同事,你帮不了他,要跟他一样,干
同样的事情。目的就是干什么?跟他同事,“称赞佛乘”,虽然跟他们同样造恶业,但是
常常称赞佛法。比如说干不好行业的人,他也称赞佛法好、要学佛,接引他来入佛门,接
引这些造恶业、造不好行业的人来学佛,这样的人可能就是菩萨罗汉去示现的。所以我们
看到那些恶人,我们净老教授常常给我们讲,一律恭敬就对了。不能看到他造恶业,我们
对他就不恭敬,这样是不对的。可能他是佛菩萨去示现的,我们肉眼凡夫,没有神通,我
们不认识。
  所以有一年,在二十年前,我在台湾台北看守所,那个时候大乘精舍乐崇辉乐居士,
他在里面办一个弘扬佛法的讲座,他们大乘精舍办的,请我一个礼拜去讲一次,跟这些监
狱里面的人,跟他们结结缘。有一次我到里面一个工厂,罪比较轻的地方去讲。讲完之后
,警察就给我讲,他说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一些人,他们很无聊,希望我去给他们说说法,
问我有没有时间。我说可以,既然找上来了,时间也没有差那么一点点。他就带我到另外
一个牢房去了,那个牢房跟一般重刑犯的牢房又不一样,重刑犯的牢房就是脚镣手铐的,
一间有关两个人以上,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人一间,也没有脚镣手铐。我说,这个地方还不
错。然后就有一个年轻人,他问他能不能出家。我说:现在你在这个地方怎么出家?照佛
戒律来讲也不允许;我说:心出家比较重要。一个是中年人,大概四十几岁,人很壮,长
满了胡子。我拿一些小佛卡,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就跟他们结缘。那个长
胡子的,他就挑地藏菩萨。我说:你为什么不挑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挑地藏菩萨?他说:
我杀死了四个人,我不到地狱,去哪里?那个人这样给我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人
被判死刑的。他说:我不去地狱找地藏菩萨,去找谁?所以那个小佛卡,他就给我拿地藏
菩萨。我想他一定会见到地藏菩萨,因为他心里想见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会化一个身去
帮助他。
  另外我就问那个年轻人,我说:你们怎么在这个地方?我也不好意思说,你们都被判
死刑,快死了,预知时至,你们怎么有机会学佛?你们在外面肯定没有学佛,才干这个事
情。他们说是被抓进来的时候才学佛的。我说:那谁介绍你们学佛,是不是法师、大德来
讲经?他说:不是,我们前面有一个叫游荣佳,三点水游泳的游,他以前是抢银行,带枪
、带刀去抢银行被抓到了,那个人已经被枪毙了。他说:是那个人介绍他们学佛的。我听
到他这么一说,我说:那个人可能就是《楞严经》这里讲的“奸偷、屠贩”,什么菩萨罗
汉去示现的。从这个例子,我再跟《楞严经》这一段经文对照,被抓进去的,我一个也不
敢用轻视的眼光去看了,说不定他是什么菩萨罗汉示现的,我们也不知道,真的是这样。
你看,这个都有菩萨罗汉示现。特别在末法,这个经文讲末法,众生愈苦难的时候,菩萨
罗汉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就愈多,他示现的身分,他不会让我们认识他的。所以我们大家,
可能旁边坐一个就是什么罗汉来的、菩萨来的,我们要恭敬就没错了。但是罗汉菩萨示现
,一定不会让我们看出来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度众生。
  佛在这个经有这么说,的确有很多菩萨、罗汉,但是他自己不会说。“终不自言我真
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就是菩萨罗汉示现在世间跟众生一样,有示现
正面的,有示现反面的,终就是始终,他自己绝对不会说,我就是什么菩萨,我真的是罗
汉,这些真菩萨、真罗汉,他绝对不会说的。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讲:“真人不露相”。
就是这个经文讲的,他绝对不会承认他是什么,纵然别人说他是什么菩萨,他也绝对不会
承认。所以他不会泄露自己的身分,“泄佛密因”,这都是佛祕密交代,不能泄露的。不
能“轻言未学”,轻言未学就是随便给未学的人讲、初学的人讲。只有一个情况,“唯除
命终,阴有遗付”,命终就是他快往生,他要走了;阴有遗付就是私下有事情交代,除了
这个情况。但是交代完他就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了。像我们近代净宗十三祖,他是大势
至菩萨应身来的,应身到我们中国。有一个高中生梦到观音菩萨给他讲,赶快去拜大势至
菩萨,他快要往生了。他说:大势至菩萨在哪里?就是印光祖师。然后这个学生跟他的父
母讲,去找印光祖师,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当场被印祖骂,叫他绝对不可以再讲,再讲以
后永远不要再来见他。这个事情是印祖往生之后,那个学生才把这个事情公布出来。就是
他绝对不泄露身分。
  这个是演正面的,这叫沙门。还有居士,白衣居士;还有人王、宰官,就是各行各业
。这是示现正面的,有反面正面的。所以现在青岛、唐山企业家论坛,我看可能很多都是
什么菩萨罗汉来的。所以我们不能看他是在家居士,说不定他是什么菩萨罗汉来的,因为
《楞严经》有这段经文给我们作为依据,我们真的不能够不尊重。真正的菩萨罗汉应化在
这个世间,他不轻易泄露身分,一泄露他马上就离开了。下面经文讲,“云何是人惑乱众
生成大妄语?”云何是人就是说怎么这个人迷惑、扰乱众生,自己造成这个大妄语?将来
要堕地狱的,这个罪过是不得了。“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
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这一段是我们修三昧,断除诸大妄语,这个是如来先佛世
尊第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一定要遵守。一定不可以犯大妄语,你没有证果,你不能说你证
果了;纵然你真正证果了,你也不能随便见到人就讲,还去登报纸、登广告,那是更不可
以。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
,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
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
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
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这一段经文就是佛告诉我
们,如果不断大妄语,你想要成就无有是处,好像用人粪去作栴檀形,粪怎么会有香气?
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要直心,直心就是没有虚假。怎么可以自称得上人法,这
样去骗人?“譬如穷人妄号帝王”,一般的平民百姓,他自称他是皇帝、国王,这个就遭
殃了,自取诛灭。在世间法里面,你造这个业都要招祸;帝王还是世间的帝王,你妄号帝
王罪过都很重,何况法王,这个怎么可以乱讲?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
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你的因地不真,果报就纡曲,那个因不对,果就不对了,
怎么会成就?所以,佛在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若诸比丘”,四众弟子都是一样的,都要
一切真实,这样才能入三摩地,永远没有魔事。你不守这个戒,你就着魔了。如果守这个
戒,佛就给我们印证,这个人一定成就无上菩提。这样说法就是佛说的,如果不是这种说
法,都是波旬说,魔王讲的,不是佛讲的。
  下面这段注解也是引用《楞严经》第六卷,我们再把它念下去:“《楞严经》卷六云
: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佛
记此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这一段刚才前面经文也有,广化
老法师也给我们就这段经文作了一个注解:“今时有人为贪名利,自言:我是某佛再来,
或言某菩萨再来,或言我是大迦叶等”,这个在现在社会上时有所闻。“薄地凡夫,妄称
尊圣,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沉三苦海”。
  “经文又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
转”,就是以各种不同身分,或做人王、宰官,做大官的,做国王的。“乃至奸偷屠贩,
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入道。决不自说我是某佛、我是某菩萨,或说我是罗汉。泄佛
密因,轻言未学。”真菩萨、真罗汉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决定他不会说出来。“如因缘
和合,必须说明真相者,说明之后,立即圆寂。”这是真的了。
  “如钱镠王有次问国师永明延寿大师言:传闻设千僧斋,必有圣者应供,果真耶?大
师答:然也。王遂办千僧斋,虚留上座,以待圣者应供。然众僧皆互相谦让,无人坐此上
座。忽来一位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的大耳和尚,大模大样的迳自坐于上座,众皆不悦。
知客师更上去抓住其耳,拉下三次。斋后,王问延寿大师:此次有圣人应供否?答曰:有
,坐上座之大耳和尚即定光佛也。王大惊讶,立即摆驾去见大耳和尚,请求开示。和尚曰
:弥陀饶舌!又曰:汝师即阿弥驼佛,你不找他,寻我何为?言讫立即圆寂。王急急赶回
寻延寿大师,刚到方丈室门前,即闻侍者向大众宣布:大师往生”。
  这个是讲出古时候的公案,钱镠王问国师,以前这些高僧大德,都是被聘请作国师的
,永明延寿是我们净宗六祖,原来参禅的,后来修净土。以前政府都会设千僧斋,就是会
供斋,请僧人吃饭。国王问延寿大师:听说设千僧斋,必定有圣人来应供,这个是真的吗
?大师回答说:然也,是真的。国王就办千僧斋,就留一个位子,就是供斋,留一个位子
要给圣贤坐的。在我们中国佛教道场,农历七月份就是供僧的一个月份,很多地方办斋僧
,都会留一个位子,还有碗筷。因为我们知道,在佛弟子当中,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在我
们这个世间。一个是大迦叶,他要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成佛,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交接给他
,他才能走。另外一个是被处罚的,好像是宾头卢颇罗堕这位尊者,我们念《弥陀经》,
天天都念到的。他是被处罚的,他跟外道比赛神通他赢了,回去给佛报告,以为佛会发一
个奖牌给他,结果被呵斥了一顿。所有的弟子可以入灭,只有他不可以入灭。不能入灭,
他要在末法时期给众生种福田,有人办斋僧,他要来应供。他来应供,他肯定不会说:我
就是释迦牟尼佛交代的那个。他肯定不会这么说,他来了你也不知道是哪一个,那是真的
;如果说他是释迦牟尼佛派来,那个肯定是假的。
  古时候就有斋僧了,国王办千僧斋,众僧大家都不好意思去坐那个大位子,坐上去就
是圣人、佛菩萨了,谁也不敢去坐。这些高僧大德,大家互相推让。忽然来了一个其貌不
扬,名不见经传,也没有人认识他,大耳朵的和尚。大概他穿的也不怎么样,穿的也不是
很耀眼的,大模大样,大家都很客气,他就不客气了,他就坐上去了,大家看了心里就很
不舒服。这些知名的高僧大德,像我们现在讲,佛协会长都不敢坐了,你是何方神圣,你
就坐上去。大家也不好意思说,但是心里很不舒服。知客师去抓他的耳朵,拉三次,他耳
朵就像橡皮筋一样,拉了都很长,拉了三次也拉不下来。因为拉了他要走动,耳朵就像橡
皮筋这样,他拉不下来。后来拉了三次拉不下来,只好让他吃了。吃饱之后,国王就问延
寿大师:今天有没有圣人来应供?他说:有。他说:哪一个?就是坐上位那个大耳朵和尚
,那个就是定光古佛。国王听到就很惊讶了,赶快,立即摆驾,要去见大耳和尚,请他开
示。大耳和尚被找到了,国王跟大家就请他开示:不认识您老人家。定光古佛、这个大耳
和尚就讲:弥陀饶舌!他说你的师父就是阿弥陀佛,他多嘴,把我的身分说出来了,你们
怎么不去找他,找我干什么?你去找他就好了,他是阿弥陀佛。讲完他就走了。这个国王
说:定光古佛走了,还有阿弥陀佛,赶快回来再找延寿大师。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侍者说:
延寿大师也往生了。这是真的,这个示现跟《楞严经》这一段对照相应,那是真的。
  所以,“这故事表示真正佛菩萨再来,说露身分之后必须立刻圆寂,现代人说完不圆
寂者”,说完又不死,“可见其心是贪图名利,明眼人应识破其真伪”,明白人应该知道
这是真是假。“又,真正证阿罗汉者,有六神通,如他心通可知吾人心念,天眼通可见远
近及障碍物后之事物,请以此二通试探之;更何况有神通尚不一定证果也。”这个也是真
话。真正证阿罗汉,自然六种神通就现前了。过去,我四十年前刚听我们净老教授讲经,
也是讲《楞严》,在台北市莲友念佛团。有一个居士,他就是说他证阿罗汉果了,一直要
我们净老教授给他印证,说他证阿罗汉果;找了好几次,他说他真的是证阿罗汉了。后来
我们净老教授就觉得很困扰,一直要他印证他证阿罗汉果。他说:我是凡夫,我怎么给你
印证?到底你是不是真的证阿罗汉果,他也不知道。后来就想到经典上佛有讲,证阿罗汉
有神通。他说:经上佛有讲,证阿罗汉都有神通,现在在街上走有多少人,你知道吗?我
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你知道吗?他说不知道。后来我们净老教授就给他讲:那你还没有证
阿罗汉果,可能你是念佛念的身心比较轻安,是这个状态,不是证果。后来他自己才明白
。他这个不是故意骗人,他这个叫误会了,误解、错认,他不是故意骗人,跟故意骗人又
不一样。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个妄语戒,下面广化老法师还有引用《正
法念处经》,打妄语堕地狱的一些段落经文,我们下一次再继续来学习。谢谢大家收看,
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