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肌少症

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1-06-07 11:14:55
在家无聊发文闲聊一下
因为前阵子文章有关于这个话题
但关于肌少症 大家认知上落差比较大
我就稍微看了一点东西
分两个部分来聊聊
1. 什么是肌少症
2. 我有没有肌少症的风险
##### 什么是肌少症 #####
首先 什么是肌少症
一般有两个比较常见的简易判断方式
1. 行走速度少于 1 m/s
2. 握力 男性少于28kg 女性少于18kg
基本上就是 因为肌肉流失
导致移动缓慢 抓握能力不足
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的状况下
被认定为肌少症
另一个需要仪器辅助量测的
是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
也就是骨骼肌除以身高的平方
男生低于 7 kg/m2
女生低于 5.7 kg/m2
就会被认为肌少症
有些inbody会帮你算好
但如果找不到单子上的SMI也可以自己算
它的算法其实很简单
inbody有一张图
标示你上下左右四个分区肌肉量
加起来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了
但电阻式量测的结果难免有误差
稍微参考即可
##### 我有没有肌少症的风险 #####
一般20-40岁的年轻人不太会有明确的肌少症
肌肉量不足也比较少严重到不良于行
但风险的确是存在的
用简单的统计数据加一点数学来看
超过50岁以后
平均来说 随着年龄增长
一年会减少1-2%的肌肉
十年下来平均会减少15%
假设我现在是一个
SMI 8 年龄低于40的男性
当下来看 我肯定是活动能力正常的
而且很高的机率是一个体重偏低的人
甚至觉得自己体态很好 非常健康
(大部分体重偏高的人 SMI不会太低)
假设我营养摄取均衡
活动量与一般人差不多
偶尔运动 但强度并不是很高
在60岁的时候
平均来说 会估计我的SMI
将落到8*0.85=6.8
也就是低于7.0的标准了
也就是说一个偏瘦的人
没有大肚腩 也没有明显肌肉
其实是暴露于一个较高的肌少症风险中
台湾统计65岁长者肌少症的比例
有数据显示4%
也有数据高达7%
我们抓个大概
平均20人大概就有一个肌少症
其实也不算太少
其实偷偷看一些板上的减肥成功文
偷偷算一下大家的SMI
蛮多人都在8以下
当然7.5也是比7还高
但SMI 7是65岁男性的最低标准
一个30岁左右的人
如果只比65岁的最低标准高一点点
也是蛮值得思考未来的吧
外型上的确是可以追求自己的审美标准
其实我也不是要说一定要维持很壮硕的体型
而是当我今天如果是一个清瘦的年轻人
除了维持现在的体态让自己开心
同时我可能也必须要小心肌肉的流失
或是当体重开始下降的时候
就必须提早开始简易的重量训练
维持住一定的肌肉
在有刻意维持的状况下
肌肉的流失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不要让自己到了65岁
就要面临一些日常生活行动的困难
只要我们有放心思在这上面
我们就不会是平均数据里面的那些平均值
我要说的大概是这样吧
我希望到60岁的时候
至少徒手深蹲还能做个十下 XD
作者: live999 (缘分这种事啊)   2021-06-07 11:44:00
推,肌少症真的是个隐形地雷
作者: a1121210 (蔗虾饺)   2021-06-07 12:29:00
我以前有1.神经病变 2.缺乏运动 3.营养不良2、3常会发生在长期卧床的人老人吃不下又不喜欢外出运动 恶性循环累积下来就会
作者: halulu (I'll be there.)   2021-06-07 13:22:00
而且老人会觉得吃肉不健康 所以就吃青菜居多蛋白质摄取少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积极)   2021-06-07 13:22:00
保持正常作息,多喝热水,就像牛一样有天生肌肉,不用担心
作者: a1121210 (蔗虾饺)   2021-06-07 13:37:00
肌少症 走路慢不稳易跌倒 几乎都是轮椅 助行器 拐杖
作者: trader79 (交易员)   2021-06-07 15:02:00
周围一堆人只在意外表 像口罩颜色却根本不在意肌少问题的影响!! 真是~~
作者: icteric (sclera)   2021-06-07 15:18:00
我之前也有 连三公斤的箱子都搬不动 而且走楼梯会跌倒
作者: nymph   2021-06-07 18:27:00
8*0.85是6.8喔请问inbody的图是看"部位别肌肉量"吗?
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1-06-07 18:43:00
对耶 6.8 我晚点修文 这只手机编辑文章都会失败inbody的部分我特地去找网络上跟我自己量过的 用有标示SMI的对照 算了几个人都是一样的 部位肌肉别 但不要加躯干 只算四肢的 然后除以身高平方 就会跟inbody给你的smi差不多 大部分差距在0.05以内 应该是标示部位肌肉别的进位之类的误差想试算的话 可以上网找inbody270的量测数据 那台是有算SMI的
作者: nymph   2021-06-07 20:39:00
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1-06-08 02:39:00
回楼上 抱歉我懒惰了 你这篇我也有看到 但这个标准太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我是随便取了一个数值 只是借此来说明这个概念 2020年也有学者说不分男女都应该是6.7之类的数字 也有人的阀值是看70岁 有人是以65岁为主 还有人认为要考虑体脂 但我觉得SMI就参考用 大方向是这样没有太深入去分析到底该怎么精确的判断 最好的标准应该还是行走速度跟握力为主 仪器的量测数据只是辅助说明 百分之几的误差对于理解这件事情其实没那么多的影响 我就没有讲得太详细 诚如文中所述 SMI参考用就好 我懒惰的地方还不只这里 例如流失肌肉的数字我也没有讲的很精确 东西方人种 男女 甚至随着年龄流失肌肉的曲线也都是稍微复杂的题目 或许没有一个一体适用的标准 为了简化说明 就暂时忽略过度复杂的数据跟争议探讨 这些细节每一项可能都是上百篇以上的论文 我有翻一些 但没有真的很详细的去研究他们 也没办法讲得太精确 大部分我都只看摘要跟结论有兴趣的其实可以用sarcopenia smi 这类的关键字 google前面几页的论文就蛮多了 我还有看到一些有趣的 但又是另一个题目去了例如 SMI跟BMI 与重大伤病手术患者在30日内存活率的关联性 结论也很妙 严重过胖的人居然存活率远高于BMI过低的人 不过这也可能跟病理因素有关 一些重大伤病在术前 症状严重的病患 体重会急速下降 所以还要看是病发前的数据还是病发后的数据 搞不好BMI低是果而不是因 但这又扯远了 XD
作者: Prokennex (终于通过了)   2021-06-08 04:56:00
哇我好像有一点耶,我腰围72cm完全没肚子,四肢很细甚至比女生还细,尤其上臂,而且没什么肌肉,但我却不瘦身高172体重72,说肌肉密度比脂肪高问题我没肌肉啊!
作者: sea130281 (都显示帐号要暱称干嘛)   2021-06-08 20:08:00
我觉得根本没那么复杂,就简单问自己一句,你的肌肉能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能,那你就没有肌少症反之则有。
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1-06-08 20:35:00
楼上的 主要是肌少症不是一个突发性的症状 而是个缓慢的过程 当你有病识感的时候 你可能已经在一个比较糟糕的状态 一个要复健非常辛苦的年龄 同时 长期肌力缺乏 对关节/软组织/韧带的伤害 也不完全可逆 这些伤害也会造成你脱离肌少症的阻碍 这是一个预防远胜于治疗的问题 还是在尚未到那一步前稍微留意比较好
作者: a1121210 (蔗虾饺)   2021-06-08 20:53:00
也是用了2年时间才从轮椅 助行器 登山杖 到可以走路爬楼梯
作者: Khadgar (Khadgar)   2021-06-09 11:30:00
个人觉得SMI和SMM的定义并不严谨注意看就可以发现SMM不是LBM,可是SMI却是用LBM算的SMI=四肢的LBM和/身高^2;可是SMM和LBM无法直接算虽然都叫骨骼肌的"mass"&"index",但两个骨骼肌意义不同
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1-06-09 17:08:00
是不严谨没错 大部分电阻式量测的数据也都是不严谨的 包含体脂率 inbody的肌肉量 其实都是非常粗糙的东西 但参考用还是可以的 也不能说没意义
作者: butterchubby (奶油肉)   2021-06-13 12:51:00
不过胖子是不是肌肉量也多啊?我SMI算出来13是正常的吗0.0
楼主: prodigal (思念的温度)   2021-06-13 14:05:00
对的 胖子的肌肉量理论上会很高 不然你连走路都有困难 120公斤体脂40%的人 有点像80公斤的壮汉 24小时背着40公斤的负重在做训练 所以一般胖子稍微控制饮食 应该会瘦很快才对 但这是理论上 也是有很多行动能力有障碍的胖子有点像ffmi一样 我们在说自然健美超过24或26就很强 前提是低体脂 这同时也是很多大力士体脂不会很低的原因 身体在长肌肉跟长脂肪的状态是相近的 除非某一边很高 不然一般会一起长 尤其是体脂越低的人 要长肉就越难避免增加一些脂肪
作者: juor2 ((-^-))   2021-06-13 20:28:00
定义错了,是中轴肌肉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