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无聊发文闲聊一下
因为前阵子文章有关于这个话题
但关于肌少症 大家认知上落差比较大
我就稍微看了一点东西
分两个部分来聊聊
1. 什么是肌少症
2. 我有没有肌少症的风险
##### 什么是肌少症 #####
首先 什么是肌少症
一般有两个比较常见的简易判断方式
1. 行走速度少于 1 m/s
2. 握力 男性少于28kg 女性少于18kg
基本上就是 因为肌肉流失
导致移动缓慢 抓握能力不足
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的状况下
被认定为肌少症
另一个需要仪器辅助量测的
是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
也就是骨骼肌除以身高的平方
男生低于 7 kg/m2
女生低于 5.7 kg/m2
就会被认为肌少症
有些inbody会帮你算好
但如果找不到单子上的SMI也可以自己算
它的算法其实很简单
inbody有一张图
标示你上下左右四个分区肌肉量
加起来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了
但电阻式量测的结果难免有误差
稍微参考即可
##### 我有没有肌少症的风险 #####
一般20-40岁的年轻人不太会有明确的肌少症
肌肉量不足也比较少严重到不良于行
但风险的确是存在的
用简单的统计数据加一点数学来看
超过50岁以后
平均来说 随着年龄增长
一年会减少1-2%的肌肉
十年下来平均会减少15%
假设我现在是一个
SMI 8 年龄低于40的男性
当下来看 我肯定是活动能力正常的
而且很高的机率是一个体重偏低的人
甚至觉得自己体态很好 非常健康
(大部分体重偏高的人 SMI不会太低)
假设我营养摄取均衡
活动量与一般人差不多
偶尔运动 但强度并不是很高
在60岁的时候
平均来说 会估计我的SMI
将落到8*0.85=6.8
也就是低于7.0的标准了
也就是说一个偏瘦的人
没有大肚腩 也没有明显肌肉
其实是暴露于一个较高的肌少症风险中
台湾统计65岁长者肌少症的比例
有数据显示4%
也有数据高达7%
我们抓个大概
平均20人大概就有一个肌少症
其实也不算太少
其实偷偷看一些板上的减肥成功文
偷偷算一下大家的SMI
蛮多人都在8以下
当然7.5也是比7还高
但SMI 7是65岁男性的最低标准
一个30岁左右的人
如果只比65岁的最低标准高一点点
也是蛮值得思考未来的吧
外型上的确是可以追求自己的审美标准
其实我也不是要说一定要维持很壮硕的体型
而是当我今天如果是一个清瘦的年轻人
除了维持现在的体态让自己开心
同时我可能也必须要小心肌肉的流失
或是当体重开始下降的时候
就必须提早开始简易的重量训练
维持住一定的肌肉
在有刻意维持的状况下
肌肉的流失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不要让自己到了65岁
就要面临一些日常生活行动的困难
只要我们有放心思在这上面
我们就不会是平均数据里面的那些平均值
我要说的大概是这样吧
我希望到60岁的时候
至少徒手深蹲还能做个十下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