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孟子》心得2.5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6-04-04 22:20:58
孟子2.5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
:“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
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
,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
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
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
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
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
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心得2.5本章重点为“理欲合一”,或如南宋儒者胡宏(五峰先生)
所说:“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孟子对食色等欲望的态度,既不是
一味压抑,也不是放纵,而是疏导欲望,让它对人生、社会有正面的
贡献。欲望是中性的,同样是欲望,合乎天理则得其正,违逆天理则
败德亡身,故问题不在欲望本身,而在欲望是否合理。合理的欲望不
仅不必消灭,甚至是值得鼓励的。
齐王就“是否拆除明堂”一事请教孟子。明堂是天子之堂,天子巡狩
时用来朝会诸侯的殿堂。孟子认为明堂不仅不必拆除,还应该体察王
者在此推行政令的用心所在。以周文王为例,其所作所为都是本于爱
民之心,不为自己着想,故对各行各业之人都有所照顾,如耕者(农
民)、仕者(知识份子)、关市(商人)、泽梁(渔民)等,让人民
维持基本生计。甚至对罪人(罪犯)也宽大处置,罪不及妻儿。文王
又特别注意关怀弱势,对于因家庭破碎而流离失所的人,必定列为优
先援助的对象。凡此都是文王仁心的流露,周朝之所以得民心乃至统
一天下,便是由文王奠定基础。
齐王听了孟子的建议非常感动,但孟子劝他实行仁政时,齐王却又退
缩了。齐王认为自己的物质欲望太强烈,无论是与别国竞争,还是追
求吃喝玩乐等享受,都需要大量金钱。孟子并没有直接否定齐王的欲
望,而是请齐王换个角度思考,从更宽广的观点来看。孟子举公刘为
例,王者肩负著照顾全国人民的重任,如果人民都生活富裕,政府自
然有充足的税收,如《论语‧颜渊》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又何必担心税收不足以供应王室所需呢?齐王又坦承自己有贪恋女色
的毛病,恐怕会因为沈湎于温柔乡而耽误政事。孟子的回答也类似,
举古公亶父为例,认为好色并不是错误,但在好色时也要想到:天下
有许多旷男怨女还找不到合适的配偶,故应该营造一个良善的环境,
让人民在其中能够安居乐业、相亲相爱,人人皆能享受家庭之乐。
由上述讨论可知,孟子不主张禁欲,他反对的是“只想到自己”的私
欲,并不是反对欲望本身。君子与小人同样有好货、好色等欲望,只
是君子在欲望之上,还有能明辨是非的道德良知,能够对欲望做合理
的调节,以维持人我的和谐。小人则不免过度膨胀自己的欲望而伤害
别人。且无论是物质(货)或身体(色),对道德实践来说都是必要
的,虽然物质或身体要靠精神或心灵来指引方向,但精神或心灵也要
靠物质或身体为凭借才能落实。一味压抑欲望的后果,不是引发反弹
而放纵得更厉害,就是如同槁木死灰、消极厌世,皆无法解决问题。
孟子的学问虽然以天理良知为本,但也是顺应人情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