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正邪之间的阳明学/龚鹏程

楼主: pushking (推王)   2016-02-21 17:57: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08ed0102w1wf.html
阳明学越来越热!但喜欢谈阳明的人,多是矮人看场,不知实况。应朋友之邀,写此短文
,略示津梁。
正邪之间的阳明学
龚鹏程
阳明学在历史上基本处于非主流地位,更多时候且被视为异端邪说。
阳明卒于嘉靖七年十一月。嘉靖八年二月,廷议论其功过,就多所抨击,皇帝本人更认为

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
说,皆其倡导。至于宸濠之变,与伍文定移檄举兵,仗义讨贼,元恶就擒,功固可录;但
兵无节制,奏捷夸张。近日掩袭寨夷,恩威倒置。所封伯爵,本当追夺,但系先朝信令,
姑与终身。其殁后卹典,俱不准给。都察院仍榜谕天下,敢有踵袭邪说,果于非圣者,重
治不饶。
对其学术与事功两皆否定,只差没追夺其爵位而已,身后卹典也竟都给免了。
到穆宗即位后,情况才渐改观。大学士徐锴当政,他笃信阳明学,朝臣风向始渐转变。隆
庆元年,诏王守仁赠新建伯,谥文成。可说已恢复了名誉,评价也不同了:
爰从弱冠,屹为宇宙人豪;甫拜省郎,独奋乾坤正论。身濒危而志愈壮,道处困而造弥深
。绍尧、孔之心传,微言式阐。倡周、程之道术,来学攸宗。……闽、粤之箐巢尽扫,而
擒纵如神;东南之黎庶举安,而文武足宪。爰及逆藩称乱,尤资杖钺渊谋。旋凯奏功,速
于吴、楚之三月;出奇决胜,迈彼淮、蔡之中宵。是嘉社稷之伟勋,申盟带砺之异数。既
复抚夷两广,旋致格苗七旬。
这时,对其学术与事功均已正面肯定,关键则在“绍尧孔之心传、倡周程之道术。”
因为阳明之所以被批评为“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即在于他的学说被认为是不合于程朱
。这是阳明学生死荣枯的关键,所以终阳明一生,都在极力表白他与朱子之不同只是表面
的,朱子真正的意见其实也与他无异。他编《朱子晚年定论》之类作为即是如此。但王学
流衍四方,门弟子论说,为了彰显师说之优长及独创性,声口就未必如阳明这般谨慎,因
而颇引起笃守程朱者之恶感,谓阳明“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现在要替他洗
刷,则必定要强调阳明是周敦颐程伊川的继承者。
换言之,此时虽已平反,但对阳明学并没能肯定,肯定的只是他不悖于先儒而已。
而这种肯定,虽然发自皇帝的诏诰,士林持论,却仍多异议,反对者仍居主流。
明显的事证,是王阳明有没有资格入祀孔庙。王门后学耿定向上疏请让阳明从祀,礼部的
回答就是“世代稍近,恐众论不一”,不同意。吏部右侍郎郑世威更冲著诏诰来表示反对
,《闽书》记载他说:
王守仁,治世之能臣也。谓其绍周、程而宗孔、孟,则平生庸德之行有不足矣!且其率天
下径趋直行,使圣门讲学明理之功屏弃不用,将有毫厘差而千里失者。与守仁同时讲学者
,泰和罗钦顺、惠安张岳,世称贤大夫,两尝指击其谬,守仁辩不能绌。盖守仁以名胜,
钦顺、岳以实胜,实之与名,相去远矣!
对阳明之事功,他还能表示佩服;但论及学术,特别是能否绍继孔孟周程,他却大不以诏
诰为然。
当时之气氛如此,逼得王门后学宋仪望特地写了一篇<阳明先生从祀或问>来辩护。其主要
论点有三:一是追溯孔门圣人之学乃是“心学”,而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即是圣人
之学。其“致良知说”不仅是孔门传授心法,亦是《大学》的本旨。二是说阳明的学术脉
络是直接宋儒周敦颐与程颢而来,而与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和陈献章两人不同。三是
针对时人非议阳明事功(平宸濠)与人品(贪财好色),提出辩护。
三点其实只是一点,因为对阳明人品之批评,正是不信其学真是圣人之学。故由其辩护,
即可见当时对阳明学之基本看法。而此种看法,也正是嗣后把阳明学称为“伪学”,严厉
打击并禁止之的基础或先声。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政府的禁毁书院行动。
嘉靖十六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批评湛若水“倡其邪说,广收无赖,私创书院”,皇帝下令
罢各处私创书院。次年,又下令“申毁天下书院”。这两次,都是因为讨厌王阳明湛若水
之学而发,可以想见当时之气氛。
到万历年间,张居正执政,他是徐锴的学生,但最讨厌王门后学之聚众讲学,故痛下辣手
,严禁书院,而目标则在禁止阳明学术之流传。
天启五年魏忠贤之禁毁书院,目标才改为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成立于万历三十二年,以高攀龙、顾宪成为首,而两君便均不以阳明为然。虽然
我们后来的人看,会觉得他们也有受阳明影响之处,或某些地方其实也与阳明之见解无异
(如黄宗羲就说过:高氏之格物,本无可诤,特欲自别于阳明,反觉多所扞格耳)。可是
,本没太大不同而偏要与之立异,或为了故意立异,而造出一些有问题的主张,岂不正代
表著一种态度?
高攀龙曾编过一部《崇正编》。看题目就可知他意在反拨当时邪伪不正之学风,而此种歪
风指谁,却也不难了解。顾宪成友人陈建就更写了一部《学蔀通辨》,大张旗鼓地来批判
阳明学了。
该书的序文,便是顾宪成写的。《四库提要》对该书有个简要的介绍:
明陈建撰。大旨以佛与陆、王为学之三蔀,分前编、后编、续编、终编。每编又自分上、
中、下,而采取《朱子文集》《语类》《年谱》诸书以辨之。前有嘉靖戊申自序云:专明
一实,以抉三蔀。前编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后编明象山阳儒阴释之实,续编明佛学近似
惑人之实,而以圣贤正学不可妄议之实终焉。
它明建旗鼓来反对阳明学,且认为阳明之学近禅。此书后来虽不见得多么流行,但此说在
明末清初实际上即居正宗地位,代表了反阳明的人极普遍的看法。当时认为阳明就已是禅
,阳明后学,如泰州、李卓吾等则为狂禅。
因此清初熊赐履有一本《学统》,就很可与《学蔀通辨》合看,共同见证着明末清初的学
术界氛围。《学统》卷帙多达五十六卷,将荀子、扬雄、陆九渊、陈白沙、王阳明都列入
杂统;把老子、庄子、墨子、告子、释氏列为异端,竭力攻击之。
日本的情况,其实也类似。德川家康幕府时期,朱子学才是正宗。中期以后,出现了二股
挑战朱子学权威的思潮:一是古学派,认为应该上溯于古代,例如先秦儒学去求真解;二
是阳明学。
阳明学之奠基者为中江藤树(万历36年——顺治5年),主要是受阳明弟子王龙溪之影响
,但其效仅止于民间讲学。其弟子熊泽蕃山(万历47年——康熙30年)本来得到冈山藩藩
主的支持,推动阳明学,但不见容于当时学界,辞官返乡隐居。后又去京都讲学,而又被
驱逐出京,终乃被幽禁于神户太山寺。
这就可见当时思潮之大势,阳明学并未获得发展。机缘之再至,是江户以后。那时西方思
潮进入日本,开始有了所谓的“兰学”(来自荷兰的学问);又有了标榜民族文化自主性
的“国学”。兰学瞩目西方,国学反对只由中国传统来谈学问,欲建立日本民族国教神道
歌谣之学。它们都对朱子学权威冲击甚大,阳明学这才有了再燃焰之希望。
其间过渡,关键人物是佐藤一斋(乾隆37年——1859年)。他得了机会担任幕府最高学府
昌平黉的儒官,致力教学,据说门下有弟子三千。而其学便有许多人形容为“阳朱阴王”
,事实上则是折衷朱王。若非如此,阳明学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佐藤一斋门人众多,如山田裕、佐久间象山、安积良斋等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学乃渐流行

象山门人有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松阴门下又有伊藤博文等名人,阳明学之势乃益旺。
但整体说来,与政治势力是相挟而长的。说得好听点,则可说阳明学这拨人较重知行合一
,故有行动力。若光凭在书斋里做学问,或个人做道德修持,他们是比不上古学或朱子学
派的。
韩国方面,阳明更属非主流,主流仍是朱子学。阳明学虽有江华岛诸贤,如郑齐斗等阐发
之,声势仍不敌朱子远甚。我另有专文论郑齐斗,对此有些说明,可参看,此处就不赘述
了。
综观阳明学之历史处境和它曾遭受的批评,便可知近世阳明学之勃兴实是特殊时代因缘使
致,未必便是阳明学本身就优于其他儒学流派。
今之讲阳明者首先应避免的,就是把阳明学高大化、正面化,然后将其敌对面妖魔化,以
此强调阳明学促进了晚明的资本主义萌芽、打破了程朱之封建礼教、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
和中国之现代化等等。这其实只是把历史上被异端化、杂统化的阳明学地位翻过来说,且
倚时政势力为胜,非论理之态度。
何况,程朱就是封建礼教、就窒锢人性?这是大批判之口吻,岂知理实乎?连宋明理学之
基本知识都没有呢!阳明一生不敢说他要打倒程朱,只说他与朱子毕竟是相同的。
他与朱子到底同不同呢?当然大方向大原则都同,不同只在于对《大学》一些字句的解释
不一样,在格物致知的工夫层面不同。可是他主持过朱熹的白鹿洞书院,编过《朱子晚年
定论》,效法朱子定家礼、推广朱子的乡约……。他与朱子之同,实远大于异。看不到这
一点,根本就不能入阳明学之门。可惜现在讲阳明,仍是喊口号、贴标签式的,距问学之
门槛还太远了。
其次,阳明独到之处,如致良知之工夫简易直截;如突显主体,言心外无理,天理即在本
心良知中,当然都很精采,可是它有没有流弊呢?有的!那些批评阳明的人,看到的,就
是阳明学说本身存在着的可能之弊,以及阳明后学确已发生的毛病。
其实,阳明学内部存在一些问题,明清那些反对阳明的人固然多所评说,阳明后学更是洞
若观火。所以阳明后学之间才会纷然争哄,歧为许多系统。
大端分判,一般说阳明学可分三系: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和泰州。但浙中钱德洪、王龙溪
便自不同,江右罗念庵、聂双江、王塘南等亦各不同,更不用说耿天台周海门这些人了。
后来之刘蕺山、黄宗羲,你可以说他们发展了王学,却也可以说他们在修正王学可能之流
弊。
而王学之所以最终并不能取代朱子学,朱子学仍是明清的主流正宗,正与阳明学毕竟易生
流弊有关。这也是今日喜好阳明学的人所不能不知道的,因为你所理解的阳明学,可能,
甚至恰好就是问题或毛病最多的那一种。
亦正因为如此,故传承阳明学固然可能如日本明治维新诸贤那样知行合一,颇著事功;同
样也可能如清初颜习斋所批评的一些阳明学者那般昏惰无能,徒事静摄而毫无行动力;更
可能如狂禅一般,佚荡自肆,妄情自是。五十年代以来宣传晚明王学打破了封建礼教、促
进了资本主义萌芽、肯定情欲、推动了情色小说和淫艳戏曲之流行等,即属于这一种,谬
种流传,其弊不可胜言。
现在,你如果喜欢阳明学、愿学阳明,那很好,当恭喜你已知问学,已知儒门工夫之可贵
。但在学此一路学问时,我这一番泼冷水的话,你也不能不先冷静听听。
若想避免失误,对晚明阳明学之流衍和整体学术环境有点正确地掌握,则可读我的《晚明
思潮》。其他的,嘿嘿,就先缓缓吧!
作者: salami (史莱姆)   2016-02-22 00:27:00
这篇根本胡扯吧...用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说朱王相同我没记错的话 朱子晚年定论 其实和朱子说法有差异反而比较像朱子早年的说法倒不如说 是王借由朱子的抬头 来讲自己想讲的内容总之 两者的理论核心有根本上的矛盾 不可能结合的上次遇到某个说法 抓了个宋元学案 硬要说陆九渊是程门之后然后再说陆九渊没有得到程门的真传 所以陆的理论也不过尔我觉得这类说法 根本就没仔细去搞懂理论核心是啥抓个没搞懂的古人作证 打蛇随棍上 最后天差地远对于陆王而言 他们是上承孔孟的 甚至没孔孟也无所谓孔孟也只是圣贤之一 只要知本知心 人人可为圣贤 人人可注六经 陆王谁会把程门传统或朱子说法看眼里呢?硬要把对门学派 说成自己徒子徒孙 而且是学歪了的徒孙就像佛教道教硬要把对方的天王尊者纳入己方 然后狂贬一样如果身为现代人 还不能客观的个别认识古人思想体系自称儒家就当成儒家 说他是程门徒孙就信是徒孙 那也太盲目讨论思想史 "却只引史 半点思想也无" 会有多少可信度呢?
作者: texure (天晚欲迎风)   2016-02-29 13:43:00
心得同上。附加此文问题之一:以时人之是非为是非问题之二:每种学说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若干蔽病,此文强化阳明后学的蔽病,没有公允地视朱子学蔽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