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说神易》书稿‧〈德辞无咎章二十〉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5-11-22 13:57:18
 《系说神易》书稿‧〈德辞无咎章二十〉  东岐明
  ─────────────────────────────────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
  ─────────────────────────────────
  易理表述使用之卦爻符号体系,传说创于伏羲。乾坤名词,商朝即已存在,孔子《
礼记‧礼运》有谓‘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然而易
经思想乃是周文王创于商朝末年,随后周朝藉以取代商朝统领天下,彰显周德日新又新
以开创时代,故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周文王之创作易经,乃
在商朝末年触犯帝纣,而受囚禁于羑里之危疑患难时期,故曰‘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辞说彰显忧患危惧之虑,故曰‘是故其辞危’。
  ──────────────────────────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
  处世虑及危险,致使行事平安,故曰‘危者使平’;处世思为安易,致使行事危倾
,故曰‘易者使倾’;此类处世之道乃是极大涵摄一切人世事物趋势,故曰‘其道甚大
,百物不废’。行事自始至终,皆为戒惧谨慎,要在无所过咎,即是易经用以行事之道
,故曰‘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
 
  干在心神觉知之于主体作用,乃是人间事业之至极刚健作用,故曰‘夫干,天下之
至健也’;其德行应用乃是恒常于感应事机发生,以察知事态危险,故曰‘德行恒易以
知险’。坤在思虑观念之以作用客体,乃是人间事业之至极柔顺作用,故曰‘夫坤,天
下之至顺也’;其德行应用乃是恒常于简化事态,以识知事务困阻,故曰‘德行恒简以
知阻’。恒易知险,恒简知阻;乃能说动众心,故曰‘能说诸心’;乃能研讨众掌权者
之思虑谋略,故曰‘能研诸侯之虑’;以而判定人间事务之吉凶祸福,故曰‘定天下之
吉凶’;以而成就人间事务之趋吉避凶,故曰‘成天下之亹亹者’。
  ──────────────────────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
  易简得理;以而变化应对事务之言说行为,故曰‘是故变化云为’;以使事态趋吉
,以致事机有祥,故曰‘吉事有祥’;以抽象事理而识知器用,故曰‘象事知器’;以
觉观事道而察知未来,故曰‘占事知来’。得理成位;圣人顺应时空环境之设定位势,
成就德业事能,故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智识思虑谋划,心神灵感谋察,故曰‘
人谋鬼谋’;民众共同参与德业事能,故曰‘百姓与能’。
  《老子》有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
心’。《关尹子‧三极》有谓‘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
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贤人趋上而不见下,
众人趋下而不见上;圣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圣人以有言有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
;未尝言未尝为未尝思者,所以异乎人’。《庄子‧天运》有谓‘圣也者,达于情而遂
于命也’。
  ────────────────────────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
  八卦体系范式,乃以抽象观念示告,故曰‘八卦以象告’;爻彖辞义阐示,乃以人
情世故言谕,故曰‘爻彖以情言’;爻位相杂居存以阳刚阴柔之意义象征,对应世事变
化之刚健主动与柔顺静从,而可示见吉凶,故曰‘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
  世事变动,易道乃以利害而言,故曰‘变动以利言’;吉凶祸福,易道乃以情实而
异,故曰‘吉凶以情迁’。喜爱贪求与厌恶嗔斥之相对攻心,乃有吉凶区别之发生,故
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彼他事与近此自事之相对取比,乃有懊悔犹疑之发生,故
曰‘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心志情实与人为现实之相对感受,乃有利害得失之发生,故
曰‘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
  凡是相互感应之人情世故,亲近共事而不相融洽契合,乃有凶险,故曰‘凡易之情
,近而不相得则凶’;甚或引致伤害,造成懊悔及怀疑,故曰‘或害之,悔且吝’。
  ─────────────────────────────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
  将要背叛之人,言辞惭愧羞怯,故曰‘将叛者,其辞惭’。心中怀疑之人,言辞琐
碎矛盾,故曰‘中心疑者,其辞枝’。吉祥安德之人,言辞寡少简约,故曰‘吉人之辞
寡’。躁动不安之人,言辞繁多囉嗦,故曰‘躁人之辞多’。诬陷善良之人,言辞游移
不定,故曰‘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守信约之人,言辞屈抑委曲,故曰‘失其守者,
其辞屈’。
  然而人情世故,岂是言辞往来所能完全洞察;故而乃有捭阖反应,以能钓语合事。
自心不诚,无以自知;自知不明,无以知人;不知人情,何以应世;故而御世善妙,必
然本于道德修持,乃能明察利害得失。人情善恶之正邪发露,意念触动,眼神藏机,故
而《孟子‧离娄上》有谓‘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论语》终句,孔子《论语‧尧曰》有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