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语》札记 (08) 泰伯篇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4-05-18 13:03:00
论语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
焉。”
札记8.1周太王有泰伯、仲雍、季历三子,因为季历之子昌(文王)
贤能,太王希望以季历为继承人,然后传位给昌,推翻商朝。泰伯与
仲雍便托辞到南方采药,在吴地断发文身。泰伯大公无私,无论天下
归于商或周,都毫无富贵功名之念,故能及早布局、谦让于无形,兼
顾孝顺父亲、友爱兄弟、效忠商朝等德行。
论语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
而无礼则绞。”
札记8.2葸是畏惧,绞是急切。礼包括一切人文秩序。当仁心贯注在
礼中时,礼就成为善结构,可用来衡量、规范自己。修己之恭、治人
之慎属内向,言语之直、行动之勇属外向,四者皆是良善的气质,但
如果少了客观的贞定,便有过与不及之弊。我们应调养自己的气质,
使之成为仁与礼的接通点,达成整体和谐。
论语8.3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札记8.3君子指在上位者,兴是感发,偷是刻薄。古代将亲情与政治
结合,并以前者节制后者。执政者对亲人厚道、不遗弃老友,人民自
然会向善,无须动用赏罚。现代政治为独立领域,依照法律规范,与
亲情、友情关连较远。但领导者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行事风格对社会
仍有一定影响力,宜时时警惕,以身作则。
论语8.4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
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札记8.4儒家是身心合一的学问。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不只是爱护形躯,而是以身体为行道的凭借,身体的整
全就象征德行的圆满。诗句为曾子修行的心法,人生处处是陷阱,一
念觉即成君子,一念迷即成禽兽,故随时要诚意正心、戒慎恐惧,以
保持品格纯洁,可见曾子道德意识之恳切。
论语8.5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札记8.5君子指在上位者。政治领袖可以征服群众,却未必能战胜自
己。曾子临死传授最精华的“修身”之学,本质上比政治高一层次而
为政治之本。具体事务(笾豆)则不烦详论,交给专家(有司)即可
。容、颜、辞属静态,貌、色、气属动态,内心有道方能动静一如、
发而中节。修身是以身体来体现精神价值。
论语8.6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札记8.6前两句指知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即使有学问,也应虚心向人请教。“有若无,实若虚”指修养,时
常省察行为与心态上的缺失,以免自我感觉良好。“犯而不校”指待
人,被冒犯也不计较,宽大而心平气和。“吾友”指颜回,此工夫偏
于克己而未必复礼,但可做为德行基本功。
论语8.7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
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札记8.7“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指旧君过世后,负起辅佐幼君
、治理国政的重任。儒家是道德实践之学,除了立定志向、充实自我
外,还要通过现实的考验。辅政大臣不仅要阻止野心家夺权,还要预
防外敌趁机入侵;更要自我警惕,不因掌权而腐化。国家有难时还能
够保持节操,便可证明自己有君子的修养。
论语8.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札记8.8中庸说:“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
。”弘是广大,毅是坚守。仁者推己及人,其心通贯天地万物,故宽
弘。仁者无论遭遇何种变故,其心都安住于仁而不动摇,故刚毅。心
胸宽广,故能承载一切;专心致志,故无片刻放失。弘毅的工夫便是
全心全意为实现仁而牺牲奉献,至死不渝。
论语8.9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札记8.9本章可看成人生修养的三阶段,船山认为三者皆是连通理想
与现实。“兴于诗”是借由文学艺术营造的意境唤醒实践的热情,使
人明白道理发自内心而非教条。“立于礼”是在事上做种种设计规划
,使热情以恰当的分寸落实呈现,不致挂空或流荡。“成于乐”是习
礼已达化境,顺内心的节奏而无丝毫勉强。
论语8.10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札记8.10本章历来有争议,有人认为孔子主张愚民,有人则改变断句
以符合现代民主观念。回归历史情境,我想本章只是在描述客观事实
,古代人民大多不识字,很难明白孔子的道理。应该因材施教,先提
倡具体的行为规范。但依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人民也不是注定愚贱
,起码现代能接受道理的人会多一点吧!
论语8.11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札记8.11乱的起源在心急,无法心平气和地看待事情。“心急”在庶
民与士人身上的表现又不同。庶民未自觉做心性修养,多从功利角度
出发。如果又鼓动其勇气,恐怕会为了财货而烧杀抢夺。士人虽有自
觉而明白善恶,但如果拿这标准强迫别人遵守,亦会引发激烈斗争。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透过沟通凝聚共识。
论语8.12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札记8.12周公制礼作乐,有安邦定国之才。但如果有骄傲、吝啬两种
毛病,他的才华也没有价值。就个人来说,人之所以会骄傲、吝啬,
是欠缺无条件的自信,将自我价值建立在打倒别人或防卫自己上。就
群体来说,骄傲必引来他人群起攻之,吝啬使才华无法被他人善用。
骄吝不仅败坏个人修养,也会斲丧才华。
论语8.13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札记8.1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故即使位至卿
相亦不动心。道义出自人的本性,不受外在条件决定。无论是否出仕
、获得俸禄(谷),对道义的持守至死也不改变。将道义当成谋生工
具,求学三年不受重用就灰心失望,只是浮躁浅薄的表现罢了。一定
要达到超功利的境界,才足以承担大任。
论语8.1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
,耻也。”
札记8.14前两句是内圣工夫。船山非常强调“笃信”,以之为学、守
、善道的基础。笃信是持守天理良心,遇到任何挑战都不动摇,将内
在的真诚充分开发出来。但又不能刚愎自用,要以广泛学习来检验。
后十句是外王工夫,出处进退要审时度势。个人的力量有限,对国家
有贡献才积极出仕,尸位素餐则是耻辱。
论语8.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札记8.15本章大家耳熟能详,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考虑自己或小团体的
事即可,不必关心别人或大团体?如此理解恐怕是断章取义。因为“
仁”就是关怀所有人,只是落实到组织结构上,各人只能尽棉薄之力
罢了。士人一方面要胸怀天下,将个人的责任整合到群体中;另一方
面要尽力完成分内之事,以树立专业性。
论语8.16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札记8.16师挚是鲁国的乐师,关雎是诗经首章,乱是收尾,洋洋是充
满的样子。古诗皆可入乐歌唱。诗歌的功能在调理人的性情,体会中
正和平的气象,以涵养德性。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道德秩
序即宇宙秩序,在礼乐教化下,人与人、人与万物可达成整体和谐。
礼乐又要由贤者来推行,才能曲尽其妙。
论语8.17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札记8.17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爽,无知而不忠厚,无能而不守信,
这种人我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一般人有优点必有缺点,即使有狂妄
、无知、无能等缺点,但只要保有直爽、忠厚、守信等优点,仍可善
加教导以成德、利用以成材。如果性格有偏差,又丧失了内在的真诚
质朴,只会日趋下流,连孔子也没办法。
论语8.18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札记8.18孔子说:“学习要像赶不上什么,赶上了还担心会失去。”
学问分为道德与知识两种,而以前者为主。无论是透过经典或生活经
验的启迪,每个人偶尔都会良心发现,但生活中处处有诱惑,不努力
持守就会分心。学问无穷无尽,我们应积极面对修养与学习,一天有
一天的功课,不可拖到明天或骄傲自满。
论语8.19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札记8.19巍巍是高大的样子。“不与”是不相关,说明舜、禹不因担
任天子而乐。儒道两家都以“无为而治”为理想,就内圣来说,圣王
能无欲无求,如孟子说舜无论饭糗茹草或锦衣玉食,都安于道而不动
心。就外王来说,天子只是代天牧民、选拔贤才,政事由百官分层负
责,天下太平功劳是大家的而不必自夸。
论语8.20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札记8.20巍巍是高大,荡荡是广远,焕是光明。天是形而上的道德原
理,具有创生万物的妙用。天的伟大只有尧能效法而完全体现,尧身
为君主,天下百姓乃至千秋万世都在尧的涵育德化下各遂其生、各尽
其伦,无法以某项优点去概括。尧统合了道德、政治(成功)与礼乐
教化(文章),为华夏民族的最高典范。
论语8.21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
:“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札记8.21乱臣即治臣。周朝的建立可谓德才兼备。就才来说,贤君真
正信任的不是普通人才,而是拨乱反正的大才。这种才很难找到,舜
之后只有武王较多。但一旦获得,即使只有几个人也能奔驰天下。就
德来说,文王虽然获得大多数人拥戴,但基于人道考量,仍不忍心发
动战争。可见明君应以修德尚贤为要务。
论语8.22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
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札记8.22“间然”是可批评处。黻冕是祭服。沟洫是田间水道,用来
划分土地及灌溉。本章的主旨是舍己为人,禹深刻明白君主的职责在
服务众人,而非追求权势或享乐,故在食衣住行上尽量简约俭朴,让
自己清心寡欲,才能集中心力改善人民的精神(宗教)与物质(政治
)生活。牺牲奉献是领导者的必要条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