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当代新儒家批评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3-06 10:08:45
※ 引述《texure (八风吹不动)》之铭言:
: ※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 哲研教书的老师)也发现问题了,两年前我到成大中文系参加“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
: : 研讨会的大会上,洪汉鼎提出了要以诠释学做工具重新诠释中国经典,让经学开展到当代
: : 社会,以便中国经典持续发挥影响力之类的(一个文化的核心在其经典,经典的诠释和发
: : 展足以代表该文化的精神),这一听就我认为做法很糟糕,没思考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可
: : 共量性,还有世界各国大都是以欧美文化的产物运作的结果,没能力也没意愿回应西方文
: : 化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对西方文化核心不够了解,这作法只是清末自强运动一路到中体西
: : 用的翻版而已注定失败。
: 我觉得你误会洪汉鼎先生的本意了。诠释学虽然起自于西方,但是他的意思并不是硬套
: 上去来诠释中国经典的,诠释学本身有其理论系统,然而它更强调人作为诠释者如何
: 参与的过程,诠释者有其视域,这个视域是作为诠释的起点。所谓的工具,是使理论为
: 我所用(这跟清末“中体西用”的时空背景和方式有大大的差别),以符合我目前使用的
: 状况,譬如我可以在西式的厨房,用西式的器具煮中式餐点,即使味道仍然有别于传统
: 炊煮工具煮出来的食物,但是重点是煮出来的中式口味既保留中式风格,口味也被当代
: 人所接受。一个好的经典诠释者就是透过转译过程,用当代的语言释放经典的原义,豁
: 显经典的价值。而且,素朴简单的类型化区分,只能做为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初步理解,
: 若要再深入,这简单的类型区分是不够的,很明显你的立场一直停留在这样的阶段。
: 一直以固守不变的立场强调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的论述强而有力,看起来热闹无比,
: 实则炒冷饭居多,就怕饭粒最后更难以下咽,我很好奇的是,k大最后炒来炒去,会不
: 会去吃那一口硬到不行的饭?我觉得理解中西差异,要以中西如何对话互动为前提,
: 这不是看前人如何论就跟着论,而是自己打算怎么论、怎么发展、怎么实践的问题。
: k兄的问题是以局外人自居,然而,k兄在所服膺的西哲领域当中,又何曾是参与西哲
: 发展的局内人?不过是个西哲知识的介绍人罢了。当然研究中哲的也很多只是介绍性
: 质,但是我们既然是中国文化圈的人,对于参与中国文化与中哲的发展,比起西哲不是
: 更有发展的机会吗?(我也很佩服研究西哲的人,知识的美好本就超越种族文化的藩篱
: 。只是对这过度强调中西哲差异的论点实在烦了。)
附带一提
诠释学有分为两脉,
一脉是如何回到原典,把原典真正意思诠释出来
好比狄尔泰之类的
另一脉则是认为要回到原典根本不可能,会经过时间而产生不同的诠释之类的问题
好比一部几千年以来的文学经典,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这部经典真假问题,
而是之后的人怎么看他的问题
好比高达美之类的,台湾引进的诠释学多半是这类
诠释学有三个起源,圣经,文学,法律
但一般都以圣经来谈,教改后新教为了了解圣经真正要表达的含意而发展出来的技术
之后被引入存有论的讨论才变成哲学的一脉
所以诠释学也可以是当作技术使用,最早就是一种技术
你指的诠释学是指第二种,高达美那种,但诠释学能不能只是单纯的技术呢? 是可以的
PS: 洪汉鼎老师实际要怎做我没很清楚,我这里只是点出诠释学的脉络
你这篇提的是文化交互主体性的问题对吧?
回到这篇主题,一堆人谈论文化交互主体性,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后现代批判现代性,
去主体中心化,多元单子论等等...但都忘了一件事,那些理论有其历史脉络和社会背景
那些东西是从西方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产生的,
西方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想要突破既有的框架,
或是有感于遇到瓶颈,亦或者是针对问题的根源做批判,还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和讨论点
所以主干并没有改变,好比从西方中心主义改成吸收其他文化元素做枝叶这样而已
但非西方文化遇到西方文化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 确立自己的立基点
自己是谁? 要站在什么位置上?
接着才是讨论如何引入西方文化的其他元素
但这个立基点很容易受到质疑,或是根本就不恰当
而且这个立基点都还是要从西方的角度回过头来观看到底恰不恰当到底稳不稳
之后会演变成逼不得以西方文化为主干,自己文化为枝叶的相关问题
当代新儒家和抱持传统中华文化的知识分子就是没认清楚文化的主从问题,
导致和社会脱钩,不要说让社会更进步,就连自己的饭碗都快保不住了
PS: 一堆台湾学者直接把后现代的相关理论套入台湾,批判现代性,并替中国文化开脱
这是有问题的,台湾依然还没进入脉络,不说现代性,连启蒙的阶段都没
用后现代的东西硬套? 这明显的就是以西方理论乱套,而没考虑台湾现实状况
: 我不明白你为何会以“文化之间的不可共量”来认为这是个糟糕的做法。即便是科学理
: 论,孔恩也主张“局部的不可共量性”是造成科学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科学理
: 论之间因为执著在“不可共量性”,那科学还有什么相承发展突破的空间?文化也是,
: 有其区别也有可讨论沟通的地方,你就钉死在“不可共量性”之处,之后的理解和说法
: 完全是有问题的。
: 现在有很多人将西方的理论硬套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上,这明显有问题。但是,阁下不能
: 把这问题与洪汉鼎的经典诠释相提并论,我不以为他的论点层次有那么低。
另外值得一谈的是,居住在台湾的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体性?
为什么不能开展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和哲学思想
而要附属于中国的框架底下?
谈论一堆中国哲学,就算汉人价值观受到历史影响好了,受多少影响?
好比宋明理学,到南明快结束时,台湾都还不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对吧?
为什么要帮中国保存他们的文化呢? 等到中国开始重视了再回头卖给他们?
这逻辑是不是有问题? 为什么不是从当下的生活出发,回到精神(应该要怎么生活)
的问题上呢?
ps: 我认为中国哲学这东西在台湾对台湾本身也是一种文化霸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