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推 ckr:流行文化本是浅碟 八卦节目与八卦媒体也确实是低级趣味 12/06 01:26
: 推 ckr:满世界竞捧Jobs 真正伟大如C语言发明者则少人闻问 12/06 01:27
: 推 ckr:全球资本化以及片面的自由主义本值得反思 但儒家如何提出解决 12/06 01:28
: 西方世界又不是只有新自由主义
: 新自由主义内容也有很丰富和很深层的
: 近代像是德渥金,罗尔斯,海耶克(新自由主义)...
: 较古早的洛克,弥尔,康德(自由主义)...
薛老举例主要在流行文化 对西方精致文明似乎也不是全盘否定
小弟个人的看法是
台湾相较于欧美 缺少强大的保守力量跟主张(基督教)
对资本主义的反省影响力也还不够(左派不够)
一般人很快学会了半调子的批判(缺少建构)与片面的自由主义(不是学界完整的版本)
而学界又习惯躲在象牙塔 (真正出来写文章的学者也只是少数)
于是传统容易拆毁 新秩序建设不易
: 推 ckr:则有待学者的努力 12/06 01:28
: 推 ckr:我想薛老讲的学术沦丧 有部分或许是指国内不断反省的数p算点数 12/06 01:30
: 推 ckr:只是有批评而无建议 主张就难以打动人 12/06 01:31
: 推 ckr:总是仰赖西方思想理论对中国古典提出新诠释的尴尬局面 也是让 12/06 01:33
: 推 ckr:许多前辈学者不胜感慨的时代潮流吧 12/06 01:34
: 之前在基督宗教版吵社会福利和基督宗教的关联
: 是否有基督宗教团体介入政策之类的
: 我就顺便把我自己这篇文章转过来
: 算是这几年来上课的心得吧
: 举几个例子:
: 1.比较粗浅的架构
: 就我去参加第八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研讨会
: 最后一场的会后讨论
: 他们其中之一的目标是如何让中国哲学现代化,或是拥有因应现代化的能力
: 就好比经学,历代传统思想转变都是从经学开始
: 就好比经学,历代传统思想转变都是从经学开始
: 但是现代的经学只是变成在中文系里面的一门学门而已,而且研究又是艰涩难懂的东西
: 就连哲学系也不太管经学到底在干麻,若是和文化脱钩,这门学问就变成死的学问
: 中国思想将会丧失和西方对话和交流的能力
: 那么,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用诠释学对经学进行转换,让经学在现代化社会开展
: ps: 2011.11.04~ 2011.11.05
个人不是学界中人 说的话加减看看就好
先前有师长说过 到了现在 即使谈论的主体内容一样
加些西哲观点进文章几乎已是必须
与西方对话与内部发展是可以并行不悖的两条路子
能不能让言必称海德格 胡塞尔等西哲 让算国际引用点数 都不是必须
能否给学者自行选择 要兼顾 或是偏重 各种取径都有生存的空间
: 2.更实际一点的例子
: 大四的时候我也修过了一门课
: <<儒家生命哲学>>
: 期中考前讲孔孟,期中考后谈应用伦理
: 当然,谈法和高中教的差很多,而且有参杂了西方哲学和诠释学的架构
: 但是期中考后的应用伦理,就完全是西哲伦理学的架构,中国思想只是陪衬
: 就好比安乐死和临终关怀是互斥的
: 当时慈济医院有派师姐参加辅导室的研讲
: 我就问她们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他们不排斥被动安乐死,但是反对主动安乐死
: ps: 对大多数的宗教而言几乎都是反对安乐死
: 他们的论述里面也没有拿儒家甚至是佛学的观点和论证
: ps:2008
: 3.关于中国思想的定位
: http://www.ptt.cc/bbs/CrossStrait/M.1321303059.A.982.html
: 4.也是有学者拿西方哲学的东西试图为中国思想辩护或疏理脉络,但...
: 就算以西方哲学为基础来梳理中国思想的新儒学也只存在於哲学系和中文系
: 相比于京都学派从哲学出发可以影响到经济政治法律等等...差太多了,
: ps: 甚至还有板友认为京都学派只是经济学的一支(笑...)
: 回到原题
: 就算到了今天,中国思想能否回应西方哲学? 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比较的
: 但是能否因应现代社会? 到目前为止,回应的力道和回应的深度广度都是不足的
: 顶多只能在中文系或哲学系的某几门学门而已
: 为什么西方的社会制度就比较潮? 这牵涉到西方的方法论还有组织和架构
: 西方的那套就是比中国的有效率,这无关乎基督宗教。
小弟一直在疑惑
究竟是因为西方真的比较潮 中国思想本质上无法回应现代社会
还是因为先认为西方潮 所以中国思想从精神上自我阉割而无力回应呢?
不知可否请k大以哲学人的角度谈谈?
自己在美国的观察是 西方思想与制度本身未必好 (但我猜德国说不定真的比较好)
他们能够运作良好有一大出发点 "承认人间的制度不完美"
因为不完美 所以愿意追求更完善的制度 有商量与改变的空间
因为不完美 所以认识到制度外软性规范的意义(道德 社会参与 人与人的互信互重)
我不敢断言这种想法都来自宗教 我相信在许多高知识分子不是的
但难以否认的是 在教育程度相对低的民众当中 基督教与教会组织
对这种想法的传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以神国的完美作为对照 让人倾向改善不完美的世间并思索未来
二方面也提供一个能被多数人接受的软性规范 并鼓励人向上追求
知识分子可以提出很多理论 但对于庶民的影响力远不如圣经 圣经深入各阶层人心
所以官员宣誓就职要按圣经 法院出庭作证要按圣经 说圣经凝聚了美国并不为过
回头看看华人社会 这种软性规范的角色原是儒家伦理 但在近代大幅摧毁
要用基督教一统华人世界却又不太可能 学西方无论如何也只学得到半套啊
: 另外,这也表示了,台湾还有中国在快速现代化和工业化之后
: 以西方的思想和制度当作整个骨干,中国传统当辅助,有或没有都没差
: 回到社会福利
: 这并不一定是西方基督宗教借由宗教影响政策或怎么样的
: 而更可能是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方式要组织没组织,要人没人,当然也拿不到钱,
: 更不够广泛,也不够深入
: 要说慈济吗? 他也是受到天主教影响才成立的
: 而且他现在做的也只有环保,教育,医疗等等...少数四到五种而已
西方福利政策可能跟左派关系比较密切 但要能说服多数人
圣经的软性规范还是扮演了很大的部分
除去了中国传统思想 宗教上又必然无法统一 社会要如何凝聚并且向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