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薛仁明:关于两岸读经

楼主: qilai (左是一种心智缺陷)   2011-11-14 13:39:19
读经是对的。但,还是有些问题。
读经运动,肇始于台湾,后又影响了大陆;若论传播之速,影响之广,诚百年来文化复兴
之盛事也!
声势既大,反弹便深。台湾这边的反对声浪,主要来自政治考量;但是,政客说话,通常
连自己也不信;因此,这种反对,其实无伤;除此之外,再有明摆着反对者,其实不多。
究其原因,系因台湾的儒家基底,本来就在;民间的传统底蕴,更一向雄厚;真要推动读
经,立可榫卯相合,毫无间然。
大陆此侧,却是不同。只见民间满头热忱,知识界却意态阑珊。主流知识份子一谈起读经
,多半保留;激烈反对者,更大有人在。他们背负了五四以来的反传统包袱,对“旧社会
”种种,素来反感;“读经”云云,更尤其憎恶。文革至今,虽说杳远;但在他们身上的
影响,却烙印如新。
这烙印,是历史之共业;若要理性说服,其实不易;真想去除,更属难上加难。一来,他
们颇有年纪,习气已深,撼动极难。二来,读书人的知识障,素来严重;所有想法,都早
已自成一说;理论之严之密,更将自己团团禁锢。其实,多说无益。
因此,那些极力反对读经之议论,不管出自什么名家,也不论新闻版面多大,总之,都不
必与之过多辩驳;偶一言之,可矣;除此之外,多言无益。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着实毋
庸过虑,毋庸摆荡,大可放心地教导子弟读经。至于那些反对言论,尽管声势浩大,却也
只是一群五四遗老的偏执拗强罢了!随着欧美的荒愁莫知所以,随着西方教育理论之破产
,他们再如何呶呶不休,也都只能尽化浮花,全成浪蕊;一个个的浪头过了,也就过了;
但是,沧海仍旧,青天依然。
然而,虽说反对读经之议论,多半不对;但是,现今之读经,也仍有些问题。
首先,道学味太重。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清末以来,中国文化之倾颓破败,固因外力入侵,但根柢说来
,更是因为自身之病重疴沉。自宋以来,过度尊崇儒家,又极度谨小慎微,读书人遂拘隘
难伸,气象渐失。要不,耽溺于风雅之事;要不,萎死于琐碎道德。于是,那口诵圣人之
言的道学先生,摇头晃脑,非腐即酸,个个成了孔子批评的格局既窄心量又小的“硁硁然
小人哉!”
结果,五四以来的反传统,并没有将这股酸腐味给洗清涤尽;相反地,在极度反传统的文
革之时,其伪善,其虚矫,让那道学精神吊诡地借尸还魂,甚至,还更堂而皇之,更蔚然
大观。而今,文革往矣,但那道学气息却未随之而去,在这波护持传统的读经运动中,仍
依稀可嗅得那份酸腐陈味。这些主事者,多半道德感过深,使命感太重,整个生命,仍然
过多不必要之紧绷。生命若无法舒展,格局又无法打开,那么,读经再多,也是枉然!
正因这种窄隘,现今读经,遂多蹈宋儒旧辙,仍过度儒家中心,更过度紧盯四书。因此,
今年台湾的高中课程,恢复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遂引来莫大之质疑。这些质疑,撇开政
党恶斗的去中国化论调不管,最关键的是:既名之曰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就理应儒释道三
家均衡介绍。孰料,主事者完全是道学心态,只读四书,不及其他。面对外界质疑,除了
用篇幅有限这不成理由之说词搪塞外,还觉得自身一片赤忱,竟饱受无情无理之攻讦,遂
处处防卫,更自觉委屈。读经若读成这种卫道心态,其实,不读也罢!
现今读经,另一个更根本的困境是,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土壤。因此,长久看来,成效难彰
,理想难期。
两岸读经,今日能蔚然成风,居功厥伟者,有王财贵先生。他的读经理论,完全正确;驳
斥成说,也极中肯綮。然而,他早期推广所说的读经之效,今日看来,却有些言过其实,
明显过度乐观。台湾读经大兴,迄今已逾十余年;彼时读经之孩童,今多已成年,最当勃
然兴发之龄;若依王先生当年所言,此辈青年,理应斐然成章,早该熠熠生辉了;但证诸
事实,却完全不然。此辈年轻人展现之气象,与读经之第一义该有的胸襟气宇,实在远不
相侔。即使是最表面也清楚可见的所谓国文程度,都很难说已经超越了未受读经洗礼的四
、五十岁那辈,更遑论再长一辈?
读经,本是为了成人。读经,本是为了成为通达事理、性情平正、自知知人的朗豁之人。
然而,两岸读经,尽管如此一片骚然;但离此目标,却其实迢遥。问题核心是,目前的读
经,并没有深植于该有的文化土壤,只像是种子撒在沾了水的棉花上,当然可生长,也看
似清葱翠绿,但总难以期待枝繁叶茂,绿荫满地。
所谓经书,本是植根于自然、植根于文化土壤而生之长之茁之壮之的烨然硕果。读经,欲
有大成,原该同古人一般,天生地长;亦该如古人一样,厚土深培于悠悠人世。否则,读
再多的经,都只是拾人牙慧;背再多的经,都仍只是孔子嗟叹的“苗而不秀”与“秀而不
实”;如此读经,若当学究,容或可行;欲成志士,则断乎不能。现今文化土壤,经此百
年斲毁,当然饶富不比当年;但真可植根之处,其实仍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譬
如台湾民间之四时祭仪,又如神州各地之戏曲说书,再如两岸皆然之庶民之勤奋笃实与活
泼豁达,凡此种种,都足以让经书接得上源头活水。有志之士,若能留心于此,则读经之
事,方能可长可久;读经运动,更可气象一新!
http://changjing77.pixnet.net/blog/post/35918123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0-01-18 11:50:00
花枪耍太多了,应该证诸实事才好。我们对外还用这种修辞写文章只会更让人觉得你是取暖心态。
楼主: qilai (左是一种心智缺陷)   2011-02-05 13:56:00
也许要考虑到这是报纸专栏,字数有限,只能泛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