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为什么要销毁小团圆? 下

楼主: greylatte (cheers)   2009-04-24 19:00:28
张爱玲为什么要销毁小团圆?
* 2009-04-24
* 中国时报
* 【季季】
1995年我在上海也访问了张爱玲舅舅黄定柱的长子黄德贻。对于他姑姑黄素琼
与其父黄定柱的双胞胎情缘,他的版本与张子静相同。他也拿出一些家人照片与我分享
,看来不但黄素琼与黄定柱长得像,甚至两姊弟的子女也有神似之处。张爱玲在《小团
圆》中引述她母亲的话:“他们长得像是因为都吃二姨太的奶。”── 这句话让人想
起她在“相见欢”里写荀太太对伍太太说她家二少奶奶生病:“请大夫吃了几帖药,老
没见好。那天我看她把药罐子扔了,把碎片埋在她院子里树底下。问她干吗呢,说这么
著就好了。我心想,这倒没听见过。”伍太太对这项“民间小迷信”表示兴趣,荀太太
却转而低声说:“哪知道后来就疯了,娘家接回去了。”
张爱玲母亲虽然没有疯,但“他们长得像是因为都吃二姨太的奶”这句话,我们也“
倒没听见过”。她沾沾自喜以为母亲“因为此刻需要缩短距离,所以告诉她一件秘密。
”却似乎没警觉“因为此刻需要缩短距离”,所以母亲告诉她的秘密也许是临时编造的
。──既然是秘密,料她不敢去查证真假。
1992年,她的父母、舅舅、姑姑均已辞世,但她弟弟与舅舅的儿女还在上海、北京、南
京等地;在台湾更有影视红星张小燕的母亲黄家瑞。当年“花凋”发表时,她的表兄弟
表姊妹还年幼,跟着父母生生气也就算了,如果临老看到《小团圆》中对他们血缘正统
的否定,那些黄家手足会有如何激烈的反应﹖ 是否会闹到找她弟弟张子静去验血查明正
身﹖万一消息见报,想必又是一番沸沸扬扬,她要如何因应那些表兄弟表姊妹的愤懑与
指责?……
荀桦与柯灵之谜
柯灵(1909-2000)是三○年代知名的编辑,剧作家;解放后担任过文化部电影局上海
剧本研究所所长等要职。张爱玲第一次与他见面是
1943年7月,带着新完稿的“心经”去他主编的《万象》杂志编辑部拜见;8月“心经
”即在《万象》分上下期发表。后来张爱玲改编“倾城之恋”为舞台剧,柯灵提供不少
意见和协助,同年12月在卡尔登戏院上演后,她送他“一段宝蓝色的绸袍料”为谢礼。
1945年6月柯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她请胡兰成写一信给宪兵队长说情,并偕胡同去柯府
慰问,不久柯获释放……。1982年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以诚恳的语气详述认识张爱
玲的经过,最重要的是对她作品长期在大陆缺席,以文坛大老之姿作出权威的结论:“
张爱玲在文学上的功过得失,是客观存在,认识不认识,承认不宛,是时间问题。
等待不是现代人的性格,但我们如果有信心,就应该有耐性。”
1993年春天我去上海出差时,曾与陈子善、梁锡华同去拜访柯灵。彼时他已84岁,说到
张爱玲仍不断表露推崇之情。1994年元月他来台开会,我也曾请他与汪曾祺、李锐、
刘心武共进晚餐。印象里的柯灵一直是慈眉善目的,左耳挂著助听器,一派温文儒雅的
长者风范。
柯灵去世九年之后,我在《小团圆》初见“九莉”带小说稿去拜访“编辑荀桦”时,
马上联想“荀桦”是柯灵。但看到其后的情节则不禁惊叹:“哎呀,这真的是柯灵吗?”
──1982年他在“遥寄张爱玲”隐而不提的一些事,怎么1976年就都在《小团圆》
出现了!
一,“荀桦”1945年出狱后亲赴张府致谢,提到在牢里坐老虎凳博人同情。但连着去了
三次未免突兀,被她姑姑笑问“不知道他这是不是算求爱。”
二,“编辑荀桦”那时竟然有“三个老婆两大批孩子”。有次燕山的电影预演,大老
婆还“大闹电影院,满地打滚,说‘当着你的朋友们评评这个理!’后来荀桦对人说:
‘钱也给的,人也去的,还要怎样?’”──原来左翼文学编辑人这么有办法!
三,1945年秋天胡兰成开始逃亡,暂时匿居在虹口(日租界)一个日本人家里,她第二
次去探望时,不巧在电车上遇到“荀桦”,结果发生这样的意外:“荀桦乘着拥挤,忽
然用膝盖夹紧了她的两只腿。……她震了一震,从他膝盖上尝到坐老虎凳的滋味。”好
不容易脱身下车后,她淡然觉悟:“刚才没什么,甚至于不过是再点醒她一下:汉奸妻
,人人可戏。”
四,解放后,“荀桦在文化局做了官了,人也白胖起来,两个女人都离掉了,另娶了
一个。燕山跟他相当熟,约了几个朋友在家里请吃饭,也有九莉……。”但是,“荀桦
不大开口,根本不跟她说话,饭后立刻站起来走开了,到客室里倚在钢琴上萧然意远。
”……
这些,这些,不都是张爱玲积了三十年的怨怒吗?终于藉着她最善用的武器复了仇。
从这些对“荀桦”的复仇看来,宋淇的把关倒像是歪打正著──如果柯灵1982年前看过
《小团圆》,还可能写出“遥寄张爱玲”吗?
“遥寄张爱玲”不但替大陆的“张爱玲热”快速加温,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感怀:“
人没有未卜先知的本能,哪怕是一点一滴的经验,常要用痛苦作代价,这就是悲剧和喜
剧的成因。时间蚕食生命,对老人来说,已经到了酒兰灯迤的当口,但是,感谢上帝,
我们也因此可以看得宽一些,懂得多一些了。……” ──念在柯灵替“张爱玲热”加
温的份上,这段话也让她“看得宽一些,懂得多一些”吧?
“死亡使人平等”
张爱玲在“相见欢”(1950年)里也引述一句外国谚语:“死亡使人平等”。
此时把这句话引用到《小团圆》似乎再也合适不过。从目前的结果看来,宋淇的第二次
“把关”是正确的──幸而他没有在1992年销毁《小团圆》。
如今,宋淇,张爱玲,以及她在书中所写的人物,大多已寂灭无语。《小团圆》是她
留给人世的生命拼图,如此高耸而复杂,让我们必须低头省视,才能一次次从中看见深
藏于她内心的勇气与反抗,孤傲与绝决。
“死亡使人平等”,她早料了到这一天。            (下)
作者: sarada (Fulang Chang)   2009-04-27 19:31:00
写得像文坛八卦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