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2010/05/30】
日本电影音乐大师久石让在其电影音乐著作《感动,如此创造:日本电影配乐大
师久石让的音乐梦》曾经说过,电影开始时首五分钟的编排方式,决定了整部电影的
配乐多寡,也关乎整部作品的音乐平衡问题。然而,我想其实首五分钟的电影音乐,
也关乎一部电影的气质与基调。
岸西新作《月满轩尼诗》里,甫开场以扬声器传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充满
劲度的“登-登-登-登”,代替闹钟唤醒爱赖床、胸无大志的阿来(张学友);一
边是具斗争热情、莫大感染力的悲情英雄意识,一边是懒洋洋无方向的“小男人”,
相映成趣,于是,音乐在这里一开始就为电影下了一个幽默的注脚(精英艺术与非精
英份子的并置),教人啼笑皆非。因为人物设定关系,古典音乐在这里往往成了反讽
味道。
相对之下,岸西首部自编自导作品《亲密》以精致的音乐开展(开场弦乐音色相
当悦耳讨好,让观众尽快进入细腻感情世界),配合故事给予观众空间想像,?镇东
的音乐在片中相当克制,而且也有着小品文艺片的雅致,婚外情、第三者的故事充满
其中,可却不流于一种污名或罪状,音乐应记一功。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The
Trout Quintet)作为整部电影结尾时采用的音乐,又是另一番味道。相比平民化的
《月满轩尼诗》,《亲密》在故事与拍摄的处理也含蓄有致,充满细节。电影以倒叙
时间叙事,让观众像剥洋葱般逐层揭开个中男女的暧昧情感关系。
第一场,观众但见车里只余下已婚的汤少(郑伊健)与同事阿珮(林嘉欣),大
抵早看到二人之间隐藏了不可告人的情感,及至车内的一场争执(男方欲介绍女方另
一高薪厚职,借此跟女方建立距离),阿珮决绝地走出车外,独个快步回家,汤少则
以汽车在旁亦步亦趋,此时,音乐是二重奏的对话,钢琴与提琴的呼应与张力,正好
展示二人的情绪。那是一次很好的示范,两种配器,代表着两位主人公的心情,与剪
接后的画面同步配合。
故事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一段关系大抵从此了结。尔后,故事再从一星期前、
一个月前、两个月前、三个月前、六个月前、十个月前及至一年前的慢慢开展,及至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响起,已经是电影的最后一场(却也是片中人物关系原初之
时)。一年前某天,公司只余下汤少与阿珮,谈论公事之际,大厦警钟忽而响起,二
人遂走到天台看个究竟,慌张的汤少不知怎地说起买保险的事(典型传统保守男人心
态),倒是阿珮从容不迫,哼起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那是最为乐迷熟悉喜爱的
第四乐章,阿珮甜美的乐声,叫汤少镇定下来。她说,那是她小学时已懂得的乐曲,
就连“随身听”也有此段音乐,用以排解生活闷气与烦恼。那一次,仿佛成了二人关
系更进一步的开端,电影以汤少驾驶汽车载阿佩离开公司作结,然后是《鳟鱼五重奏
》的原装版本响起,只见二人言笑晏晏,原来在公司的距离(相比二人在天台时的身
体距离与眼神可见)都拉近了。
都说电影里喜欢什么音乐的人,自有什么的性格气质,像喜欢贝多芬的交响曲的
,要么像《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里反叛狂人的Alex(Malcolm McDowell
),要么像《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的暴烈探员Stansfield
(Gary Oldman),还有《触目惊心》(Psycho)里的精神分裂者Norman(Anthony
Perkins),近期还有活地阿伦《总之得就得》(Whatever Works)里的Borris
(Larry David),都是不同程度的病态偏执狂,语言或行为,充满暴力意识。
喜欢舒伯特呢?大抵是另一回事,舒伯特给人感觉总跟爱情有关,大抵是因为这
个其貌不扬的年轻音乐家在爱情路上总是波折重重,其音乐里每每有着爱情悲剧基因
,于是电影里有关爱情的,总少不了舒伯特音乐的登场。像《钢琴教师》(The
Piano Teacher)、《快乐到死》(Happy End)、《乱世儿女》(Barry Lyndon),
当中的爱情总是哀伤终结,至于《鳟鱼五重奏》之于《亲密》,可能还多一重阅读。
《鳟鱼》原是十八世纪诗人Christian Friedrich Daniel Schubart的一首诗作
,诗人因政治因素遭受囚禁,于是藉著此诗,表达自己在牢狱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
舒伯特于是也将这诗谱成歌曲《鳟鱼》,后来更创作成五个乐章的《鳟鱼五重奏》。
什么是自由?《亲密》里,在家庭医生诊所里的鱼缸里的鱼,注定是没有空间与自由
了,那么长期在幽闭环境工作甚至一同上下班的职员有自由吗?是否也必然造就种种
无法躲避的“亲密”关系?像宅男阿松(曾国祥)与珠珠(活己岚);汤少与阿珮;
阿珮母亲与家庭医生。
电影的中文名称是《亲密》,英文名称是Claustrophobia(幽闭室恐惧症),开
宗明义就是语带双关。原来,我们都在选择,我们都没法选择。
引自:http://0rz.tw/NQ7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