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大般若经》出入息观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4-21 09:19:19
: 《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净行所缘者,由此所缘能净贪等增上现行,略有
: 五种,谓不净、慈愍、缘起、界别、阿那波那。”
: 以此五种为所缘,配合不同的烦恼类型,分别可对治净化粗猛烦恼的增上现行——1.
: 不净观对治贪欲、2.慈愍观对治瞋恚、3.缘起观对治愚痴、4.界别观对治我慢、5.阿那波
: 那出入息观对治妄念散乱。
───────────────────────────────────────
■ 净行所缘──不净、慈愍、缘起、界别、阿那波那──分别净化烦恼的类型
摘自:《2007奢摩他讲记》雪歌仁波切讲授 张福成老师翻译 释见谛法师编辑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摘自第17讲)
【就果安立所作成办,谓于如是所缘影像,由奢摩他、毘钵舍那,作意所缘,若修若
习若多修习,远离粗重而得转依。】
....远离粗重即把造成安止阻碍的粗重灭掉,之后,得到安止。修胜观的部分,造成
胜观障碍的粗重能够去除,得到胜观的轻安,因此能把各自段落的粗重排除掉,而得到成
就止和观的轻安,....
(心所法中,十一善心所之“轻安”心所。《大乘广五蕴论》:“云何轻安?谓麤重
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谓能弃舍十不善行,除障为业。由此力故,除一切障,转舍
麤重(粗重)。”心相续中,现前生起善心时,会有相应的轻安,这是生起善心时皆有的。
反之,烦恼现前导致身心麤重(粗重)。)
就周遍所缘而言,周遍于后面的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这三者里面都包括
了周遍所缘,它是参杂在里面的,所以不要想周遍所缘是另外单独的一项。后面的三种所
缘里都包括周遍所缘,它是打散掺在后面三种所缘里面,所以正式作观想时,从净行所缘
、善巧所缘、净惑所缘这个地方开始。
正式进行禅修的是,净行所缘者。由此所缘能净贪等增上现行”。“净行所缘”是净
以前所缘,以前是指前世,譬如前辈子我们贪心已产生,已形成,瞋心已产生,愚痴之心
已产生,前世已经产生了贪瞋痴,串习到这辈子,因此贪心沉重、愚痴沉重、瞋恨沉重或
忌妒心沉重。现在这辈子要把这个沉重的部分净化而作的禅修,称为净行所缘。已“行”
,即串习过的部分要把它净化,这种所缘观修的方式。
所以净行所缘,“行”为前世串习力之果,因此要当成造作等流果的部分,和受报等
流果的部分。譬如一个杀生的人,上辈子已经杀生习惯,这辈子自然很容易去做这样的行
为,这是造作等流果报。一个人上辈子杀生的话,这辈子感得的果报寿命比较短促,这是
受报或领受等流果。
前辈子若贪心粗重,串习下来,这辈子贪心比较粗重,这是已行,已经串习下来的部
分。瞋恨心多的话,这辈子瞋心重;上辈子愚痴之心多的话,这辈子愚痴之心重;上辈子
忌妒心多,串习下来这辈子忌妒心沉重,这是已经行的部分。
(同样的,此世若贪心重,串习下来,来世贪心比较粗重。此世瞋恨心多的话,串习
下来,来世瞋心粗重;此世愚痴之心多的话,串习下来,来世愚痴之心粗重;此世忌妒心
多,串习下来,来世忌妒心沉重。)
现在把已经行的部分,已经串习下来这辈子粗重烦恼的部分,要把它净化,所作的观
修,称为净行所缘。
(摘自第18讲)
【净行所缘者。由此所缘能净贪等增上现行,略有五种,谓不净、慈愍、缘起、界别
、阿那波那。】
上次谈到的是五种净行所缘,“行”是前已行过者,这是动词的过去式,前已行过者
,是什么时候已经进行过了呢?上辈子!上辈子已经进行过、已经享用过了,这个贪念、
瞋恨、愚痴等,在上辈子内心已经产生过了。
上辈子内心产生了贪念、瞋恨、愚痴、傲慢等,这些感受在上辈子已经受用过了。在
上辈子已经出现贪念、愚痴、瞋恨、傲慢、妄念、心思涣散等,这些烦恼在上辈子的内心
已经产生过了,已经进行过了,已经受用过了。之后会熏习成为一个果,这个果就是造作
的等流果。
这个造作等流果的部分就称为“行”,就是现在所谈到的“净行”,这是已经行过的
部分,前辈子已经进行过的部分,现在熏习所形成的果。因此,因为前面已经进行过、已
经受用过了,现在正在持续的进行。
我们这辈子,有时很容易瞋恨,很容易愤怒,傲慢之心很容易产生,贪恋之心很容易
产生,愚痴之心很容易产生,妄念导致心思的涣散很容易产生,这个就是已“行”的部分
,就是上辈子已经进行受用过了,累积所形成的造作等流果。
现在正在进行的称为“净行所缘”,这些烦恼都要把它清净掉,为了要把它净化的缘
故,当然所缘的对境就不一样了。因为前面已经进行过、已经受用过的,要把它净化掉,
所缘的对境就很多了。不过那么多的对境里,这里主要谈到是五种,把贪心净化掉,把瞋
恚净化掉,把愚痴净化掉,还有傲慢心净化掉,还有妄念导致的涣散,要缘取的是什么?
一般讲,烦恼当然各种各类非常多,把一个个的烦恼净化掉,所缘应当要一个个,很
多种。这么多里面,这里是就主要的来讲,主要就是这五种。
“净行所缘者,由此所缘,能净贪等增上现行”,“等”是集摄的概略词,“等”还
有什么?还有四个。只举一个来说明,只讲一个,由一个来概略其他,后面应该是瞋恚、
愚痴、傲慢及妄念的涣散,所以用“由此所缘”,能够清净贪、还有其他四个等的增上现
行。
“增上现行”指力量强大。本书谈到增上现行都是指力量强大,就是清净力量强大的
贪心、力量强大的瞋恚、力量强大的愚痴、力量强大的傲慢及力量强大的妄念涣散。
若要把它清净掉,“由此所缘”能够清净这几项,这个所缘是什么呢?所以“略有五
种”。底下这五种,就是按上面来排列的,“谓不净,慈愍,缘起,界别,阿那波那”。
若要把比较强的贪心净化掉,必须修不净观;要把比较强的瞋心净化掉,所缘要缘慈
愍,修慈心观;要把比较强的愚痴之心净化掉,要修缘起观;若想要把比较强的傲慢之心
净化掉,要修界差别观。“界”,一项一项是什么?分别就是差别,每一项一项是什么?
这是界的差别。若要把强的妄念涣散净化掉,要修阿那波那。“阿那波那”是数息观,气
的呼跟吸,气息的呼出去跟吸进来,要做这个禅修。
《广论》接下来就一项一项分开说明。底下就讲了,“缘不净者,”不净观开始,一
项一项详细说明,这个是讲:若贪心比较强,想要把这情况净化掉,要“缘不净者,”缘
不净来做观想,叫做修不净观,缘取不净来进行观修。
(摘自第19讲)
....缘阿那波那者,谓于出入息,由数、观门住心不散。其次,若内心妄念纷飞得非
常严重,应该修数息观,缘取自己的出入息来数息。前面讨论的都是指个性里,某种烦恼
特别严重,针对这种烦恼,修某种方式来对治它。有时贪瞋痴等,各方面的烦恼都不特别
重,可是内心完全不能稳定,不能安住,思绪非常纷乱,胡思乱想,妄念纷飞,内心特别
涣散。这种情况下,怎么产生帮助呢?是注意自己呼吸出入的气息,“由数观门住心不散
”,安住于出入的呼吸上而数它,以这个方式就能产生帮助。
....一个人个性妄念多,思绪混乱,完全不能稳住,心不能静下来,透过观息法,这
种个性很容易改善。就是缘取自己呼吸的出入,缘取气息的出入来观修,很容易产生效果
,这种胡思乱想的个性能做妥善的改善。
【善巧所缘亦有五种。谓善巧蕴、界、处、缘起及处非处。】
到此,讲完五种净行所缘,接下来要讲的善巧所缘也有五种,“善巧所缘亦有五种”
,这五种是“蕴,界,处,缘起及处非处”。
(....下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