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大般若经》出入息观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4-20 21:34:56
: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为了修发真慧而修习禅定的,叫心(定)增上学,就是住心
: 法门。佛多教授“不净”观,“及持息”念,使弟子们从此下手,修定而修发真慧的。这
: 在古代,“名”这二者为“二甘露”门。....持息念,俗称数息观,是心念出入息(呼吸
: )而修定的,就是六妙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还有十
: 六胜行,那是持息念中最高胜的。....“依”著上面所说的法门──不净想,持息念,“
: 而”修习“摄心”,不使散乱的,就是修定。无论是修定,或者修观慧,起初都是有所缘
: 境相的。如以青瘀等不净相为境,或以出入的呼吸为境。对于所缘的境相,如观察思惟他
: ,就是修观;如依著而摄心不散,心住一境,便是修定了。”
───────────────────────────────────────
■ 补充──出入息观
《阿毗达摩俱舍论》第六品〈分别贤圣品〉
“息念慧五地,缘风依欲身,二得实外无,有六谓数等。
入出息随身,依二差别转,情数非执受,等流非下缘。
依已修成止,为观修念住,以自相共相,观身受心法。”
缘著出入息当所缘境来修定,不忘不错而修专注,如此相续而行,可得止,可对治粗
分猛利妄念恶分别的寻伺分别。修习奢摩他安止,要注意如何调身、调息、调心,以出入
息为所缘来修止观时,内外出入息莫令有声,不要太粗猛急促也不要太缓慢,徐徐出入没
什么感觉,任运自然而转。
修习安那般那出入息念,心安住忍可在呼吸上,于所缘的出入息,一心专注朝向作意
相续而行,可以止息妄念(暂时的伏住妄念,不是永久的根断妄念),是摄于四念处(四
正念)能够引生慧心所的所缘。
#“息念慧五地”
“息”:出入息的气息、风息;“念”:四念住的念;“慧”:四念住引生的慧;“
地”:智慧摄持的状态。
《阿毘达磨俱舍论自释》:“言息念者,即契经中所说阿那阿波那念。言阿那者,谓
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慧由念力观此为
境,故名阿那阿波那念。以慧为性,而说念者,念力持故于境分明所作事成,如念住故。
通于五地,谓初、二、三静虑近分、中间、欲界。此念唯与舍相应故,谓苦乐受能顺引寻
,此念治寻故不俱起,喜乐二受能违专注,此念于境专注故成,由此相违故不俱起。”
三界九地所摄的四禅八定十六观行,能够以安那般那出入息为所缘,观修四念处引生
智慧的禅定,有五个地方处所,分别是:
1.欲界定、2.初禅近分定、3.初禅唯正行定、4.二禅近分定、5.三禅近分定。只有这
五个地方处所,适合作为以安那般那出入息为所缘的修习。
三界九地中,色界四禅以上没有出入息,故色界第四禅天的禅定,以及无色界四个空
处天的禅定,这五个地方处所不能够修习安那般那出入息。
又,修习安那般那出入息,与其相应的唯是不苦不乐受的舍受,而初禅特殊正行定与
二禅正行定、三禅正行定,这三个地方处所与乐受相应,故这三个地方处所也不适合修习
安那般那出入息。
#“缘风依欲身”
“缘风”:以气息为所缘境。“依欲身”:修习安那般那出入息的所依身,唯有欲界
身的人类,色界身与无色界身的天人不修习安那般那出入息。
#“二得实外无,有六谓数等”
修习安那般那唯与真实作意相应,外道无有。有六种修习出入息的方法,谓:数、随
、止、观、转、净。
#“入出息随身,依二差别转,情数非执受,等流非下缘”
前前的出入息产生后后的出入息,同类等流,下界无法缘上界的出入息。
#“依已修成止,为观修念住,以自相共相,观身受心法。”
“依已修成止”:修习出入息,以出入息为所缘,透过九住心的过程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依出入息修成止,是为了依止得观,成办毘钵舍那观修四念处。
“以自相共相,观身受心法”:修观时,以自相的体性与共相的特质,去观察身受心
法四念住,四念处是念心所与慧心所所摄,四念处的四种所缘身受心法,包含有为法与无
为法的一切法。
# 上课摘要笔记
上课音档:https://www.lamrimworld.or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