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15)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1-25 16:28:27
第十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今现在彼,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令得
殊胜利益安乐,十方菩萨瞻礼闻法,得蒙授记,称赞供养,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卍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
第十段就是说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啊。我们“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
。“教主”,大家都知道嘛,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
的“教主”。“本尊”这是密教的语言,密教修什么法,那个佛就是你的“本尊”,你之
“本”,你之“所尊”。现在净土宗,大家都在念佛嘛,所以按密教的说法,那这个佛,
阿弥陀佛就是大家的“本尊”。所以(是)“教主本尊”,这个“本尊”的说法是按密教
的语言。
卍 今现在彼,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
“今现在彼,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今现在说法,“今”是现在式,不是
过去,不是未来,是现在。今现在说法,这是现在进行式,He is speaking;不是 was,
不是 will,都不是;一个(是)未来(will),一个是过去(was)。“现在”、正在说
,这个时候正在说法。“教主本尊,今现在彼”,在极乐世界;“为诸有情”,为彼国的
一切众生在宣说“甚深微妙”之法呀,是个“甚深”的法呀!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一点)。大家常常有人就说,“净土法门是愚夫愚妇所行啊”!
看不太起呀!如果是愚夫愚妇修这些往生,他就更看不起了,(认为)我是好像远超过于
这个,我应该有更好的方法嘛。这个其实你可以给他说破,“愚夫愚妇也能行”,愚夫愚
妇是不是很困难哪?他没有多少知识啊,文盲啊,他是很困难的;就是说这个病是很重的
。这一个大夫能够治很重的病,那一个大夫只能治感冒,哪个大夫高明?当然治那个重病
、治那个绝症的才高明嘛!所以那(个)没有什么知识,不懂得什么道理,没有什么学问
,他也能把他治好;就这个病入膏肓的人,绝症,这个大夫都能治,只能说大夫高明。不
能说,你把要死的人都治好了,我不来(让你)治了。(念公讲到此处幽默地笑起来。)
有很多人这个地方(是)颠倒的。就好像那个傻子照相机呀,傻子照相机,傻子都可
以用,那个照相机并不傻,是不是?它是很高级的嘛,多少电脑在里头嘛,是不是啊!大
家能够使用、能够“普”,正是这个法本身的高明殊胜!
净土法门是“甚深微妙之法”,底下我们还要把它说明怎么个“甚深微妙”,都是可
以说得通的。就是做不到的事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就在这儿,你就是这么念,你做
不到的事情,你“暗合道妙”,你自然合乎“最高的道妙”。这不是碰巧,这个方法本身
就具有这样的“殊胜”。他正在那儿给他的国土说“甚深微妙之法”呀,“极妙之法”称
为“微妙”。
“为诸有情”,他那儿不但是本土的有情,十方的世界都到极乐世界去礼拜阿弥陀佛
,到了那里都在听法呀,所以《无量寿经》有《礼供听法》这一品。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还都是你要先“了达诸法空、自性空”,你要了达这个之后才能
够“成就”这个佛土啊,你才能够“授记作佛”呀。所以跟《金刚经》没有一点儿矛盾,
《无量寿经》一来跟《金刚经》就统一了,这是夏老师一个极大的功德!不要就是一个佛
教,还要彼此“你说我不行,我说你不行”。所以这种现象就是叫做什么?就是叫做“斗
诤牢固”。这种现象,现在也是规律,也不足怪。
佛在世的时候儿,是“解脱牢固”,很多人都解脱了;再以后佛涅槃了之后,最初的
时候是“禅定牢固”,很多人很容易得到禅定,禅定很深哪,那个时候禅定比现在、后头
的禅定深得多;而再过五百年,禅定的人也很少了,“多闻牢固”,还知道很多经典,还
知道很多教,研究得还是很深,多闻还是牢固;再五百年,多闻的人也很少了,“塔庙牢
固”,到处有塔有庙。
(一九)五几年的时候,我去休养,我跑到莫干山去住了两个月,从上海坐车到杭州
。这沿途看见“倒了的塔”不知道有多少。这个庙,过去我住在这儿,我就在附近这一圈
儿,很近的这一圈儿,广济寺都算是远的,离我就是什么(走路大概七分钟),这一圈儿
十几个庙。那边打电话来,这边一通知,一出门看见那个房子都是庙,十几个庙,所以“
塔庙”很多。都坍塌不存在了嘛,“塔庙牢固”也过去了。
剩下来是什么?“塔庙牢固”都过去了,什么牢固啊?“斗诤牢固”。“斗”是战斗
的那个斗;“诤”是言字旁一个争,争多争少的争,“斗诤牢固”。“诤论”,你跟我不
同,我跟你不同。就是我修这个法我这个好,你那个不好。两个法师,就是你也是净土宗
,我也是净土宗,你那个净土宗不行、念佛不行,我这个才好。没有谁互相“赞叹”,都
是互相在那儿“斗”,在那儿你说我不好,这种“诤论”,这个“牢固”。
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可怪啊,这就是娑婆世界的这些现象。在极乐世界当然都是“诸上
善人俱会一处”,没有这些退缘。
卍 令得殊胜利益安乐,十方菩萨瞻礼闻法,得蒙授记,称赞供养,阿弥陀佛
佛在说这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胜利益安乐”。这个净土法门让大家都得“法乐
”,而净土这个法是得到一个殊胜的“利益安乐”。十方的菩萨都去瞻礼、都去礼拜、都
去闻法,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都在那儿称赞、在那儿供养阿弥陀佛。所以这一段就说明
,在极乐世界,佛也是经常以“说法”来教导众生。
有的世界就不一定是“说法”,你闻著香味儿都可以前进,种种世界不同啊。我们看
极乐世界也还是以“说法”为主,所以极乐世界之乐就是“受用种种大乘法乐”。
往生以后听到这个佛说法,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听了之后你能够理解,不然在这世
界也可以修。但是到极乐世界就是“一切闻法”,你要想听,听到之后,你就能够“如实
”的理解;所以他老是进步啊,听到了就是理解。我们这里头很难啊,还有就是有很多人
在“说”,他所说的他都说错了。刚开始就分辨不了啊,但是一个错的东西进来以后,要
想更正就很难了。所以在这个(地方)修行,困难就在许多方面。
所以就是要下最大的决心哪!我们要能够自度,要能度众生,唯一的就只有这条路。
要使度的一切众生,能于今生就超脱生死,这是一个“最微妙的法”。到了极乐世界之后
,那处处都使得你“增长”,那个进修,那就比我们在这儿快得多了!底下这一段,是一
个很关键的一段,也是非常难理解的一段。这一段要把它突破了,再看大乘经典哪,就好
懂了。(念公讲到这里,畅怀地笑起来。)(底下)这一段很(重要)。
【注译】
“诤”,其一、有“胜负心”之意,如《法句经》云:“胜者生怨,负则自鄙。去胜负心
,无‘诤’自安”。又如,《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云:“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
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其二、“无诤”就是“烦恼断尽了”,如净空老法师在《华严经讲记》中开示: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很好,‘烦恼为诤故’。‘无诤’,烦恼断尽了,
生死的因断掉了,生死的果报当然不会再现前了。‘灭’就是灭‘诤’,这句话《六祖坛
经》里头也有,祖师教学生、教弟子,说‘此法本无诤,诤则失道意’,此法就是佛法;
佛法里面‘六和敬’,‘口和无诤’,要有诤论,这就不是佛法了。
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没有诤论?为什么有诤论?烦恼习气没有放下
。烦恼习气放下了就‘无诤’。我在早年出家的时候,遇到一位老法师,灵源老和尚,是
台湾基隆十方大觉寺的住持,在台湾很希有的一个道场,十方道场。台湾道场很多,十方
道场很少,就是说这道场它不是子孙庙,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在这地方挂单,它都接众,
所以那个时候道场很兴旺。人多住众多,出家人多,尤其出家男众,里面大概总有一半是
退伍的军人,这很不好管理。灵源老和尚天天都有人到他那里去告状,老和尚听听点点头
,‘是,你是’,就打发走了;第二个来指责的时候,明明他有错误,‘你也是’,老和
尚包容。时间久了,诸位才对老和尚这种修持(清净、平等、忍让),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和尚书画好,画佛像,在他方丈室里天天是写字画佛像。
所以‘诤’是错误的,如何做到‘无诤’?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以自己真正的德行感
化大众。”
==
《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云: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所以‘诤’是错误的,如何做到‘无诤’?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以自己真正的德行感化大
众。”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25 20:07:00
所以‘诤’是错误的,如何做到‘无诤’?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以自己真正的德行感化大众。”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7-11-25 22:29:00
阿弥陀佛
作者: wadelover (一心不乱)   2017-11-25 23:1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7-11-26 09:4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7-11-26 11: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7-11-26 14:5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26 19:06: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26 22:0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