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第六十五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24 15:12:42
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五集)  1999/7/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65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这四句讲的是“行仁”。接着下面: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这是第二十四句。后面: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这都是行义,仁与义都是忠孝的落实。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孝就是佛家讲的自性、性
体,忠是自性的大用。佛家讲中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做
种种示现、种种教化,都是行忠。忠是孝的落实,仁义是忠的落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
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人如果不懂这些大道理,那就是古人所说的
,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禽兽是动物,人也是动物,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差别的地方,人
能够体会宇宙人生的大道,了解诸法实相,这才叫做人。这些大道理决定不是生而知之,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生而知之的没见过,都是学而知之的。学,每个人禀赋不相同,佛家
常讲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人接受的能力强,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中根的人差一点
,下根的人就更差一点。这个根性不相同怎么形成的?世间人确实是个迷,有人说这遗传
,如果说遗传,有父母很聪明,儿女很笨拙,这在遗传上又讲不通;有些父母并不聪明,
很平庸,儿女非常聪明,可见得遗传这个说法也很难成立。佛说得好,无量劫来每一个人
的习性不相同,这个说法我们听了能接受。人决定不是只有这一世,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
世,来世就没有了,这是断见;有人说人死了来世还是人,佛说这是常见,这两种见解都
是错误的。
  古印度他们有很多宗教家,印度古代的宗教家没有不修禅定的。我们晓得,禅定能够
突破时空的维次,换句话说,他能够见到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甚至于更高层次的空间。
那个生活范围就大了,大得太多了。所以他们见到欲界天、色界天,见到六道的真实状况
。所以六道轮回不是佛教说的,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现之前,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曾经见到
,都把这个事情证实了。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美国许多人也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他们
不是用禅定,他们用催眠的方法。催眠,实在讲也是属于禅定的一种,不过没有禅定那么
深就是了,这意志集中。意志不集中,不能入催眠的状况,你一个人胡思乱想,那个催眠
师对他毫无办法。怎样才能够入催眠状况?听他的指挥,听他的话,他叫怎么做,百分之
百的服从,就很容易入催眠状况。入催眠状况,他就知道他过去生,过去一世、过去两世
,很深的能够达到三、四世。但是最平常的是过去生中一世,这很普遍。能够达到三世、
四世比较少,那就是我们用禅定比喻的话来说,更深层次的定功。所以这个事情不是假的

  人死了并不是一切都完了,人死了一切都完了,我们还要学什么佛?这不需要。人死
了后面事情多得很,无穷无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我们知道有前生,知道有后世
,聪明人有前后眼,这古人所说的,什么叫前后眼?看前世、看后世,那个眼光就看得远
了。能够看到过去、未来,这个人就不造业了。为什么?他知道造业有果报的,善有善果
,恶有恶报。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仅是十法界,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一真法界,《华严
》讲的华藏,净土讲的极乐世界,也离不开因果的原则。大家都知道,《华严》讲的“五
周因果”,《法华》讲的“一乘因果”,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这是真理。因果讲到究竟
处,古来的祖师大德们给我们做了个总结,“理不出心性,事不出因果”,这两句话把释
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学说尽了。佛如是,中国儒家、道家又何尝不如是!不但在理论上
是完全相同,在世法上也是大同小异,都离不开忠这个字。
  什么叫做忠?我们最近也讲了不少次,因为讲到《感应篇》里面,说到“忠孝”,这
个字就是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孝这个字是菩提心的直心,也是世尊在《观经》里面讲的
“至诚心”,诚到了极处,这是忠孝。有一丝毫的偏差就不忠,不忠不孝!谁能够把忠孝
做得最圆满?如来果地,那是讲到究竟圆满。忠孝圆满,仁义当然就圆满,也就是说落实
在他生活上、在他工作上、在他处事待人接物,都会做得非常圆满。等觉菩萨偏一度,我
们如果说三百六十度,等觉菩萨偏一度,非常接近了,法云地菩萨偏两度。如果我们用这
个话来说,初信位的菩萨偏了多少度?偏了五十二度,五十二度算不错了,我们凡夫偏离
一百八十度。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学什么东西?忠孝仁义而已矣!
  今天我们读这文,第二十四句,‘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这两句话,后面是‘济人
之急,救人之危’,“凶、善、急、危”,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字样感触很深!现在的凶灾
、危急太多,太严重了,几乎是遍及全球。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要依照中国古人所讲的
,失教,古时候这句话非常严重,失教是他没有受过教育。古人任何人听到这句话都感到
非常羞耻,没有受过教育,你不懂得做人之道。但是现在说出这两句话人家不懂,听不懂
,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个教,今天表面上大家看,好像教育挺发达的,可是佛家讲的教育
跟我们现在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现在社会是什么教育?科技的教育。科技的教育,我们现
在想想,违背了自然法则的教育,大家天天干违背自然法则。所以外国一些预言家,我看
他们的书,地球要对人类来个总报复,你伤害它,它要来报复你。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开
玩笑的话,实际上现在这些天灾人祸,岂不是地球对人类提出反抗、提出抗议?人还是懵
懵懂懂,认为这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行为不相关,这就是他没有受过教育。
  古圣先贤的教育,不仅是佛家,中国传统的教育,儒家、道家,先秦的诸子百家,无
不是讲做人之道。教育的宗旨,第一个教人了解人与人的关系,人伦的教育,中国人讲伦
理的教育。所以中国这个民族,几千年维系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还没有被灭亡,什么因
素?伦理教育。教育第二个宗旨,是教人明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知道爱物。伦理的教育
教你爱人,这是教你能够爱物,爱护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活的环境、物质环境,这是事实
。诸位如果稍稍留意一点,你们譬如说养花,很多人喜欢花草,你对于这个花草有爱心,
它长得特别好,它回报你。你对它没有爱心,那花也开不好、也长不好,同样是一棵树,
同样是一盆花。我看得很明显,从前馆长喜欢花,她照顾,那个花开得特别好,她要到国
外去旅游,交给别人去,回来的时候几乎枯得快要死了,她要花一、二个星期才能把它恢
复,草木通人情。世间人又说,花有花神,草有草神,对面仙人掌开的花每一朵都有花神
,你们肉眼看不见。你对他好,他报答你;你对他不好,他就走了,枯死了。你仔细观察
,你就了解。教育更深一层的,是让你了解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就是超越时空维次,
这样一来大家相处才能和睦,才能融合。所以教育的目的在哪里?无非是教人与人、与物
、与天地鬼神能够和睦融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这样才能够过幸福美
满的生活。幸福美满的生活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佛教人生活是充满了真实
智慧,决定没有迷信。人要没有智慧,生活就非常辛苦、非常可怜。
  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充满了凶灾?充满了危机?圣贤的教育失掉了,没有人去提倡,
也没有人肯学了。今天我们在一起,这少数的这些同修们,我们很幸运,在这个时代我们
还能够听到圣贤的教诲,还能读圣贤书。这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
的一日”,我们遇到了。遇到,缘具足了,你能不能成就?看你的善根福德。什么叫善根
?你接触到之后生欢喜心,你能够信、能够解,这是你的善根。福德是你能够落实,你将
你信解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你能够像诸佛菩萨、像古
圣先贤仁民爱物,这是你有福德。善根福德因缘三个都具足,你这一生会有很大的成就,
很大的成就是什么?永脱轮回去作佛、作菩萨去了。作佛、作菩萨,佛菩萨不是神仙,不
要搞错了,佛菩萨是什么意思?印度人讲佛,中国人讲圣人;印度人讲菩萨,中国人讲贤
人,佛菩萨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的人。人要做个明白人,不要做个糊涂人,明白
人叫圣人,糊涂人叫凡夫,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凡与圣的差别我们也讲得很多,我们要如
何来学习?这些教材是非常好的资料,不要说全书,学个一句、两句一生都受用不尽。
  现在世间灾难多,诸位都晓得,也有很多人劝勉要找个安全地方去移民,这话说得对
不对?话没错,但是你要顾到忠孝仁义。如果是不义,不义偷生,叫苟且偷生,那个人活
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中国旧社会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士是什么?读书人,明理的
人。仁义之所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怎么可以贪生怕死?哪
有这种道理?何况佛在经教里头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境随心转”,我们要转变这个境界
,答案都是肯定的,从哪里转起?从心地转起。转凡心成佛心,就是转凡成圣,心转了身
就转,确实佛法里教人不老、不病、不死,这话都是真的,绝不是假的,谁能做得到?佛
与法身大士做到。我们如果提升到法身大士的境界,也能做到。
  人为什么会有病、会老、会死?你有念头,你有妄想。只要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
著,你就决定会老、会病、会死,这个我们在大乘经上念得太多了。你如果没有妄想、没
有分别、没有执著,你就不老、不病、不死。所以病从哪里来的?佛不是常讲三毒贪瞋痴
,你心里头有贪瞋痴,你那个心比什么都毒,那是病毒。心里头有严重病毒,外面有五欲
六尘诱惑感染,你怎么会不生病?佛家才把疾病的根源找到。我们中国圣人也了不起,中
国的医书,第一个是《黄帝内经.灵枢》,它里面讲的主要内容,不是治病,讲长生。根
据中国古人的说法,人的寿命至少要活两百岁,人是一个机器,这个机器你能够保养得好
,你能够照顾得好,它的寿命应该是两百年;两百年不到你就死了,你没照顾得好。就像
你们现在用的机器一样,你没照顾得好,你把它糟蹋掉。中国古人照顾这个身心,也是讲
求清心寡欲,跟佛法讲的理论很接近,清心寡欲,佛法是把这欲完全断掉,所以清净到极
处,寡欲没有断尽。有很多人看到我的身体还不错,这么大年纪还可以蹦蹦跳跳的,什么
原因?我比大家欲望少,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老化减缓了,疾病确实是减少,我一天吃一
餐很正常,精神很好。许多人对我很照顾,怕我营养不良,给这个、给那个,我嫌麻烦。
如何照顾自己?清心寡欲。最好把那个欲天天减少,年年减少,减少到完全没有了,那才
是个正常人。
  老师教我看破放下,诸佛如来彻底放下,放下自己名闻利养,放下自己所有的欲望,
甚至于连这个身都放下,念头都放下了。起心动念,实在讲这不是起心,如果起心动念,
你还没放下。我们这几天在经上讲得好,佛菩萨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化,绝
不是佛菩萨起心动念。佛菩萨起心动念是攀缘,不是随缘,应化是随缘。所以我们要随缘
你才自在,攀缘就不自在,攀缘是心里想怎样做法,错了。所以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释
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通常一般人学佛两个字挂在嘴里,实际上不懂得学佛的真
正意义,也不懂得如何学佛。我们想想,佛给我们的教训确实是真理,确实是至善,儒家
讲“止于至善”。今天跟诸位讲了这么一点原则,如何“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救人之危
”,落实在事相上我们还要细心的来探讨,如何把这几句话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
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24 17:42:00
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7-11-27 15:3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