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136【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1999/11/27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13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六十九节:
【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下面一节是:
【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我们先看前面这两句。《汇编》注解里面说的是“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
而爱之”,到这里是一小段。这是古圣先贤教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本分。儒家将
读书人、有德行的人也分为三个等级,圣人、贤人、君子。君子之称,就是你的学问已经
有了成就,像现在学校读书你已经拿到学位了,君子是最初的一个学位,像我们现在讲的
学士,大学毕业了,古时候称为君子。他做人的标准是正直,端正,心直、行直,这两个
字就是佛法里常讲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论,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
做得很圆融,这是对待自己,律己。对待别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就是恩惠,与人相处
一定和睦,一定平等,一定肯帮助别人,这个惠就是帮助别人,能成就别人,这是君子的
德行。儒如是要求,佛也如是要求。佛法里面讲得更详细,讲的是三福、六和、三学、六
度,佛家这些科目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正直和惠。
我们学佛的同修尤其要注意,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够成佛?太上这两句话,实际
上的意思是劝我们处世待人要谦虚、要恭敬。纵然有了纷争,我们有理,以理说服人都唯
恐引起别人的怨恨,何况我们的理要是不充足,那就造罪业了。所谓是仗势欺人,这个“
势”范围很广,现在一般多半都是自以为是,所以‘逞志作威’,作威作福。‘辱人求胜
’,这更不可以了,刻意的侮辱别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把自己的身分抬高。我们曾经
听说过,有一些人遇到与自己身分地位相当的,或者有比自己身分地位要高过的,他在大
众之下批评侮辱。他的目的何在?叫别人看到自己比他们都高。这个作法,实际上只能够
自欺欺人。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看见了,听到了,就明白了,你将来的前
途,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实在讲,这是自己侮辱自己,别人有没有受到损害
?没有。注解里面说,“若动逞威棱”,以行动逞威作福,凌驾于人,“即有慑服,而人
不怀德,何以居人上乎”。这种行为,纵然别人表面上对你这个威德好像服了,其实那个
心不服。这样你怎么能够领导别人?你怎么能够去领众?一个成功的领袖人物,一定是非
常谦虚,懂得忍让,以礼待人。这个地方讲得好,以正直对自己,以和惠对别人,这种人
无论在世法、在佛法里面,决定成就。
儒家讲的“正心、诚意”,遵守圣贤的教诲,圣贤人对一切众生基本的教导,几乎是
相通的。儒家教人守礼,“仁、义、礼、智、信”,儒家讲五个字,这是做人的基础,做
人的根本,能够遵守,就是正直对待自己。佛家讲五戒,天主教、基督教《新旧约》里面
讲的十诫。十诫里面,前面的三条是侍奉上帝,我读过,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不怀疑、
不夹杂、不间断”,它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他们对的是对上帝,对上帝不怀疑,敬仰上帝
的心不夹杂、不间断。第四条是孝顺父母,后面就是佛家讲的五戒。五戒我们佛家讲“不
杀生”,他讲的不杀人,这个不一样,我们的范围大,他的范围窄小,只是讲不杀人。其
余的“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都有。他们酒是允许可以饮的,但是决定禁止酗酒,决
定禁止醉酒;你可以饮酒,不能喝醉。所以我们看到世出世间这些圣贤教化众生,总原则
、总纲领都相同的,违背这是大恶。
和惠待人,佛给我们制定对待一切众生“六和”、“六度”,佛家讲得非常具体。尤
其是以“六和”做基础,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见和同解”这一
条做不到;这一条做不到,往后统统都做不到。为什么诸佛菩萨做得那么完善?他第一条
做到了。第一条很难,就是你的见解、你的想法看法是相同的,跟谁相同?跟诸佛菩萨相
同。诸佛菩萨对宇宙众生的想法看法是一体的,现代人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虚空法
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清净法身。我们没有这个观念,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
法,总不能够等同。真正觉悟了的人,见才能够同解。可是佛法教初学,那这要受过很好
的教育,教初学在什么时候?儿童的时候;成年之后,没有法子教了。古人明白这个道理
,教人一定在孩童的时候,在这扎根。他天真烂漫,他能听话,你可以逼迫他,塑造他的
模型,容易!人长大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
那就没有法子教了。
我们过去跟李老师学习的时代,老师常讲真正教学是在童子,二十岁以前,这是正规
的教育;从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个阶段,补习教育;四十岁以后就不能教了,那个人已经定
型,什么都随顺了,纵然他有恶意恶行,也只好随顺,不能跟他结怨仇。四十之前还可以
劝导劝导,四十以后不可以了,只会给人结怨仇。能够接受别人劝告的,那是善根非常深
厚的人,没有深厚善根,四十以上他还会听你劝告吗?不能接受,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要
懂得。你作恶,你做错事,不敢讲你,随你去!在这个地方修我们自己的忍辱波罗蜜。古
人都是经验之谈。所以我们对人、爱护别人,特别是童年,要好好的教导他,这是真正的
爱护,真正的慈悲。可是今天这个社会非常非常困难,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不善的,
所以教一个人学好,真的比登天还难。你的家庭教育再好,小孩一出家门接触社会,社会
是个大染缸,你说他不被污染,那个人是佛菩萨再来,决定不是凡夫。凡夫不受社会污染
,不可能!社会教育崩溃了,何况今天家庭教育也没有了。
所以自古以来东方西方讲的预言,我们这个时代要遭劫难,我相信,我完全肯定。我
不是相信他们那些预言,我看到现在社会教学的状况。你看看现在年轻人,他想的是什么
?他说的是什么?他表现的是什么?我们就很清楚、很明白,这是非常不吉祥的预兆。现
在人看不出来,没有读古书。为什么说读古书的人就会看出来?读古书是吸收古人的经验
,他们一生的经验。换句话说,增长我们的见识,你看东西就能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广
。我们中国人讲史实,读历史就是吸收古人的那种经验常识。经是长学问,是智慧、定慧
,读历史是长见识。这个见识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因果。所以中国一部《二十五史》,
就是讲的因果报应,你看看几千年记载,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你这个真正通达明白了,
你看看现代人造的是什么业?他想的是什么?意业。说的是什么?口业。一举一动是身业
。“身语意”三业都不善,说是会有好果报,在佛经常讲“无有是处”,这个一点迷信都
没有。
中外这些预言提供我们做参考,提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我们再冷眼细观这个社会现象
,就知道了,这个大灾难不能避免。怎样避免?除非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回头,
断恶修善,这个灾难就化解了。但这个事情不可能,做不到!所以佛菩萨教我们自度,我
们帮不了别人的忙,要帮自己的忙。一个人回头,一个人得度;十个人回头,十个人得度
,佛度有缘人,谁肯听佛陀的教诲,谁肯依教奉行,这个人得度了。所以我们不能看到社
会乱,这个社会要遭大劫难,我们自己很不幸,遇到了这共业。但是你如果从另一个角度
来看,我们生在现前这个世间,未尝不是好事,对我们有高度的警觉心,逼着我们非用功
不可,非成就不可,这是好的增上缘,是逆增上缘。不处在这个环境里头,我们的警觉性
没这么高;生在这个环境才知道,非成就不可,非快速成就不可,慢了,慢了一定卷入这
个漩涡。赶紧跳出,赶紧脱离,这是智慧的选择,这是真实的利益,我们才体会到佛菩萨
对一切众生的恩德。
不是佛菩萨教诲,我们实在讲没有能力脱离这个苦难。我们得到佛菩萨的教诲,佛菩
萨的教诲是平等的,有人乐意接受,他就得到;有人还不愿意接受,还在那里徘徊,犹疑
不决,那他得不到。所以佛心清净,佛心平等,在乎我们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我们
今天具足了,遇到了,就看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自己有善根,能信、能解;自己有福德
,肯干!肯依教奉行,这是有福,知道自己怎么修学,怎么样帮助别人。所以无论跟什么
人相处,跟一切众生相处,决定不能够违背六和、六度,六和、六度就是这个地方讲的“
和惠待人”。这个“和”要用佛家来看,就是六和;惠就是六度。处处要学谦虚,要学忍
让,不能跟人相争。现在的社会提倡一切“竞争”,这两个字太可怕了,我们听到这个音
声,看到这两个字,感到恐惧!彼此互相竞争,互相不忍让,这个世界走向毁灭。所以这
种名词,在中国古籍里头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