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毁灭经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5-30 14:02:53
我是这么地听说的:(注二)。
  有一次,世尊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祇陀林精舍驻锡。(注三)。
  有一位天人,于深夜时分,身发灿烂的光辉,照遍了整个祇陀林;他来到了
世尊的地方,到了跟前,向世尊顶礼毕;恭敬地在一边坐定后,以偈颂向
世尊禀告说:
(一) “乔达摩啊!我们想向您请教, 什么样的人是将会毁灭的人。
     我们前来世尊您面前想请教, 什么是使人自取灭亡的原因。”
     (世尊答说:)(注四)。
(二) “了解生命品质会提升,生活上一切顺利的(注一0)道理是不难的;
     而要知道即将毁灭的人,那道理也是容易的。
     喜好正法的人生命品质会提升,生活上一切会顺利,
     谁要是讨厌正法,那是自陷于毁灭的人。”
(三) “第一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二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四) “他喜爱亲近坏人,    不喜欢亲近善良的人;
     他喜爱恶人的法,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五) “第二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三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六) “贪睡又喜爱结党瞎混(注一一), 懈怠不精进;
     懒惰且好发脾气(注一二),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七) “第三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四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八) “他的父亲与母亲,    青春已逝,年老而不已再是健壮了;
     而他生活富裕有余,却不奉养(双亲),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九) “第四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五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0) “婆罗门或沙门,       以及其他的行乞(等修行)者;
      他以谎话欺骗这些人,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一) “第五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六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二) “非常富有的人, 有金子(也就是很多钱)又有很多食物;
      (但是)他却独自一个人享用美味(不曾想过要与他人分享)
      (注一三),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三) “第六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七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四) “只因血统、财富以及
      族姓(出身好等虚荣而傲慢自夸,于是)显得顽固又冷酷;
      看不起他自己(周遭)的亲友们,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五) “第七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八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六) “沉迷女色、整天酗酒,     又是个好赌鬼;
      他将一切所得挥霍一空,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七) “第八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九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八) “自己有妻子还不满足,  仍然去嫖妓,
      或与别人的妻子私通;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一九) “第九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十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二0) “人已年过壮盛了(却不服老), (还诱)带个幼嫩少女回家;
      (因)嫉妒她(年轻,怕她红杏出墙;于是)他无法安眠,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二一) “第十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十一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二二) “不论男人 或妇女, 他(她)是负责家中生计的(注一四);
      如果他(她)染上酒瘾  又(挥霍无度)浪费成性,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二三) “第十一个毁灭的原因,  我们确实明白了。
      世尊啊!请告诉我们   什么是第十二个自取灭亡的原因?”
(二四) “财产少而贪求多; 生于刹帝利家(封建时代的贵族家庭),
      却渴求当君王,     这是自取灭亡的原因。”(注一五)
(二五) “在这个世间,这些都是自取灭亡(的原因);
      有智慧的人会好好地斟酌、考虑(注一六)。
      圣贤的人完全拥有内观(的功夫)(注一七),
      他生活在安稳的世界中!”
(注一0):诸事顺遂。
(注一一):意即“小人成群,言不及义!”;或可译为“喜爱交际应酬”。
(注一二):原文直译为"动怒就是他明显的标记"。
(注一三):亦即没有要布施穷困亲友和奉献宗教师的善念和善行。
(注一四):或译为“掌家中经济大责的”。
(注一五):过于追求名与利,易招杀身之祸!
(注一六):智者慎思熟虑。
(注一七):旧译为“圣者具足内观”。
作者: Samus (阿建)   2016-06-01 12:3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