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相应菩提道次第纲要 (3-1 总说)

楼主: 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   2016-05-30 16:37:43
3-1 总说菩提道次第
关于 释迦佛陀教导的菩提道修证次第,根据阿难系说一切有部传诵的汉译《相应阿含》
(误译名《杂阿含》)296,287,379 经及分别说系锡兰铜鍱部传诵的《相应部》‘因缘相
应’第20,65 经、‘圣谛相应’第11 经中,都有同等的记载及说明。
当年 佛陀初转法轮时,向憍陈如等五比丘教导的说法来看, 佛陀是先正觉
“因缘法、缘生法(十二因缘的集法)”,正见五阴是缘生,如是则能舍断缘生法是“常
、乐、我、净”的“妄见”,所谓了知缘生法则无常、苦、非我亦非我所,再得以明见“
当已正觉因缘、缘生,若能于缘生五阴离贪、断爱,必能断苦”,如此明见“十二因缘的
灭法”,接着明见古仙人道的“八圣道”,成就“四圣谛第一转、四行”的正觉。其次,
依据“四圣谛第一转、四行”的正觉,再次第的修学“出世间八圣道”满足,正定成就,
具足了“四圣谛第二转、四行”的修行。当修学“出世间八圣道”满足,正定已经成就,
即完成了无明、贪欲、瞋恚的断尽,成就解脱、解脱知见,具足“四圣谛第三转、四行”
的修证。如是次第修习成就正觉、离贪、慈悲喜舍、解脱、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完整的修证历程就是“次第成就四圣谛三转、十二行”。
这一教导的修证次第,在说一切有部传诵的《相应阿含》296,287,785,379 经,还有铜鍱
部传诵的《相应部》‘因缘相应’第20,65 经、‘圣谛相应’11 经、《中部》(117)‘
大四十法经 Mahācattarisaka Sutta’,都是同样的指出:
一、先见“十二因缘的集起(无明缘行、行缘识……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成就正觉
,正见无明、行……老病死等都是缘生法,断除“恒常想”、“我想”、“众生想”、“
寿命想”、“忌讳吉庆想”等等妄见(《相应阿含》296 经、《相应部》‘因缘相应’
第20 经)。
《相应阿含》296 经:“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
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缘生有老死),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
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智善见。……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
说“我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
断、悉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
于因缘法、缘生法,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
《相应部》‘因缘相应’20 经:“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诸比丘!缘有而有生。诸比
丘!缘取而有有。诸比丘!
缘爱而有取。诸比丘!缘受而有爱。诸比丘!缘触而有受。诸比丘!缘六处而有触。诸比
丘!缘名色而有六处。诸比丘!缘识而有名色。诸比丘!缘行而有识。诸比丘!缘无明而
有行。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诸比丘!何为缘生之
法耶?诸比丘!老死是缘生、无常、有为、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
灭法。诸比丘!生是缘生、无常、有为、灭尽之法、败坏之法、离贪之法、灭法。……无
明是缘生、无常、有为、灭尽之法、离贪之法、灭法。诸比丘!此等谓之缘生法。”
二、再进一步的正见“不知因缘、缘生者,即会对缘生法生贪爱”,如是则有生、老病死
的集起。若是“已正觉因缘、缘生者,即正见缘生法则无常、苦,对缘生法离贪、断爱”
,如是则有生、老病死的灭尽。明白“凡集法者,悉皆有灭法”23,正知“十二因缘的灭
法(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相应阿含》287 经
、《相应部》‘因缘相应’第65 经)。此时已经如实知“五阴集法、灭法”,得明、
断无明24(《相应阿含》256 经、《相应部》‘因缘相应’21 经、‘蕴相应’126 经)。
《相应部》‘因缘相应’12.65:“诸比丘!昔我尚未得正觉……曾作此念:此世间实陷
于苦恼,生而奔向衰、老、死而又将再生。然却不知此老死苦之出离,实则如何得知此老
死苦之出离耶?……诸比丘!然则我作是念:
有何故有老死耶?缘何有老死耶?诸比丘!尔时,我依正思惟,依慧悟得生:有生故有老
死,缘生而有老死。
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有何故有生?……有有……有取……有爱……有受……有触……
有六处?……有名色耶?……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丘!是集、是集。我于尚未闻
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老死,因
何之灭而有老死之灭耶?诸比丘!尔时,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
无生故无老死,因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诸比丘!时我作是念:“无何故无生……无
有……无取……无爱……无受……无触……无六处……无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是灭、是灭。我于尚未闻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相应部》‘因缘相应’12.21:“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
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
……即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行灭
,依行灭乃识灭……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
《相应部》‘蕴相应’22.126:“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
。有色灭法者,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有受集法者…
乃至…有想集法者…乃至…有行集法者…乃至…有识集法者,如实知有识集法。有识灭法
者,如实知有识灭法。有识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
明人。”
《相应阿含》287:“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
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
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
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
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
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
大苦聚灭。我时作是念:
我得古仙人道……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相应阿含》256:“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
生、灭法如实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
…;行……;)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
,识磨灭法如实知。”
三、当正见“十二因缘的集法与灭法(见老病死如何起与如何灭,此时修行者还未解脱,
老病死也还未灭)”,接着得见“能对缘生法离贪、断爱”,就是解脱生、老病死的古仙
人道,这一离贪、灭苦的古仙人道就是八正道。此时已经明见老病死苦、老病死苦的集法
、老病死苦的灭法、老病死苦灭尽的正道,已经成就“四圣谛第一转、四行”的正觉(《
相应阿含》287,655 经、《相应部》‘因缘相应’65 经、‘根相应’52 经),成就了“
慧根”及“信根”25。《相应阿含》287:“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谓八圣道:正
见、正志……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
…。有……。取……。爱……。受……。触……。
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
成等正觉。”
《相应阿含》655 经:“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念根者,
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此诸功德,一切皆是慧为
其首,以摄持故。”《相应部》‘根相应’48.52 经:“如是于圣弟子,若圣智尚未生,
则无四根之等住,无四根之安住。诸比丘!于圣弟子,若圣智已生,则有四根之等住,有
四根之安住。以何为四根耶?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是。”
四、当已经明见老病死苦、老病死苦的集法、老病死苦的灭法、老病死苦灭尽的正道,成
就“四圣谛第一转、四行”的正觉后,即能依据“四圣谛第一转、四行”的正觉,也就是
具足“慧根(四圣谛如实知)”,摄导精进修行的“精进根”、“念根”、“定根”
,也就是修习离贪、断爱之出世间八正道,这就是“四圣谛第二转、四行”的修证。
如《相应阿含》785 经(《中部》(117)‘大四十法经’)所说:
“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
、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
向苦边。……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是名正志是圣、
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
道、道思惟,……是名正语是圣、出世间、……是名正业是圣、
出世间、……是名正命是圣、出世间、……是名正精进是圣、出世间、……是名正念是圣
、出世间、……是名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五、当依“四圣谛第一转、四行”的正觉,摄导出世间八正道的修行,次第的修行成就出
世间正定,具足五根,完成“四圣谛第二转、四行”的修证后,即已经完成愚痴、贪欲、
瞋恚的断尽,成就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得身作证:“自知不受后有”。这正是“四圣谛
第三转、四行”的成就,得成就正觉、离贪、解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一修证次第
,在说一切有部传诵的《相应阿含》749,379 经,还有
铜鍱部传诵的《相应部》‘圣道相应’第1 经、‘圣谛相应’11 经,都是清楚、同等的
说法:《相应阿含》749 经:“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
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
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相应部》‘圣道相应’45.1 经:“诸比丘!以明为前,因生善法,随生惭愧。诸比丘!
随明于有智者则生正见,有正见则生正思惟,有正思惟则生正语,有正语则生正业,有正
业则生正命,有正命则生正精进,有正精进则生正念,有正念则生正定。”
《相应阿含》379 经:“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
、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应部》‘圣谛相应’56.11 经:“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
达悉皆清净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不被称之为无
上正等觉之现等觉。”
心得:
1. 四圣谛 第一转
先观察 十二因缘的集法,如实观察到 集法 之后,再观察 灭法,
当能如实知 集、灭法,则成为离于 无明 的 见法者。
此时尚未离欲,但以断除 我见、常见,并已 明见 八正道。
2. 四圣谛 第二转
见法者 依所见之八正道 修行 离贪、断爱之出世间八正道。
3. 四圣谛 第三转
完成“四圣谛第二转、四行”的修证后,即完成愚痴、贪欲、瞋恚的断尽,
成就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得身作证:“自知不受后有”。则完成 第三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