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四部宗义19

楼主: FHShih (hou)   2021-04-09 13:52:24
洛桑却配格西 讲授
今天看唯识宗的第七科判,(3-7)地道的建立,地道是属于对治法,它所要
对治的是所断,也就是透过地道的对治法来对治所断,所以科判的安立先谈地道所
要对治的(1)所断,接着第二个科判(2)才直接说明地道的建立(60 页,中文
在111页)。
其中的(1)所断安立为“‘补特伽罗我执及其种子’及‘由彼(补特伽罗
及其种子)势力所生的三毒及其种子’”为“烦恼障”;这里的补特伽罗我执,主
要是指执补特伽罗自己能独立之实质有的执著,前面指的是现行,后面是种子。以
及“由补特伽罗我执跟它的种子的势力所生之三毒”,三毒主要是指贪、瞋、痴,
还包含嫉妒、慢等,这些现行与种子都安立为烦恼障,因为对证得解脱会造成中
断,所以安立这些为烦恼障。
安立实执及其种子与它的习气与势力所生的一切二显的错乱,这些都安立为
所知障。这里的实执并不是中观宗所说的实执,而是唯识宗所说的法我执,也就是
执色与取色之量异质的执著(所取、能取二者异质的执著),或执色是存在于心之
外,或认为色以自性相成立的方式,成为执色这个分别心的耽执基,这些都是唯识
的法我执。由法我执与法我执的习气所生的一切二显错乱,这些都是所知障。安立
为所知障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都会对成佛造成中断。总之对于想要证得解脱轮回的
小乘行者不须要断除所知障,想要成佛的菩萨行者,才须要断所知障。
(2)地道的建立:“诸具有声闻种姓者”与“诸具有独觉种姓者”二者,专
为“自利”这个目标,而将“了解‘补特伽罗无我’的见解”(中文111页)。
这里的补特伽罗无我的见解,是指补特伽罗自己能独立之实质有空之见解,这是智
慧资粮。分别依序与下品、中品福德资粮二者联系,并分别依序透过三世及百劫等
当中种种的串习,而证得声闻、独觉各自的菩提。
声闻的目标是为了自利,结合了了解补特伽罗无我的见解,也就是结合了智
慧资粮与下品的福德资粮,透过三世等,而证得声闻菩提。亦即声闻行者,证得声
闻阿罗汉的时间,可以在三世,但也有比三世更长者。如果是三世证果者,表示这
个行者是利根的,若需更长时间者,表示这个行者属于钝根,而行者根性的利钝,
并没有一定。总之,就是要在三世或三世以上,结合智慧资粮与下品福德资粮证得
声闻菩提,也就是声闻阿罗汉。
福智二资粮,主要是透过身语意三门去累积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善行,必然
是透过三门而累积。如果这个善行,是以细品的补特伽罗无我或细品的法无我作为
对境,而得到的了解,这就是在累积智慧资粮的善行。而且不仅了解细品的补特伽
罗无我及细品的法无我之见解,属于智慧资粮,还有它们所伴随的其它的心所、心
王这些眷属也都属于智慧资粮。如果是以世俗谛或世俗的法做为对境而累积的善
行,这些都属于福德资粮。如果对一位不了解空性的凡夫而言,他透过身语意三门
所累积的善行,多半属于福德资粮,若要累积智慧资粮是很难的!
对一个不了解空性的凡夫,可以只依著福德资粮,让他来世生欲界天或色界
天、无色界天,或者继续得人身,但是由于没有与智慧资粮结合的缘故,因此没有
办法证得解脱。要证得解脱或成佛,一定要有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做结合。
入道的行者,有入声闻道、独觉道、大乘道这三类,这三类行者所要证得的
目标不同。入声闻道的行者,所要证的目标是下品菩提,也就是声闻阿罗汉;入独
觉道的行者,所要证的目标是中品菩提,也就是独觉阿罗汉;入大乘道的行者,所
要证的目标是上品菩提的佛果位。声闻行者满足于下品菩提,所累积的善行,属于
下品福德资粮。若是独觉行者,他满足于中品菩提,所累积的善行,则属于中品福
德资粮。对于想要成就佛果位的大乘行者,他为了成就佛果位所累积的善行,属于
上品福德资粮。
声闻与独觉行者所累积的福智二资粮,都为了自利,而大乘行者,所累积的
福智二资粮,主要是为利他。声闻行者,为自利而证解脱,所以他并没有想为利益
一切有情而证解脱、甚至想把一切有情都安置在解脱的果位,他只是害怕自己轮
回,而想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但是不能以声闻行者,只为求自利而求解脱,就认
为声闻行者完全没有利他心,他们还是有少许的利他心,但是这只是随缘的利他,
没有像大乘行者想要利益一切众生,甚至把一切众生都安置于佛果位。
声闻也开示佛法,而且声闻、独觉行者也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这
些都属于利他,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而证解脱,甚至证解脱之后,
想把一切有情都安置到解脱果位,尽管如此,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没有利他心。
声闻、独觉行者,他们有悲无量心,但是没有大悲心,虽然他们也希望一切
的有情离苦,但是这种想法,并没有像大悲心一般,只要看到受逼迫的有情,就会
毛发耸立无法忍受而流泪!也就是虽然他们也有修悲无量心,也希望一切的有情能
够离苦,但是像大悲心这种特殊的心态,还是无法发起来。
什么是大悲心呢?可以用这样的比喻:就像是一个母亲对其非常喜爱的独子
一样,当独子生病受苦时,这个母亲不忍其受苦之心比谁都还要更强烈,总会想尽
办法让他的病迅速好转。假设这种心态,能扩及到一切的有情身上,这就是大悲
心,这种心态声闻、独觉行者是没有的。
声闻、独觉之差异,主要在于动机以及福德资粮的累绩有些许的不同,他们
的所断、所证、所修,都大同小异,因此声闻、独觉差异不大,独觉较声闻好一
些。声闻、独觉所证都是解脱,此两者并没差别。
独觉胜于声闻主要在于动机,他在入独觉道时所持的动机,是要在百劫当中
累积福德资粮,且发愿最后生投身在没有佛以及声闻的地方,因为如果投生在有佛
及声闻的地方,佛跟声闻行者,都会说法,因此缘觉不想投生在那个地方。而且缘
觉并不是以声音度众生,而是以身体的变化威仪而度众生,独觉在入独觉道时就发
这样的愿,就是这样的愿,还有在百劫累绩福德资粮,所以稍微胜过声闻行者。总
之,声闻、独觉的智慧资粮都是修补特伽罗无我之见解,其中福德资粮声闻是下
品,独觉是中品,最后各自证得下品菩提跟中品菩提亦即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
菩萨则专以利他为目标,将了解“能取、所取异质空”的见解,这就是法无
我之见解,也是智慧资粮。菩萨修习法无我之智慧资粮,与上品福德资粮二者联系
在一起,时间是在三无数劫中,最终现证自己的菩提,也就是大乘无上菩提或佛果
位,上品的福德资粮主要是指大悲心跟菩提心。
声闻、独觉所修之见是补特伽罗无我的见解,也可以说修补特伽罗无我,这
二种有点差异,但是这二者是一起修的。补特伽罗无我指的是境;了解补特伽罗无
我的见解是有境,属于认知的部份。所以我们修补特伽罗无我时,就是修补特伽罗
无— 法的见解。
大乘的智慧资粮是了解能取所取异质空之见解,这是智慧资粮,但是也可以
说大乘行者在修能取所取异质空这个境。换言之,能取所取异质空的法无我是境;
了解能取所取异质空属于认知,是有境,这二者是一起修。
声闻、独觉的智慧资粮是包含境跟有境这两部份,境是补特伽罗无我,有境
的部份是了解补特伽罗无我之见解。境跟有境这二者的所断是补特伽罗我执,透过
补特伽罗无我与了解补特伽罗无我之见解,断除补特伽罗我执及其种子之后,就证
得解脱。解脱是由补特伽罗我执及其种子解脱出来,断除补特伽罗我执及其种子,
亦就是可以从补特伽罗我执及其种子所生的三毒、种子解脱出来。
大乘行者所修的境是能取所取异质空,有境是了解能取所取异质空之见解,
透过这个境与有境的修习之后,就能断除法我执及其种子还有习气等,全部都断除
时,这位大乘菩萨行者,就证得了无上菩提!
唯识宗区分有真相唯识与假相唯识两派,真相唯识主张究竟三乘。究竟三乘
的意思是说:当声闻、独觉的阿罗汉寿命终了时,也就是进入无余涅槃时,其果位
就是声闻、独觉阿罗汉,他们就不可能再回小向大,进入佛地。不仅真相唯识这样
主张,包括毗婆沙宗、经部宗他们也主张声闻、独觉阿罗汉在寿命终了时,心的相
续就中断,因此无法回小向大。
真相唯识、毗婆沙宗、经部宗主张,当一个声闻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他的
果位就是声闻阿罗汉;独觉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他的果位就是独觉阿罗汉,没办
法再提升了;大乘行者成佛之后就是佛果位,也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果位了,所以这
三乘都有自己各自的结果,这就是究竟三乘的意思。会主张究竟三乘的真相唯识派
等,因为他们认为声闻、独觉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心续会中断,才会有究竟三乘
的结果。但是,真相唯识主张只有声闻阿罗汉、独觉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心相续
会中断,佛圣者入无住涅槃时,心相续并不会中断。
如果是主张究竟一乘的假相唯识、中观自续、中观应成,他们认为声闻、独
觉阿罗汉,证得阿罗汉这个果位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认为声闻、独觉阿罗汉死亡
之后(无余涅槃),心相续并不会中断,还会继续回小向大入大乘道,最终会成就
佛果位。而且他们认为声闻阿罗汉可以是欲界身、色界身、无色界身证得,也就是
三界身都可以证得声闻阿罗汉。但是他们主张独觉阿罗汉一定要是欲界身才可以证
得,这三派的看法一样。
证得声闻、独觉阿罗汉,一旦死亡入无余涅槃之后,他们还会再投生,但是
并不是以业跟烦恼投生,而是透过过去发愿的力量而投生,投生的地点是净土,不
会投生在三界当中,并且不像我们是由父精母血所生,他们投生净土时是莲花化生
的意生身,而且是处在完全止息周遍行苦的状态当中,这种状态是一种大乐,他们
会受到这种乐所吸引,而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不会像大乘的菩萨行者生起大悲心、
菩提心去利益众生,他们是安住在这种乐当中,但是佛会劝勉他们:虽然你们已经
证得了解脱,但是这并不是究竟的果位,你们还需为究竟的佛果位而回小向大,继
续往最究竟的目标前进。经佛劝请后,他们才会回小向大而进入大乘资粮道直到成
佛。
真相唯识主张“诸菩萨最初在色究竟天当中以报身的方式成佛”,这里的色
究竟天是指密严净土,密严净土所在的位置是色界的第四禅,但是它并不是色界第
四禅八地当中的任何一个,因为色界第四禅八地中,有三个是属凡夫地,有五个是
属于圣者地— 五净居天,这是一般声闻、独觉圣者所居住的地方。密严净土虽然
是色界第四禅,但都不是这八个其中之一。他最初成佛是以报身成佛,从菩萨到成
佛,要历经三无数劫累绩福慧二资粮。其中大乘的资粮道、加行道这二个阶段,要
累积第一大阿僧祈劫资粮,从见道到第七地,要累积第二大阿僧祇劫的资粮,最后
八、九、十三地,要累积第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最后成佛的地方是密严净土,而
且是以报身成佛。
净土也不只是密严净土,净土有很多,如兜率天净土等。有的净土凡圣都
有,例如兜率天净土,但是密严净土连小乘的声闻、独觉圣者,都无法进入,凡夫
更不可能进入,一定要大乘初地菩萨以上才可以到密严净土。密严净土里的本师释
迦牟尼佛,他也可以以化现的方式来到欲界。本师释迦牟尼佛以欲界身来度化有
情,并不是透过业跟烦恼,而是透过发愿、善根以及特别的目的,而以胜化身来度
化有情,这个可以说是从密严净土回到欲界。
菩萨最初成佛是以报身而成佛,而报身佛是在密严净土,并且只有初地菩萨
以上才能在密严净土,因此只有菩萨圣者才可以看到报身佛,菩萨圣者以下的声
闻、独觉圣者,或一般的凡夫菩萨,他们看不到报身佛。因为密严净土只有菩萨圣
者,如地藏菩萨等,所以报身佛只会宣说大乘法。虽然佛的报身只会在密严净土,
但是佛仍然会以化身的方式,依照所化机的缘分,而不断的透过各种化身去利他。
例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最初成佛时,也在密严净土以报身成佛。如果以报身
利益众生,所能利益的也只有在密严净土的菩萨圣者,若要利益菩萨圣者以外其他
的有情,则无法以报身的方式,而必须透过跟报身同类形象的化身到欲界、色界、
无色界,依所化机的需求而去利益他们。因为只有菩萨圣者才能看到佛的报身,所
以佛只有透过化身去利益这些三界有情,这是大乘说宗义者共同的主张。但是小乘
说宗义者的毗婆沙宗、经部宗,因为不承认报身,所以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讲法。
这样的讲法都是依据显教的主张,显教主张:最初成佛一定要在色界的第四
禅之密严净土,而且是以报身成佛,无法以欲界身成佛。但是,密续主张最好成佛
的地方是在欲界,而且是以欲界身成佛,以上是唯识、中观所共的。
真相唯识派认为三乘各自的种姓是决定的,因他们主张:“诸有情从无始以
来,就有三种不同种姓或本质”,这里的本质在藏文是界的意思,所以种姓与界同
义词,也就是有属于声闻种姓、独觉种姓,或大乘种姓三类。
“因而形成三种不同的信解”,此信解是即将入道时的希求,也就是入道之前
若是声闻种姓,就会希求入声闻道,证得声闻的所证,成就声闻阿罗汉;若是独觉
种姓,即将入道时,会希求入独觉道,以及希求证得独觉的所证,也就是独觉阿罗
汉;如一位大乘种姓行者,当快入道时,他会希求大乘道以及证大乘所证,也就是
佛果。所以这里的信解主要是指对于道跟所证的希求。
刚才的信解是指即将入道之前的,底下看文:“因而也就有三种不同的修
行”,这是入道之后的情况,因为之前有三种信解,所以入道之后,走的道就不
同。声闻种姓行者走的道是声闻道,独觉种姓行者走的道是独觉道,菩萨种姓行者
走的道是大乘菩萨道。因为这三类种姓行者所入的道不同,结果就会不同。走声闻
道者,最后结果是证得声闻阿罗汉;走独觉道者,最后证得独觉阿罗汉;走菩萨道
者,结果证得佛果。
真相唯识主张究竟三乘,这种看法与毗婆沙宗、经部宗是相同,他们主张声
闻、独觉阿罗汉在无余涅槃时,心相续会中断。这是假相唯识派所不认同的,假相
唯识不主张:“声闻、独觉阿罗汉在无余涅槃时,明了心的相续会中断”,这是因
为他们认为声闻、独觉阿罗汉,在无余涅槃时仅仅断除苦、集二谛所摄的明了,这
里的苦、集二谛所摄的明了是指烦恼,也就是中断的只是烦恼而已,除了烦恼以外
的心相续并没有中断,透过这个心相续而趣向佛地,所以主张究竟一乘。
问:在前面解说小乘宗义时,曾提到声闻阿罗汉可以在二世证得声闻菩提,
为何这里却需要三世以上呢?
答:二世也可以,这个没有一定,因为证得声闻阿罗汉,很难明确的说是几
世,但是独觉是百劫,菩萨是三大阿增祗劫这是确定的。
问:补特伽罗等于五蕴的相续,这样的说法有问题?
答:毗婆沙宗跟经部宗会说五蕴的相续是补特伽罗,不可以说补特伽罗等于
五蕴的相续,宗义里面没有人这样说。
问:了解“声是无常”的比度,不是“声常空”的分别识;那么了解“声
是无常”的现量,也是“声常空”的现量吗?
答:没错
========================================================================
唯识宗介绍结束 下段开始是中观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