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讲分别通常是有目标的
当初六祖得到五祖的传承
很多人忙着抢一波
当过将军的小明脚程很快
抢在众人前面向六祖求法
六祖说既然要求法
那就先“万缘放下、勿起一念”
就这样沉默了好一阵子
六祖在小明安住那样的状态
问了小明一句
“不思善、不思恶,就正在这个时候,
哪个是小明你本来面目?”
所以法师们口头上的不分善恶
是为了引导听众看清各自内心的世界
念头一冒出来,就像水起波纹
不论是好的念头、坏的念头
久了总会有厌烦的时候
这时候刻意练习不去执著好、坏念头
就有机会观察到水波不起的平静感受
有了这样自我观照的实际体验
下次再观察处于分别状态的自己
说不定会有不同以往的新视野
有一天
虚云老和尚跟徒弟们吃花生
提了一个问题
“你现在吃花生,不知道花生香味,你是木头,
吃了花生,知道花生味道真香,那你是凡夫,
如果你吃花生的时候,
离‘知花生的香味’,
亦离‘不知花生的香味’,
去此二途,你讲一句来?”
所以
压抑念头不去分别,是违反自然的
天公伯给每人的分别功能是个礼物
经历过不是自己要的结果
才能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相对世界也是这样的情境脉络场
经历过怎么走都行不通的自己
才有机会忆起自己的本来面目
要先善于分别才知道怎么不分别
还能入三摩地...
过去在楞严法会上
佛陀问了在场大菩萨们、诸漏尽大阿罗汉们
“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
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就介绍了自己
从观世音古佛学来的耳根圆通法门
也是需要像剥洋葱一样
从分辨出自身于外的一切相,到放下外相,
身外不合相,则心内没得觉察,
从分辨出对外相的觉知,到刻意忽略那觉知,
身心不相映,空空塞内外,
从分辨出没得觉知后,
心内自然冒出对应的‘空觉知’,
到感受到融合一体而自然放下那‘空觉知’
一层一层分辨自己的思考历程再剥下它
直到发现心灵涌泉的源头
就能站到自己人生的浪头上
真正主宰自己作主,冲浪自己的人生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顺序如下: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
文殊菩萨也为观世音菩萨的
耳根圆通法门挂保证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不要分辨是非善恶”
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在视野的一个过程
并不是要人一辈子就这样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既然外在的是非善恶无法轻易改变又很恼人
那就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吧
观照自己的心念从哪里冒出来的
从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嗅的、
舌头尝的、身体接触的都能引发心念冒出来
甚至什么都没做光发呆也会有一堆微细的念头
如果心念冒了什么不管它
掐着心念源头持续默默照着它
说不定就有可能体会到像是月溪法师说的境界:
“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
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
※ 引述《cartervun (carter)》之铭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RLdz_IqBk
: 慧濬法师在空寂无生提到
: 不要分辨是非善恶才是究竟解脱
: 之前我也听过空海法师说过
: 不要有二元对立
: 让我觉得困惑
: 如果所有是非善恶都不分
: 那道德教育要做什么
: 六道轮回不也是因为造善造恶所得到的因果吗
: 如果真理是一切不分
: 那很多东西都可以免了
: 何必多此一举?